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愿你野蛮生长,最终闪闪发光

愿你野蛮生长,最终闪闪发光 作者:李娜 著


第一章
愿你野蛮生长,最终闪闪发光

你是否也有过野心勃勃的青春

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里说:“假如你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把巴黎换成北京,就是我的整个青春。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姑娘看《北京女子图鉴》时会忍不住湿了眼眶。北京,这座令人倾倒的城市,它是我们的战场,也是命运的胎记。

如果当初知道在北京奋斗得这么艰难,我还会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乡吗?

跟随着剧情的节奏,我好像又回顾了一遍我的青春——

四川女孩陈可家境和学历一般,她本来可以像多数女孩那样,早早安定下来,结个差不多的婚,过个差不多的日子。可是,她不甘心。

镜头掠过热闹的市井,人们悠闲地打牌、聊天、买菜,公交车徐徐穿行,一派熟悉的岁月静好景象。

陈可的妈妈托关系给她安排工作,月薪2000多块:“你不知道多少人打破头想进来。”

又被安排相亲,对方抽烟、抖脚,对她作为四川人却“不喜欢打牌”表示震惊。

闺密结婚,两家人为份子钱而算计,女孩淡定地挑着婚纱:“等我生了儿子,一切还不都是我的。”

这一切都令陈可窒息:小城市工作机会有限,反智风气,狭隘单一的价值观,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彼此相互制约的家庭关系……

必须离开的念头,像一只小野兽在噬咬着她的灵魂,令她,和千千万万的我们,夜不能寐。

我们这样的姑娘,注定会离开家乡去闯荡的。

因为对熟悉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做不到“理所当然”地接受;因为对远方和未知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不用双脚去丈量,怎么肯甘心;因为胸口写着“勇”字,心里住着乱世,野心勃勃的人,自带天真的勇气。

陈可终于来到北京,“这座闪光的城市”令她兴奋眩晕。可是,她也很快被现实狠狠教训:投了那么多份简历,期待的月薪从6000元降到5000元,再到不敢提要求。

是的,北京到处充满奇迹,这是一座恢宏的、巨大的城,总让人喟叹皇城泱泱、山河浩荡。长安街无比宽阔,整个城市高楼林立,高架桥四通八达,地铁呼啸而过。它如此辽阔,如此立体,如此丰盛、包容、自由,它是无数人追梦的热土。可是,它也残酷而冷漠,势利而疏离。

没做好头破血流的准备,别想在这个城市活下来。

《北京女子图鉴》最触动我的,是它的真实:每个年轻女孩都想过靠男人,也都有虚荣心。

陈可刚到北京时,投靠了清河的一个男同学。她帮人家洗衣服,分摊水电费,却在某天晚上遭遇男同学性骚扰。

原来她以为的友情如此不牢靠。把对方暴打一顿后,她仓皇离开,又咬咬牙回去,争取到一个创业公司前台的工作机会。

一个女孩子,单枪匹马闯北京有多难?陈可拖着行李住到老乡佳佳的家里,没有想到,多年前就来北京的佳佳外表看起来时髦又洋气,却租住在半地下室,花800块买一只假的Gucci(古驰),为了一条裙子可以对男人处心积虑的撒谎,外加撒娇。

陈可借佳佳认识了吴总,被吴总带着去见识北京的高端饭局,体贴地帮她挑蟹肉、开车门,她的眼睛在一只漂亮杯子上多停留了几秒,饭局结束马上就收到那个杯子作为礼物。

当她心动地以为爱情来临的时候,吴总往自己衬衫上喷白酒,大方地承认“老婆管得紧”。原来她只是老男人饭局上的一道点心。

陈可换了新工作,也终于交到势均力敌的男友。可是再次跳槽拿到更高薪水时,男友却不高兴地说“有欲望的女人,让男人不喜欢”。

他计划着两个人回他的家乡买房结婚生子,带她吃“金钱豹”还精打细算做攻略,给她的生日礼物是网购的299块的仿LV的吊带睡裙。

陈可主动提出分手:“我爱你,可是我好像更爱我自己。”是的,他的地图没有她要的风景。

分手后的陈可立即申请信用卡去买了一只LV包——是的,站在我这个年纪,早已对名牌包云淡风轻,可是当我只有二十出头、月薪几千的时候,也是踮着脚尖想拼命够到我当时买不起的奢侈品。

虚荣心,是我们年轻时必须要穿越的魔障,也正是这份想要最好物质的虚荣,让我们后来走得更远。

剧中有个女高管顾总,是陈可的偶像。

顾总在北京有好几套房,开好车,拎名牌包,活得又美又自由。她把房子租给陈可住,陈可忍不住问她:“你怎么赚到这么多钱的?”

顾总神秘一笑:“我离了两次婚,拿到不少赔偿金。”

后来的陈可交了一个多金男友,穿一千多块的bra,背几万块的包。可是我敢肯定,女孩子要走很长的一段路,才会明白男人是靠不住的。

想要在北京真正活得好,你必须彻底断掉依靠男人的念头,因为你为此付出的时间机会和试错成本,可能比自己去踏实奋斗多得多。就像佳佳说的:“在北京,除了你自己,谁也不知道谁几斤几两。”

人生从来没有捷径。你想要的,需要自己去闯出来。“那双可以去参加舞会的水晶鞋,既然全城的女孩都在抢穿,那我不如自己挣钱买一双,或许能到达得更快。”

我17岁来北京,到今天已经15年了。这个城市早已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也终于走过那些欲望和迷惘、自卑与自负、纠结和困顿,关于事业和爱情的理想,都实现了。

是的,后来我们终于自立为王。

可是在回望青春的时候,依然想感谢那个曾经野心勃勃的自己,那个跌到谷底依然不服输的自己,那个哭完之后就会穿上高跟鞋去战斗的自己。

最终决定一座城市是否吸引我们的,是它是否满足我们对生活的雄心。野心高低决定着我们可以多大程度地忍受环境并追求自我可能性。

Paul Graham(保罗·葛兰姆)在那篇著名的《Cities and Ambition(市井雄心)》里说:“你要是在一个城市过得很自在,有找到家的感觉,那么倾听它在诉说什么,也许这就是你的志向所在了。”

献给我始终热爱的、野心勃勃的青春。

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野蛮生长

每次放长假或出门旅行,我都会计划彻底放松一个礼拜,但是到了第三天,一准会感觉手痒,不写点什么,生活似乎少了点滋味。近年来越发觉得,持续的纯粹放松和娱乐没有太大的乐趣,还是每天完成工作之后喝杯茶、做个运动、追个剧,或者出门跟朋友聚个会,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更有快乐和满足感。

成功从来没有什么捷径或秘诀,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如果你还要仰仗手里的这份工作,就少一点抱怨,努力做得更细致一点。每天进步一点点,也许当下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但当你把时间的尺度拉长,驻足回望,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走了那么远的路。

山河湖海,从来都不是一天跨越的。

这个时代,焦虑是种流行病,很多年轻人都不再有耐心去等待一朵花开。

焦虑的本质,是对未知的恐惧。克服焦虑的唯一方法是少点空想多做实事,少关注别人多反省自己,不相信任何速成法,想明白自己要什么,踏踏实实按照自己的节奏去生活。

让自己平静下来。

可以试试每天晚上关掉手机一小时。在这一个小时里,可以读一本书,或者给自己泡一杯茶,或者安安静静地打坐冥想,做什么都可以,屏蔽掉环境的噪音,试试和自己独处。

别再被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折磨,一切都来得及。

人还是得在宏观上理性一点。我的方法是做规划,规划要具体量化目标。比如我的工作就是写作,写什么、写多少,都没有人限制我,我就给自己布置任务,每个月写20篇文章,每周做一次精品读书课、去健身房3~4次,这就是我的量化目标。

具体到每周,我的工作量是很清晰的,我要做的事情就是每个工作日早起写一篇文章,每隔一天去一趟健身房,每周把读书课准备好。

工作的时候工作,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其实没那么复杂,沉浸在你做的每件事情中,活在具体的生活里,把该做的做好,日复一日地坚持就好。

回想这些年,我在任何境遇里都能坚持自我,活在自己的轨道和节奏里,取得了一点成绩,并且大部分时间内心都是平静喜悦的,有两大重要心法和大家分享下。

第一个是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就是你对生活的最低要求。我喜欢划好底线,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亲密关系。

比如我对生活的底线是,只要活着、吃饱,我就能去追求我的理想、做我想做的事,任何困难或者旁人的任何意见都阻止不了我。

我对伴侣的底线是,必须忠诚,在忠诚的基础上再谈陪伴、价值观及其他。

划好底线的好处,就是心态会很稳、很轻盈。最差又能怎样呢?最差的情况我已经想好了,也能接受,那就尽最大的努力去追求更好吧。

很有意思的是,底线思维反而让我过上了高配的生活。

第二个是长期主义价值观。

看问题,要把时间尺度放大。

举个例子:很多人问我,自己业余时间也喜欢写作,怎么才能通过写作迅速赚到钱?我让他们把写过的作品传给我看看,一般会得到这样的回答:还没正式开始写呢。

我不禁哑然失笑。那就写下第一个句子吧,从每天练习写1000字开始,日复一日坚持,量变一定会带来质变的飞跃。

我从六岁开始,每天读书、写日记,之前的二十几年,写作没有带给我一分钱的收入,可是它最终成就了我。

把眼光放长远,热爱一件事就坚持下去,不必羡慕人家一夜暴富。多数人的厚积薄发,都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悄无声息地完成的。

我喜欢慢慢积累自己的技能、慢慢往上走的感觉,我也是这么做的。

我坚信,一个写字的人长期学习和输入,提升并磨炼自己的能力,写得越来越好才是最重要和有价值的事。无论时代和平台如何变迁,保持开放心态,坚持学习和成长,永远不用担心赚不到钱。

与其看哪里有风口就往哪儿跑,不如问问自己最喜欢和擅长的事是什么。任何行业,在把自己的一技之长打磨到顶级水准后,都能赚到顶级的收入。

不管你在哪里,在做什么行业,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野蛮生长的能力。

愿你野蛮生长,最终闪闪发光

《欢乐颂2》里的邱莹莹的戏份儿,让我总忍不住要快进——她也太蠢了吧,整个一个脑回路异于常人的二百五,永远拎不清——她谈恋爱遇渣男,还因为渣男丢了工作;失恋之后,老爸带她去买了一堆成功学鸡汤,她每天在家里看视频打鸡血;安迪帮她分析成功学的逻辑错误,她还因此生安迪的气。

这样一个相貌平平、脑子不太灵光、父母眼界格局都分外狭窄的女孩,在上海这样精英聚集的大都会被淘汰,是理所当然的。

第二季里,邱莹莹交了新男朋友,没想过图他什么,却歪打正着地找了个物质条件不错的IT男,连樊胜美都羡慕“90后都有房有车了”。可是,看似老实又安全的IT男,竟然因为莹莹不是处女就要和她分手——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怒了。

但是,仔细想想,邱莹莹所经历的一切,不正是千千万万普通女孩在二十多岁的年纪要经历的成长之路吗?

隔着屏幕我都能感觉到邱莹莹在挫折中野蛮生长的状态——不要忘了,她第一次失业之后,很快就转变了思想观念,不再执着于找一份坐办公室的工作,而是欣然接受了一份卖咖啡的工作,并且把线上销售经营得有声有色。

曲筱绡讥笑她坐等客户上门,建议她拎着咖啡挨家挨户去推销,卖出一包都是胜利。她照做了,傻里傻气地拎着咖啡去跑市场跑了一天,没想到竟然卖出了7包。她一向讨厌这个富二代曲妖精,却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对方的建议,改变固有的认知和思维模式,这是多么难得的成长和进步啊。

我们都羡慕又美又有钱、内心自由强大的女王,可是20+的时候,我们可能都是那个不太聪明、不怎么优秀、需要踩过很多坑才能有所长进的邱莹莹。

没有什么完美人生,女王也不是一天炼成的。

就连安迪都说,她花了很长时间看心理医生,才改掉了吃饭速度快的毛病,因为她是孤儿,在福利院长大,经历了太多三餐不继的日子……

刚毕业的那年,我拿着5000块的实习工资,找房子的时候也会因为几百块钱斤斤计较。当时跟我合租的女孩刚从日本回来,她花掉收入的大部分去报一个学习课程。我们一起逛超市时,我看着她拿起一块酱牛肉,眼睛迅速瞄过标签上的价格,又假装不喜欢放下。

晚上我们就着小区微弱的路灯灯光跑步,经过一排复式楼时,从敞开窗帘的落地窗看到里面豪华的水晶吊灯、装修考究的大客厅、整面墙的书柜,暖黄的灯光倾泻下来,仿佛一个特别遥远的梦境。当时我在心里跟自己说:什么时候我才能住这样的房子,开车去超市不用看价签?

现实如此灰暗逼仄,二十多岁的迷茫,是漂浮在海面上看不清来路和方向的困惑。

我打着一份不喜欢的工,很难休息一个完整的周末,在人人称赞的安稳境遇里,不断怀疑着自己的选择。我去相过无数次亲,遇见过各种各样的奇葩男,无数次情绪低到谷底,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会孤独终老。

二十多岁是一个女孩最差的年龄,除了青春,一无所有。既看不清这个世界的规则和玩法,也看不懂自己内心的理想和方向,甚至都根本没有勇气去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东京女子图鉴》里,女主角的高中老师问她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她说,想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人。

回首十年前,我们都有过不可一世的野心和虚荣,从小地方来到大都市,费尽心机去超越我们原本的阶层,可是很快就会在现实面前头破血流。

大概每个姑娘都会在特别悲观无助的时候想过,大不了找个有钱人嫁了。只是,这最后的退路和底牌,最终也只能作为自己偶尔自嘲的把柄。谁还没拒绝过几个有房有车有钱的男人呢?

最终我们还不都是跌跌撞撞地成长着,学会了把坏情绪和委屈生生咽下去,收起敏感脆弱的玻璃心,在压力和变数面前,学会了处变不惊。

一个没有家世背景的普通女孩想要在大都市里立足,活得光鲜体面已经实属不易。

二十多岁的时候,我根本想不到我三十岁的时候可以离开不喜欢的行业,做着真正梦想中的事,也没想过自己可以和那么投缘的人在一起,把婚姻经营得还不错,还可以支付自己想要的生活,眼界和格局早就超越了北京的一套房子。

二十多岁的年纪,本就是用来试错和野蛮生长的。我们犯过傻、踩过坑、遇过渣男,真的一点也不可怕。

这个年纪的危险是,有人会跑来告诉你:如果你的青春不能折现,用来换取房子车子和安稳无虞的后半生,那你的青春就不值钱。这才是最可怕的价值观。

很多女孩子在二十七八岁的时候,会感觉到来自生活最大的恶意——如果你还没有把自己嫁出去,如果你的人生还没有走到安稳的境地,你的一生将暗淡无光。

所以,多少姑娘本该光芒万丈,却囿于直男癌的价值观,按照他们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获得暂时的圆满和平。可是,再往前走一走,她们就会发现,锦绣繁华如梦幻泡影。

如果她们顶住压力,往更深更远的地方走去,会发现只有真正的自我实现,才能带来美好、自由、强大,并且超越世俗的评价体系。

我们都会幸福的,不要怕,我在青春的这一岸,等待你穿越20+的迷茫困境,最终成为闪闪发光的自己。

高级的性感,和胸无关

几年前,为了排节目参加公司年会,我们请了一位拉丁舞老师来上课。老师个子不高,微胖,五官也算不上精致。这样一个女子,放在人群里绝对算不上出众。可是当她跳起拉丁,舞动腰肢,眼波流转,却好像整个人都在发光。你会瞬间被她吸引住,觉得这个女人太性感了,连身为同性的我也不自觉地被她曼妙的舞姿打动,感觉她生命的活力和女性的魅力鲜活流动起来。

舞蹈家金星在《掷地有声》一书里讲过,她在美国、在欧洲和在中国最大的不同感受就是,在中国的都市里感受不到男女之间那种性张力、那种荷尔蒙的味道。中国的女人大都是不性感的,可是在巴黎、在罗马、在马德里,你会觉得每个女人都在展示着自己的性魅力。

当我真正开始在都市里面生活,还没到剧中女主角的年纪,就发现大部分姑娘都过早地放弃了自己——她们灰头土脸地赶地铁上班,有时连妆都顾不上化,早餐都顾不上好好吃,更别说去保养头发、做指甲,为自己仔细挑一款性感的高跟鞋。

我们中国女人大多数是不性感的,连公认的美女一般也没什么生气。五官是精致的、标准的,可是中规中矩的,沉静而肃穆,可能和她吃完一顿饭就会失去兴趣,失去探索的欲望。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几千年的文明把女人禁锢了起来。

这种禁锢不仅是身体上的,比如女人必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古代大家闺秀的闺房通常都在顶层,只有一个小小的窗户,切断了和外面世界天然的联系。

精神和性意识上的禁锢更为深重:女人不能读书,不能有独立的思想,必须三从四德,贞操比生命更重要。即使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一提到性,很多人还是会觉得是脏的,是不道德的;一提到女人的性感,就觉得是放荡,是水性杨花。

前几天我和杨静讨论什么是女人的性感。是白皮肤、大眼睛、锥子脸、丰乳肥臀才叫性感吗?

那是中国式流水线的审美,却不叫性感。我觉得,真正的性感,是能够激起人的探索欲。

水木丁曾在《法国式性感和日本式性感》里这样描述法国女人的性感,我觉得特别精妙——

这性感在于她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优雅柔软,又孤独疏离,既放浪形骸,又脆弱顺服,她们的魅力在于,她们身上会有一种神秘感,这神秘感来自她们的人性中有很多种不同的可能性……她既复杂,又简单。但最重要的是,她不是做一次爱就会被人了解和搞定的那种女人,即便你可以进入她的身体一千次,却依然觉得她不属于你,你不能完全将她占有。


真正的性感,从来和胸无关。


1. 性感的女人,一定活出了人的自由

当一个女人真正被当作人,而不是被物化,她才是有灵魂的、自由的个体。她有欲望,有思考,有智识,才能散发出生命的活力,有生命活力的人才有性魅力。


2. 精神独立是更高级的性感

为什么有些漂亮女人,你对她越了解就越失去兴趣?因为除了一具漂亮的躯壳,她脑子里空空如也。一个精神独立、有着丰富内心风景的女人是性感的,这种性感使你越了解她,就越觉得她丰富和神秘,越激发你的探索欲。


3. 性感的女人必然是懂生活的,有趣的

一个热爱生活,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遇,哪怕住在租来的房子里,依然可以把每一天过得有色彩、有欢乐的女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因为她有一种超能力,能把平凡人生过得有趣,你和她在一起永远不会沉闷和厌倦,而是充满惊喜和发现。这样的女人是性感的最高级。

我永远无法讨厌物质女孩

有人说伍迪·艾伦的电影《蓝色茉莉》是美国版《我的前半生》。我在一个有金色阳光的秋日下午重温了一遍这部电影,却有截然不同的领悟。

电影里有大片大片的金色,那是上流社会的流光溢彩、纸醉金迷,也是甜蜜醉人的幻象背后,真实粗粝的冷漠势利。我曾天真地以为,这是个虚荣女子堕落的故事,我曾也怀着草根心理,去揣测富人的世界有多么黑暗与冷血。

现在我发现我错了,我对“物质女孩”有着天大的误解。

其实Jasmine(茉莉)的问题恰恰在于她没有钱。她曾是个被领养的小孩,匍匐在社会的最底层,那是最残酷的世界。贫穷的经历对人最残酷的侵蚀不是物质上的,而是心理上的。这种侵蚀最显著的体现是,哪怕以后变得很富有,却依然摆脱不了那种至深的恐惧感,以及想拼命证明自己今非昔比,自己已经是买得起爱马仕的女孩了。

Jasmine在离婚破产之后去另一个城市投奔她的妹妹,却依然要坐头等舱、穿香奈儿、拎爱马仕,跟邻座的陌生旅客聊天时,谎称自己是人类学家。她对追求自己的底层男子和中产阶级男人感到愤怒——怎么,你也有资格喜欢我?

虚荣的本质并不是爱物质,而是恐惧:对退回到更低阶层的恐惧,对匮乏的恐惧,对生活毫无希望的恐惧。

人类有两种最基本的核心驱动力,一种是愉悦,另一种就是恐惧。

因为恐惧,Jasmine在富有的时候对妹妹是避而远之的。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和过去的一切都切割干净,以为这样就永远不会和那个世界有什么关联,这就是恐惧。

我太熟悉这种恐惧感。前些年出国旅行,我第一次在LV买包,导购给我推荐当季的新品,让我伸手抚摸高级牛皮的纹路和质感,我心里只有一个声音在不耐烦地咆哮:谁要买这种看不出牌子的款式?我只想买一个印满logo的经典款,我要别人远远地看过去就知道我是个用LV的女孩。

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真是面目可憎。

“物质女孩”和“物质女孩”是不同的,一种是被恐惧驱动的,另一种是被愉悦驱动的。

这些天,我一直在追章小蕙的公众号。

章小蕙最为大众熟知的标签恐怕还是“拜金女”“物质女”“买到两任富豪丈夫都破产”。近日她忽然从传奇故事里走出来,在公众号发布过去写的专栏。我这才发现,她文笔多么好,对一件披肩、一双鞋子那种饱含情感的爱意,使得物质在她笔下充满文艺浪漫的气息——

她写《舞女鞋》:“太着迷Christian Louboutin(克里斯提·鲁布托)绑带舞女鞋。没人比他更会做出更出色的歌舞表演Cabaret style(卡巴莱风格)高跟鞋。一颗一颗Swarovski(施华洛世奇)水晶钻在老工的手上变成了迷魂钻粉洒在丝缎鞋面上;朵朵烟花似的闪着,每走一步路,视线很难不被它们勾住。”

她写《披肩中的极品》:“十年前首次触到shahtoosh沙图什时,哎呀一声叫出来,手感之柔软轻盈、朦胧薄纱般,卷在手心里手掌马上发烫,实在非一般市场上羊绒可比,相近都没有。”

章小蕙从来不追逐潮流,却在不知不觉中引领潮流很多年。现在风靡全球的Manolo Blahnik鞋,2000年左右的时候凭借《欲望都市》火起来的,而章小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囤了几百双。

如今人手一瓶的Jo Malone London(祖·玛珑)香水,章小蕙在2005年的采访里就提到过“我每次都涂Jo Malone的玫瑰香水,就算在电梯、餐厅、候机室、飞机上……无论男女老少,总有人会跑过来问:小姐,你好香好迷人。”

我问姑娘们:“你们会讨厌章小蕙这样的‘物质女孩”吗?’结果不出所料,多数姑娘都表示根本不讨厌。《蓝色茉莉》里Jasmine还要对妹妹解释一番:“你知道吗,其实有钱也没有必要觉得羞耻啊。”

我很庆幸这个时代的女性终于敢正视自己的欲望和恐惧了,而我则喜欢章小蕙这样的“物质女孩”。因为被愉悦感驱动的人,她们身上没有咬牙切齿感,没有从底层攀爬上来的虎视眈眈。人到中年,我越发欣赏那种轻盈、悠闲、从容不迫的姿态。

这种轻盈和悠闲,当然是从小在丰盈富足的环境里浸淫出来的。章小蕙之所以可以甩如今的时尚博主几百条街,就是因为品位可以培养,但一个人生命的底色无法被模仿或涂改。章小蕙是从四岁起就跟着妈妈逛连卡佛买衣服,十二岁就跟小伙伴研究如何搭配香奈儿的富家女。就像我们感叹王菲女儿李嫣的闺密团一小会儿就花掉了十几万,可那只是人家小姑娘的日常而已。

对物质的精细触觉和迷恋讲究,我过去并不明白。就像《红楼梦》里,妙玉请宝玉黛玉宝钗喝私房茶,泡茶的水要讲究到什么程度呢?“这是我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淳,如何吃得?”

初初看过去,觉得妙玉真是矫情。直到前几年我在一个茶馆里喝茶,读一本蔡澜写的书,说他小时候住在南洋,每天清晨父母都要喊几个小孩去收花园里的露水,把露水收集起来泡茶喝。我这才懂了富贵人家的那一份讲究。

被焦虑占满心胸的时候,是欣赏不来这份对物质的情趣的,总会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愤怒,也会失去对生活的感知能力。这个世界上有一些看不见的高墙,当你真的穿越到另一个世界,恐怕才能懂得,简单粗暴地用虚荣去评判所有“物质女孩”,是多么的狭隘。

物质有着最真诚的治愈能力。

我越来越爱物,而不是镶嵌在物质上的某个logo。买来一盏心仪的古董灯,走在路上的脚步都是飞扬的;秋天的时候我会花重金买一件羊绒大衣,那软糯轻柔的温暖,会治愈寒冷季节的日常颓丧;买到一双好鞋,也会迫不及待地去更远的地方看看这个曼妙的世界。

我越来越能沉下心来,去领略平淡日常中的细微美感。坐在咖啡馆写作,会被一小段大提琴的旋律感动,会抬头看看秋日辽阔高远的蓝天,为金黄的叶子落了一地、被风吹起来的那种萧索感深深震动。

台湾作家蒋勋喜欢透过家里的窗户能够看到淡水河,这是很重要的,“活得像个人,才能看到美”。

我为什么永远无法讨厌“物质女孩”,因为爱的本质是美,美带来感动和从容。

去年的衣服再贵,今年也不喜欢了

和老闺密逛街,看中一款连衣裙,标价五千多。我想到北京的房子每个月铁打的贷款,还有现在做自由职业收入也不稳定,所以略纠结。

闺密猜透我的心思,悠悠地说:“实在喜欢就买下,反正再贵的衣服明年你也就不喜欢了。”

一句话打消了我的蠢蠢欲动。

我也曾信奉“要买点贵的才对得起自己”,搬家的时候,衣柜里N件吊牌都没摘掉的绸缎、跟风买来的潮牌,却发现并没有什么场合可以穿。去年找代购买来价格不菲的风衣,今年穿上怎么都提不起劲来,扔掉又不舍,只能压箱底蒙了尘。

闺密跟我讲起她的当年。

那年她刚毕业进入高大上的公关公司,发现同事都是一线品牌套装加持,烈焰红唇,高跟鞋掷地有声,而她像一只卑微到尘埃里的老鼠。

女总监更绝,几万块一件的衬衫买起来毫不手软。办公室里每一个妖娆精致的年轻姑娘,都是行走的鸡血、会呼吸的人民币:只有舍得买贵的衣服,你才能过得上更贵的人生。

闺密每天上班的心情都一言难尽。她铆足劲儿攒了半年工资,下班狂奔到心仪已久的Burberry(博柏利),刷卡买下那件五位数的经典风衣。此后的一个月她都穿着那件风衣,有种扬眉吐气的快感。

有一天加完班回家,在地铁上,她发现衣服袖子被蹭上了一大块颜料。下了地铁,她在北京空旷无人的街头失声痛哭。

只有她知道,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她连吃饭都要精打细算;身披华服,回到铺着冰冷瓷砖的简陋出租屋,对照之下,更是心酸。

第二年,闺密跳槽去了更好的平台,薪水翻倍。她搬到更大的房子里,整理衣物的时候看到那件风衣,她忽然释然了,虽然觉得还好啊,却没有那么喜欢了。

那种感觉,就像你与刻骨铭心爱过的人在人群里失散,你耿耿于怀,内心百转千回,念念不忘。但是漫长时日翩跹而过,有一天你再想起他的时候,忽然就放下了。

我们为什么要买贵的衣服?

很多时尚博主告诉你:要爱自己,要舍得为自己花钱,买贵的东西,你才更贵,会花才会赚。

我们拼命用账单上的数字作为爱自己的证明。

一件心仪的衣服,明明价格远超你的预算,可是若不立刻买下来,你看着镜子里笑靥如花、年轻的自己,顿时顾影自怜:难道我连一件贵点的衣服也不配拥有吗?

眼一闭,心一狠,刷卡!

“买买买”的快感只维持了三分钟,你就被一种类似高潮之后的空虚感袭击。

原来,“买买买”满足的,只是我们的新鲜感和情绪。

并不是你变美了,去年的衣服配不上今年的你,而是再贵的衣服满足的也不过是当下一时一刻的欲望和心情。每一条裙子都曾是新欢,可时过境迁,你真的只是不喜欢了而已。

很多时候,女人并不会因为一件衣服买来时是贵的,就会珍重地穿上好几年。我们更需要新衣服来保持对这个世界新鲜的热情,以及对生活不死的欲望。

或许在几百万年前,当我们人类祖先还在采集野果的时候,女性的购物欲就已经是刻在生命里的活性基因了。

所以,何必一边喊着马云爸爸一边鄙视淘宝货,一边吃土一边跪舔香奈儿?

承认吧,我们都是喜新厌旧的女人。不管贵不贵,开心就好。

其实,你也并没有因为穿一件贵的衣服,就过上更好的生活。

没有遇到那个对的人,不是因为你穿得太廉价;你的老板也不会因为你穿得贵重,而给你分配更重要的工作。你价值几许,并不是因为你穿了什么,而是因为你是谁、你有什么才华和能力。

从物质中获得快感的时代早已过去。在我看来,爱自己最好的方式,并不是给自己买多贵的东西,而是每一天都遵从自己的心意,活得自由、真实、有意义。

到后来,你不需要再买贵的衣服讨自己欢心时,你会发现,再贵的衣服也拯救不了你的人生。就像那件价值五千块的裙子,没有买下来,我真的没觉得有什么好遗憾的。

到了三十多岁,你会明白,生活的千头万绪、千疮百孔,横亘在你面前的丝丝缕缕,太多的问题和困顿,比买不买一件贵衣服要复杂得多。

而我幸福感的源头,也不再是一件衣服、一支口红。我生活里最奢侈的东西,是家人都平安健康,是爱人始终牵着我的手。

二十岁的时候,你会为买一瓶Gucci(古驰)香水开心半天;当买LV的快感只有5分钟的时候,你才真正毫无退路地进入了成年人的生活。

弥补不了的遗憾、无法解决的事情、爱人的别离、亲人正在承受的病痛折磨……这些都不是一件衣服、一个包包可以安慰的,爱马仕再贵又如何,我只想和你好好的。

上周我妈做了两次手术,我站在冷风呼啸的走廊里,趴在手术室门缝上听里面的动静,那剪刀咔嚓的声音,让我的心每一秒钟都提到了嗓子眼。

那一刻,我就一个想法:只要我妈没事,要我怎样都可以。

我的女友生娃之后,把名牌包包当菜篮子用;几千块的羊毛衫被儿子吐奶吐了一身,随手便扔进洗衣机,一点都不心疼。

年轻的时候,谁不曾遭受浮华的诱惑,跟随那些耀眼光鲜的爱豆,领略灯红酒绿的短暂快意。当真正和生活短兵相接,从世俗人情间走过、爱恨里煎熬过,才明了,这个世上最贵的奢侈品,从来不是身外之物。

去年的衣服再贵,今年也不喜欢了。

那些太过浅薄的快乐,无法满足我们的整全人性。只有爱、理解、陪伴和自我实现,才是最珍贵的东西,它们会让我们的心灵获得恒久、平静、深沉的幸福感。

见过世面的姑娘,都自带光芒

(1)

每次蚊子回国,我是一定要见她的。

这次她彻底结束了在台北的工作,回来跟合伙人开了一间公司,做游学的项目,来北京做前期市场调研。

我们约在五道口那家熟悉的咖啡馆。

相识五年,我们各自的人生都有了起伏和变迁。

我结婚、辞职,去西安漂了一年半,又回到北京。

她在成都买了房,告别了北京的工作和生活圈,先是去菲律宾工作,然后回成都上了几天班,又遇到了一个到台北工作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再次出发。

她今年已经36岁,单身,还没有settle down(稳定下来)。

我问她:“这次为什么忽然就想回来了?”她说,在外面漂了好几年,都见识过、经历过了,就想过点安稳的日子。

她所谓的“安稳”,不是结婚生子,不是找个稳定工作朝九晚五,而是做一份自己的小事业,住在自己的房子里,闲来煮煮饭、撸撸猫。

我问她不结婚有没有困扰,她微笑着摇头。

正是因为见得多了,能够超越主流价值观的捆绑和束缚,看得清自己的恐惧,也安心享受自己喜欢的、单纯至简的生活状态。结不结婚,有什么关系呢?这世上从来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你必须要去选择的。

每当我看见那些女性被世俗和年龄赶进了婚姻,在一地鸡毛里耗光自己的快乐和灵气,眼神里都是哀怨,我就会想起蚊子。

就算没有爱人的肩头,我们还有世界的尽头,怕什么。

蚊子曾经几次独自闯荡欧洲,在巴黎丢了钱包迷了路,在伦敦结识了有趣的男生喝了杯酒,在北欧的冰天雪地里放肆地大哭了一场……

我们的青春都不是没有伤痕,也都被“你已经多少岁了”吓唬过。见过了世面,才知道这世界上有千百种生活方式,女孩子的人生也可以自由、辽阔、充满选择。

想做什么就去做,想爱谁就去表白,想看远方的风景就买一张票出发。毕竟,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我们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

(2)

见到读者C,就是昨天的事。

她从武汉给我带了小龙虾,我们约在她家附近吃点东西聊聊天。

她比我小一岁,毕业八年,已经靠自己买了四套房子。她的思维和格局,我都非常佩服。

她的大学并不是名校,而是在河北的一个小城念的。她大三开始就每周坐大巴车跑到北京来参加招聘会,去的还都是清华、北大那种顶级名校的招聘会。在现在的公司做到很高的职位,有了一定的自由,她擅长整合资源,有着很精准的投资眼光。

她不纠结,也不顾影自怜,想要什么,就尽最大的努力去为自己争取机会,放得下身段,不怕被拒绝,不怕受伤。

她身上有多数女孩稀缺的一种品质——姿态要低,眼光要高。

很多姑娘恰恰相反,被莫须有的自尊心高高架起,脆弱得不堪一击。实际上眼界有限,眼光又不高,一根棒棒糖就能骗走。

C还没有结婚。她说:“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拼命赚钱买那么多房子?我自己住也好,出租也好,送给父母也好,未来当作嫁妆也好,我的安全感和底气都是自己赚来的,我有资本选择我喜欢的人生。”

在C眼中,不会有“嫁给爱情还是嫁给房子”这种万年难题。她向往的婚姻,是三观一致、彼此拥有爱和理解、互相支持对方的梦想,她相信自己一定会遇见这个人。

见过了世面,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过上高层次的生活,就会对未来充满乐观期待和笃定。每一个向上攀爬的女孩都会明白:站在山脚下,你看到的一花一木就是全世界;而当攀登到山顶,你转个身就能看到更远的风景。

见到C之后,我感觉自己在财富方面还是要打开思路,赚钱的模式和渠道还有很多,还要主动去联系更多的资源。

(3)

塔塔是我的好友,现在我们多了一层合作关系——她成了我平台的签约作者。

上周我们约在茶餐厅吃了个饭,我发现她更美了。

在我朋友里,论出身、论颜值,塔塔都是可以排到前三的姑娘——没错,她是一个真正的白富美,家世优渥,父母的积累可以让她在北京过上不错的生活;长得漂亮,从小就被花团锦簇包围着;在欧洲留过学,全世界的风景都看得差不多了,回国上个安稳的班,业余时间从未放弃新的尝试和探索。

别以为富家千金都是飞扬跋扈、以自我为中心,塔塔这样的姑娘,是真诚谦逊、礼貌周全的。

她爱美,也不吝惜分享做医学美容的经历。她让我明白,想要更漂亮不是虚荣浅薄,每个人的痛点不一样:我小时候最骄傲的事情就是作文写得好,而她做梦都想变成维密天使,被万人瞩目,在人群里发光。

真正见过世面的姑娘,并不会追求一身名牌。塔塔是那种可以花掉年终奖去买一块名牌手表,也可以在淘宝网购原创设计的姑娘。她爱美,也很会穿搭,但又不会只带你逛名牌店,不会说买贵的才是爱自己。

我每次见过她,都会更爱自己一点,在心灵成长之外,更加关注自己的容貌和身材。

女孩子本来就应该活得精致柔软、赏心悦目。不要去盲目虚荣地追求名牌,而应该在能力范围内给自己最好的。

(4)

我还想讲一个姑娘的故事,她不是我的朋友,而是我一直喜欢的畅销书作家嘉倩。

经历过婚姻的压抑和折磨后,嘉倩在二十八岁时离婚去冰岛工作生活。这一年多,在那个世界尽头一般、全国只有三十三万人口的神奇国度,她白天去公司上班,晚上在灯下写作,还交朋友、做义工、旅行,在简单朴素的生活里,慢慢治愈了自己。

她让我看到,一个女孩子,哪怕满身伤痕,掉进生活的最低谷,连自己都怀疑过往荣耀是梦境一场,却依然可以换一种生活方式,找到新的乐趣,治愈自己的伤口,收获新的成长。

嘉倩说她只是个普通姑娘。其实她一点也不普通,二十多岁的时候一直在远行,旅居过很多国家,也一直在全力追求着自己的职业梦想。她全职写作四年,辞职做“交换梦想”项目的时候,家人都反对,周围人都觉得她不过是四处见网友,无业浪荡。直到她的作品出版,一本一本的畅销书面世。

见过世面的姑娘,纵然世界崩塌,灵魂仍是压不垮的。因为她们享受过最好,也见识过最坏,懂得命运的起起伏伏不过是人生常态。可以悲伤,但不会被负面情绪吞没。擦干眼泪向前走,幸福会换一种面貌重新到来。

见过世面的姑娘太厉害,她们活得准确。见识过世界经纬和人间风景,才懂得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把自己放在准确的坐标系上,努力去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

她们容易释怀与宽容,因为最好的、最坏的,千奇百怪的都见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无需去评判,只需坚持自己。

她们心里没有戾气,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然可以心存喜乐,将失去活成另一种获得。

读书、旅行、交朋友、做事业,都是见世面的方式。

愿你幸福,更愿你活得辽阔自由。

女孩子千万不能心穷

毛姆讲过一个骗婚惯犯的故事。

那是个专门在海滨度假胜地诱惑大龄未婚女子,重婚高达11次之多的家伙。据描述,此人其貌不扬、寒酸潦倒,竟然让那么多富家女对其倾心。

我想起一个患过抑郁症的朋友,她在医院治疗期间认识了一个重度抑郁的病友。那个女孩子家境优渥,竟然被网上的情感骗子骗去了将近200万。直到住进精神科医院,那个女孩依然执迷不悟,认为那个男人是深爱自己的。

骗子的骗术并没有高明到哪里,无非是嘘寒问暖、海誓山盟,然后就是突然生意周转不开需要投资、父母患了绝症需要钱救治,简直拙劣至极。就是这样的小儿科骗术,竟然可以骗得身家清白的姑娘血本无归,甘愿“低到尘埃里”,相信那些所谓不得已的苦衷都是爱自己的证明。

江国香织的小说《东京塔》里,男主角是两个高中生,他们都有比自己大十几岁的情人。其中一个男孩一边交往着同龄年轻女友,一边猎获大龄已婚女人。他说“大龄女人更天真”,不需要付出真金白银和赤胆忠心,一句好话就能把她们骗得团团转。

那些被骗的富家女,锦衣玉食地长大,为何轻易就被一颗棒棒糖骗走?

因为,她们的心太穷了。

心穷,是一种情感上的极度匮乏,就像一场波涛汹涌的心理饥荒。因为匮乏和饥荒,她们太渴望爱情、渴望婚姻,渴望走进她们自己编织的童话梦境。她们会催眠自己,对那些荒诞和危险选择视而不见,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一个男人。

后台有很多女读者深夜咨询——

她在孕期遭遇家暴,舍掉半条命生下宝宝,男人却更加有恃无恐,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加。她常年伤痕累累,背负着身体的伤痛和精神上的耻辱苦苦挣扎。

她收入颇丰,经济足够独立,却没有勇气离婚。

她30岁那年迫于“压力”走进婚姻,婚礼视频拍出一张清冷而委屈的脸,怎么看都别扭。她今年有了宝宝,却没有初为人母的喜悦,“望着10楼的窗户,常常有跳下去一了百了的冲动”。

她大学毕业暂时没有找到理想工作,在父母的“威逼利诱”之下回家乡小城选了体制内的稳定工作。三年来,每天不是在相亲就是在去相亲的路上,现在的生活就像噩梦,可是她没有心气再去改变……

很多女孩子就这样生活在隐形的泥淖里,她们仰望天空,渴望繁星,却最终失去争取好生活的勇气。那种挣扎和放弃,其实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恐惧。

恐惧什么?恐惧未知,恐惧变数,恐惧努力过后结局是一场空。

而这恐惧的根源又是什么呢?是心太穷。

心穷是一种“短视”,意味着思维的局限、眼界的狭窄、判断力的偏差、信念的不足。

心穷的女孩子自我价值感太低,总在无意识地取悦这个世界,用男权的视角来规范和要求自己。她们习惯忍耐,擅长用麻木和自我催眠来逃避及让痛苦合理化。

小S过生日,姐姐大S为其精心策划,场面盛大热闹,好友悉数到场,唯独不见老公许雅钧的身影。深夜宾客散尽,小S独自坐在床边痛哭,并开了直播,场面令人心酸。我的小女友感叹一句:女明星又如何?生不出儿子还不是一样不幸福。

而我只是觉得脊背发凉:她其实有更好的选择。

她们其实都有更好的选择。

哪怕华服加身、盛名远播,心穷的女孩子都无法逃离深刻的自卑。这自卑仿佛宿命,不易觉察,却如影随形。

它或许只是来源于性别本身的赋予。

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困住一个女孩的也并非她的出身、外貌或者财富,而是“观念”二字。

心不穷的女孩,拥有丰盛而流动的精神能量、强大而宽阔的内心世界,有等待真爱的底气、理性而精准的判断力、追求理想生活的勇气和决心。

读大学时,我们系有个长得不漂亮的女孩,当别的女同学在约会的时候,她一个人躲到图书馆自习。她没有男生追,常被男生们当作笑柄。他们捉弄她,想让一个外系男生出面追她,再狠狠抛弃她,他们好看笑话。她没有上钩,那个男生却弄巧成拙,真的爱上了她,很是苦恼。

后来,女生拿到全额奖学金出国念硕士,如今早已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圆满。每次想起她,我总想到简·爱那段著名的话——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谈话。就像两个人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的脚下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另一个女孩子,在父亲的酗酒、家暴和贫穷中长大,可她没有变成“问题少女”,甚至比一般女孩过得还要好。她一边打工一边读书,攒够了钱,到巴黎学了她最喜欢的服装设计,有了一个三观合拍的灵魂伴侣。

See(看看),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决定性格的又是什么呢?

是观念。

顾影自怜、委曲求全、一叶障目、圣母心、公主病……这些都是心太穷的观念。

“心穷”的女孩子走不远,她们被狭隘的认知和观念拖死了。只有内心丰盈富饶,只有真正爱自己,才有灵魂的高贵,才能抵达想去的远方。

别怀疑,你最珍贵。

我的人生很贵,恕不奉陪

刚毕业工作的小读者问我:不喜欢的女同事总喊我逛街,怎么办?

我说,不想去就拒绝啊。

她说,不知道该怎么拒绝,怕同事生气,更担心自己寂寥冷清,不会社交、人缘差、不合群。

我想起自己,以前在北京上班的时候,每周至少三天奔赴各种饭局和party,夜里12点踩着一地月光回到家,脱掉高跟鞋,卸掉睫毛膏,更加空虚和寂寥的感觉却涌上心头。

那时候,我的生活看似丰盛热闹,实则陷入真正的困境。廉价的抱团取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人生的困境,反而让我陷于表面的繁荣,逃避了实质的问题。

巨大而陌生的城市每一天都在上演不同的剧情,人们容易相识,更容易相忘。

离开北京之后,曾经一起把酒言欢、夜夜笙歌、畅谈人生和理想的朋友,沦为微信上的点赞之交。没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怀念和憧憬,我们甚至吝啬到再也不会给彼此发一条消息。

在新城市开始新事业,我常常忙得焦头烂额,在清楚了“每一张纸巾都需要自己赚”之后,我变得没有时间社交,甚至跟出版社、合作商谈事的时候都要控制时间成本。

那些不相干的、纯属kill time(打发时间)的聚会,我当然都拒绝了,然而我的人生开始一点一点变得好了起来:

我开始真正站在了梦想的起跑线上,非常高效地推进工作的进展,掌控着事情的节奏。

我和家人的亲密关系更好,内心更加幸福、情绪更加稳定,因为我舍得花时间去陪伴他们,去经营关系。

我重要的朋友,珍贵的、有价值的友情变得清晰可辨,他们就像珍珠,大浪淘沙之后才显现出耀眼的光芒,而我知道他们会一直在。

因为我明白了人生最珍贵的是什么,所以如今对那些看似繁花似锦,实则无聊、无趣又无用的社交,可以很笃定地说:恕不奉陪。

你把时间“浪费”在哪儿,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忙于社交的人,他们的精力和时间都消耗在如何穿衣打扮更受欢迎,怎么说话妥帖而机灵,怎样让别人喜欢自己,如何结交到高层次的朋友……

他们很看重人脉和人缘,会因为某个朋友忽然疏远了自己而惴惴不安,却没有意识到其实这是非常大的内耗。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人的一生只有两万多天,你倾注了时间在A上,就必然会折损掉投入B的时间。

人类真正的价值在于创造,真正的幸福来源于亲密关系。

而你无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就,都至少要花20000个小时专注投入。你想拥有稳定有质量的亲密关系,也就必然要花时间去深度陪伴对方,去消解误会,去彼此共同成长。

我发现,聪明人不会陷于无效的社交,也不会和消耗他们的任何人与事过多纠缠。他们往往看起来我行我素、喜欢独处、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评价,甚至冷漠得不近人情。

这是因为:

1. 他们没有自卑感,无需用觥筹交错的热闹、他人的评价来满足自尊和安全感。

2. 他们明白一件事:时间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一定要用在可以创造价值的事情上。

我的小女友刘晓猫,大学和研究生念的是北大最顶尖的专业,毕业后在一家高强度的金融公司上班,忙到飞起,我和她每次见面时间不超过15分钟,想约个饭一直未遂。

她下班后都干吗呢?

她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做她最热爱的事——画画。

去年她作为插画师为出版社的图书画插画,出版的两部作品都令人惊艳。前不久我的编辑说想给我的书配插画,但找了好多插画师都不满意,问我有没有人可推荐的。我把刘晓猫的名片给她,编辑淡淡地说:让她画个样图看看吧。

第二天,编辑特别激动地找到我,说自己被晓猫的画征服了,想马上签合同,问我同不同意。

你看,你的人生其实很贵,要把时间用在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上,因为才华和实力,永远比所谓的人缘重要。

也许你会说,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有些社交和应酬我也不想参加,可是为了生存,为了发展,被逼无奈啊。

讲个真实的故事:

我有个研究生同学,父母都是生意人。他爸爸从来不参加酒局,不去KTV,也没有人敢邀请他爸爸去KTV那种地方。

为什么呢?

同学小时候,他爸爸第一次被邀请去KTV。那种地方你懂的,不单纯是唱歌而已。他爸爸拒绝无效,硬着头皮去参加了,不过,他是带着老婆和儿子一起参加的。当时在场的人都震惊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敢发出此类邀请。

同学爸爸的生意一直如日中天,未受到丝毫影响。因为真正的人脉从来不是攀附,而是吸引。你有多大的价值,就会吸引多高级的朋友来找你合作,来同你交换价值。

价值的交换,除了真金白银的利益,还包括对事物的认知、对人生的领悟、对世界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对未来趋势的高度预见。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曾说:“我从未见过一个热闹的人,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你的价值和实力,都需要在独处中修炼和建造。

愿你把时间当作好的朋友,珍视它、运用它,去创造热爱的事业,去陪伴真正爱的人,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无限宽阔、斑斓、丰盛。

愿你有勇气和底气,对那些你不喜欢的人和事说:对不起,我的人生很贵,恕不奉陪。

你能穿对衣服爱对人,就是一种才华

假期里翻看电脑存储的旧照片,我被自己吓到了。

有一张照片上,我贴着假睫毛,擦了大红唇,一脸僵硬惨白,躲在一套老气横秋的职业套装里,在会议上讲PPT,笑得好浮夸。

另一张照片是在金碧辉煌、灯光摇曳、美人与酒杯齐飞的年会party上,我裹着一条抹布一样的白色棉裙,光脚穿着球鞋,好像一个贫穷的牧羊女。

衣品滑稽到爆,我也有不堪的曾经?我赶紧关上电脑,喝口水压压惊。

想起来,那应该是5年前,我当时研究生三年级,在一家跨国公司做实习生。公司位于国贸附近的高级写字楼,下了地铁,走在长长的地下通道中,迎面而来的全是妆容精致、衣着光鲜、自信又傲娇的office小妖精。我自卑得像一只过街老鼠,扶着墙根慢慢往前移。

入职不久,适逢年会party。我哪里见过世面,随便穿一条棉布裙子,像在学校里参加联欢晚会一样。结果,男同事西装革履,发丝一丝不乱;女同事更是走红毯的阵势,全是女明星一样的高级妆容和露肩礼服裙。我又囧又惊,party不到20分钟,就找个理由落荒而逃。

我慌了神,露了怯,从此更加用力过猛:

花血本买了人生第一套西装,每天5点钟就起床化妆,穿7公分的尖头高跟鞋。乘坐一个小时的地铁去公司,中间要换乘3次;到公司第一件事,就是冲进洗手间,揉一揉被磨得生疼的脚后跟。

你也曾有过这样的青涩时光吧?

什么都不懂的年纪,这个世界的丰饶繁华忽然就在你面前铺开,你诚惶诚恐又跃跃欲试,因为慌张所以故意侃侃而谈,因为胆怯所以刻意假装成竹于胸。

你无法拒绝,无力分辨,更不懂得用怎样的姿态去面对。为了配得上这份美好,你把自己PS成想象中那个更美好的人。

我一位女友23岁那年被一富家子弟追求,对方是那种耀眼的男孩子:小时候在国外生活,读一流名校,功课很好,英文法文都很厉害,不是那种只会泡夜店和泡妞的纨绔子弟。他还特别礼貌周全。第一次约会,给女友的室友都带了礼物;尊重女友的感受和意见,只要她拒绝的事,他从来不会强求。

女友出身于三四线城市工薪家庭,为了配得上这样的钻石男友,她开始认真研究如何做一个名媛和淑女。从化妆、穿搭到居家、烹饪,从研究各个流派的画家到背诵各个国家的历史名胜。她还要研究一线名牌,不能在男朋友一脸认真地问她想要什么生日礼物的时候,只能说出一个十八线不知名的小牌子,让人笑话。

她很累,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却甘之如饴。

这段关系没能走到终点,不是因为男友移情别恋,也不是未来婆婆嫌弃她的身家,而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

那天他们开车去郊外看桃花,中午吃饭的时候碰到男友的几个哥们儿,大家聚在一起喝了点酒。饭毕返程的时候,男友很自然地把保时捷的钥匙扔给她,她接过来,却连怎么打开车门都不会。

男友脸上的惊讶一晃而过,随即恢复了平时的温和宽厚。可是等代驾的一个小时那么漫长,女友觉得太尴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那一刻她懂了,这个男人的条件再好也不是她想要的,满足虚荣并不是爱。

你看,再强大再精明的姑娘,也有一些“不堪回首”的过去。所以,穿错衣服、表错了情、和根本不适合自己的男人虚度光阴,并不是因为你不配,也不是因为你情商低,而是你还没找到那个叫“自我”的东西。

纵然有很多爆款文章告诉过你,什么口红是斩男色,什么衣服最in(流行)、最性感,什么样的男人不能嫁,你依然不能过好这一生,因为很多事情你没有亲自经历,没有痛彻心扉的领悟,没有情绪崩溃,没有在深夜里号啕大哭过。

躲在玻璃罩里,用着别人的经验,是过不好这一生的。

你羡慕那些非常年轻的姑娘,穿对衣服爱对人,看起来拥有了一切。可是你知道吗,这种才华需要你清楚地明白“自我”是怎么回事,才能游刃有余地用好它。

什么是“自我”?

“自我”这个东西是不会自动显现的,它需要你去尝试做一些事情,去碰壁,再弹回来,然后舍弃一些,才会发现真正的“自我”是什么。

很多二十来岁的女孩子问我,怎样才能像你一样从容优雅,很淡定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和对的人在一起?

很抱歉,你只能等。

等时光将你的青涩和莽撞打磨得更柔软一些,等你在漫漫人世间再多经历一些爱恨和冷暖,等你终于敢倾听心底真实的声音,不再较劲,也不再顾影自怜,不再仰视他人,也不再妄自菲薄。

其实我二十来岁的时候比你糟糕多了,不会穿衣服,不懂得交朋友,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是用力过猛,就是自暴自弃。

研究生毕业之后,我才专门报了班学习形象管理。去各个品牌专柜试衣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style(风格),而不是疯狂购买网红同款。

我不再跟随潮流去选择流行的口红色号,更钟爱平底鞋的精致浪漫和稳稳的安全感。

我的那位女友早已嫁作人妇,先生不是土豪,8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两个人慢慢还房贷,至今也没有摇到北京的车牌。她却视若珍宝,给她全世界都不换。

这是一种底气,也是经历一些人生曲折和世情冷暖之后,懂得选择的智慧。

我以前不懂平凡的人生有什么值得度过,我想要的旷世才华,是张爱玲那样的肆意挥洒、不可一世,用文字让自己名垂青史。要么,就如梵·高,虽生前潦倒,却用艺术成就了一个不朽的名字。现在忽然明白,其实把普通的人生过得从容、快乐,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你能穿对衣服爱对人,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才华。

女人的路并不好走,幸福女人更是在每一次眼花缭乱的际遇和选择中,倾注了更多的才华和勇气,才有了今天的不惊不惧、举重若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