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答宗室伯羲祭酒见赠之作

文廷式诗选注 作者:中华书局 编


19.答宗室伯羲祭酒见赠之作(1)

郁华阁里警秋声,道在忘身况强名(2)。十叶承华真帝胄,五经通贯老儒生(3)。如闻抚剑忧边塞,复此衔杯乐圣明(4)。未敢劝君焚芰制,寂寥太学想阳城(5)

【注释】

(1)此诗影稿本题作《赠宗室伯希祭酒(盛昱)》,《诗录》据叶恭绰编本《文道希先生遗诗》作该题,系答赠之作。《诗录》又据陈诗辑本,于诗后括号内标出诗人自注语:“伯羲诗有‘此生终老芰荷衣’之句。”想必该句系盛昱见赠之原诗,可能存于《郁华阁遗集》中,待查。影稿本将此诗和文氏与沈子培唱和的三首诗(见后)及《……题画龙长句一首》誊抄在一处,都系诗人在京任职时与友人唱和之作。(2)郁华阁:盛昱京都府第中之台阁,他存世诗,以《郁华阁遗集》命名。秋声:本泛指秋天自然界一切声响。欧阳修《秋声赋》以飘零肃杀、摧败零落形容秋声。诗中以它喻指晚清季世衰败没落的时代氛围。道:诗中指立身处世之原则。忘身:奋不顾身。诸葛亮《前出师表》:“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强(qiǎng)名:虚名。杜牧《湖南正初招李秀才》诗:“高人以饮为忙事,浮世除诗尽强名。”从全诗看,首联意谓郁华阁主人诗中警惕着清朝衰危,志在舍身扶持王室,何况虚名,更不顾惜。(3)叶:世、代。十叶,即十世,十代。盛昱是肃亲王豪格以下第七世孙。豪格父为清太宗皇太极,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从清太祖到盛昱,恰恰是十代。承华:东汉时洛阳太子宫门名,后以它作太子宫或太子的代称。元王恽有《承华事略》六卷,辑记历代太子事迹。诗中承华指豪格,他系皇太极长子,按传统嫡长子继承王位原则,豪格应该是太子,所以诗中称盛昱是“真帝胄”。这在清前期是极敏感问题,由于皇太极去世后出现的清朝继统危机,从康熙朝起,实行秘密建储制,加上晚清末世统治松弛,所以朝士酬唱中提及盛昱,将它作为一段佳话称颂对方家世。五经:儒家五部经典,指《易》《尚书》《诗》《礼》《春秋》。通贯:联通贯串。伯希一向称通经博学,同光朝李慈铭,以博学广见、常识完备著称,喜臧否时人,目中无朝士,在他的《越缦堂日记》中,对盛昱却褒奖有加,称他为“宗室中之杰出者”,说“与伯希略论国朝掌故及满洲氏族,俱能留心,近来宗族子弟中不易觏者也”。可见伯希这方面造诣并非一般。钱仲联先生据吉川幸次郎译《内藤次郎〈意园怀旧录〉》中记载,说文廷式曾“自谓二百年来事随举可答,盖渊源自伯希也”(《文廷式年谱·光绪十一年》)。黄遵宪《岁暮怀人》七绝组诗之五“怀盛昱”:“祭酒今为天下师,帝尧苗裔汉官仪。”“帝尧苗裔”指他系帝胄。“汉官仪”本为东汉应劭撰记西汉官制书,早已佚失,诗中泛指中国礼制、国朝掌故,为盛昱所熟谙的。(4)如闻:影稿本作“似闻”。抚剑:按剑。曹植给明帝曹叡请领兵伐吴的《求自试表》:“奋袂攘衽(提襟),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复此:再如此。衔杯:含着酒杯,指饮酒。上句用“如闻”,呼应首联,指读郁华阁诗感受,意谓好似听到伯希心忧边塞到按剑而起,准备效命疆场;下句用“复此”,隐喻他当今已无可为,只有饮酒为圣明而乐了。上下句关联及其内涵,全靠两个意义不十分确定的虚词绾住和表达出来。(5)焚芰制: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后以“芰制”喻隐者服装。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嘲讽借隐居以求仕的假隐士,在机会来到时便“焚芰制而裂荷衣”,忙于出仕。陈诗编本这句下有诗人自注:“伯羲诗有‘此生终老芰荷衣’之句。”(影稿本无)诗人针对此句,正面用“焚芰制”典,意即不敢劝伯希出仕。太学:古最高学府名。汉武帝时立太学,置五经博士。明清不设太学,只有国子监,在监读书的称太学士,最高管理官为祭酒。盛昱于光绪十年(1884)迁祭酒,史称他“究心教士之法,大治学舍,加膏火(增加津贴),定积分日程,惩游惰,奖朴学,士习为之一变”(《清史稿》本传)。寂寥:指盛昱去职后,太学萧条。阳城:中唐时人,字亢宗(736—805),进士及第后隐于中条山。德宗召为谏议大夫,尝上疏请留陆贽,力阻斐延龄为相,有直声。史称他治民如治家,赋税不能足额,常遭观察使责备,他在“考绩”上自署:“怃字心旁,催科(赋税)政拙,考下下。”因载妻子弃官去。诗人以毕竟以隐终的贤吏阳城比盛昱,委婉曲折地表达出对盛昱隐于朝市的理解、敬仰和惋惜嗟叹心情,是全诗点睛之笔。

【读记】

晚清朝政混乱,奕訢以后,皇室都是昏庸之辈,“八旗子弟”成为龙种变跳蚤的特殊讽刺语。而盛昱却是“宗室中之杰出者”,不仅仅因为他学识渊博,在朝中更是清流中坚,敢劾大臣,“数言事,士论推为謇谔”(正直,见清史本传),是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当他在“甲申易枢”中被慈禧利用,感到朝政日非,无力回天后,谢病家居,与表弟杨钟羲以十年精力,编清八旗人、文最大总集《八旗文经》,并请张之洞作了篇盛夸满洲武功文治的序言。编纂者意图,不仅仅是保存本族别文献,更希冀借八旗曾有的辉光,振奋族群精神。文氏赞他“真帝胄”,并非只从皇族血统上着眼;他“道在忘身”,正是“帝胄”一种休戚与共的使命感,作为宗族中的清醒者和有心人,对清室衰颓,更多一层宗庙丘墟之痛。

盛昱传世诗极少,近代诗评家汪辟疆说他的感事诗蒿目艰虞,“抒悯时念乱之情,寄兴以写物,抒怀以论人”(《汪辟疆文集·近代诗派与地域》)。钱仲联先生在《近百年诗坛点将录》中,评郁华阁诗“骯髒(āng zāng刚直倔强貌)悱恻,入人心脾。”文氏这首答赠诗中,称“郁华阁里警秋声”、“如闻抚剑忧边塞”指的正是盛昱这类作品。这诗前半由诗论人,高度评价盛昱;重心在后半,绾合诗与人来写。颈联用“如闻”、“复此”的对比,表达出无可奈何的意绪,结尾以点睛之笔,表难言之隐:斯人已去,何止太学寂寥?内中多少潜含文氏自身在政治选择上的彷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