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林逋

宋词三百首赏译 作者:范晓燕 著


林逋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时丧父,力学而不为章句,家贫衣食不足,安然自适。早年游历江淮间,后结庐西湖孤山,种梅养鹤,吟诗自遣,世称“梅妻鹤子”。隐居不仕,“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宋史·列传》)。年六十二卒,赐谥和靖先生。

工书画,善诗词,品行高洁而闻名于世,一时公卿名流多与之交游,与梅尧臣、范仲淹等互有酬唱。宋·梅尧臣《林和靖诗集序》称其为人:“若高峰瀑泉,望之可爱,即之愈清。”其诗多写自然风月、隐逸情趣,清淡高逸如其为人,然随写随弃,多散佚,其诸孙拾掇所作编为集。有《和靖集》,今存词仅三首。

点绛唇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释】

①金谷:即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建于洛阳的私家园林,以豪华著称。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在金谷园为其饯行。后南朝梁·江淹《别赋》有“送客金谷”句,遂成表示送别的典故。②离歌:即“骊歌”。骊歌,为逸《诗》篇名,是客人离去时唱的歌,歌辞云:“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后因以“骊歌”作为告别的歌。唐·李白《灞陵行送别》:“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③阕(què):乐曲终止为“阕”。词依声而歌,“一阕”即一曲歌词。长亭:古代设在大路边的驿亭,供行人休憩,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也用作送别之处,古人常在长亭设宴饯别,吟咏留赠。唐·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④“王孙”二句:西汉·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此化用其句意,寓含别离之情。王孙:王公贵族子弟,后用以代指出门远游之人。萋萋:草木茂盛。

【赏析】

张先《过和靖隐居》云:“湖山隐后家空在,烟雨词亡草自青。”诗中所叹赏的“烟雨词”即这首《点绛唇》,所幸并未亡佚,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将其收录。

此词通篇咏芳草,但不粘着于摹写刻画,只是用淡墨略加濡染,着重抒写芳草所蕴含的伤春伤离意绪。上片无一字写“草”,只写年年春色悄然无主,古园荒芜里落花纷飞、烟雨凄冷,让人联想到草盛春残,顿生一怀惆怅叹惋,为下片送别作渲染。下片仍未出现“草”字,但绵绵草色带着别情尽从“萋萋无数”中出之。长亭日暮,故人远去,唯剩一川芳草蔓连阡陌,至此,芳草与别离、咏物与抒情浑然一体。此词并无深意,但仔细吟味可推究出个中旨趣:性情恬淡、不趋荣利的林逋,二十年足迹不履城市,独居孤山梅妻鹤子,却仍有对友情的珍重和渴望,其心底微澜从芳草咏叹中流露出来。

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林逋此词被时人称为“咏草之美者”,梅尧臣、欧阳修与之争胜,亦各自填《苏幕遮》《少年游》咏芳草送别,三阕咏草词同被后人称为“咏春草绝调”。

【辑评】

[宋]阮阅《诗话总龟》:林和靖善为词,尝作《点绛唇》词云(略),乃草词尔,谓终篇无“草”字。

[清]黄苏《蓼园词选》:“南北东西路”句,宜缓读,一字一读,恰是“无数”二字神味。

[清]先著、程洪《词洁》:于所咏之意,该括略尽,高远无痕,得神之作。

【今译】

这,金谷园

年复一年

乱生春色,谁为主?

残花失落处

缤纷一地,

一园灰色的迷蒙

笼着轻烟微雨。

又是送别的吟唱

尽伤离意绪,

一曲未终

长亭黯淡,日夕。

故人远去了

只剩空旷原野上

——无数

芳草萋萋,

沿着暮色晦暗的古道

蔓连南北东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