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功勋韬略强华夏 师表才情育新星*

师昌绪院士战略思维与实践足迹 作者:本书编委会 编


功勋韬略强华夏 师表才情育新星*

张存浩

师昌绪先生是我国当代材料科学界的巨擘、我国杰出的战略科学家、科学界极为优秀的共产党员和领导者。他是我国高温合金学科的开拓者之一,我国科学基金事业和中国工程院的创始人之一,在我国材料科学界、工程科学界乃至整个科学界都享有崇高的威望。

“合金天下先,材料创前沿”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师先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做博士后期间就取得了非常优秀的研究成果。回国后,他长期从事高温合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曾创造了我国高温合金材料领域的多个“第一”,包括我国第一代铸造空心涡轮叶片等,因此而获得过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师先生还运用他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解决了许多困扰大型国有企业的材料难题,被企业领导誉为“材料医生”。

他在注重应用与开发研究的同时,不忘基础研究,促使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协调发展。在研制新的高温合金材料的过程中,积极开展金属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建立了许多先进的金属材料理论和实验装置,并培养造就了一批杰出的中青年材料科学家。

此外,师先生还提出了医药、能源和环境等学科的进步都要依靠相应的材料创新的战略思想。他主持这些新材料领域的发展,并在纳米材料、新结构材料等方面率领大家多有斩获。

“宏观举韬略,微观撰鸿篇”

师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曾多次向国家层面提出科技的宏观韬略。

早在1981年5月举行的中国科学院第4次学部大会上,师先生就为在我国实现科学基金制度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并在1986年出任第一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为中国科学基金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高屋建瓴的见解和思路,并努力为之奋斗。他主持制订了第一批科学基金《项目指南》、《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系列丛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方案,起草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办法”和“实施细则”,倡导设立“数学天元基金”等重要管理文件和制度。此外,他还提出了“鼓励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相结合”、“基础研究实行基金制,要重视学科交叉”、“我国科技期刊要从大做到强”等重要的指导方针。

师先生从我国工程科学发展的战略出发,早在1991年就提出成立中国工程院的倡议。1992年,他又与侯祥麟等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名向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中国工程院的建议,并且得到了中央的批准。在筹建中国工程院时,他承担制订工程院组建方案等工作,在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届副院长。同时师先生又在微观上率领中青年科学家,在材料领域获得了许多著名的成果,撰写了重要的科学论文和著作。他率领年轻的材料科学家主持和编写了《材料科学大辞典》等20多部材料领域的科学著作,为我国材料研究和生产提供了详细的参考资料和工具书。他还非常重视出版工作,长期担任《中国科学基金》《自然科学进展》等期刊的主编,大幅度地提升了这些期刊的声望。

“淡泊犹宁静,丹心荐轩辕”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师先生无论身居何位,始终保持着为人正直、淡泊名利、办事公道、赤胆忠诚的崇高风范,深为社会各界称道。他对组织上给予的任何安排从没有提出过任何异议,而且是放在哪里就在哪里放光。这充分体现了他淡泊宁静的高尚人格,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丹心指对党、对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荐轩辕指献给我们的祖国。他在美国留学期间就与李恒德、张兴钤、陈能宽、梁晓天等科学家一起组织争取回国活动。他们在1953年夏天组织一批中国留学生联名写信给周恩来总理,表达了他们要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强烈意愿,这在当时的美国是要冒很大危险的。他们还写信给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要求他废除阻挠中国留学生回国的政策,并把信发给美国社会各界。他们又自行印发宣传材料,并利用美国的报刊等媒体对活动进行宣传。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动员了一批留学生回国工作。几十年来,师先生以一片丹心在我国科技界所起到的模范带头作用,远远超越了他对科学基金事业本身的贡献。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这是师先生最常说的一句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凝聚着一位中国老知识分子近一个世纪以来投身科学事业,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他在90高龄后仍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全然不顾年事已高,仍然一如既往地投入到我国材料科学、工程科学、乃至整个科学的发展和研究中,并且不遗余力地推荐杰出的年轻科学家申报各种奖励和荣誉,为他们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他们的发展把握方向。

回顾师昌绪先生从事科学研究、科研管理6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他是当之无愧的当代科学家的光辉典范,他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勇于开拓创新的献身精神;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赤胆忠诚的崇高风范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