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当票

红楼识小录 作者:邓云乡 著


当票

当铺的营业性质,照现在的商业关系来说,是一种抵押放款的性质,而且是定期抵押放款。在押物与借款之间,要有一个凭证,那就是“当票”。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写湘云拿着岫烟的当票,跑到潇湘馆,“口内笑道:‘这是什么账单子?’黛玉瞧了,不认得”。结果引得大家都笑起来,还说“这个乖不是白教的”。这段文字写得十分生动,但是有的人看了产生怀疑:湘云虽是侯门闺阁,不懂市井的商情,但她却是大观园中才思敏捷、数一数二的诗人,不知道当铺固然可以理解,难道不认识上面的字吗?怎么能对着当票一点也不认识呢?这种怀疑是有道理的。但如看见实物,这怀疑便会迎刃而解了。可是二百多年前的当票,现在天地间纵然还有,也是一般人无法看到的。为此,还需要解说一下:

当铺每天开门,接受顾客当号。当者进来,把要当的东西送上柜台,朝奉看过。比如说:一件羊皮短袄,你要当三两银子。他认为可以,便接进去,对写账的先报上货名、银价,账上先生便开票、付银,登流水账,编号,送库,都依次办好,朝奉便拿了当票和三两银子付给你。你接过当票一看:除去印刷的字认识外,其他墨笔写的字,大多都不认识。这也是湘云不认识当票的原因之一。为什么呢?因为当铺开当票时,物品名称、银钱数字,都用一种当铺行业中特殊的文字,叫“当字”。

当票大约长五寸,阔四寸,用厚皮纸印刷,十分柔韧,不易破碎,便于保存,用蓝色木板水印。边框顶部是梯形横格,由右向左横印字号名称,如“恒舒当”、“裕福当”等等。横格下三行竖格:第一行写物品名称,第二行写银钱数字,第三行是年月日。字号地址印在框外,顶部梯形斜边有时分别印两行楷书,什么“富国裕民”、“童叟无欺”等等。其中下面三直行,都是临时填写,除年月日用大写数字注明外,其他两项都用“当字”填写。

“当字”,第一是用一种特殊的草法来写;第二是变体,有的只写一半,有的改换名称;第三是物品再加贬语,真的说成是假的,好的说成是坏的。草形变体如衫写成“彡”,袄写成“夭”,棉写成“帛”等等,改换名称如皮袍写成“毛夭”,花梨紫檀写成“紫木”,玉器写成“假石”等等;物品必加贬语,如皮货必写“虫吃鼠咬,光板无毛”,衣服必写“油旧破补,缺襟烂袖”,金器必写“冲金”,银器必写“潮银”等等。银钱数字“壹贰”到“仟佰”,自然都是大写,而写起来很特别,第一个字特别大,下面数字写的又草又密,只有当铺内部的人认识,生人是无法识别的。

清代南方开当铺的都是徽州人,北京开当铺的则大多是山西南路祁县、太谷、平遥人。由当家的(即经理)到头柜、二柜直到管库、看门、打杂都是同乡人。他们对顾客说官话,一回过头来便打乡谈,当号的人是一句也听不懂的。到当铺去学徒,第一步就是学着认“当字”,写“当字”,这是到当铺中学生意的主课。一定先要把“当字”学会,才能当伙计,站柜台。认识“当字”之后,还要学会各种暗语,学会认识各种货物,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当铺伙计。

一张小小的当票,票面上的文字写得这样神秘,目的是为了什么呢?这是当铺从历史上沿习下来的一种保密办法。当铺在清代是一种特殊的生意,一般买卖开张、歇业都不必申请官府批准,唯有当铺不同。它要向官府领一种凭证,叫作“当帖”,没有当帖,只能开非正式的小押当,而不能开正式当铺。领了“当帖”开的当铺,每年要向官府交一笔税,当铺里的伙计也就可以叫“朝奉”了,所印的当票,也就是奉官的证券了。其保密的神秘性,也是这种奉官生意的特征。空白当票一经填写之后,照例要用该店的图书,图书照例是八分见方的木质或牛角图书,宽边细篆字,成斜角地盖在中间一行钱数上,不是盖一个,而是盖三、四个,把一行钱数盖满为止。

当票上不写当物人的姓名,因此一张当票随便落到任何人手中都可去赎取。当票是不挂失的。遗失当票的人自然是很急的,所以在五十七回中写薛姨妈道:

那必是那个妈妈的当票子失落了,回来急的他们找……

“当票”用现代的经济术语说,是一种有价证券,因此它可以出卖。用当头去当号的价值,一般都不超过百分之五十。即值十两银子的东西,只能当五两。当号的人要赎号时,钱不够,或者根本没有钱赎,或者不但没有钱赎当,同时还等钱急用。这时便可出卖当票,价钱自然十分便宜。如价值五两的当票,只能卖一二两,买者买当票付出一二两,赎当时,加上利钱,还要付出七八两,合起来也就等于物品原来的价钱了。

当铺在《红楼梦》时代,一直到后来,也有两种。一种是领了当帖的正式当铺,一种是未奉官的小押当,都开当票出来。正式当铺的当票有信用,有时借款时,还可作为短期的,如一两月的抵押品。而小押当最近似于借高利贷、放阎王账的人,在当时也不算规矩生意。正式当铺不敢收的东西,小押当利钱重,敢收。所以当时官庭追查贼赃时,常常是把小押当作为重点的。

史湘云、林黛玉虽然都是大观园中的才女,却不认识“当票”。一方面不懂“当票”是什么,过去没有看见过“当票”;二方面也的确不认识上面写了些什么,不认识那些“当字”。而旁边的那些人,虽然认识“当票”是什么东西,却也不见得都认识那些字。因此“当票”丢失后,第三者拾去,如果不是内行人,不识“当字”,不知道当的是什么东西,贸贸然拿了到那家当铺去取赎,柜台里面伙计一问:“你当的是什么东西?”便瞠目不知所对,真假立时就可揭穿了。这也是“当票”带有一定保密性的好处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