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 作者:陈玉兰 注


减字木兰花〔一〕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二〕,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三〕,徒要教郎比并看〔四〕

〔一〕减字:指对某词调在音乐上减缩乐句或节奏,在歌词上减少字句,从而构成新调。这首词就《木兰花》词调上下阕的第一、第三句各减去末三字,得四十四字,成两仄韵、两平韵互换格。

〔二〕猜:嫌恶,嫌弃。

〔三〕云鬓:形容鬓发浓密而柔美。簪(zān):插,戴。

〔四〕徒:但,只。比并:一并对比。

【点评】新婚夫妻闺中恩爱有加,乃人之常情,而女方每每以娇憨天真之神情面对夫婿,也成为人世佳话。诗人敏感地捕捉到这种娇姿美态并赋之于诗,千百年来也不乏动人心弦的吟咏,传诵至今,如唐诗中的“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即是一个好例,但那是男性诗人的代言,总不及出之于女性自身的真切。现在这首《减字木兰花》,正是一位新婚的且生性活泼、感情奔放而又才华出众的女性诗人李清照所写,其吟咏之动人与真切远胜于男性诗人之代言,当是可以想象的。

李清照此作既写了一枝从卖花担上买得的花,且抒唱了它的鲜嫩、娇美,又以己喻花,“教郎比并看”是“奴面”娇呢,还是“花面好”,真是憨态自出。这是一首选材极佳、抒情角度极新、刻画极含蓄生动,雅而不俗之作。总的说来,其艺术构成有几大可取之点:一、有意在构思上突出卖花担上购来的那枝花的娇艳鲜丽,晶露犹缀花瓣被拟喻为“泪染”轻施脂粉的少女面颊,够鲜丽的,而“犹带彤霞晓露痕”则写得更细,试想:“晓露”是晶莹透明的,而花瓣上留的“晓露痕”显然也会映照出朝霞之色彩;既然“晓露痕”竟“犹带彤霞”,可以想见这花是多么的新嫩娇艳;二、着重作戏剧化表现,且特别偏于心理戏剧的悬念设置:“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也许这正是新婚少妇所特有的傻乎乎的想法。女为悦己者容,爱之越深,越怕失去悦己者的赏悦,才会在潜意识中出现这种傻得可笑的念头,所以这戏剧心理是真切的;三、在以己喻花中,把心理戏剧外化,推出一段“教郎”作人面娇花“比并看”的现实情节,这现实情节是新婚夫妻闺房生活环境所决定的,非常独特,因而傻得可爱。正是这三点表现措施,才使这首小令独具魅力。

这里还需要提一提“买得一枝春欲放”这个警句的构成。这句诗可以有两种读法,一种是“买得一枝(花)(而使)春欲放”。在“买得一枝”后面省略了名词“花”,是允许的,因为上一句已点明是从“卖花担上”买得的这一枝,当然是花无疑了。而“花”是“春”的标志,因此买得一枝花也让人联想到“春”在执花者的手上“欲放”了,这当然是一个意象,而且是鲜明生动的。但我们还可以有另一种读法:“买得一枝春(而)欲放(了)。”这里的“花”直接让“春”来借代,如同“红杏枝头春意闹”,不说蜂蝶闹而说“春意闹”一样,“春意”成了蜂蝶的借代。这一借代才使境界全出,因为这一借代完成了一场“隐喻”的创造,使“花”敷上了一层异样鲜美艳丽、色彩斑斓的“联想激活素”。再说,买了“一枝春”且有大大地开放的趋势,对接受者来说,这审美感受也就更强烈而丰盈了。这后一种读法使我们把握到了一种更高层次的诗家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