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二 主体情思与世事物象的深度接触

流年一寸心 作者:雷经升


序二 主体情思与世事物象的深度接触

陈振华

雷经升是1998年我在安徽大学读研究生时的同学,不过他是学法律的,刑事诉讼法,非常专业。而我是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学则是我的专业。我们之所以是同届的同学,是因为我们的公共课英语、政治都在一起上课。读书时,他形象俊逸,举手投足都透着青年学子特有的优雅与洒脱。日常生活中,常见到他和法学专业的研究生同学探讨法律的程序正义或法理,在法学专业和学术方面已经崭露头角。说实话,那个时候他优秀的文学才情我还真不了解。

研究生毕业以后,经升同学在政府部门任职,后来还挂职过副县长,可谓事务繁忙。偶尔在同学群里的诗词应对,颇见功力,心底下很是佩服。若干年以后,作为法学专业的他,历年的古典诗词创作凝结为《流年一寸心》,无论在风物、衷情、感怀或是行旅等方面都有了自己独特的韵味与气象。这让学中文专业的我感到震惊和钦佩,震惊于他优秀的文学才华,钦佩于他在俗世的世界里超越于现实的审美情怀。

诗集的第一辑是行旅。“凭栏心已远,移步意无穷”。这一辑或表现诗人从俗世的生活、繁杂的事务中超拔出来,让灵魂放空的精神追求。《花亭湖春日》:“思远谒开翁,乘舟碧浪穷。人行层嶂里,鸟度静林中。雨后参禅透,阶前滴水空。平生无尽意,皓月伴清风。”诗人临花亭湖拜谒赵朴初先生,十分欣赏其“皓月清风”的人生境界。或表现诗人在行旅中的感怀,感怀于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与业绩。如《南湖》:“手举镰锤划暗夜,眼穿霾雾踏长征。风云激荡传薪火,烟雨楼前瑞气凝”。或表现行旅的相思。这类诗体现在《临行感怀》《赴任一月有感》《挂职百日有作》等,情真意切,意绪邈邈,亲情、友情与行旅的感悟、风光完美交融。或是表现对历史人物的品评,从这些人物身上追寻精神力量。如《游华阳洞》《过古韶关》等,这些诗歌咏史与现实相互映射,彼此互文,历史照亮了现实。

诗集的第二辑是风物。“月下无遥近,风中共苦辛”。诗人别出心裁,将农历的节气和具体的风物吟咏相结合。既体现了气候、节令的时间性嬗递,又体现出各种风物在时光中的绽放或凋零,更能在风物的吟咏中体现诗人的生命感悟与审美情怀。这些风物都是一些寻常景物,但一经诗人生命情绪的点燃,立刻就见出丰厚的审美意蕴和深邃的思想哲理。微雨、春雪、白玉兰、山茶花、油菜花、金银花、蔷薇、栀子花,惊蛰、春分、立秋、小寒……在时光的流逝中深味风物的时间性内涵。诗人似乎对桂花情有独钟,咏桂诗就写了十九首,充分体现了“流年一寸心”的生命情怀。

诗集的第三辑是衷情。“此夜闻衷曲,何人起故情”。人是情感的动物,亲情、友情、爱情、乡情,在情感的衷心诉说中,世界、社会和人生才变得温暖、光亮和情意绵邈。对女儿的疼爱与相思是这一辑里面最馥郁的诗章。或是生命的轮回与世事的沧桑让诗人对亲情有如此的感怀:“百感轮回短,犹思稚女情”,“曾偎依,终所依,执手遥程竟有期。鬓霜情更慈”。朋友情、同事情、同窗情也是这一辑重要的衷情。《送雪峰先生之任宁夏》:“数杯知语重,双调惜花残。此去羁途远,登高望贺兰”,将依依惜别的离情化为酒杯中的“语重”和离别时的关切。同学因祸罹难也让诗人倍感伤怀,《悼宏胜同学》:“唯将杯酒吟寒月,天上从今且独行。”一组《返乡夜吟》《踏莎行·乡忆》《忆故园栀子花》《减字木兰花·回乡偶书》《乡夜》等怀乡的诗篇则将诗人对故土的情感、乡愁从不同的维度得以完美呈现。

诗集的第四辑是感怀。“岁随年有律,身与世无常”。从历史沧桑变化与生命哲学的高度表达自己的生命观是这一辑诗歌的主题。这让人联想到汉魏时期的《古诗十九首》: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感怀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上下班途中过殡仪馆有感》:“身影随风烟散尽,浮沉宠辱向余晖。”《西江月·世事有感》:“春日开怀畅酌,秋风对影低吟。芸芸谁是百年身?且把浮华看尽。”这些感喟和伤怀既有儒家入世思想的体现,也有道家出世的逍遥与自在,它们体现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与时空中,丰富了对生命个体“在世”使命的理解与感悟。

纵观《流年一寸心》,可以见出作为优秀诗人的经升在传统诗词领域已然能够驾轻就熟。诗词的音韵、形式、语言、意境,诗词所蕴含的思想、哲理,诗人自身主体性的情思与感悟,诗人的眼界、识见、才华等都较为完美地凝结于优美而深邃的诗篇里,诗人完成了主体性的生命情思与世事物象的深度交融。不仅如此,在当下社会日益世俗化、粗鄙化的“现代性”历史进程中,葆有古典的、传统的、诗意的、审美的情怀有多么的难能可贵。这样的审美化生存、诗意地栖居,就是一种“审美现代性”的生命态度。期待经升在此基础上,且行且远。

是为序。

2017年12月

(作者系文学评论家,教授、文学博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