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纪念恩师的三重奏曲

柴可夫斯基(下) 作者:李晓娜 著


纪念恩师的三重奏曲

1881年3月26日,俄罗斯天才钢琴家、莫斯科音乐学院院长尼古拉·鲁宾斯坦突然在巴黎去世,时年45岁。柴可夫斯基闻此噩耗,立即怀着极其悲痛和急切的心情赶往巴黎,他想最后再看一眼他的恩师和朋友。

匆匆赶到巴黎,柴可夫斯基顾不上为自己寻找落脚的地方,便直奔尼古拉·鲁宾斯坦下榻的旅馆。他发疯似的冲进旅馆大厅,跑上二楼,又冲进房间,然而房间里什么也没有了,鲁宾斯坦的遗体已经在他到达之前运到教堂去了。

柴可夫斯基无力地瘫坐在空空的床上,巨大的悲痛压得他抬不起头来,他觉得自己的心不断往下沉。他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亲爱的尼古拉就这么永远地离他而去了,什么话都没有留下。无论是睁着眼睛还是闭上双眼,他的眼前总是充斥着尼古拉那善良而热情、严厉而迷人的面容……

尼古拉·鲁宾斯坦和他的哥哥安东·鲁宾斯坦无疑是柴可夫斯基步入音乐殿堂的引路人。他们对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生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他们俩人对柴可夫斯基从来就是严格得近乎苛刻。

当初,柴可夫斯基一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便在安东·鲁宾斯坦的管弦乐作曲班学习。虽然安东·鲁宾斯坦和柴可夫斯基都不大欣赏对方的作品,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成熟,相互都非常尊重。不但作为一位老师,而且作为一个“人”,安东·鲁宾斯坦完全把柴可夫斯基迷住了。

柴可夫斯基尊敬安东·鲁宾斯坦,崇拜他,为了讨好他,柴可夫斯基常常通宵达旦地去努力完成他布置的作业,把他的意见和认可看得比其他人的意见和认可更为宝贵。可是,安东·鲁宾斯坦对柴可夫斯基的赞语却少得可怜,这不能不使年轻而又敏感的柴可夫斯基感到悲观沮丧。尤其是接近毕业的时候,他觉得他在安东的眼里简直差劲透了,要想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显然是不大可能的。

然而,大出柴可夫斯基意料的是恰在此时,莫斯科音乐学院院长尼古拉·鲁宾斯坦来请求他哥哥为他推荐一名和声学教授。安东·鲁宾斯坦并没有推荐他平时美言颇多的学生,却把这个职位留给了柴可夫斯基。当柴可夫斯基一夜之间从一个音乐学院的大学生一跃而为音乐学院的和声学教授时,他才深切地理解了安东·鲁宾斯坦的为人和他对自己的良苦用心。所以,柴可夫斯基始终对安东·鲁宾斯坦怀着深深的敬意和感激。

1878年,柴可夫斯基在俄罗斯已经声名赫赫,但他在与梅克夫人谈到安东·鲁宾斯坦时,却仍以一副敬慕和感激的口吻说:

你说起安东·鲁宾斯坦,我能够和他比拟吗?他是当代第一个钢琴家,在他身上伟大的演奏技巧和伟大的创作才能统一起来……

我一生将永不能达到鲁宾斯坦的十分之一,因为他是以当代最伟大的演奏家开始的。我可以说鲁宾斯坦——作为我的老师,谁也没有比他更清楚我的音乐性格,谁也没有比他更帮助我在西欧成名。

与安东·鲁宾斯坦的严肃和“难以接近”相反,尼古拉·鲁宾斯坦给人的印象是相当的温和、平易近人。只是他在音乐上的严厉与苛刻几乎可以与他在生活上的温和与宽容成正比。

3月25日,尼古拉·鲁宾斯坦的葬礼在巴黎举行,柴可夫斯基及时赶到教堂参加了葬礼。在葬礼上他看到了法国作曲家马斯奈、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等著名艺术家。作为闻名世界的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尼古拉·鲁宾斯坦的逝世使世界艺术界都为之悲痛。

哀乐奏出令人心碎的旋律,参加葬礼的人排着队,缓缓走进哀悼大厅。身穿黑色丧服的柴可夫斯基也走在队伍中。看着自己的恩师尼古拉·鲁宾斯坦的遗像,以及布满遗像旁的鲜花,柴可夫斯基心头涌上许多回忆和感慨……

20年前,柴可夫斯基初到莫斯科,是尼古拉热情接待了他。尼古拉劝他说:“柴可夫斯基,音乐是你的职业,这里是你从事心爱职业的地方,用事实证明你是个合格的音乐家吧!”从此以后,尼古拉给予柴可夫斯基许多的关怀和帮助。

尼古拉让柴可夫斯基住进了他的家,使其有了安身之处,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他很多帮助。柴可夫斯基的婚姻出了问题,尼古拉帮助出主意,帮助解决,使柴可夫斯基摆脱困境。

柴可夫斯基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由尼古拉指挥演出的。尼古拉还努力向国外的音乐同行及音乐爱好者推荐、介绍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他虽然对柴可夫斯基的一些作品提出了批评,有些还很尖锐,但艺术也是需要批评的,他的批评使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得到修改和完善。

为了帮助柴可夫斯基摆脱经济上的困难,尼古拉介绍梅克夫人认识了他,使他得到资金上的资助,从此柴可夫斯基可以一心一意地从事心爱的音乐创作。

对柴可夫斯基生活、事业帮助最大的两个人就是梅克夫人和尼古拉·鲁宾斯坦。

回想20年来与尼古拉的师生情和友谊,柴可夫斯基心头波澜起伏,泪水夺眶而出。他走到尼古拉·鲁宾斯坦遗像前,深深地鞠了3个躬,心里默默地念着:尊敬的尼古拉·鲁宾斯坦,我永远怀念您,您将永远活在我和全世界音乐爱好者的心中。

为了纪念尼古拉·鲁宾斯坦,柴可夫斯基在《莫斯科公报》上发表纪念文章:

尼古拉·鲁宾斯坦作为艺术家,我一向对他有高度评价。我不用说他对民众的意义,只要想到他是无可替代的艺术家这一点就足够了。

在几十年的音乐艺术生涯中,尼古拉·鲁宾斯坦为俄国音乐,为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活在世上的音乐界人士、音乐爱好者,将永远记住这位杰出艺术家谱写的乐谱和他手中的指挥棒。他培养的学生,受过他帮助的音乐界人士,定会沿着他的足迹,继续在开拓音乐事业的道路上跋涉。

对音乐家最好的纪念是什么?是运用音乐的形式来纪念。柴可夫斯基决定创作一首乐曲纪念尼古拉·鲁宾斯坦。他想这首乐曲要创作得富有特色,令人印象深刻,这样才与这位著名音乐家相配。

为了写好这首纪念乐曲,柴可夫斯基绞尽脑汁反复思考、琢磨。最后,他决定创作一首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曲。这种形式他从未尝试过,别人也很少尝试,但肯定出新,有特色,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在绵延不尽的哀思中,柴可夫斯基开始了三重奏的创作。他写成两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哀歌》,表现了作者对挚友尼古拉·鲁宾斯坦的无尽哀悼和思念。在谱写乐曲的过程中,柴可夫斯基的泪水经常情不自禁地流下,滴湿了乐谱。乐曲的曲调充满哀伤、惋惜,寄托着绵绵不断的思念。

第二乐章是以俄国民歌曲调为主旋律,表示尼古拉·鲁宾斯坦是俄国伟大的音乐家。在第二乐章中柴可夫斯基运用711个变奏,是他所写的变奏曲中变化最丰富的一部。通过多姿多彩的音乐旋律,展示了杰出音乐家尼古拉·鲁宾斯坦辉煌的艺术生涯和对音乐不朽的贡献。

经过呕心沥血的创作,柴可夫斯基终于完成了这部纪念尼古拉·鲁宾斯坦的三重奏曲。

在尼古拉·鲁宾斯坦的家中,柴可夫斯基把三重奏曲弹奏给尼古拉·鲁宾斯坦的亲友们听。弹奏过程中,柴可夫斯基流着眼泪,尼古拉·鲁宾斯坦的亲友们也流着眼泪。他们都沉浸在对尼古拉·鲁宾斯坦的深深怀念中……

演奏结束后,尼古拉·鲁宾斯坦的亲属都站起来向柴可夫斯基鞠躬致谢。

谢谢您,尊敬的柴可夫斯基先生,谢谢您为尼古拉·鲁宾斯坦创作了这样感人的纪念乐曲。我们家族将世代把这首乐曲传下去,后世子孙会永远记住尼古拉·鲁宾斯坦,永远记住柴可夫斯基。

这首三重奏曲在社会公演后也很受欢迎,这是对柴可夫斯基创作才能的充分认可,也是对尼古拉·鲁宾斯坦音乐生涯的肯定。之后,这首三重奏曲成为世界上各种音乐会的常演曲目。尼古拉·鲁宾斯坦在钢琴、大提琴、小提琴奏出的动人音乐中得到永远的纪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