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圆明园“五春”

宣南秉烛谭 作者:邓云乡 著


圆明园“五春”

清代宫廷中的嫔妃,定制不得选汉人,所选都是旗人,而且一般都是满洲旗。偶然也有汉姓的,如康熙的妃子中有陈佳氏、张佳氏、王佳氏、刘佳氏等。“佳”叶“家”音,史书写成“佳”字,为了好看。那都是汉人投旗的“汉军旗”,从制度上讲,还是“旗人”,但从种族上讲,已是汉族了。最明显的是嘉庆的母亲,即乾隆的懿贵妃,本姓“魏”,“包衣管领下人”,同曹雪芹的祖宗一样,是汉人编入满人贵族家中的奴隶,但她家比曹家又升了一格,“以抬入满洲旗”,姓改为“魏佳氏”,这样不但由汉人变为旗人,而且由“汉军旗”升入“满洲旗”,在表面上连种族也改变了。

清代初年,宫中就有派人到江南扬州、苏州一带买汉人贫家女进宫为宫女的事,不过比较秘密。《东华录》卷七顺治十二年七月记云:

给事中季开生言:“家人自通州来云:有使者封船奉旨往扬州买女子。”云云。部议:“季开生不知乾清宫需用器皿,差人采办,妄听讹言,渎奏沽名,流徙尚阳堡。”

无风不起浪,奉旨买女子原是秘旨,岂可公开?一镇压,流言压下去了。但也只是表面,实际还在不断进行着。《红楼梦》中派人江南买女子的故事,虽是小说,实在是史笔。当时圆明园已经修建,园中规矩,不同于宫中,更为自由,汉人女子就更多了。

有名的就是乾隆的故事。乾隆南巡,听说山东青州黄家有个姑娘,小名“杏儿”,有美名,便秘密弄进宫中,十分得宠,封作“银妃”,有名画《银妃晚妆图》,流传海外。银妃事见《梵天庐丛录》。而在故宫博物院所藏后妃影像中,也有不少张画得极为工细漂亮的汉装像,近三十年前,我在故宫看过好多幅,画的同真人一样高。如说清宫一定没有汉人嫔妃,是颇难相信的了。

其后最著名的就是咸丰的“四春”了,简言之“四春”是四位无姓无名,实在是不知名姓的汉人姑娘,后来作了咸丰的“玩物”,最后又都死在西太后的手中。所谓“四春”,因她们都住在圆明园中,分居于“牡丹春”、“海棠春”、“武陵春”、“杏花春”。王湘绮《圆明园词》云:“袅袅四春随凤辇,沉沉五夜递铜鱼。”并自注云:“宫中例无汉女,纯皇(乾隆庙号纯皇帝)时常采进,依买婢妾之例,不挑选也。文宗(咸丰)时有四人承宠者……内府号曰‘四春’,海棠春园册无其地名,未详何时所建。”又曰:“上所游幸,从者常百余人,数移坐处,传膳无定所,午夜阁门,不得闭也。”在清代皇帝中,那拉氏男人咸丰帝奕詝是个十分无能而又荒唐、腐败的人。王湘绮的诗实际就是对他的鞭笞。

“四春”住在圆明园中,除海棠春无所考之外,杏花春住在“杏花春馆”,四周小山,满布杏花,房屋分散,有卖酒青旂,有辘轳井水,完全是山村景色。武陵春住“武陵春色”,是一个以桃花、山洞、流水为主的深邃的风景区,有十分宽大的院落。牡丹春住“镂月开云”,这是一座二色琉璃瓦的楠木庭,前面数百本牡丹,后面全是青松,房屋很多,在圆明园中也是极有名的地方。据前人记载,“四春”后来都让西太后秘密弄死了。

另据野史记载:咸丰时,太平军起,咸丰心中忧虑,常年住在圆明园,命太监外出找汉女入园供淫乐,总管为满洲钮钴禄氏文丰,派心腹到扬州、苏州物色四人。一是扬州方姓女,从倡家以五千金脱籍,即杏花春。未几苏州买来海棠春,咸丰还为她作诗。牡丹春是杭州人,善歌舞,咸丰曾携那拉氏听她唱曲。又从广东粤江选美,得珠儿,即武陵春。据传四人分名:玉雪、秦云、淡粉、轻烟。这种名字,自然不是原来姓名,可能也不是宫中名字,多半是好事者写故事时编的。不过四春极为咸丰喜爱,又是文丰所选,因而咸丰极信任文丰,使他长期任圆明园总管,比内务府的大臣还阔气。

咸丰宠爱“四春”时,那拉氏也是得宠的,据徐珂《清稗类钞》,“宫闱类”《文宗有五春之宠》记载:“文宗喜园居,年例正初入园,冬至始还宫。园中传有五春之宠,所谓‘天地一家春’者,乃孝钦后所居,其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牡丹春皆汉女分居之。”可见是“五春”而非“四春”了。不过“天地一家春”在万春园,广义的“圆明园”包括长春园和万春园,二园均在圆明园东南,都和圆明园连在一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