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怒发冲冠

和大唐诗人对酒当歌 作者:刘斌


怒发冲冠

公元678年,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了武则天,不久便被诬下狱。第二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这年冬天,他奔赴幽燕,另图报国之策。大约这一时期,诗人在易水送别友人,写下《于易水送人》,借古喻今。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从易水出发的英雄让其他英雄黯然失色。

是英雄成就了易水,还是易水成就了英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此便对英雄心生敬畏。我们便不能忘记曾经发生在那条河上的故事,不能忘记那悲壮千古的一瞬,叫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首悲壮之歌来。

壮士,即荆轲。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高渐离、宋意等众宾客穿戴丧服,在易水送行。临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而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歌声中,壮士决绝而去,果真是一去不返,更增加了这首悲歌撼人心魄的感染力。

歌声穿越千年时光,破空而来,回荡在易水上空,令今日的易水寒冷如初。

今天的别离一样地悲壮,今天的送别依然有当初的寒度。

陶渊明曾有《咏荆轲》:“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英雄不问结局,英雄不管成败,但英雄绝对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在干什么。

血性的力量气吞山河,英雄的诀别横绝时空。豪情击打起易水的波涛,易水的波涛催迫着英雄的步伐。冰凉的易水飞卷着逼人的寒气,英雄因此更觉壮行的迫切,远征的快意。

此去者谁?去到何方?因何而别?都显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诗人从出征者那里获得了应对强大对手的力量。不管命运如何,诗人都要续写一段撼天动地的传奇。

这就是他的可敬之处,诗人钢铸的灵魂如高擎的旗帜,在易水拍岸的涛声中翻卷,飞扬。

易水的涛声催迫着一切正义之士喷张的血脉,直到今天,仍有激越的心跳在为易水而动!

这首咏史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写尽了诗人情怀。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反而还深受迫害。寒冷的易水里,不仅有古人的悲壮,更有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萧萧的风声里,不仅有历史的苍凉,更有黑暗时局和不测命运的催逼,令诗人的心羽悲风般不住地奔鸣,易水般壮阔地激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