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仲由

孔门弟子画传 作者:郑仲逊,杨义堂 主编


仲由

一、生平

仲由(前542—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后人称为仲子,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人,比孔子小9岁。

子路出身贫微,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少年时就从事各种劳作,自幼养成了吃苦耐劳、尚勇好强、果敢刚毅、扶弱济贫的性格。他在师从孔子之前完全是一个纠纠武夫,头戴一顶插有雄鸡毛的帽子,腰间佩戴着一把剑柄上蒙着公猪皮的长剑,用这身装扮来显示他的勇武。18岁时,孔子东游到鲁国卞地,收他为弟子,经过孔子的耐心教育,他逐渐改变了粗野的习性,精通六艺,成为孔子学生中“政事”科的高才生。孔子在鲁国由“中都宰”不断升为“司空”、“司寇”、“大司寇”的同时,子路也随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初在季氏那里干些小差事,后来得到了季氏的信任,成为季氏家族的总管。在此期间,他推荐同学高柴到季氏的费邑(山东费县)做行政长官。鲁定公十二年(前497年),子路协助孔子“隳三都”。前497年,子路跟随孔子开始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这14年中,他自始至终追随孔子,担任开路先锋,为孔子排忧解难,出谋划策。鲁哀公十年(前485年),卫国贵族、大夫孔悝请子路任蒲邑宰,子路治蒲成绩斐然,受到孔子的表扬。前484年,子路随孔子返回鲁国,后又回到卫国任职。前480年,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子路临危不惧,冒死冲入城中救援孔悝,最后英勇殉职,时年63岁。

后世对子路的评价很高,从唐朝到清朝,子路多次受到统治者的祭祀和追封。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子路位列“十哲”第八配享孔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之为“卫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封之为“河内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封之为“卫公”。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被称为“先贤”从祀孔子。清乾隆二十一年(1765年),位列“十二哲”,配享孔子。

二、子路的故事

百里负米

子路少年时家境困难,父亲身体不好,他一肩挑起家里的重担,打柴、挑水、干农活,夙兴夜寐。因为贫穷,全家人只能以野菜充饥,父母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子路为了能让父母吃上米饭,起早贪黑为人打柴、当佣工,自己吃糠咽菜,积攒下来钱为父母买米吃。

有一年,卞桥山区的庄稼收成不好,只能到百里之外的曲阜城里才能买到粟米。子路看看年老体衰、面有菜色的父母,黧黑的一张脸依然坚毅,但心里一阵酸痛。第二天天不亮他就向曲阜城走去。傍晚,父母像往常一样煮好野菜汤等子路回家吃晚饭,可是汤凉了,他还没有回来。月出东山,门前的小路影影绰绰,始终不见子路的身影。父母担心儿子又像从前一样头上插戴公鸡羽毛,身佩公猪獠牙,游荡在乡里和人发生争执,惴惴不安。子路跋山涉水奔波了一天,舍不得花钱买饭吃,顾不得喝上一口水,背着沉甸甸的米袋,一步不歇地往回赶。离家越来越近,只见父母在窗前焦急的等待。

见到父母,子路忘记了长途跋涉的劳顿,高兴地大喊:“爹、娘,今天咱们煮米吃。”母亲既高兴又担心地问:“儿啊,你这是干什么去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这米从哪里来?你没和别人打架吧?”他进屋端起桌上放凉的野菜汤一饮而尽,嘿嘿一笑:“爹娘放心,儿去了趟曲阜给你们买些米吃。”

后来,子路跟随孔子游学,做了官,随从的四马拉的车就有百辆,积累的粟米多达万钟。但是,子路心里永远记得父母欣慰的笑容和那碗凉凉的野菜汤的暖意。他感叹地说:“多么想再吃一碗母亲做的野菜汤,多么想再为父母背一次米,可是这都不可能了。”

《二十四孝图》子路百里负米

子路打虎

子路的志向是当一名武将,所以安不下心来读书。有一年春天,孔子带领弟子游山,到了半山腰,孔子命子路到后山小溪取水。他来到后山溪畔,刚要猫腰提水,突然一只老虎从草丛中窜了出来,他赤手空拳,和老虎连斗了几十个回合,最后竟把老虎的尾巴连根拔了下来。子路得意地来见孔子,问孔子书上有没有打虎的方法?孔子说:“打虎的人分四个等级。一等打虎按虎头,二等打虎揪虎耳,三等打虎抓四蹄,这最后一等打虎拽尾巴。”子路认为被孔子奚落,十分恼怒,顺手抓起一块石头,怒冲冲地问孔子:“你学问满腹,我比不上你,可你能战胜一个英雄武士吗?”孔子笑笑说:“由啊,你一个壮汉要杀死一个手无寸铁的老者,这不是很容易的事吗?这算不上英雄武士,只不过给自己留下骂名,叫后人耻笑你不仁不义不道德,办事鲁莽、粗俗、没头脑而已。我早就听人说,杀人也是分等级的。”孔子接着说,“这一等杀人用笔,二等杀人用口,三等杀人用拳,四等杀人用刀。最下等的人杀人才用石头哩。”子路无地自容地把石块丢了。孔子又说:“由啊,你听说过为人的六种毛病吗?喜好仁义而不喜欢学习,其毛病就是愚昧;喜好机智而不喜欢学习,其毛病就是放荡;喜好信用而不喜欢学习,其毛病就是谬误;喜好直率而不喜欢学习,其毛病就是褊狭;喜好勇敢而不喜欢学习,其毛病就是祸患;喜好刚劲而不喜欢学习,其毛病就是狂妄。”

在孔子的耐心教育下,子路拜服了。从此,他再也没有了傲气,脚踏实地地跟着孔子学习,终于成了孔子的得意门生。

子路强辩

子路在鲁国当季氏的家臣,一时相当得势。每逢有人请他帮忙,他都痛快地答应,以老大哥的气派,提携了许多友人。他举荐子羔(高柴)当费邑的长官,曾引发了一场与孔子的争论。

子路原以为,举荐子羔当费邑的长官会得到孔子的称许。于是他满心得意地去拜访孔子,报告提携子羔的经过,并告诉孔子:“又有一位同学能够获得官职,在政治上推广我们的主张——仁道,我想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哪里叫做仁道,这分明是害人子弟!子羔现在的学识怎能承担这样的重任,你这样做是误人祸民。”孔子这样严厉地批评子路是有他的道理的,因为在季氏的领地之中,费邑被公认为是最难治理的一邑。甚至像闵子骞这样优秀的人才,在担任费邑长官的时候,也不能将它治理得足够好。子羔尚是一个未经世故的毛头小伙子,虽然他的人品和修养都不错,但是由于年纪太轻,在才识与经验方面都有所欠缺,此外,在认识事物方面也比较迟钝。因此,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孔子认为子羔实在难以胜任费邑宰一职。

对于孔子的批评,子路有点不服,他辩解说:“我并不是没有识别人才的能力,子羔的人品和能力,我知道得很清楚。虽然他的水平一般,我还予以提拔,就是为了弘扬老师的教导啊。尽管他的学识还不足以担当这样的重任,我是希望他能从实际的经验中求到学问。您不是说过‘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吗?费邑有着需要管理的各种实务,这些管理百姓和祭祀神灵的实际经验是比什么都好的活生生的学问。我们常常听到老师说,真正的学问应该和实际的经验相结合。尤其像子羔这一类的人,读书方面比较吃力,不如早一点让他们从实务方面开始学习。”

孔子说:“有些人自认为做着对别人有益的事情,却会害了他人的前途。像这一类的人,自有他们一套漂亮的道理。所以我……”说到这里,孔子的声音骤然严厉,“我最痛恨狡猾善辩的人。”子路看到盛怒的孔子,羞愧地拜辞而去。

子路治蒲

子路受到卫国大夫孔悝的邀请,担任蒲邑宰。临行前,他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告诉他:蒲邑是个很难治理的地方,要谨慎从事,尊重他人,对百姓既要严格又要宽容。

子路上任后,为防备洪水灾害,便组织百姓开挖排水沟渠。他看到百姓劳累困苦的样子,就亲自给百姓送饭、送汤。孔子听说后,赶忙让子贡去阻止他。子路很不高兴,马上去见孔子并表示了自己的不满。他说:“我看到暴雨将到,怕有水灾,所以命令百姓挖沟排水。老百姓缺少食物,我给他们送饭、送汤。您不仅不支持我,反而让子贡来阻止我,这不是不让我施行仁政吗?”孔子回答:“你认为百姓缺少食物而挨饿,为什么不向国君报告,用国库的粮食去救济他们,而只是用自己的食物赠送给他们,这不是明白地告诉老百姓,国君没有恩惠给大家,而只有你恩惠他们吗?”子路听了,顿时哑口无言,陷入思考。

三年后,孔子路过蒲邑,便想顺路看看子路把蒲邑治理的怎么样了,刚到境内,孔子便称赞说:“子路做得真不错,做到了恭敬谨慎而又有信用了。”走到城中时,孔子又称赞说:“子路做得真好,做到了忠信而宽厚了。”到了子路办公衙府内,孔子不由得又称赞说:“子路做得真好啊,做到了明察而又有决断了。”子贡听了很奇怪,手握着缰绳问夫子:“先生您还没有看到子路的政策与成效,然而却三次称赞他做得好,弟子愿闻其详。”孔子说:“我已看到了,走到他的境内,耕地都整理好了,杂草都铲除了,田间的水道也加深了,这是因为他恭谨敬慎又有信用,所以百姓才会尽力去做啊。走到城里时,看到垣墙和屋宇都完好牢固,树木长得很茂盛,这是因为他的政令忠信而宽厚,所以百姓才不苟且马虎啊。走进他的衙门,那里清静闲暇,下面办事的人都很效力、服从命令,这是因为他明察一切,而又非常果断,所以他的政令没有扰民啊。从这些方面来看,即使我连续三次称赞他做得好,又怎能将他的好说尽呢?”

君子死,冠不免

到蒲地干了一段时间后,子路又到卫国大夫孔悝家里做家臣。卫庄公元年(前480年),逃亡到晋国的卫公子蒯聩,回到卫国与自己的儿子卫出公争夺王位。孔悝是蒯聩的外甥,他不赞成舅舅政变,但是孔悝的母亲伯姬赞成蒯聩发动政变,并用武力胁迫孔悝立誓盟约,支持政变。卫出公闻讯而逃。

子路在外闻讯后,立即决定进城去营救孔悝。在卫国城门,正好遇到同门子羔出城,他劝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马上就要关闭,咱们还是一起逃吧,不要白白地遭受灾祸了。”子路说:“吃着人家的粮食,不能不顾人家的死活,我要进城。”就这样,在卫国城门,孔子的两个弟子擦肩而过。子路奔向准备盟誓的坛台,看到孔悝被押在上面,立即对蒯聩喊道:“你不放人,我就放火了。”一边说,一边在坛下准备放火。蒯聩便让两个武士与子路格斗,子路一时措手不及,被冲过来的武士刺伤了一只胳膊,帽缨也被打断了,子路一边系好帽缨,一边喊:“君子就是死,也要戴正帽子。”两个武士趁机乱刀齐下,子路英勇牺牲。

三、遗存

山东泗水仲子庙

山东泗水仲子庙位于山东省泗水县城东部齐河西岸,原名“乡贤祠”。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泗水令谭好善捐资重修,建享殿三间,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泗水知县尤应鲁又于庙东建“仲子故里坊”。该庙于清初康熙年间大规模重修,规划占地百余亩。雍正十三年(1736年),泗水知县高晋详呈请维修。乾隆五十年(1785年),经山东巡抚明兴奏请修葺,规模较前扩大,焕然一新。其主要建筑为:正大门三间,高2.2丈,宽3丈,深2丈。门前有石牌坊,表为“仲子庙”,东曰:“百世之师”,西曰:“圣门所畏”。

正在修复的泗水仲子庙

山东微山仲子庙

山东微山仲子庙坐落在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仲家浅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庙初建于唐开元七年(719年),宋、明时多次扩建重修,现为明清时代的庙堂式轴对称建筑格局。庙内现存有穿堂、卫圣殿、左右庑,殿内有乾隆帝钦赐“三德达身修勇故不怠,四科从政事果则无难”对联一副和大铁香炉。

微山仲子庙穿堂,济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濮阳子路坟

子路坟,亦称仲由墓,位于河南濮阳市新市区的中心地带,其西南500米处是戚城遗址。据说子路牺牲后,卫国人感其高尚的品德,得其首而葬于此。该墓在1000多年前就有记载:子路坟高4米,直径29米。墓侧古柏肃穆,四周围墙环绕。坟前有石柱、石门、石狮、石龟等,篆刻有致,史迹翔实。1991年至1992年,濮阳市人民政府对子路墓祠进行了全面整修复原。

河南濮阳子路墓牌坊

河南濮阳子路墓大殿——子路祠

河南濮阳子路墓

四、《论语》中关于子路的章句

子路的言行在《论语》中出现过41次,是孔门弟子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个,现选几段。

1.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论语·雍也》)

【译文】季康子问:“仲由可以管理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刚毅果断,管理政事对于他有什么困难呢!”

2.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唁。(《论语·先进》)

【译文】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3.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

【译文】仲由问怎样去侍奉鬼神。孔子说:“没能侍奉活着的人,怎么能侍奉鬼呢?”仲由又问:“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论语·公冶长》)

【译文】子路听到一条道理,在还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唯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5.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无法推行,我想坐个小竹筏漂流海外,跟随我的恐怕只有子路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子路好勇的精神大大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呀!”

  1. “隳”读:huī。周朝为防范诸侯造反,规定贵族诸侯的城墙不得超过18尺。但鲁国三位国相“三桓”(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的城墙超过标准。孔子当时任鲁国大司寇,想借“隳三都”削弱“三桓”势力,最后失败,成为“三桓”敌人,不得不中断仕途,周游列国。
  2. 读:kuǎikuì。蒯聩是卫灵公之子。他当太子的时候,曾经想刺杀灵公的夫人南子,失败后出奔晋国,后回卫国,被立为卫君。后为晋军所破,被杀。蒯聩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名字命姓,称蒯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