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京杂记》

中国文学经典:古代小说戏曲卷 作者:陈引驰,周兴陆


《西京杂记》

《西京杂记》作者传为葛洪。葛洪(284—364),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出身于江南世家,祖、父皆为东吴大臣,父吴亡后投降西晋。十三岁丧父,而后家道中落。他刻苦好学,广览经史百家之书,年轻时因通儒学而著名。西晋末,为避八王之乱,葛洪曾避难广州多年。东晋建国后,赐爵关内侯,大将军王导屡次想召他入府为官,皆不就,原因是葛洪出身天师道世家,好修道炼丹之术,一生以修仙为务,而不预世事。他曾拜从祖父葛玄的学生郑隐学习炼丹秘术,又拜南海太守鲍玄为师。晚年因听说交趾出丹砂,于是官拜勾漏令,至广州潜心炼丹。年至八十一岁逝世。葛洪一生著述颇丰,诗、赋、章、表及神仙传记数百卷,今多已亡佚。流传至今的有《神仙传》《抱朴子》内外篇。《西京杂记》六卷,是葛洪编撰的小说,他曾在序言中指出,此书作者是汉代刘歆,但因书中不避刘歆父亲刘向的讳,且魏晋颇多托汉人名而作的小说,因此一般认为此书作者实为葛洪。书中多描绘西汉一代的朝中高位者和方士文人的奇闻轶事,许多事迹如“秋胡戏妻”“画工弃市”和“卓文君当垆卖酒”等,多成为后世小说和戏曲的素材。

画工弃市

【解题】 本文选自葛洪编撰的小说《西京杂记》。六朝小说可按内容分为两类,一为志怪小说,以讲述神鬼故事为主,另一类为志人小说,以记载人物事迹为主。《西京杂记》便属志人小说,所记载的多为“人间琐事”,内容可以与正史叙事互为补充,但多因其颇具传奇色彩而不被史家采信。《画工弃市》记载了汉元帝时期的美女王嫱因不想贿赂画工毛延寿而被元帝冷落、最终远嫁匈奴的故事,但多有附会。王嫱这一人物最早见于《汉书·匈奴传》,相关事迹的描述仅“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一句,别无更多信息。到了《后汉书·南匈奴传》中,增补了匈奴单于在大殿上挑选宫女,最终相中王嫱,和元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两个细节,并补充了王昭君远嫁匈奴后的结局:单于死后,王昭君上书请求返回汉朝,但迫于匈奴习俗又嫁给了后任单于,最终老死匈奴。在前后《汉书》的基础上,本则小说又增加了画师毛延寿这一人物,让他成为造成王昭君人生悲剧的主因。自此之后,“昭君出塞”的本事所含的要素日渐稳定下来,成为历代文人不断吟咏创作的母题,自西晋石崇的《王昭君辞》,到今人郭沫若的历史话剧《王昭君》,乃至时下新出的演绎,历久弥新。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王昭君往往被塑造成空怀美貌而不受君王赏识、为国家和平献出自己一生的正面人物,而画师毛延寿却被当成忠臣和皇帝间的阻碍,被钉在了耻辱柱上。文人或借王昭君抒写自己的失意怀抱,或把矛头指向奸臣毛延寿,或抨击汉元帝的昏聩。但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毛延寿其人,尚有疑问。从史料角度来说,本则所述元帝因王昭君而下令诛杀所有画师,自然是“闲漫无归,与夫杳昧而难凭”(黄省曾《西京杂记序》),但从文学的角度看,用极简洁的语言叙述故事,刻画形象,亦不啻为“意绪秀异,文笔可观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元帝后宫既多[1],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2],案图召幸之[3]。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4],于是上案图[5],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6],举止闲雅[7]。帝悔之,而名籍已定[8]。帝重信于外国[9],故不复更人[10]。乃穷案其事[11],画工皆弃市[12],籍其家[13],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14],为人形[15],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16]、新丰刘白[17]、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18],人形好丑,不逮延寿[19]。下杜阳望[20],亦善画,尤善布色[21]。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22]

《西京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1] 元帝:汉元帝刘奭(shì),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在位。

[2] 图形:画肖像画。

[3] 案:同“按”,根据。

[4] 阏(yān)氏(zhī):匈奴单于的正妻。

[5] 上:汉元帝。

[6] 善应对:回答问题恰当且得体。

[7] 闲雅:即娴雅,指女性文静优雅。

[8] 名籍:名册。

[9] 重信:指注重信用。

[10] 更:换。

[11] 穷案:彻底调查,严厉追究。

[12] 弃市:即在闹市处死,并将尸体暴露示众。

[13] 籍:抄家。

[14] 杜陵:汉宣帝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

[15] 为人形:画人物肖像。

[16] 安陵:县名,汉惠帝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17] 新丰:县名,在今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

[18] 众势:各种姿势及形态。

[19] 不逮:不及,比不上。

[20] 下杜:地名,今西安市西南杜城村。

[21] 布色:调配颜料并给画上色。

[22] 差稀:有所减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