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节 投笔从戎:谁有铁,谁就有面包

二战风云人物-法西斯狂徒:墨索里尼 作者:端木佳睿 著


第四节 投笔从戎:谁有铁,谁就有面包

1915年9月3日,墨索里尼应召入伍。“我去前线作战了,希望后面要有保障,要睁开眼睛,尽力奋斗、谨祝诸君努力!”写完这一篇文章,墨索里尼就把《意大利人民报》交给他的好友福耳科主办,自己扛起枪参军去了。

墨索里尼的这次参军,是想洗刷之前别人对他躲避兵役、不上前线的种种指责。他将这次战争想象成一次表现个人英雄主义的战争,而且他认为这场战争可以速战速决。但真正入伍后,他才发现自己的想象与现实并不符,战争很快陷入了持久阵地战的形势。

之前墨索里尼有关战争的预测,此刻看来仿佛是笑话。意大利军队没有好的装备、强力的指挥和做好准备的战士,有的只是一堆和墨索里尼一样,在想当然中被骗上战场的人。然而,墨索里尼毫不脸红于自己曾经吹嘘的速胜论,反过来对政府的无能进行大肆地指责——反正犯错绝对不能是他。

墨索里尼当时在名震意大利的伯萨利尼联队当战士,经过短期的训练就到前线作战了。他曾先后在嘉索、伊松佐和阿尔卑斯山作战,后来进入法国边界。墨索里尼所在团的团长,知道他擅长写东西,便叫他住在后面安稳的地方,替他们这个团写战史。墨索里尼不肯,他说:“我是来打仗的,不是来写文章的。”他留在战壕中作战。由于在战斗中勇猛顽强,他当上了排长。但由于他有社会党的背景,就不能再提升了。在这期间,墨索里尼还经常在报纸上发表评论和战地通讯,力主坚持抗战,争取最后胜利。他说:“我现在处于两面夹攻的地位,一方面对付前线国外的敌人;一方面对付后方国内意志薄弱的人。”

墨索里尼虽然在战场上显得十分英勇,但是战争带来的无止境的硝烟与炮火,特别是战士们大量的伤亡,使得他开始崇拜起宗教来了。曾经,他一度自诩为反宗教的勇士,将教皇视为不祥的人物。而如今他观念一转,认为所有罗马的好风俗、好习惯,都不来源于罗马人后天的营造,而是全部由天主保存,留到今日的。他说:“罗马所以能够不朽,是完全靠天主的观念,或普遍性质。假如没有教皇,也没有这普遍性了。”因此,他这一阶段开始强烈主张:若意大利想要强大,称雄于世,就必须要有一种信仰来维系人心。因而,天主教必须得到重视。

战场上,死亡与鲜血是最常见的东西,每每在有战友死去之时,所有的人都感到悲哀,想到下一个可能是自己,更是相顾失色。当这种气氛出现的时候,墨索里尼总能用他充满战斗力的言语安抚人心,同时也毫不畏惧地身先士卒。因为有着不错的表现,他很快就被提升为下士。

1917年2月22日,因为一次地雷爆炸,一直以来英勇无畏的墨索里尼终于倒下了。他受了极重的伤,为了治愈他身上的伤,他前后动手术高达27次,全身上下取出了44个弹片。这样的重伤足以将一头熊击倒。强壮的墨索里尼被伤痛困扰着,即使伤愈,他的体力也无法支撑他在前线参与战争了。

这次意外后来被法西斯分子所津津乐道。在墨索里尼掌权后,有成百上千的人提到自己曾经在战场上将重伤的墨索里尼抬去医院。而墨索里尼又哪里记得当时抬自己的人是谁呢?他只是乐于自己的这段往事被人不断地提起、证明。他提起这段九死一生的过去,显得十分得意,他常常对这段经历旧事重提,说自己是如何在取弹片时拒绝战地医生在他身上使用麻药,而得知他下落的敌军又是如何畏惧于他的存在,宁可炮击医院来将他置于死地。

墨索里尼自吹自擂和喜欢自我陶醉的个性让他的描述显得颇有水分,后世对于这段经历的真实性也难以判定,关于他在前线的种种表现,以及来自他自己口中的自我褒扬,我们也只能不做评价。

1917年,作为协约国士兵的墨索里尼

但总而言之,这次伤病应该确实是存在的,因为在受伤后,墨索里尼已经不能继续待在战场上了。当局命他退伍,于是,他再次回到米兰,继续竭尽全力办他的《意大利人民报》了。

1917年6月,回到《意大利人民报》的墨索里尼发现,由于他的离开,以及战时经济困难的关系,《意大利人民报》经营得十分不景气。而在他回来后,这份报纸终于再次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援,并且在资本的支持下,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背离社会主义的道路。

墨索里尼的文辞还是一贯的辛辣,也是一贯的好斗。在《意大利人民报》这片战场上,他不断地发出战斗檄文,指责政界的种种荒谬。他厌恶新闻检查,觉得这是一种无比可笑且危险的办法。

前线的战争进行得并不顺利。在这样的状况下,墨索里尼开始考虑如何发动群众,取消议会并实施个人独裁。他始终将战争视为革命的第一步的态度让当局对他十分担忧,特别是另一边俄国的革命正如火如荼。然而,墨索里尼对于俄国人是十分痛恨的,主要是由于俄国退出协约国使得意大利军队在战场上受到了更大的威胁。在这样的危机之下,墨索里尼鼓吹意大利参战的虚伪性已经彻底暴露了。在意大利的军队之中,反战情绪如星火燎原一般。

在墨索里尼因为受伤而离开战场之后,意大利前线的战争形势的确是瞬息万变。1917年10月23日,在德奥联军的毒气炮弹与大炮轰击之下,意军不断后撤,失去卡波雷托。10月28日,意军放弃铁路枢纽乌迪内,大势已去,失败已成定局。

这次卡波雷托的败北让人民对于战争开始不满。曾经许诺的胜利和土地,变成了不断地惨败和百姓的叫苦连天,意大利政府在这样的状态下很快倒台了。

10月26日,博泽利政府下台,奥兰多组阁。

11月8日,意军总司令卡多纳被撤职,阿芒多·迪亚兹接替了他的职位。

卡波雷托战役在一战中是一次规模极大的战役,它的失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双方在此次战争中投入兵力极大,均在250万以上,因而在首战告捷后,德奥联军顺理成章地乘胜追击,取得了一场大胜。在此战中,意军33.5万人被俘,13万人伤亡,军事物资大量损失,战线也向西后撤了一百多公里。

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惨败。

消息传到意大利,举国大哗。墨索里尼如坐针毡,夜不能寐。他不愿承认自己的立场有任何错误,依旧硬着头皮发表文章,鼓动人们坚持作战,以期扭转败局。他猛烈地抨击当时社会与军队中弥漫不去的悲观氛围,他认为,只要克服这次的难关,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意大利。

他以自己惯常的手法写道,这是意大利遭受的一次历史上最惨痛的失败,也是他一生当中最大的耻辱。而比这耻辱更糟糕的,是卡多纳将失败归罪于下属,使成千的人被枪毙。这是何等不公的惩罚,失败的罪责本应由将领承担,正是因为他们反对参战的态度,才使这场战争走向失败。

他指责失败主义,也指责新首相奥兰多。他别有用心地表示,意大利需要的是一位独裁者,应该取消议会,实施军国主义,并取缔一切无党派的报纸。现在的意大利需要的是纪律而不是过多的责备与批判。

为了使士气得以重振,墨索里尼使出了浑身的本领。他提出了很多实际的作战建议,包括统一盟军的指挥与战略,希望英法增兵支援意大利前线,以进攻代替防御性堑壕战,还主张对德国实施恐吓性轰炸。美国在此时也已经对德宣战,美军的实力让墨索里尼相信,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协约国。

在此之后,士气和战局果然开始一并好转。在与协约国的联合之下,意大利于威尼托大败奥军,一雪前耻,将之前在战败中失去的土地一一夺回。四年的战争里,意军有70万将士死于战场,但最终还是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获得了胜利。

法国“巴黎和会”现场

战争结束后,意大利的退伍军人们成了墨索里尼的拥护者,相应的,为了继续取得退伍军人群体的拥护,墨索里尼也常常在文章里呼吁国家对于这一群体的优待。他在文章中写道:“我们不要忘记身经百战的人。应当给他们以相当的报酬,因为全国将来的幸福,仍旧寄托在他们身上。”

墨索里尼巧妙地将国家主义与革命思想混杂,再辅以人民要求的华美外套,满足国家荣誉的同时,又顾及到了个人声望。在弄清这些人的政治倾向后,就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讨取他们的支持。他为穷苦的人争取好的待遇,利用人们的国家主义和领土收复主义心理。

总之,他圆滑地迎合着人们的各种要求,默默积攒声望。

然而因为当时墨索里尼的地位,他的言论并没有得到很大反响,愤怒中,他撰文痛骂政府的冷漠。他的不断作为,吸引了很多退伍士兵成为他的拥趸。在他未来的篡权过程里,这一群体成了他所拥有的重要武装力量之一。

在胜利之后,墨索里尼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开始大言不惭地吹嘘意大利的功绩。他认为,盟军的胜利都靠意大利,意大利最后的胜利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胜利”。不过,这些毫无根据的论断并没有真正在谈判桌上取得什么效果,只是徒留笑柄而已。

停战后,几个战胜国就开始商议着“分赃”。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开幕了。

这是一次空前的大会,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参与国之多,史无前例。直到1920年1月21日,这次会议才最终结束。

但是这场会议之中,意大利总理奥兰多仅仅是一个配角,毕竟在战争初期,意大利的立场并不坚定,在参战后也没有起到很大作用,经济上,意大利也实力不足,依赖英美法。也因此,在会议上,奥兰多的意见常常被忽略,而哪怕他愤而离场,也不会有人邀他回来,最终不过是他自己灰溜溜地跑回会场。

《凡尔赛和约》的最终签订,更多的是对德奥的制裁,割地赔款的负担大量落在德国人民的肩上,德国复仇主义不断滋长,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一战结束后,意大利统治者从《凡尔赛和约》中虽然分得了一些赃,但战争带给意大利的更多的是破坏,尤其是经济上的严重破坏,导致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不仅工人阶级反对统治阶级,而且很大一部分小资产阶级也开始表达不满。

1919年初,意大利的罢工运动扩大到几十万工人,并且带有总罢工的性质。北意大利的都灵、米兰、热那亚及其他工业城市曾是罢工运动的主要中心。工人除了提出改善工人的经济状况的要求以外,还提出了停止意大利参加干涉苏维埃俄国的要求;工人们拒绝把武器和物资运往俄国供应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

1920年初,在意大利还出现了建立工厂委员会的运动;到8至9月份,夺取工厂的运动扩及六十多万工人。这是意大利无产阶级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意大利北部所有的大型工厂掌握在工人的手中达二三个星期的时间。在工厂委员会的领导下,工人们曾独立地组织过企业的生产活动。工人们建立了自己的赤卫队。与此同时,以夺地和减租减息为内容的农民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当时的意大利已经处在大好的革命形势中。但是还没有真正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能来领导工人阶级斗争,并把它引向胜利。意大利社会党曾经是一个中派类型的政党,当时它在“左”的旗帜的掩盖下奉行的其实是机会主义政策,这个党奉行的政策是让右派社会党人获得行动上的自由,而右派社会党所奉行的乃是反革命、反工人的路线。

社会党中的右派领袖们,事实上早在战争期间就已经同资产阶级合作了。战后,除了破坏群众的武装起义,反对工人阶级转向夺取政权的斗争以外,他们还阻碍建立工人和农民联盟,破坏了1920年都灵工人的4月同盟罢工,并且在同年9月,在同饶里蒂首相签订秘密的合同以后,取消了工人占领工厂的运动,使工人阶级遭到了一次最沉重的打击。

当时,以葛兰西和陶里亚蒂为首的社会党“新制度”派,是唯一坚持共产国际立场的马克思主义的派别,也得到了广大工农的拥护,他们于1921年1月创建了意大利共产党,从而标志着意大利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了新的里程。

1919年至1920年的局势表明,意大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已经成熟。面对蓬勃发展的人民群众运动,意大利垄断资产阶级吓破了胆。墨索里尼这个铁匠的儿子,这个曾经一度信仰社会主义的青年,现在顽固地站在工人阶级的对立面,成了反共、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急先锋。他要充当垄断资产阶级的打手,他声嘶力竭地叫喊:“杀!杀!杀!”决心在所有邪恶势力的簇拥下,在意大利建立起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法西斯独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