正文

司马迁

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译:抒情小赋卷 作者:傅璇琮 主编,许结选 注


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前86),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幼时随父司马谈迁居长安,师事大儒董仲舒、孔安国。20岁始漫游全国各地,考察历史遗迹,采集传闻轶事,了解风土民情。归后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父卒,继职太史令,览群书,订历法,继父志而撰《史记》。47岁(天汉三年)遭李陵之祸,下蚕室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宠信有加,然自觉深蒙大辱,隐忍苟活,曾作《报任安书》痛陈不幸遭遇及发愤著书之志。历十年艰辛,完成《史记》。

司马迁好文学,善辞赋。《汉书·艺文志》载其赋目八篇,今存《悲士不遇赋》一篇。该赋分前后两部分,前述士不逢时,与董仲舒《士不遇赋》情相应合;后寓哲理,并揭其内心矛盾。赋兼骚散,或缓或急,抒发了作者的惆怅心绪和怨愤情感。

悲士不遇赋

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1】。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之无闻【2】。谅才韪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3】。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何穷达之易惑,信美恶之难分【4】。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5】。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6】。天道微哉,吁嗟阔兮;人理显然,相倾夺兮【7】

好生恶死,才之鄙也;好贵夷贱,哲之乱也【8】。昭昭洞达,胸中豁也;昏昏罔觉,内生毒也【9】。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10】。没世无闻,古人惟耻;朝闻夕死,孰云其否【11】!逆顺还周,乍没乍起。理不可据,智不可恃【12】。无造福先,无触祸始;委之自然,终归一矣【13】

注释

【1】生之不辰:生不逢时。《诗·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alt怒。”

【2】恒:经常,总是。克己:约束自己。复礼:归复礼教。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惧志行之无闻”之“之”,一本作“而”。

【3】谅:信。韪(wěi):是,美善。才韪:才高。世戾:世道乖违。逮:到达。勤:忧虑。《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4】形:形体,引申为表现。彰:显扬。能:才能。陈:施展。穷达:穷困与显达。

【5】悠悠:渺邈久长。荡荡:恣肆貌。《诗·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郑玄注云:“法度废坏之貌。”此言世风败坏已久。

【6】“使公于公”四句:取贾谊《alt鸟赋》“大人不曲,意变齐同”、“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意,言如秉公对待,彼我均等;若私于一己,必各自相嫌,十分可悲。

【7】微、阔:幽深旷远。意为天命难测。人理:人间事理。倾夺:倾轧、争夺。《史记·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吾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此与赋中“天道”“人理”对举的意义相同,皆愤激之词。

【8】才:智士。鄙:鄙弃。夷:轻视。哲:哲人。乱:迷惑。此句意为好生恶死、好贵夷贱,为智士所鄙弃,使理智为之惑乱。

【9】昭昭:明亮的样子,形容明辨事理。洞达:通达坦荡。豁:开阔明朗。罔觉:不悟。毒:邪恶。《尚书·盘庚》:“惟汝自生毒,乃败祸奸宄,以自灭于厥身。”

【10】忖:揣度。选:抉择。

【11】“没世无闻”:取意《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朝闻夕死”:取意《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2】逆顺:凶吉。还周:循环反复,变化不定。乍:骤然。据:依据。恃:依靠。

【13】造:往,到。“无造福先”二句:语本《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道家哲学范畴,具有自然哲学本体论意义。《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二十二章),皆为所本,亦含人生之理想境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