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冉耕

孔门弟子画传 作者:郑仲逊,杨义堂 主编


冉耕

一、生平

冉耕(前544年—?),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东原(今山东东平)人,比孔子小7岁。

冉耕贫民出身,为人正派,孔子对他十分器重。鲁定公十年(前500年),任命冉耕为中都宰。冉耕以德惠民,以仁施政,政绩显著,深得民心,所治中都成了其他诸候国学习的榜样,受到孔子的高度赞赏。随孔子周游列国途中,他广施教化,为世人所敬重。后来,冉耕得了不治之症,孔子前去探望,望天长叹,悲痛异常。

冉耕在仁德修养方面有突出的成就,不论在大的仁德修养方面,还是在小的待人接物方面,都能做得恰到好处,在孔门弟子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孟子·公孙丑上》曾记载:“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孟子认为子夏、子游、子张各自具有孔子某一方面的特长,但冉耕和闵子骞、颜回一样具备了孔子的才德。

从唐朝到清朝,冉耕不断受到祭祀和追封。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冉耕列“十哲”配享孔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被封为“郓候”。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被封为“东平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被封为“郓公”。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被封为“先贤”从祀孔子。清乾隆二十一年(1765年),冉耕列“十二哲”配享孔子。

二、冉耕的故事

冉耕偷学

有一天是拜师日,孔子端坐在屏风前的教席上,弟子们都穿着儒服,整齐地站在杏坛两侧,高擎挚礼。这时,颜无繇搀扶着一个受伤的青年来到杏坛。这个青年,大家差不多都认识。原来,孔子聚徒讲学后,他常常来偷听,有时伏在墙头听,有时爬上大树听,学生们朗诵,他也跟着轻声念。日子一久,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如此好学,为何不来主动拜师呢?颜无繇扶着他,来到孔子跟前,这位青年双膝跪倒:“冉耕早想拜夫子为师,但出身卑贱,久不敢登门拜师,今日爬树偷学不慎摔伤,幸得相救。冉耕斗胆拜夫子为师,请夫子收下学生!”孔子扶起他,说:“孔丘广收弟子,不分身份贵贱和年龄大小,只要肯学就可以!”冉耕拜谢孔子,在孔子的教育下成为一代大贤。

冉耕收牛

有一次,冉耕过河的时候看到一个少女掉到河里,毫不犹豫地跳下去,冒着生命危险将女孩救了起来。后来,女孩的父亲为了表示对冉耕的感谢送给了他一头牛。冉耕正好也需要一头牛,就毫不客气地收下了。周围的人们知道后,纷纷指责冉耕,说他救了人就收人家东西,没有风度。冉耕感到憋屈,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收得好!你要不收的话,以后就没有人冒着危险帮助别人,也没有见义勇为的人了。”

三、遗存

山东肥城冉耕故里

今山东省肥城市西南处,冉氏后裔聚族而居。村内有冉子祠和冉子庙,距庙10公里有冉子墓。

山东东平冉子祠遗址

传冉耕去世后,初葬汶上城西门外感化桥畔。唐朝时,移葬现今的山东泰安市东平湖畔老湖镇冉子村。现在东平冉子祠,只留遗址。

河南孟津冉伯牛墓

冉伯牛墓位于今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东南二里许牛庄。伯牛死后,此处的学生们将其文房四宝及书籍等物,葬于邙山北麓五龙沟口之左,并将村名改为“伯牛村”,以表达对冉伯牛的尊敬和怀念。

四、《论语》中关于冉耕的章句

1.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

【译文】冉耕生了重病,孔子前去看望他,从窗户外拉住他的手,说:“真活不了的话,这也是天命啊!这样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这样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

2.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

【译文】孔子的弟子中,德行优秀的有:颜回、闵子骞、冉耕、冉雍。善于辞令的有:宰予、端木赐。擅长政事的有:冉求、仲由。通晓文献知识的有:言偃、卜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