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节 经营《意大利人民报》,鼓吹、煽动战争

二战风云人物-法西斯狂徒:墨索里尼 作者:端木佳睿 著


第三节 经营《意大利人民报》,鼓吹、煽动战争

分歧往往是一个人的全新起点。背叛者以分歧为抛弃过往的借口,对过去的选择进行严苛的审判,借此把“过去”归结为“错误”。至于未来是否就是“正确”,又是否会成为另一个未来里的“错误”,与其让它成为前进路上的阻碍,不如先放在一边,走下去再说。

墨索里尼就是在与社会党产生分歧后走上一条新路的。

在提出参战的主张时,墨索里尼一度期待社会党的领导者可以支持他的做法,如此,不但可以让整个意大利依照他的期待参与国际问题,也会彰显他对社会党无可置疑的控制力。

然而,因为失去了党报主编的地位,加上他之前对于革命的消极反应,社会党内的很多人对他的信任度降低,怀疑不断出现,从他的思想纯粹性,到他的政治能力,再到品评他的反叛行为,这些议论逐渐汇聚成怒火,无形的怀疑很快变成了有声的指责。

在指责声中,《意大利人民报》出现了,并很快与《前进报》分庭抗礼,形成竞争。以这样飞快的速度创办出一份报纸,墨索里尼的政治图谋可谓司马昭之心,自然备受社会党人鄙夷。

为了能够让《意大利人民报》实力更强,获得足够和《前进报》竞争的力量,墨索里尼接受了交战国英法美俄的资金支持,人们指责他为了钱抛弃立场,认为他就是为了得到这些钱才会放弃意大利的中立。对此,墨索里尼十分愤怒,但又无法分辩,只有在后来追溯这段历史的时候矢口否认曾经接受过国外的资金。

《意大利人民报》的报头标明为“社会主义日报”,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进行战争宣传。但是,他的经费大多来自于工业富豪们,这些富豪想发战争财,所以捐钱给报纸。不过,虽然拿了这些人的钱,墨索里尼对于资产阶级的敌对态度却依然没有变化。墨索里尼这个人,对于钱并不执着。虽然他在需要钱的时候可以想尽各种办法,但他从来不会为了钱而改变自己的立场。他的立场和态度,只有在权力的诱惑前,才会不断软化。

总之,正是借助《意大利人民报》这份发行量不大的报纸,墨索里尼得到了一块可以跳上意大利政治前台的有力跳板。他利用《意大利人民报》大肆宣传,支持民族主义者提出的通过战争“把国家从狭小与贫困的生活现状中拯救出来”的口号。这份报纸一创刊,就引用了两句格言,一句是布朗基的“谁有铁,谁就有面包”;一句是拿破仑的“革命是一种理想,需要刀枪维持”。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人民报》进行的宣传得到了这么几种人的拥护:一是出身于资产阶级和贵族家庭的青年退伍军官。这些人希望通过战争保持其禄位,继续过优裕的生活;二是退伍士兵和战争中的受伤致残者。墨索里尼不仅“支持这些农村退伍军人提出的获得土地的要求”,而且,“鼓励他们去占领大地主未耕种的土地”;三是渴望土地的农民。墨索里尼撰文支持分土地给农民,并提出“扩大农民耕地”的口号。这三种人在意大利人口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把墨索里尼看作是自身利益的保护者,由此,墨索里尼的威望迅速提高,这为他在战后的政治格局中建立自己的地盘和群众基础打下了有利条件。

《意大利人民报》创办后,墨索里尼开始更加疯狂地写作。逐渐成为一名很有经验的新闻工作者,他不但极富洞察力,在对公众舆论的辨别和引导上也很有一套。他有个习惯,在写文章时,桌上往往会堆满各种报纸和参考资料,尤其是在他写社论的时候不许任何人打扰。在他的书桌上有支手枪,为的是警告别人在他工作时不要打扰他。有一次叫听差拿咖啡进来,墨索里尼脑子里正构思着文章,生气地对听差说:“不准再有人进来,否则我就要开枪。”听差说:“但是我要拿咖啡进来。”墨索里尼冷酷地笑道:“那么我就对你开枪。”每逢他撰写社论时都是这样,不让任何人打扰他。

每份报纸出版后,墨索里尼都会仔细阅读,他经常对编辑人员说:“我不喜欢不痛不痒的文字,文章要尖锐泼辣,像闪电和炸药一样,要富于煽动性。”在墨索里尼的苦心经营下,《意大利人民报》最终成为他夺取政权和大搞独裁统治的强有力的舆论武器。

墨索里尼起初在支持意大利参战时,目标并非延伸意大利的边界。但是随着他越来越多地在政论中附和国家主义分子,到了1915年,他已经开始提出要在战争中扩大意大利的领土,彻彻底底地暴露出法西斯主义的嘴脸。

墨索里尼虽百般鼓吹意大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站在协约国一方,但这并非一件易事。用墨索里尼的话说是:“意大利人苟安岁月已久,不肯为理想而奋斗。要改变他们的态度是难乎其难的。”此外,还有一困难:意大利人民反对战争,厌恶侵略。特别是意大利首相饶里蒂和德国关系较密切。早在开战之前,意政府就与德、奥结成了三角联盟,规定一方若遭受攻击,其他两国必须支援。为了毁掉这一同盟,墨索里尼除了利用《意大利人民报》大造舆论外,还创建了他自己的政党“革命同志会”。这是意大利法西斯党的前身。1915年1月,他的党徒已有五千余人,集合在墨索里尼旗帜下,多是流氓打手和主张侵略扩张的一些狂妄之徒。在一次集会上,墨索里尼对他们打气说:“诸位都是反抗旧习俗的青年,一定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今天要战争,明天就要革命了。我要意大利加入战争有两个目的:一是对内的,一是对外的。参战的结果,可以打倒奥匈帝国,解放意大利被侵占的土地;另外,可以把法西斯思想传播到俄、德两国,这对于世界革命、人类的自由是有贡献的。我们要脱去国家党和帝国主义党的面具,带着激进派、革命派反对宪政的精神,决心战斗到底!”

因为煽动战争,1915年4月11日,墨索里尼在罗马被捕,不过,在被监禁数日后又被释放。被释后的墨索里尼继续著文,发表演说。

另一方面,在墨索里尼鼓吹意大利参战之前,意大利就已经是各大帝国主义集团争抢的对象,因为身处地中海的意大利不但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还有和法国不相上下的人力资源,它的陆海军力量颇为庞大,如果可以参与到战争里,会对战局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战前,意大利是德奥的同盟国,但由于法国曾经对它施加经济上的压力,意法在1900年、1902年分别签订了两个协议。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战争爆发的当下,意大利人立刻选择了中立。从更实际的角度出发,在大战方兴之际,意大利其实还是想在混乱中看清战斗双方的力量和胜算,希望可以选对边站,至少可以以中立为借口,与战争双方虚与委蛇,甚至可以索取一些土地作为赔偿。

这样的目的下,协约方率先答应了意大利对土地的要求,由此,1915年5月23日,意大利正式对德奥宣战。

在宣战的第二天,墨索里尼发表的社论中慷慨激昂地写道:“从今天起,意大利人民要从军了;从今日起,我们愿意与意大利共存亡!”

就这样,经过墨索里尼大张旗鼓的宣传,响应者逐渐增多,以致全国沸腾,意大利政府终于如墨索里尼所愿参与战争。而墨索里尼也于当年9月穿上军装,投入到对奥作战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