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启蒙运动

西学门径 作者:朱光潜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十八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所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提倡科学技术,把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启蒙”一词,德语为aufklörun,英语为enlightenment,意为启迪,在启蒙运动中引伸为用近代哲学和文艺的文化知识的光辉照亮被教会和贵族专制的迷信与欺骗所造成的愚昧落后的社会,恢复理性的权威。启蒙运动不仅在文化部门展开,同时也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科学、哲学乃至社会制度和社会风尚等各个方面。

启蒙运动的起源和使命运动发生在法国路易十四逝世之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前。文艺复兴虽然从十三、十四世纪到十五、十六世纪已将反对教会和封建统治的斗争进行了三四百年,但是基督教会和封建贵族在欧洲统治了千余年,根深蒂固;当时工商业还没有大规模地发展,资产阶级还处于无权地位,力量薄弱,没有彻底的革命性,容易和反动势力妥协。西欧各国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法国在十七世纪处在所谓“伟大世纪”即路易十四的世纪,也是封建贵族和教会高级僧侣联合专制的势力最盛的世纪。资产阶级和平民合为“第三等级”,还处于无权地位。文化和教育完全掌握在天主教的耶稣会僧侣手里,独尊《圣经》和少数拉丁古典著作。一般民众处于相当愚昧的状态。这就是启蒙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十八世纪,经济和政治的形势开始有很大的转变。法国和英国隔海相望,法国比英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落后了一个世纪。英国已拥有海上霸权,工商业发达;资产阶级已走上政治舞台,开始进行产业革命;工人阶级日渐活跃;政治上兴起宪章运动,奠定了议会民主制基础。文学上在莎士比亚之后出现了理查逊和斯特恩等人的以市民为主人公的新型小说。法国百科全书派领袖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曾留居英国。他们与英国经验派哲学家洛克和休谟等人结下亲密的友谊。他们都欣赏英国的三权鼎立和议会民主制。狄德罗极推崇莎士比亚的戏剧和理查逊的新型小说。一部久已被遗忘了的英国戏剧家李洛(1693—1739)写的第一部市民剧《伦敦商人》已在大陆上演。这些频繁的文化交流对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启蒙运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编纂法国《百科全书》(即《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与手工业大词典》)曾受到英国张伯斯主编的传播近代哲学科学知识的《百科全书》的启发。当时巴黎书商请狄德罗把它译成法文,狄德罗却另编一套类似的法国百科全书,来宣传他们的启蒙思想。工作从一七五一年开始,至一七七二年完成,历时二十年。全书由狄德罗任主编,数学家达朗贝任副主编。法国文化界一些名流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和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和马布利等人都参加了工作。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但能和睦合作。

在法国百科全书派活动的二十年中,他们一直不断地受到反动势力的反击和迫害,有些人被关进监狱,有些人被迫流亡到国外。《百科全书》被禁止发行,或被烧毁。当时检察官在最高法院对百科全书派进行公诉中提出的罪名是“他们形成一个集团,为着拥护唯物主义,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但《百科全书》终于在一七七二年问世。一七八九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百科全书派领袖之一孔多塞参加了这次革命,被选入革命政府任法院议员,革命中两次“人权宣言”都宣布人权是人类自然的(即生而就有的)权利,包括“平等、自由、安全和财产”四大项,体现了百科全书派的理想。由此可见,启蒙运动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作了必要的思想准备。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引论中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十八世纪法国伟大启蒙学者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

启蒙运动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十七世纪法国的新古典主义文学是为宫廷服务的,以摹仿拉丁古典作品为最高理想,坚持厚古薄今。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另辟新路,让资产阶级登上文学舞台,提倡厚今薄古。这场遍及全欧、长达百年之久的大论战在文学史上称为“古今之争”。它在十七世纪就已从法国开始,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家布瓦洛在他的著名的《诗艺》里号召摹仿古典,强调“良知”或“理性”,痛斥想象和飘忽无常的情感。当时新派人物佩罗写出《古今之比》一文向布瓦洛挑战。推崇古典文学和提倡近代文学都代表一种社会思潮。布瓦洛代表一批厚古薄今者,佩罗的影响虽不断扩大,但最初厚古薄今派显然仍处于优势。十八世纪启蒙运动领袖们继续进行这场论战,厚今薄古派在狄德罗和德国莱辛的领导下就日益占上风。

在法国最能说明这种转变情况的是伏尔泰。伏尔泰在百科全书派中是声望最高的领袖,新古典主义对他的影响不小。他曾按照传统体裁写过一部不大成功的歌颂法王亨利四世的史诗《亨利亚德》和几部悲剧,其中《俄狄浦斯王》是利用希腊悲剧的情节。他根据中国元人杂剧《赵氏孤儿》写出的悲剧《中国孤儿》比较成功。伏尔泰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后来转到厚今薄古派。他说希腊悲剧还比不上法国悲剧家高乃依和拉辛的作品,在喜剧方面,“小丑阿里斯托芬”也比不上莫里哀的作品,他的转变对古典主义的理想是一种冲击。他还编过《哲学词典》,写过一些讽刺性中篇小说,其中有《天真汉》和《老实人或乐观主义》。这些对启蒙运动也起了推动作用。

启蒙运动作家们对文艺的功绩在于指出新力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奠定了“市民剧”(亦称“正剧”或“严肃剧”)这个新剧种的基础。这主要归功于狄德罗和德国的莱辛。狄德罗的《论剧体诗》和《和多华尔的对话》以及莱辛的《汉堡剧评》奠定了市民剧的理论基础。在实践方面,狄德罗写的《私生子》和《一家之主》,博马舍所写的《费加罗的婚姻》和《塞维勒的理发师》以及莱辛所写的《爱米丽雅·伽洛蒂》《明娜·封·巴尔赫姆》和《智者纳旦》等作品成为市民剧这个新型剧种的典范。狄德罗对新型剧种的要求是“要真实,要自然”。首先在内容方面要求反映一般市民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家庭生活,反对“穿着华丽衣服,打扮得矫揉造作的人物所出现的场面”。要把帝王将相和贵妇人赶出舞台,让正在走上政治舞台的资产阶级的平凡人物乃至小人物登上舞台。其次是在表现方面“要真实,要自然”,要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幻觉,才能打动观众的感情,产生促进道德风尚的社会效果。狄德罗指责十七世纪法国古典戏剧所用华丽的词藻和谨严的诗律既不自然,也不真实,主张市民剧应改用散文,才能做到“语言真实”。语言真实才能反映现实生活和接近群众。狄德罗对剧作家也提出一个新的要求:“要住到乡村里去,住进茅棚里去,访问左邻右舍”,同乡下人一起生活。这可以说是对作家深入生活的最早的号召。市民剧把内容重点由宫廷腐朽生活和政治阴谋转到中下层人物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在创作方法上也由假古典主义转变到近代意义的现实主义。十九世纪一些伟大剧作家如易卜生、果戈理和萧伯纳等人的“问题剧”都脱胎于市民剧。“要真实,要自然”正是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纲领。这个号召不仅影响到整个近代戏剧,也影响到近代现实主义的小说,近代小说中有不少的作品也可以称为“市民小说”。

狄德罗还关心戏剧的表演,所著《谈演员的矛盾》是西方第一部论述表演艺术的理论专著。他的基本论点是:演员的矛盾在于他一方面要把所演人物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观众受到感动,产生戏剧所要达到的社会效果;另一方面他却不应亲身感受所演人物的感情,要保持清醒的理智,控制自己的表演,能和台上其他演员合拍,构成一幅整体画面。演员必须通过所演人物的性格反复钻研,形成一种“理想的范本”。狄德罗所要求的真实是经过艺术冶炼的真实,而不是粗造自然的真实。

狄德罗分析了当时巴黎的沙龙画展,写成《画论》,论证画家的基本功在于素描,而人物素描体现人体各部分相互关系。戏剧所处理的也正是人与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情境。狄德罗已隐约意识到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性格的理论。他发表在《百科全书》里的美学著作《论美》(1750),强调“美在关系”,证明“实在的美”和“关系到我们的美”的对立和统一。

法国百科全书派对欧洲启蒙运动影响最大的是卢梭。卢梭在性格上是一位浪漫型的人物。他充满热情和幻想,厌恶近代文明,向往他幻想中的原始人的狂烈的野蛮性,把“回到自然”这个浪漫运动的口号理解为回到人的“自然状态”。他的一些文学作品,例如教育小说《爱弥儿》,叙述他早年一些放荡行为的《忏悔录》以及以师生恋爱为主题的书信体爱情小说《新爱洛绮丝》都是富有浪漫色彩的文学作品,受到当时读者的热烈欢迎,对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是一种极大的推动力。一般欧洲文学史家公认卢梭为“浪漫主义之父”。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民约论》两部政治著作,指出不平等起源于私有制,认为近代社会起于社会契约(即“民约”),人类在脱离原始无政府状态时,自发地结成团体,订出契约来互相保证自由平等;公民们相约“遵守同样的条件,享受同样的权利”。这就是后来小资产阶级的平均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信条,对近代历史发展影响极大。

启蒙运动的发展及其深远影响启蒙运动先从法国开始,但它的活动和影响不局限于法国。许多国家受到它的影响。德国所受影响特别显著。莱辛直接响应狄德罗的倡导,歌德翻译介绍狄德罗的《面论》和《拉摩的侄儿》。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出版的由伯特歇尔和克罗恩主编的近代德国文学史专著,《启蒙运动》列为首卷,以下为《狂飙突进》、《古典派》(指德国现实主义派)以及《古典派和浪漫派》。启蒙运动被视为德国“狂飙突进”(德国浪漫运动的开始)的前奏。这套近代德国文学史专著论述莱辛、赫尔德、歌德、席勒、魏兰德等人一直到克洛卜施托克,将十八、十九世纪的德国诗人和思想家们都看作德国的启蒙人物。

俄国十八、十九世纪的民主革命文学也是在法国启蒙运动影响下的产物,狄德罗曾于1773年接受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邀请,到莫斯科担任她的文化顾问,叶卡捷琳娜二世接受了启蒙运动思想,俄国学习法国蔚然成风。俄国启蒙运动为俄国民主革命起了思想准备的作用。

中国近代在“五四”运动以前,有一部分先进学者如蔡孑民、李石曾等人曾介绍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百科全书派的有些名著如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旧译《法意》)以及孔德的实证主义思想与近代法国大量文学作品都陆续被翻译和传播到中国,对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以及政治思想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