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小家和大家

大艺无界——江碧波传 作者:王美诗


2.小家和大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江碧波自小成长在充满爱国情怀的家庭氛围之中,感受着小家和大家的脉动,感受着父亲、母亲的人生情怀。

江碧波的父亲江敉是一位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漫画、版画艺术家。他出生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碇港,浙江宁波镇海的一个小商人家庭。江敉自小失去母亲,家里只有一个伯母关爱他。虽然在家庭中受到冷落,但江敉没有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而是选择了自强不息。年仅8岁的他就进入社会做童工,自谋生路。15岁时,江敉从宁波来到上海做柜台伙计,并开始自学绘画。由于他具有艺术天赋,并善于自学、勤于钻研,很快在上海画界打开了局面。一开始,他主要为广告公司画商业广告,以画谋生。但目睹着国家内忧外患,他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认为年轻人应该关心时局,于是主动投入爱国事业。在鲁迅先生的影响下,江敉不仅撰写杂文抨击时弊,还开始从事木刻版画创作,并与我国著名爱国版画艺术家华君武、叶浅予等密切交往。他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画漫画,至20世纪30年代,为《申报》等爱国进步报刊画了大量的时局讽刺漫画和抗战漫画。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保卫战拉开了帷幕。江敉毅然投笔从戎,参加民兵保卫团,投身于保卫上海的战斗中。但眼看上海即将沦陷,江敉和上海爱国漫画界的朋友们商议后,决定响应政府的号召,一起内迁抗日。经过长沙轰炸,他们死里逃生到了贵阳,一些逃散的朋友们又相聚了。当时冯玉祥受蒋介石排挤而离职,奔走于鄂、豫、湘、黔、川等省,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江敉就和华君武一起参加了冯玉祥在大西南组织的抗战文宣队。不久,国民党在重庆建立了陪都政府,而延安那边也发展得生机勃勃,华君武便约江敉一道去延安。江敉也非常想去,但他考虑到当时江碧波才两岁,家里又新添了一个尚在哺乳期的婴儿,为了让妻子和两个孩子免于奔波,暂时安稳一下,江敉选择留在重庆,在后方继续做漫画工作鼓舞民众抗日。为了养家糊口,他在青木关国民政府教育部谋了一个小职员的差事。除此以外,他更是夜以继日地创作,发表了大量抗战漫画。他的作品几乎是以每天一幅的速度见报,在重庆起到了重要的宣传鼓舞作用。在江碧波儿时的记忆里,父亲废寝忘食地雕刻版画作品的身影是那么难以磨灭。

江碧波的母亲张静霞是一位有着中国传统妇女美德的爱国女性。她出生于浙江宁波,跟随做生意的哥哥到上海。在这里,她接触了新文化,剪了头发,放了小脚,投入到爱国革命的学生运动中。经人介绍,母亲和父亲成为志同道合的伴侣。婚后,凭借着中国传统女性独有的坚毅、独立、顽强、奉献精神,她在战乱年代支持着江敉的事业,几乎凭一己之力独立操持十几口人的家庭事务,用她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让家庭度过了无数次的风风雨雨。

解放以后,母亲张静霞又主动、义务地参加了街道居委会的工作。但她为社区做事始终坚持公益,拒绝居委会给的报酬。“虽然我母亲一辈子都没有正式工作,但我觉得她把这个家庭操持得井井有条,还能主动去为社会公益做奉献,我很佩服她。我母亲年老时总对自己没有正式工作表示遗憾,我开玩笑安慰她:‘你要是工作,当个总理都够了!’母亲就会欣慰许多。”母亲点点滴滴的付出流淌在孩子的心中,她身上蕴含的中国传统妇女的人格魅力,她所表现出的新时代女性的社会公益心和志气,深深感染了她的每一个孩子。

在江碧波的回忆里,父亲、母亲对孩子们从来没有过高的要求,总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孩子们就像是山间自然生成的植物,有着充足的生长空间。幼小的女儿在母亲的宽待和呵护下,从小就懂得了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求自己精神满足的方式,懂得了勤劳、自尊、自爱,懂得了无论物质条件多么艰难,人总是要寻求一份精神的高贵和快乐。对于江碧波来说,家庭自由氛围的滋养是她一生中最弥足珍贵的财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