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序)

兄弟在清华和北航的日子(第六辑) 作者:戴次一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序)

宏杰、宏力兄弟在20世纪80至90年代初,分别求学于清华、北航两所大学,毕业后均留学美国,现在都已成为颇有建树的青年学者和科学家。他们的父母分别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在教书育人、引导孩子成长方面匠心独具、颇有见地。

在时下快餐文化盛行之时,能读到宏杰兄弟与家人如此朴实、清新的数百封家书,感到格外亲切、欣慰,因而愿作此序与读者共享。

这集家书的一大特色,是真实记录兄弟俩比翼齐飞、双双成功的历程。在父母的引导和学校的教育下,兄弟俩互帮互助、互勉互励,读来饶有兴味。宏杰对弟弟说:“我总觉得你我早已连在一起,我成功了,会引你向上;我失败了,你还有希望。”弟弟宏力的话是:“二哥为我做出了榜样”,“我为你感到自豪”,“我不希望我追上你,一点也不希望,我只希望你能够永远走在我和别人的前面”。他们这样互相激励着、鞭策着,携手同行,从一个起点冲向另一个更高的起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与优良传统。宏杰、宏力兄弟张扬的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好好走下去,就要再一次显示自己的强大,以坚韧与毅力征服面临的一切”,“今后十年,将决定我到底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它的开头是在思考、痛苦和希望中来的,它的行进也会是艰难甚至是悲壮的,它的结尾则一定会是辉煌的!”天道酬勤。今天他们的成功印证了他们的追求,印证了他俩信奉的“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的格言。正是那分执著,诠释了强者自强的人生哲理:只有自强不息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成功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进德与修业往往相辅相成,完善人格与求知求学并重才能铸成大器。家书中那挥之不去的人文情怀和精神气质,可以说是兄弟俩成功的秘诀。浓浓亲情、如山父爱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以及拳拳的爱国热忱。湘滨寄语及隔岸叮嘱,不断引导孩子严格自律,防微杜渐,固本守节;时刻警示做人不能忘本,做事不可忘形,厚重包容,才能稳行致远。另一方面,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和各种讲座,与张海迪、徐良、国家围棋队等英雄人物和群体接触,多方获取养料,励志明德。可以看到兄弟俩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充实、兼收并蓄的过程。他们于所学专业之外对文学、艺术、哲学、体育的喜爱和感悟,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了他们的健全人格。

爱,是这封封家书的灵魂。家书中,从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到子女对父母的敬爱,从切磋怎样去爱,到化为行动的爱家、爱国、爱生活、爱他人,真实坦诚,演绎着一次次灵魂的蜕变与升华。父子共读《陈情表》的场景,显示遵循传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魅力。书信中不少感人至深的段落和灼人的句子,是爱的宣言、爱的解读。爱,是他们生命之树的不败之花!因为大爱,他们的生命才变得如此鲜活而可触摸。

感谢这一束质朴无华的家书!它让我们看到了父母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看到了兄弟俩大学生活和求知路上的攀登印迹与激情;看到了时代的变迁与我们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家长以信心、启迪和诸多思考;特别是对千千万万成长中的青少年,它是一面镜子,催人奋进。一部家书走出家门便成为一种文化,展示的不仅仅是亲人血脉之间的思想感情、人文气息,还是民族凝聚力与亲和力的体现,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祝贺《兄弟在清华和北航的日子》面世,希望它能启迪新人,惠泽后世!

是为序。

清华大学校长

2006年8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