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一 论说杂文

晚明小品选注 作者:朱剑心,选注 著


卷一 论说杂文

论文上

袁宏道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达不达,文不文之辨也。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者。今人读古书不即通晓,辄谓古文奇奥,今人下笔不宜平易。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为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方言》谓:楚人称“知”曰“党”,称“慧”曰“”,称“跳”曰“”,称“取”曰“挻”。余生长楚国,未闻此言,今语异古,此亦一证。故《史记·五帝三王纪》,改古语从今字者甚多:“畴”改为“谁”,“俾”为“使”,“格奸”为“至奸”,“厥田厥赋”为“其田其赋”……不可胜记。左氏去古不远,然《传》中字句未尝肖《书》也;司马去左亦不远,然《史记》句子亦未尝肖《左》也。至于今日,逆数前汉,不知几千年远矣。自司马不能同于左氏;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马,不亦谬乎!中间历晋唐,经宋元,文士非乏,未有公然挦扯古文,奄为己有者。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空同不知,篇篇模拟,亦谓反正。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凡有一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骂为野路恶道。不知空同模拟,自一人创之,犹不甚可厌;迨其后,以一传百,以讹益讹,愈趋愈下,不足观矣。且空同诸文,尚多己意,纪事述情,往往逼真;其尤可取者,地名官衔,俱用时制。今却嫌时制不文,取秦汉名衔以文之,观者若不检《一统志》,几不识为何乡贯矣。且文之佳恶,不在地名官衔也。司马迁之文,其佳处在叙事如画,议论超越;而近说乃云:西京以还,封建宫殿,官师郡邑,其名不雅驯,虽子长复出,不能成史——则子长佳处,彼尚未梦见也;而况能肖子长也乎?

或曰:信如子言,古不必学耶?余曰:古文贵达,学达即所谓学古也。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今之圆领方袍,所以学古人之缀叶蔽皮也;今之五味煎熬,所以学古人之菇毛饮血也。何也?古人之意,期于饱口腹,蔽形体;今人之意,亦期于饱口腹,蔽形体,未尝异也。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大抵古人之文,专期于“达”,而今人之文,专期于“不达”,以“不达”学“达”,是可谓学古者乎?

论文下

袁宗道

爇香者,沉则沉烟,檀则檀气,何也?其性异也。奏乐者,钟不藉鼓响,鼓不假钟音,何也?其器殊也。文章亦然:有一派学问,则酿出一种意见;有一种意见,则创出一般言语;无意见则虚浮,虚浮则雷同矣。故大喜者必绝倒,大哀者必号痛,大怒者必叫吼动地,发上指冠。惟戏场中人,心中本无可喜事,而欲强笑;亦无可哀事,而欲强哭;其势不得不假模拟耳。

今之文士,浮浮泛泛,原不曾的然做一项学问;叩其胸中,亦茫然不曾具一丝意见。徒见古人有立言不朽之说,又见前辈有能诗能文之名,亦欲搦管伸纸,入此行市,连篇累牍,图人称扬。夫以茫昧之胸,而妄意鸿巨之裁,自非行乞左马之侧,募缘残溺,盗窃遗矢,安能写满卷帙乎?试将诸公一编,抹去古语陈句,几不免于曳白矣。其可愧如此,而又号于人曰:引古词,传今事,谓之属文。然则二《典》三《谟》,非天下至文乎?而其所引,果何代之词乎?

余少时喜读沧溟、凤洲二先生集。二集佳处,固不可掩;其持论大谬,迷误后学,有不容不辨者。沧溟赠王序,谓:“视古修词,宁失诸理。”夫孔子所云辞达者,正达此理耳;无理,则所达为何物乎?无论《典》《谟》《语》《孟》,即诸子百氏,谁非谈理者:道家则明清净之理,法家则明赏罚之理,阴阳家则述鬼神之理,墨家则揭俭慈之理,农家则叙耕桑之理,兵家则列奇正变化之理;汉唐宋诸名家,如董、贾、韩、柳、欧、苏、曾、王诸公及国朝阳明、荆川皆理充于腹而文随之。彼何所见,乃强赖古人失理耶?凤洲《艺苑卮言》,不可具驳,其赠李序曰:“《六经》固理薮已尽,不复措语矣。”沧溟强赖古人无理,而凤洲则不许今人有理,何说乎!此一时遁辞,聊以解一二识者模拟之嘲,而不知流毒后学,使人狂醉,至于今不可解喻也。然其病源,则不在模拟,而在无识。若使胸中的有所见,苞塞于中,将墨不暇研,笔不暇挥,兔起鹘落,犹恐或逸;况有闲力暇晷,引用古人词句乎?故学者诚能从学生理,从理生文,虽驱之使模,不可得矣。

倪云林画论

吴从先

画,一艺耳。然品既不同,情亦殊致,则系之其人矣。

云林之时,以画名家者,富春则黄公望,林平则王叔明,武塘则吴仲圭;而云林最后出,从公望游,遂寄兴山水间,然不为蛮峦叠嶂、嵚崎诡怪之状。盈尺林亭,瘦风疏雨,朗树两三条,修竹十数竿,茅屋独处,旷石两层,意兴毕于此矣。然云烟烂漫之致,潇爽不群之态,意色不远,平淡不奇,遂定名于三家之上。

虽然,云林竟以画累之矣。人固有以画重者,而画亦有以人重者。画以托意,意以传神。山水之趣,不为笔墨而飞,笔墨之间,偶缘山水而合。以此思画,画可为也。

云林当胜国之季,栖隐吴门,不求闻达。楼藏异琛,架藏异书。胡人登其楼,惊拜而退;揭斯探其架,长叹而归。袭等龙宫,帙散孔壁。古今之至人,文人之领袖也,而徒以画名也!

士诚倔起,麋鹿吴宫,云林浩然发桴海之叹。而士诚幕罗,多方不屈,穷辱频加。脱百万于敝屣,撚虎须于牙吻。而青山无恙,白骨不淄,斯又昂藏烈丈夫也。

云林自有逸于千百世之上,风于千百世之下者在。而徒以画也,则垂巧当以官废,右军风流当以官掩,而寿亭忠义当与此刀并蠹矣。惟不局于画,则竹之矢,书之法,关之刀,不磨于天壤,而卒无意于天壤也。造化自有以雄之者,而岂为此拘拘也?不以画求云林,而云林自在也。以画求云林,而云林亦在也。以画求云林者,目中无人,宇宙无人,天地直一帧耳。此云林之心,超出于三家者。是云林之不以画累者也。

英雄气短说

周铨

或者曰:儿女情深,英雄气短,以言乎情,不可恃也。情溺则气损,气损则英雄之分亦亏。故夫人溺情不返,有至大杀而无馀。甚矣,情之不可恃有如是也!

周子曰:非也。夫天下无大存者,必不能大割;有大忘者,其始必有大不忍。故天下一情所聚也。情之所在,一往辄深:移以事君,事君忠;以交友,交友信;以处事,处事深。故《国风》许人好色,《易》称归妹见天地之心。凡所谓情,政非一节之称也,通于人道之大,发端儿女之间。古未有不深于情,能大其英雄之气者。以项王喑哑叱咤,为汉军所窘,则夜起帐中,慷慨为诗,与美人倚歌而和,泣数行下。汉高雄才谩骂,呼大将如小儿,及威加海内,病卧床席,召戚夫人与泣曰:“若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数阕,一恸欲绝。嗟夫!此其气力绝人,皆有拔山跨海之概,乃亦不能不失声儿女子之一他若如姬于魏信陵,夷光于范少伯,卓文君于司马相如,数君子者皆飘飘有凌云之致。乃一笑功成,五湖风月,与后之自着犊鼻,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前后相映。呜呼!情之移人,一至是哉!余故谓:惟儿女情深,乃不为英雄气短。尝观古来能读书善文章者,其始皆有不屑之事,后乃有不测之功。触白刃,死患难,一旦乘时大作,义不返顾,是岂所置之殊乎?竭情以往,亦举此以措云尔。

余故曰:天下有大割者,必有所大存,盖不系于一节而言也。乃后世有拥阿娇,思裈金屋,曰:“吾情也。”噫!乌足语此!

幻女说

黎遂球

南方海外之国,多幻术,师能使鬼为执烛茗供客,客徒见烛茗出入。有孔氏子者,往从学之,则曰:“且留为我女婿,当以法授。”于是见女夜与之处,美而艳。亟欲就之,辄展转床席间,如隔墙壁,与语则在。索烛照之,婉娈丰泽,来就人也;抚而搂之,又不可近。凡数夕,无如之何。孔氏子亦美而艳,女心动,悦之,则曰:“席间有红缕一线,盍取而去之。”去之,乃遂得接合为夫妇甚欢。师知而将杀之,其女以告,使亟去。且曰:“幸以手执一雄鸡,顶一铁釜,行山谷间。剑有飞到,得鸡若手指血,可厌而返也。”对曰:“若此,赘我何为?”女曰:“以子美,我故私而就子。其他或来与处,相狎暱,久不得接,彼将神荡魂离,以至于死。死则师令我裸裎招之,故能役之执烛茗以事客。以是为赘耳。”乃决去。于是相与诀别,甚悲。女曰:“无为思我,我固老且甚丑也。”因脱其面若蝉蛇蜕然,则且狞恶殊甚。孔氏子如其法,得出以免。或以语黎子,黎子曰:“固然。夫色之美者,皆能役人;然而固未尝美也。”

赏心乐事五则

吴从先

凡游戏结伴,有一不韵,尚令烟霞变色,花鸟短致,况高斋秘阁间乎?必心千秋而不迂者,冥心而不妄解者,破寂寥者,谭锋健而甘枯坐者,氤氲不喷噪者,不颠倒古今而浪驳者,奏调若合者,或师之,或友之,皆吾徒也。若夫大惊小怪,非魇呓则阴蚀,不类而分之座,缥缃觉有愁目也。触邪之豸,指佞之草,即在邺架矣。华歆之见割,岂无谓哉?然或嵚崎历落,吻合在耳目之外,譬书目中之有稗官,另当置之别论。

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佛书宜对美人,以挽堕空。读《山海经》《水经》,丛书小史,宜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而约缥缈之论。读忠烈传,宜吹笙鼓瑟以扬芳。读奸佞论,宜击剑提酒以销愤。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纵水狂呼,可以旋风。读诗词,宜歌童按拍。读神鬼杂录,宜烧烛破幽。他则遇境既殊,标韵不一。若眉公销夏辟寒,可喻适志。虽然,何时非散帙之会,何处当掩掩卷之场?无使叔夜之懒,托为口实也。

弄风研露,轻舟飞阁。山雨来,溪云升。美人分香,高士访竹。鸟幽啼,花冷笑。钓徒带烟水相邀,老衲问偈,奚奴弄柔翰。试茗,扫落叶,趺坐,散坐,展古迹,调鹦鹉。乘其兴之所适,无使精神太枯。冯开之太史云:“读书太乐而漫,太苦则涩。”三复斯言,深得我趣。

大凡读短册恨其易竭,读累牍苦于难竟。读贬激则发欲上冲;读轩快则唾壶尽碎。读滂沛而襟拨,读幽愤而心悲。读虚无之渺论而谲诞生,读拘儒之腐臭而谷神死。读遯照者欲尽相以穷神,读岨峿者期妥贴以惬志。读阙文而思补,读朦胧而思参。读寂寞者非燥吻不开,读奇藻者非清华则靡。故每读一册,必配以他部,用以节其枯偏之情,调悲喜愤快而各归于适,不致辍卷而叹,掩卷而笑矣。

斋欲深,槛欲曲,树欲疏,萝薜欲青垂。几席、栏干、窗窦,欲净澈如秋水。榻上欲有烟云气。墨池、笔床,欲时泛花香。读书得此护持,万卷尽生欢喜。嫏嬛仙洞,不足羡矣。

闲赏十六则

佚名

《闲赏十六则》,见锺惺《祕笈十五种》,及卫泳《枕中秘》,作者未详。

首四时苏万汇者,春也。气暖则襟韵舒,日迟则烟景媚。百鸟和鸣,千花竞发。田畯举趾于南亩,游人联辔于东郊。风光之艳,游赏之娱,此为最矣。

元旦

元旦,应酬作苦。且阅岁渐深,韶光渐短,添得一番甲子,增得一番感慨。《庄子》曰“大块劳我以生”,此之谓乎!吾所取者:淑气临门,和风拂面;东郊农事,举趾有期;江梅堤柳,装点春工;晴雪条风,消融腊气。山居之士,负暄而坐,顿觉化日舒长,为人生一快耳。

元宵

元宵,艳节也。星月交辉,烟花竞丽。其尤佳者:珠翠丛中,香肩影动;绮罗队里,笑语声来。昔人云“收天下春,归之肺腑”,吾于元宵亦云。

花朝

花朝,二月十五日也。今不甚举行,古亦无此说,盖后人以意创之。此际东风习习,黄鸟关关;红紫满园,芳菲极目。联辔徐行,席地小酌,亦佳赏也。

清明

清明节,从冬至数至一百五日即是。前两日谓之寒食。园林织锦,堤草铺茵,水绿沙暄,宇宙清淑。东郊缓步,澹荡神怡。

溽暑蒸人,如洪炉铸剑,谁能跃冶。须得清泉万派,茂树千章;古洞含风,阴崖积雪;空中楼阁,四面青山;镜里亭台,两行画鹢,湘帘竹簟,籐枕石床。栩栩然蝶欤周欤,吾不得而知也。

端阳

端阳,一曰端午,一曰天中节。是时赤帝当权,黄梅应午;角黍蒲觞,漫酬景物;兰桡桂楫,笑倚风涛。罗映榴火以将然,画扇拂彩绿而并洁。酒酣兴发,俯仰千秋,独醒安在,君其问之水滨。

伏者何也?金候伏藏之候也。秋为金,金畏火,故遇庚日必伏。是时朱明司令,大地为火宅。吾所取者:风亭月榭,环以湖山,笼以竹树。炉烟袅袅,帘影重重。远近荷花,左右图史。河朔风流,碧筒佳趣。陶然一醉,兀然一枕,便是羲皇上人。

金风瑟瑟,红叶萧萧,孤雁排云,寒虫泣露,良用凄切。可爱者:云敛长空,水澄远浦,一片冰轮,皎皎碧落间,令人爽然。南楼清啸,东篱畅饮,亦幽人行乐时也。

七夕

七夕之节,牛女佳期。银河清浅,玉露微茫。亘鹊桥于长空,渡天孙于碧落。闺人乞巧,文士摛词,亦良宵也。

中秋

银蟾皎洁,玉露凄清,四顾人寰,万里一碧。携一二良朋,斗酒淋漓,彩毫纵横,仰问嫦娥:“悔偷灵药否?”安得青鸾一只跨之!凭虚远游,直八万顷琉璃中也。

重阳

天高气肃,露重霜浓。砧杵连乎千家,壶觞接于四座。雁声嘹唳,蟾影凄清。红叶点苍苔,片片残霞落地;黄花泛绿酒,重重蜀锦当筵。龙山落帽,东篱采菊,吾愿与陶征士、孟参军共之。

冬虽隆寒逼人,而梅白松青,装点春色。又或六花飞絮,满地琼瑶。兽炭生红,蚁酒凝绿。狐裘貂帽,银烛留宾;龙尾兔毫,彩笺觅句:亦佳事也。至如骏马猎平原,孤舟钓浅濑,豪华寂寞,各自有致。

除夕

是节儿童嬉笑,老幼团。爆竹在庭,桃符在户,柏酒在壶。如天亲无故,埙箎怡怡,亦人生一乐也。

匹练抹林,轻绡蔽日。笼楼台而隐隐,锁洞壑以重重。潭影难窥,花枝半掩。树若增密,山若增深,景若增幽,路若增远。胜概之一助也。

天工剪水,宇宙飘花,品之,有四美焉:落地无声,静也;沾衣不染,洁也;高下平铺,匀也;洞窗辉映,明也。宜:长松修竹,老梅片月。怪石崚嶒,深林窈窕。寒江远浦,断岸小桥。古刹层峦,疏篱幽径,老叟披蓑垂钓,骚人跨蹇寻诗。小酌清谈,高楼长啸。船头茶灶飘烟,座上黛眉把盏。老僧对坐,韵士闲评。披鹤氅,纵步园林;御貂裘,登临山水。如此景况,何必峨嵋千尺。

作客苦乐

陈元素

行李既束,仆夫在门;催逋之人,闻出愈集。一二亲知,多事赆赠;捉笔作报,十字九误。兼有恶客,空谈乞书。盘餐既寒,腹以茶张。如絮着棘,不得即脱。此第一苦。

忽尔出门,就舫甘卧,呼酒独醉,一切暂忘,则一乐也。久客忆家,有人当还,索写家书,从何下笔。长行暱辈,各盼音问。债家蓄怒,饥腹待饱。支一缺九,零星琐杂。措语羞涩,诫直防讳。纸帖缤纷,刀糨递进。眼暗腕脱,屎溺俱忍。此第二苦。

缄书付客,若释重负,拭几涤研,始索茗盏,则一乐也。幸已归矣,未至百里。至数十里,乃至城郭,白发黄口,安否愉怫,寸心如煎,一喜一惧。啖饭不饱,饱复不饥。更畏里门,观望嘲讪,如蒙大诟,不敢见人。此第三苦。

既对家人,差得无恙。尘面未,客囊已羞。吊庆纷沓,诛求群至。户屦方满,室谪沸然。为乐为苦,吾不能自主矣。至于人情山川,风波盗贼,奴仆骄蹇,种种攻心,居平惯尝,非必作客。

书游山豪爽语

袁中道

游山次,有友人云:“先上山时,予向草中熟眠一觉,甚快。”予曰:“公欲以一觉,点缀山景尔,非真睡也,予亲见公目未合耳。”其人大笑。予曰:“凡古来醉后弄风作颠者,固有至性;其中亦有以为豪爽,而欲作如是态者。若阮籍之醉、王无功之饮,天性也。米元章之颠,有欲避之而不能者,故世传米老《辨颠帖》。而世乃以其颠为美,欲效之,过矣。云林之癖洁,正为癖洁所苦,彼亦不乐有之。今以癖洁为美而效之,可呕也。”

昔有一友人以豪爽自喜,同入西山。时初春,乃裸体跣足,入玉泉裂帛湖中。人皆诧异之,彼亦沾沾自喜。过数载,予私问之曰:“卿往年跣足入裂帛湖,可称豪爽?”其人欣然。予再问之曰:“北方初春,冰雪棱棱,入时得无小苦耶?幸无欺我。”其人曰:“甚苦。至今冷气入骨,得一脚痛病,尚未痊也。当时自为豪爽为之,不知其害若此。”然则世上豪爽事,其不为裂帛湖中濯足者寡矣。

烈豆

郑二阳

煮绿豆中往往有煮之不烂者,人皆名为烈豆,亦曰铁豆,其名甚佳。夫以猛火沸汤之中,诸豆尽皆糜烂,而此豆独能坚挺如铁,完好自若,豪不为损,真可谓入水不濡,入火不焚者矣。称之曰烈,宜哉。

癸酉兰秋,天中潘览德氏,抉我雀罗而来,相与啖菜根,食新豆汤,偶言及此,览德避席逡巡:“回忆乙丙之季,区区真不啻一粒之在沸汤也。”予曰:“快哉!所幸有此粒许耳。”每谓世道虽大坏极敝时,定有不敝不坏处,正赖却寻常耳目赫奕外,当自有一辈血性汉在。未可谓一片清明世界,遂欲乘鹤轩而顶猴冠者,糜烂坏尽。行矣览德,珍重自玉!庶令天下人,自此勿复以皮相举肥,徒为有识者窃笑其邾娄莫辨耳。

  1. 陈澧《东塾读书记》:“时有古今,犹地有东西南北,相隔远则言语不通矣。地远则有翻译,时远则有训诂;有翻译则能使别国如乡邻,有训诂则能使古今如旦暮。”可供参证。
  2. 《方言》凡十三卷,旧题汉扬雄撰。然《汉志》不载,雄本传亦不言其著有此书,宋洪迈颇疑为伪记。其书即一名一物,详其语之异同,训诂家多资以考证古义。如孙炎之注《尔雅》,杜预之注《左传》,已援引之,其为汉人所著书,盖无疑也。
  3. 《史记》,汉司马迁撰。起黄帝,迄汉武,凡百三十卷。
  4. 左,谓左丘明,作《春秋左氏传》。书,谓《尚书》。
  5. 挦扯,拉杂摘取之也。刘克庄《跋刘叔安感秋八词》:“耆卿有教坊丁大使,意态美成,颇偷古句。温李诸人,困于挦扯。”
  6. 奄,覆也。《诗》:“奄有四方。”
  7. 昌黎,谓韩愈。毛颖,谓笔也。韩愈戏为作传,颇袭古语。
  8. 空同,谓李梦阳,明庆阳人。工诗古文,以复古自命,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称“七子”。
  9. 反正,谓反之于正,盖模拟复古为正也。
  10. 令甲,《汉书》:“诏曰:令甲,死者不可复生。”注:令有先后,故《汉书》有令甲、令乙、令丙,若今之第一、第二、第三篇也。
  11. 章学诚《文史通义·文理篇》:“明人初承宋元之遗,粗存规矩。至嘉靖、隆庆之间,晦蒙否塞,而文几绝矣。归震川氏,生于是时,力不能抗王李之徒,而心知其非,故斥凤洲以为庸妄。谓其创为秦汉伪体,至并官名、地名而改用古称,使人不辨作何许语,故直斥之曰文理不通。非妄言也。”按,王李谓王世贞(凤洲)、李攀龙(沧溟),其识又在梦阳之下矣。
  12. 《一统志》,纪舆地之名,元明以来,历代有之。
  13. 西京,指西汉。东汉光武都洛阳,故以长安为西京。
  14. 雅驯,谓温文不粗俗也。《史记》:“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
  15. 茹毛饮血,谓上古饮食之道未备,但猎取禽兽而生食之也。《礼记》:“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16. 沉烟,谓沉香,取各种香木,先断其根,以其材浸水多年,皮干朽腐,而木心与枝节不坏,质坚色黑,在水而沉者,皆谓之沉香。爇之香气甚烈,为香料中著名之品。檀气,谓檀香,常绿灌木,产广东、云南等处。其木坚重清香,以为香料药材。
  17. 雷同,谓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礼》:“毋剿说,毋雷同。”
  18. 绝倒谓大笑也。《归田录》:“往往哄堂绝倒,自谓一时盛事。”
  19. 发上指冠,盛怒之状。《史记·蔺相如传》:“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20. 立言不朽,《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21. 募,募集。缘,因缘。募缘,假借依托也。残溺、遗矢,便屎也。溺,音鸟,去声。《史记》:“溲溺其中。”矢,屎本字。《左传》:“杀而埋之马矢之中。”
  22. 曳白,唐天宝二载,判入等者六十四人,以张奭为第一。帝御花萼楼覆实,奭持纸笔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
  23. 二《典》,《尧典》《舜典》。三《谟》,实只二《谟》,《大禹谟》《皋陶谟》。并《尚书》篇名。
  24. 沧溟,李攀龙字,历城人,嘉靖进士,文多佶屈聱牙。凤洲,王世贞字,太仓人,官至刑部尚书。诗文与攀龙齐名。并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号“后七子”。
  25. 谓侧重藻饰,宁使道理欠缺,所谓“言之无物,以辞害意”。
  26. 董仲舒、贾谊,汉。韩愈、柳宗元,唐。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宋。
  27. 阳明,王守仁,字伯安,馀姚人。弘治进士。正德时,巡抚南赣,平宸濠之乱。卒赠新建侯,谥文成。尝筑室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其学以良知良能为主,集宋明理学之大成。荆川,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嘉靖进士。学问渊博,留心经济,自天文、地理、乐律、兵法,以至勾股、壬奇之术,无不精研。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淮阳。天启中,追谥文襄。学者称荆川先生。
  28. 谓《六经》集理已尽,今人不必再有所述。
  29. 遁辞,理屈辞穷,别出一说以避驳诘,谓之遁辞。《孟子》:“遁辞知其所穷。”
  30. 解嘲,自为解释,以免嘲笑也。《汉书·扬雄传》:“雄方草《太玄》……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
  31. 兔起鹘落,谓兔方起而鹘已落,言其捷也。郝经诗:“兔起复鹘落,云行溪水流。”
  32. 倪云林,名瓒,详下陈继儒《倪云林集序》。
  33. 编注:吴从先,字宁野,号小窗,新安人。好为俳谐杂说及游戏诗赋。著有《小窗自纪》《小窗别纪》《小窗清纪》《小窗艳纪》,合称“小窗四纪”。
  34. 黄公望,元常熟人。本姓陆,嗣于永嘉黄氏。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隐于富春。善画山水,与王蒙、吴镇、倪瓒为元末四大家。
  35. 王蒙,元吴兴人。字叔明,号黄鹤山樵,赵子昂之外孙也。蒙得外氏法,善画山水。明洪武时,以事下狱死。
  36. 吴镇,元嘉兴人。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善画山水花竹。为人孤洁,投以佳纸笔,则欣然就允,若临以权势,则不应也。
  37. 胜国,所灭之国也。《周礼·士师》:“若祭胜国之社稷,则为之尸。”此指元朝。
  38. 诸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9. 琛,珍宝也。
  40. 揭斯,亦指胡人。
  41. 张士诚起兵泰州,后据有吴中。《史记》:“臣闻子胥谏吴王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谓宫室丘墟也。
  42. 桴海,《论语》:“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43. 敝屣,《孟子》:“犹弃敝屣也。”
  44. 垂,黄帝时巧人名。又,唐虞共工名。
  45. 右军,谓晋王羲之。
  46. 寿亭,谓关羽,羽曾拜寿亭侯。
  47. 编注:周铨,字简臣,金坛人。曾官金陵,明亡后隐居不仕。著有《未焚集》。
  48. 《史记·屈原传》:“《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
  49. 归妹,《易》卦名。《象》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
  50. 项籍有美人名虞,常幸从,籍困于垓下,为诗曰:“虞兮虞兮奈若何!”云云。见《史记》。
  51. 戚夫人,汉高祖之宠姬,生赵王如意,欲废太子,立如意,未成,高祖为《楚歌》以示意。见《史记》。
  52. ,音蹙,忧愁不乐之状也,犹俗言皱眉。
  53. 信陵君,魏昭王之少子,名无忌。女姬,王之宠姬。姬父为人所杀,资之三年,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姬为信陵泣,信陵使客斩其仇头以进,姬甚德之。后秦攻赵,信陵籍姬力窃兵符夺晋鄙军救赵。见《史记·信陵君传》。
  54. 夷光,越之美女,盖指西施。范少伯(蠡)进西施于吴。吴亡,西施复归范蠡,从游五湖。
  55. 卓文君,蜀富翁卓王孙女。新寡,奔司马相如,家贫无以自存,设酒肆临邛,相如著犊鼻裈,涤器于市,而文君当垆贳酒。见《汉书》。
  56. 阿娇,汉武帝陈皇后也。汉武故事:武帝为太子时,长公主欲以女配帝,问曰:“得阿娇好否?”帝曰:“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
  57. 句谓:非同类之人而列之同座也。
  58. 缥缃,《隋书·经籍志》:“魏秘书监荀勖,分为四部,总括群书,盛以缥囊,书用缃青。”句谓:即使装潢美丽,而睹之不快也。以喻人非其类,晤对终不快也。
  59. 触邪之豸,《晋书·舆服志》:“法冠,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触邪佞。”
  60. 指佞草,《博物志》:“尧时有屈轶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屈而指之,又名指佞草。”
  61. 邺架,唐李沁封邺侯,家富藏书,故人称藏书之处为邺架。韩愈诗:“邺侯家多书,括架三万轴。”
  62. 华歆见割,《世说》:“管宁、华歆常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63. 稗官,本小官之义,后以为小说之称。《汉书》:“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64. 《山海经》,书名,始见于《史记》,而未言为何人所作。其所述山水,多参以神怪,盖小说之类也。
  65. 《水经》,书名,旧题汉桑钦撰,后魏郦道元作注。
  66. 丛书,辑录群书之谓也。
  67. 小史,稗史也。
  68. 眉公,陈继儒字。
  69. 叔夜,嵇康字。
  70. 口实,犹言话柄。《书》:“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
  71. 《史记·蔺相如传》:“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72. 《晋书》:“王敦酒后,辄咏魏武《乐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73. 谷神,《老子》:“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王弼谓:“谷神,谷中空虚之处,谷以之成,而不见其形,《老子》以喻道妙也。”河上公谓:“谷,养也。神,五脏之神。人能养神则不死。”
  74. 遯,同遁,隐匿也。照,光也。遯照,谓藏辉避影也。
  75. 岨峿,山高下不平也,以喻文之龃龉也。
  76. 嫏嬛,天帝藏书处,亦作瑯嬛。《瑯嬛记》:“张华游于洞宫,遇一人,引至一处,别是天地。每室各有奇书。华历观诸室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如《三坟》《九丘》《梼杌》《春秋》,亦皆在焉。问其地,曰瑯嬛福地也。”
  77. 田畯,劝农之官也。《诗》:“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78. 大块,谓天地也。
  79. 条风,东北风也。见《山海经》。又《通卦验》:“立春,条风至。”
  80. 花朝,即俗传之百花生日。唐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见《提要录》。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见《翰墨记》。东京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为扑蝶会,见《诚斋诗话》。所言时日不同,今以二月十二为花朝。
  81. 《风土记》:“浙江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故曰:以意创之。
  82. 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注:“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相传晋文公焚林求介之推,之推抱木而死。文公哀之,禁人是日举火,后世始有寒食之俗。按,《御览》引刘向《别录》:“寒食蹋蹴,黄帝所作兵势也。”是三代前已有寒食之名。《周礼》:“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是禁火盖周之旧制。其以为之推者,始于桓谭《新论》,及《后汉书·周举传》。
  83. 《岁华纪丽》:“郡人游赏,散布四郊,谓之踏青。”
  84. 跃冶,跃出于大冶之外也。《庄子》:“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85. 画鹢,谓舟也。船头画鹢,故名。
  86. 《庄子》:“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87. 赤帝,神名,南方之神曰赤帝。此指日也。
  88. 角黍,《风土记》:“端午进筒粽,一名角黍。”《续齐谐记》:“以菰叶裹之如角,故曰角黍。楚俗投汨罗水祀屈原。”蒲觞,《荆楚岁时记》:“五日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即蒲觞也。
  89. 《荆楚岁时记》:“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故命舟拯之。”
  90. 茜,音倩,绛色也。
  91. 屈原《渔父》:“众人皆醉,而吾独醒。”独醒,指屈原也。原卒投江而死,故曰“问之水滨”。
  92. 伏日,《事物纪原》:“《历忌释》曰: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秋以金代火而畏火,至庚日必伏,故谓之伏日。”《史记正义》:“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又《初学记》引《阴阳书》:“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
  93. 朱明,《尔雅》:“夏为朱明。”
  94. 河朔风流,魏文帝《典略》:“刘松、袁绍三伏之际,昼夜酣饮,以避一时之暑。故河朔有避暑饮。”
  95. 碧筒佳趣,段成式《酉阳杂俎》:“历城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郑公悫三伏之际,每率宾僚避暑于此。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二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囷如象鼻,传噏之,名为碧筒杯。”
  96. 羲皇上人,陶潜文:“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97. 碧落,道家称天空曰碧落。
  98. 南楼清啸,《世说》:“庾太尉(亮)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兴复不浅。’”
  99. 东篱畅饮,陶潜故事,详见下《重阳》注。
  100. 七夕佳期,《续齐谐记》:“桂阳成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弟问织女何事渡河,答曰:织女暂诣牵牛。世人至今云织女嫁牵牛也。”
  101. 《岁华纪丽》:“玉露初下,银河已横。”
  102. 鹊桥,《淮南子》:“七夕,乌鹊填河成桥,渡织女。”
  103. 天孙,《史记》:“织女,天孙也。”
  104. 乞巧,《荆楚岁时记》:“七夕,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105. 文士摛词,唐柳宗元有《乞巧文》,后世遂效颦为之。
  106. 银蟾,谓月也。李中思诗:“银蟾飞出海东头。”
  107. 李商隐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按,《搜神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
  108. 龙山落帽,《晋书》:“孟嘉为恒温参军。九月九日游龙山,僚佐毕集。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命孙盛作文嘲之。”
  109. 东篱采菊,《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坐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菊盈把。未几,望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
  110. 六花,《宋书·符瑞志》:“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故曰六花。梁昭明太子启:“彤云乘四面之叶,玉雪开六出之花。”飞絮,晋谢道韫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谓雪也。
  111. 兽炭,制炭为兽形也。《晋书》:“羊琇性豪侈,炭屑和作兽形以温酒。洛下豪贵,咸竞效之。”
  112. 蚁,酒滓也。蚁酒,言酒初热,滓浮如蚁也。陆游诗:“绿蚁滟滟芳醖熟。”
  113. 爆竹在庭,《荆楚岁时记》:“山魈犯人则病,独恶爆竹之声。”
  114. 桃符在户,《六帖》:“正旦造桃符著户,谓之仙木,百鬼所畏。”
  115. 柏酒在壶,《汉官仪》:“正旦以柏叶酒上寿。”
  116. 天亲,父母也。
  117. 埙箎,谓兄弟也。《诗》:“伯氏吹埙,仲氏吹箎。”埙篪,皆乐器,声能相和,故以喻之兄弟和睦也。
  118. 一乐,《孟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119. 鹤氅,析鸟羽为裘也。《晋书》:“王恭清操过人,美姿仪,披鹤氅裘,涉雪而行。孟昶窥见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也。”
  120. 峨嵋,山名,在四川峨嵋县西南。
  121. 编注:陈元素,字古白,又字孝平、金刚,号素翁、处廓先生,长洲人。工诗文,精书画。著有《南牖日笺》《古今名将传》。
  122. 编注:郑二阳,字敦次,一字见羲,号潜庵,鄢陵人。万历进士。官安庆巡抚。著有《益楼集》《孙子明解》。
  123. 兰秋,梁元帝《纂要》:“七月亦曰兰秋。”
  124. 雀罗,《汉书》:“下邽翟公为廷尉,宾客填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句谓:破其寂静之门而来也。
  125. 避席,古人布席于地,各专一席以坐,有所敬,则起立避原位,谓之避席。《礼记》:“孔子蹴然避席而对。”
  126. 赫奕,盛美也。何晏赋:“赫奕昭铄,若日月之丽天也。”
  127. 鹤轩,《左传》:“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注:“轩,大夫车。”此喻幸得禄位者。猴冠,《史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汉书》:“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言虽具衣冠,非真人也。此亦以喻窥位尸禄之人。
  128. 皮相,言但观外貌也。《史记》:“足下以目皮相,恐失天下士。”《韩诗外传》:“延陵季子见遗金,呼牧者取之。牧者曰:‘吾当暑衣裘,君疑取金者乎?’延陵季子知其为贤者,请问姓字。牧者曰:‘子乃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哉!’遂去。”
  129. 邾娄莫辨,邾娄即春秋邾国,战国时改为邹。《六书考故》:“邾、邹,同声之转也。春秋时邾莒用夷,故邾谓之邾娄。娄有二音,合闾音为邾,合娄音为邹。”此喻贤、不肖莫辨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