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香孩出世 天之骄子始诞生

少年赵匡胤 作者:南宫不凡 著


第二章 香孩出世 天之骄子始诞生

第一节 乱世之中的戎马生活

河上救主

赵弘殷迎娶杜氏不久,他的父亲赵敬就去世了。当时战争频仍,帝王将相都更换频繁,何况赵敬区区一个刺史,他们家族又缺乏背景,无人可以依靠,所以赵敬死后,刺史的职位被他人替代。赵弘殷于是投靠了赵王王熔,成为他手下一员普通将领。

赵王王熔效命于李存勖,当时正值后梁占据中原,李存勖奉父遗志与后梁展开殊死争战。他攻克幽州(今北京),剿灭父亲的仇人刘仁恭,兼并河北,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北上迎击契丹,一路南下进攻汴梁(今开封),期间每次交战都异常惨烈。为了鼓舞士气斗志,李存勖总是将父亲临终时赐予的三支箭带在身边,三支箭号召力果然很大,李家的沙陀兵马一天天发展壮大,而后梁的军队则日渐衰弱,渐渐难以与李家军对抗了。

有一次,李存勖带兵深入,结果与后梁兵马遭遇,两军对阵于一条河的两岸,半个多月不分胜负。后梁大将知道一旦李家军攻破防线,那么后梁就危险了,所以他们拼命抵抗,坚守不退。

李存勖急于攻破后梁军队,眼见敌人顽固防守,十分焦躁。这天,他亲自带着少数兵马出外巡视敌情,不知不觉远离了驻地,来到离敌营很近的一处高坡上。李存勖登高望敌营,希望寻找到一丝敌军的破绽,他一心一意地观察和思索敌情,却没有想到被敌人发现了行踪。敌军见他们人少,又远离军队驻地,立即组织一支队伍从对岸攻杀过来,将李存勖及其随行人员围了个水泄不通。

李存勖忙抽刀拔剑与敌人厮杀,可是对方人多势众,他拼杀多时仍然无法突出重围。眼见随行人员一个个倒下去,自己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李存勖心急如焚,却毫无退敌之计。一代枭雄难道就这样死在敌人的刀下?

就在这时,只听远处传来阵阵人喊马嘶,一支骑兵从远处快速冲杀过来,为首的年轻将领手舞大刀,边跑边喊:“我主不要担心,末将奉命前来救驾。”

听到这句话,李存勖精神陡增,他顾不上询问来将是谁,只是拼命砍杀敌人。来人正是赵弘殷。原来李存勖与敌人对阵多日毫无收获,下令让王熔前来助阵,王熔派赵弘殷带领骑兵先行。没有想到,赵弘殷还没有到达驻地就得知李存勖被围,所以他立刻带领骑兵来解围。

赵弘殷一马当先左右砍杀,很快杀开一条血路冲进包围圈,护住李存勖向外冲杀。敌军本想偷袭李存勖,所以冒险渡河而来,人员并不多,他们见突然冲来一股救兵,已自胆怯三分;又见赵弘殷勇猛无敌,所率军士个个奋勇向前,己方人马立时被砍倒了一大片,更是胆战心惊,一个个身不由己向后退缩,很快就撤退到河边,打算渡河逃跑。

赵弘殷越战越勇,指挥兵士紧逼敌军,不给他们片刻喘息。就在这时,李存勖让人传话喊回赵弘殷兵马,询问他们的来处。赵弘殷据实汇报,言明自己奉王熔之命前来助战。李存勖大喜,看着英勇善战的赵弘殷说:“好,将军勇猛救主,真是英雄气概!”

随后,李存勖把赵弘殷留在禁军队伍中。禁军是直接负责国主安全的军队,所以很受重视。赵弘殷从地方军队直接进入禁军队伍,自是因为很受李存勖赏识。赵弘殷不负期望,在以后的战争中屡屡英勇作战,杀敌立功,很快,他就被委任为禁军飞捷指挥使,成为禁军骑兵中一名中级指挥官。

公元923年,李存勖已经基本控制了中原大地。四月,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南)称帝,他虽然是沙陀人,但因为他的父亲李克用曾经受唐赐姓李,所以国号仍称唐,史称后唐。十月,李存勖终于消灭后梁,随后建都洛阳。赵弘殷身为禁军军官,自然跟随李存勖一起进驻洛阳,他满心以为国家建立,战事从此就要结束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家难国难依旧接连不断,而且风雨乱世变得更加血腥和残酷。在朝代更迭之中,他将要切身观察到权力之争的惨烈和人性的贪婪。不知道风云变幻会给赵弘殷一家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呢?

辗转洛阳

赵弘殷带着妻子杜氏来到洛阳,很快,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赵弘殷夫妇十分高兴,为儿子取名匡济,意思是匡世济民,从儿子的名字上可以看出他们渴望孩子长大后能够有所作为、创建功业。

新朝初建,儿子出生,赵弘殷一家在洛阳度过了一段相对稳定安乐的日子。洛阳地理位置优越,这里群山环绕,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就是一处钟灵毓秀之地、繁华昌盛之都。从远古传说的河图洛书到周平王东迁建都,洛阳历经数世兴衰起伏,已经成为中原大地上的有名都城。其后,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先后在此建都立国,特别是到了隋唐时期,国都虽在长安,历代帝王却以洛阳为东都,经过多年建设完善,洛阳城墙巍然,宫舍林立,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已是全国最富庶繁荣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后梁和后唐先后在此建都,也是看重了洛阳的古都气象以及它在全国政治和经济上得天独厚的地位。

如今后唐驱逐后梁占据了中原胜地,赵弘殷以开国功臣的身份来到洛阳,其心情和处境都是比较惬意的。他选中地处繁华地带的一处府第,携妻带子搬进去居住,在这里,他们一家享受着洛阳古都的种种文化熏陶,享受着新朝赐予他们的许多优惠政策。可以说,在后唐建立的第一年,赵弘殷度过了人生最舒心的一段日子,他甚至在空闲时刻拿起书本让妻子教他读书学习,其生活境况可见一斑。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尤其在乱世之中,人们已经习惯把安宁的生活看做是奢侈的追求,他们更多地听到征伐掠夺之声、看到苦不堪言的芸芸众生。赵弘殷看似散漫地虚度时日,实际上他依旧非常关心时政,时时不忘自己的军人职责。就在这种闲适的生活和敏锐的关注交相影响之下,一年后,令赵弘殷倍觉痛苦和伤心的事情接连发生了。

首先,赵弘殷刚满周岁的儿子匡济染病去世,这个打击让赵弘殷夫妇伤心了很久。他们结合后彼此爱慕敬重,十分恩爱,赵弘殷每每出外作战,杜夫人总会安慰鼓励他,让他面对敌人时总能勇猛向前,毫无怯意。正是在夫人的一再鼓励下,赵弘殷才有今日的战功和地位。然而结合两年多,第一个儿子才姗姗而来,这也让夫妻二人十分珍惜和疼爱。他们生活在富庶的洛阳,又有一定的地位,所以极尽可能地照料儿子,希望他健康快乐地长大。眼看着儿子一日日长大,不但能够站立走路,还开始牙牙学语,虎头虎脑的样子多么惹人喜爱,可是一场大病夺走了所有的快乐和希望。匡济突然发烧,而后昏迷不醒,几经医治无效而亡。悲痛降临在这个年轻的家庭,杜夫人以泪洗面不思饮食,赵弘殷强压心头悲痛安慰夫人。就在他们一家深陷在丧子的悲恸中时,朝廷的变故让赵弘殷更加忧虑难安。

这让赵弘殷更加忧虑的事情就是新君李存勖越来越荒唐了。当初,李存勖以武力夺取天下,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最厉害、最强大的人,无人可以将其击败,在开国之初他就志得意满地吹嘘说:“我用十指夺取天下!”言下之意,后唐的江山是他个人依靠一双手、十根指头打出来的。这种狂妄之词无疑伤害了众多追随他征战多年的将士之心。

孔雀绿釉四系萝卜瓶(后唐),高74.5厘米,1965年出土,福建博物院藏

接着,他宠幸伶人,流连戏台,取艺名“李天下”,日夜与伶人们混在一起。这还不算,他还喜爱打猎,经常外出狩猎骚扰百姓,并在宫廷养了很多猎狗,有时他坐殿升朝,那些猎狗就满殿乱跑,一会儿蹲在大臣面前,一会儿躺到朝堂中间睡觉,一会儿又狂吠乱咬,吓得大臣们不敢上朝面君。可想而知,如此治国谁人能服、何人甘心?国家又何以长久兴盛?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玉娘,后人把她比作亡国的妲己,甚至犹有过之

赵弘殷身为禁军军官,对于李存勖种种荒唐的做法深感不安,他从后梁灭亡的现象上看到一个事实:君主无道必被外人推翻。他每每想到此,对李存勖的做法就愈发不满,心里愈发难过。

其实对李存勖深感痛心的不只赵弘殷一人,许多跟随李存勖征伐多年建立新朝的功臣们都非常失望和伤心———他们出生入死打下江山,却得不到应有的赏赐和地位,反而被一群伶人左右,当然不会甘心。于是各地叛乱再起,握有兵权的将军们举起反对李存勖的大旗,意欲推翻李氏夺位争权,新一轮的权位之争就此展开。后唐王朝面临着严酷的挑战,多年战争已经消耗了巨大的财力、人力,李存勖执政后又没有采取休养生息的措施,兵疲国乏,只能仓促地四处应战。

赵弘殷再次披上甲胄踏上征程,辗转在乱世之中的各个战场。这次征战的结果就是李嗣源夺了皇位,成为后唐新的君主。前面介绍过李嗣源,他是李存勖父亲的养子,是李存勖名义上的兄长。兄代弟立,李嗣源进行了一系列安民措施,使乱世之中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百姓得到了片刻休养。这一时期对于赵家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李嗣源继位的第二年,他们的又一个儿子赵匡胤出生了。

第二节 将门诞虎子

出生在夹马营

公元926年,赵弘殷奉新主之命驻守夹马营,负责都城洛阳东部的安全工作。夹马营位于洛阳东北20里,是后梁开国皇帝朱温设置的军营,驻守着大批将士,既可以在此进行军事训练,也能有效地拱卫洛阳,是洛阳的一道重要屏障。

赵弘殷携带妻子离开暂时居住的洛阳府第,来到夹马营生活。不久,杜夫人就喜欢上了这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原来,夹马营后面有一座寺院(后来改名叫应天禅院),每日里前来进香拜佛的人非常多。杜夫人身在异乡,丈夫又经常出征在外,她一个人常常感到孤独,现在,她可以经常去寺院游玩、进香,生活增添了不少趣味。最让杜夫人喜欢和着迷的就是寺院中的牡丹,洛阳是牡丹之都,而寺院中的牡丹更是品种繁多,争奇斗艳,让人流连忘返。

当时,寺院里种植着素有“国色天香”之称的牡丹上千株,有几百个品种,魏紫、姚黄、赵粉、卢丹、酒醉西施、雪拥王嫱等等应有尽有。关于这些名贵花种的由来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据说武则天做女皇时,曾经在长安城初春游上苑,她看到上苑之中奇花异草非常多,但是一株株都是含苞未放。武则天游玩多时没有看到一株开放的鲜花,心里十分不悦,她生气地写下一首诗:“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皇帝的话就是圣旨,宫人们看了这首诗,明白这是武则天下了一道催花开放的御旨,于是他们将这首诗歌谕旨悬挂在花梢之上。第二天早上,武则天又带着一批近臣游上苑,令人们大吃一惊的是,苑内百花齐放,果真遵从了女皇的旨意。武则天大喜,正要下旨赏赐百花,却见牡丹倔强地不听旨令,依旧没有绽放花蕾。女皇十分恼怒,下旨把牡丹贬到东都洛阳。负责园艺的官员不敢抗旨,立即着手把长安城的各种牡丹,悉数挪移到洛阳进行栽种,从此,名贵的牡丹就在洛阳安家落户,洛阳的地理环境恰好适应牡丹生长,所以牡丹经过繁育发展成为当地最富有名望的花中精品。夹马营后面寺院里的牡丹,正是当年从长安贬出来移植此处的。

《武后行乐图》,这幅画中武后一侧目,群臣都回头张望,表现出了武后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气概

再说杜夫人,她来到夹马营不久就怀上身孕,出来行走赏花的时间也逐渐缩短。来年的二月二十六日,清明尚未来临,寺院之中的牡丹突然提前开放,香飘数里,就连杜夫人在家里都闻到阵阵香气,她喊过丫鬟询问原因,丫鬟说寺院之中的牡丹开了。杜夫人惊讶地说:“牡丹大多在谷雨前后开放,今年提前开花会是什么预兆吗?”

杜夫人料想的不错,就在这天夜里三更时分,她的第二个儿子降临人世。随着新生婴儿的哇哇啼哭,就见室内亮起道道红光,异象纷呈。家人们望着奇怪的景象个个惊奇不已,一位年轻的家人慌慌张张地说:“将军不在,要是有什么不测我们该怎么办?”

一位年长的家人却不紧张,他望着绕室红光,沉着地说:“我听人说贵人出生时大多伴有奇异的征兆,说不定公子将来有大作为才会这样呢!”

其他人默默不语,都在心里暗暗祈祷,希望杜氏母子平安。

天微明时分,红光减退,杜夫人仔细端详婴儿,却见他浑身都是黄色,好像覆盖着一层金子,更觉惊异,忙喊人去叫大夫。此时,丫鬟进来禀告说:“夫人,昨天夜里寺院大做法事,点燃了许多红烛,把夹马营都照红了,所以我们室内红光闪烁。”杜夫人点点头,心里掠过一丝异样的情愫:这个孩子尚未出生就有牡丹提前开放的预兆,出生时寺院内红烛高照映亮厅堂,可见预示着他前程一片光明啊!果然,日后赵匡胤少年时代的许多经历都与寺院僧人有关。杜夫人一边想着,一边轻轻拍打婴儿,看着他脸色越发金黄,心里又是一动,这个孩子怎么生下来就是黄色的呢?黄色可是帝王专用的颜色啊!难道……就在她胡思乱想的时候,家人领着大夫走进来。大夫瞧了瞧婴儿,安慰夫人说:“我以前也见过出生时身体呈黄色的孩子,夫人不要紧张,服下这剂药很快就会好起来。”说完,他开了药方,随同家人走出内室。随行的家人紧张地问:“大夫,公子真的没有问题吗?昨天夜里公子出生时红光照耀、香气满屋,这是怎么回事?”

大夫摇摇头说:“这么多奇征异象,可见小公子的出生颇为神奇,所谓富贵在天,我看你们还是不要太担忧了,顺其自然吧!”

家人把大夫的话复述给杜夫人,拿起方子就要去取药,杜夫人却制止说:“不用了,孩子生来带着金黄,这是他命中注定的事,何必用一大罐子汤药去喂他,让他受罪。我看这个孩子一定会平安无事、健康长大的。”杜夫人记起匡济生病时不知道服了多少苦药,结果也没有挽回生命,白白让孩子遭受那么大罪。爱子心切,她不愿意让自己刚刚出生的孩子再遭此罪,其心情可以想象。

三天后,婴儿身上的黄色渐渐褪去,脸色呈现粉红,身上也一天天白净起来,杜夫人紧张的心情逐渐舒展,她日日派出家人去洛阳探听消息,打探老爷赵弘殷何时回家。

赵弘殷这几天怎么没有在夹马营呢?

取名香孩儿

原来赵弘殷奉职去洛阳执行公务,新君命他负责训练禁军。新旧君主更替之后,赵弘殷的职位并没有变化,依然是禁军飞捷指挥使,训练禁军也是他的职责所在。按照规定,训练期间不得私自回家,所以他一直留宿军中,没有离开半步。在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位叫郭威的年轻人,两人关系极为融洽。谁会想到,二十多年后郭威竟然做了皇帝,赵弘殷和儿子赵匡胤也成为他身边重臣,世事无常,有时候真是让人无法预料。

赵弘殷训兵几日,听到家人传来讯息说夫人又生了个儿子,格外激动,等训练结束,他便快马加鞭赶回夹马营家中。走近府内,他首先闻到一股浓浓的香气,不由得大声说道:“奇怪,哪来这么浓烈的香味?”说着,他一头闯进夫人的内室。

内室里依旧香气缭绕,杜夫人正半躺在床上拍打着孩子,见赵弘殷回来了,忙坐直了身子说:“将军回来了。”

赵弘殷几步跨到床边,看着襁褓之中的婴儿睡得正香,红红的脸庞上两道眉毛浓密黑亮,显出一股威武的神气,端详了多时,他才收回目光看着杜夫人说:“夫人辛苦了。”

杜夫人笑吟吟地向丈夫述说孩子出生时的种种奇异现象,赵弘殷边听边不住地点头沉思,当他听说孩子出生后身体呈现金黄色时焦急地问:“夫人没有请大夫看看吗?”

“请了。”杜夫人说,“我认为孩子生有异象,这是天命使然,也就没有给他服药,现在已经完全好了。”

赵弘殷再次盯着儿子,联想夫人所说的生产时室内红光闪耀、香气萦绕再加上孩子肤色金黄,他不由得深深吸一口气说:“这么多奇事,到底预示着什么呢?”在他心中对于长子的夭折依然有着深切的悲痛,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刚刚来到人世不久的这个儿子能够健健康康地长大成人。

杜夫人看出丈夫的心思,安慰说:“我以前读史书时,看到古代很多帝王将相都是生有异象,传说周文王生有四乳,汉武帝出生时宫内光亮如昼,这都是暗示他们将来会有作为。如今我们的儿子出生有这么多奇异之处,说不定将来他也会成就一番大事业。老爷不要过分担心了,我看你还是赶紧给孩子取个名字吧!”

赵弘殷听了夫人的一番劝慰,转忧为喜,思忖着踱了几步缓缓说道:“我听老人们说,给孩子取名越低贱孩子越容易长大,我看就先给孩子取个通俗的乳名,等他年龄大一些了再取名字不迟。”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不久就取名匡济,结果早早夭折,看来他是想汲取上一次的教训。

杜夫人想了想说:“也好,孩子总得有个名字先叫着,你就给他取个乳名吧!”

赵弘殷在室内又转了几圈,突然指着空中说:“孩子出生时室内香气萦绕,我看就叫他香孩吧!既比较通俗,还有些女娃娃名字的特点,不是正符合你我的心意吗?”在民间有一种说法,男子取女性化的名字容易存活容易长寿,所以赵弘殷才这么说。

杜夫人高兴地重复着说:“香孩,香孩,好啊!孩子肯定会长命百岁,一生富贵。”

宋定窑婴儿枕,瓷枕造形采婴儿侧卧于榻上,头微扬、宽额、身硕、双手交叉为枕,两脚弯曲交叠,状极悠闲

这就是赵匡胤乳名香孩的由来,也是夹马营改名香孩营的原因,这段故事曾经记载在许多历史典籍中。赵匡胤出生时的种种异象之所以令后人关注议论,正是由于他成就了了不起的功业;反过来说,正是这段充满神奇色彩的出生,为他的成长笼罩了一层挥之不去的光环,多多少少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这就是环境的作用。

赵弘殷夫妇几乎倾注了所有心血呵护着幼小的儿子,盼望着他快点长大。为了守护好儿子,赵弘殷特意买了两个伶俐的丫鬟来照顾夫人,同时,他还尽量减少出门的次数,只要有时间就陪伴在妻儿身边,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一天,不满半岁的香孩突发高烧,这可吓坏了赵弘殷夫妇,他们想起长子夭折的事,慌得赵弘殷亲自骑马去洛阳请名医。

好在这次生病只是一场虚惊,名医来到夹马营时,香孩的高烧已退,恢复了往日活泼好动的样子。赵弘殷松了一口气说:“这个孩子怎么回事?怎么一会儿发烧一会儿又好了?”

杜夫人说:“我早就说嘛,香孩生来具有瑞相,天命使然,你我不要过分担心。”看来,她对儿子的将来很有信心。

赵弘殷想了想也没有再说什么,此后他们更加小心地照料着儿子,赵匡胤在父母的关照下一日日茁壮地成长着。来年的春天,小匡胤快满周岁了,这时,他的父母想到了一件预测他未来命运的事情,这件事是什么呢?

第三节 不爱书本爱刀枪

抓周

眼看着小匡胤就要满周岁了,赵弘殷的心里却越来越惶恐难安。他恐惧什么呢?原来他记起长子夭折的事。长子匡济正是满周岁后不久去世的,小香孩也要满周岁了,他会顺利度过这道关卡吗?

其实,赵弘殷如此担忧孩子的健康也有道理,乱世征伐,男儿征战沙场,自当立功建业,尤其像他们这样的武将世家,都希望把家学武功早早地传授给下一代,让他们支撑起家业,可是自己已经快三十岁了,屡屡征战在外,危险重重,好不容易添了个男丁,要是再次出现意外,他们赵家岂不是要面临无后的危险?所以,在匡胤的成长问题上,他比杜夫人更加谨慎、顾虑更多。

杜夫人却显得比较放松,这天她对赵弘殷说:“将军,香孩的周岁快到了,我想为他准备抓周的物品。”

抓周是在小孩满周岁那一天所做的一种游戏。让小孩坐在桌子边或者床上,在他面前摆放着一些不同种类的物品让小孩伸手抓,人们认为根据小孩第一次抓住的物品,便可推测小孩将来会在哪一方面有出息。如果小孩第一次抓到的是书本,那么这个小孩以后就是读书的料,长大了会考取功名;如果第一次抓到的是算盘,那么这个小孩长大了会是个做生意的好手。当然,抓周不见得次次灵验,而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当时的人们十分相信这件事,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热衷于此,要是自己家的孩子满周岁了,他们便会很积极地准备各式各样的东西让孩子抓。

抓周风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它做为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宝宝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人生中第一个生日的庆祝方式

赵弘殷听了夫人的话,却沉闷地说:“我看不给香孩抓周也罢……”他的长子匡济就是在抓周后不久夭折的。

杜夫人看看丈夫,知道他又为香孩的健康成长忧心,不免摇起头来,随后语气坚定地说:“将军,你太多虑了,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抓周有什么关系?再说了,香孩从出生到现在经历了好几次磨难,不都安全走过来了吗?你若总是这么疑虑,说不定会真的影响孩子成长呢?”

赵弘殷历来佩服夫人的决断果敢,这次见她这么坚定地要为儿子抓周,仔细想想,觉得也不见得真会再次出现厄运,于是同意了夫人的意见,派家人赶紧准备抓周用的各色物品。

匡胤周岁的日子终于来到了。这天,赵府上下喜气洋洋,家人们进进出出忙碌不停,一个年轻的丫鬟怀抱小匡胤从内室来到客厅。匡胤虎头虎脑,脸色红润饱满,一双黑亮的大眼睛不停地巡视着四处,似乎在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客厅里,赵弘殷夫妇已经坐在桌子边,桌子上摆放着吃的、玩的、用的……时下流行的东西几乎应有尽有。当然,赵弘殷没忘摆上书本,在他内心深处,希望孩子能够读书习文。他虽是武将,但是连年戎马生涯让他深切体会到战争的危险,他想要是儿子将来不做武将做文官,一样会有大出息。

从赵弘殷这个看似简单的想法中可以看到他身为勇猛的武将却能认识到知识的作用,这在那个武人横行的年代确实不易。受他的言传身教,赵匡胤与弟弟赵匡义两人,从小就接触了不少书籍,他们还深切认识到书籍的作用。赵匡胤少时虽不爱读书,但他长大后经常抽空读书学习,行军作战也不忘带上书本,可以说赵弘殷对书籍和文化的强烈渴望为他的两个儿子日后的成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

再看抓周现场,小匡胤在众人簇拥下端坐桌边,他望着眼前这么多东西,似乎毫无兴趣,他什么也没有抓,而是扭动身体朝后面张望。赵弘殷拍拍一本书,提醒小匡胤去抓书,小匡胤伸出小手却又缩回来了,他双手乱舞,嘴里呀呀叫着。杜夫人看了多时,奇怪地说:“这个孩子到底想要什么?”

身边的丫鬟小翠说:“夫人,小公子喜欢墙上的宝剑呢!”

赵弘殷夫妇有些吃惊地抬头望去,可不,小匡胤正手舞足蹈地盯墙上的宝剑呢!这柄剑可是赵弘殷征战沙场的必带之物,曾经斩杀过许多敌人。

赵弘殷皱皱眉,吩咐家人将剑取过来,放在了抓周的桌子上。这下,小匡胤可兴奋了,摇晃着小手扑到剑上,抓住剑鞘就要往外拽。尽管他力气太小,并没有能抽出宝剑,不过满脸的喜悦之情足以显示他对于宝剑的渴望。抓周场面顿时活跃起来,家人们纷纷上前祝贺,有的说:“恭喜将军夫人,小公子将来肯定会成为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有的说:“小公子一定会武功盖世。”

听到家人祝贺的赵弘殷勉强笑了笑,看着杜夫人似乎等她说什么。杜夫人自然明白丈夫的心意,她说:“将军征战沙场,刀剑不曾离身,小香孩喜欢宝剑也很正常。再说了,男孩子喜欢舞刀弄枪,说明身体强壮,将军应该高兴才对。”

赵弘殷想想觉得有理,于是抱过小匡胤说:“对,只要健康长大,你愿意抓什么都行。”

小匡胤在父亲的怀里咯咯笑起来,似乎在告诉父亲:放心吧,我的身体强壮着呢!

抓周结束后,赵府恢复了往日的安宁,府内上上下下一起为着小匡胤的健康成长而努力。随着后唐政策趋于稳定,中原经济得以恢复,都城洛阳呈现繁华盛景,小匡胤一家度过了几年美好的时光。

可是,乱世毕竟是乱世,即便在五代中最安宁的岁月里依然征伐不断———就在这时,赵弘殷接到军令,命他北上协助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抗击契丹。不知道这次出征会给他带来哪些命运转机,又给他尚在幼年的儿子匡胤带来什么影响呢?

玩烧火棍

匡胤三岁这年,父亲赵弘殷再次领命出征北上抗击契丹。临行前,他对杜夫人说:“香孩已经三岁了,我看他健壮威武,活泼好动,身子结实着呢!我为他想好了一个名字,你听听如何?”

杜夫人半是欣喜半是担忧地说:“将军请讲。”她欣喜的是孩子就要有正式的学名了,担忧的是丈夫远征前为儿子取名似乎有什么不好的预兆。

赵弘殷说:“就叫赵匡胤吧!既含匡世之意,又有绵泽后代的意思。”看来,他确实为出征做了些不测的打算。

杜夫人听了,眼睛里已经有泪花闪烁了,她轻声说:“将军,匡胤这个名字好,我想儿子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说着,她亲自取下墙上宝剑交给丈夫说:“将军只管放心出征杀敌,家里的事我会处理妥当。”

就这样,赵弘殷辞别妻儿离家出征,杜夫人则带着匡胤回到洛阳府第生活。三岁的匡胤个头较高,脸庞红润,浓眉大眼,一看就是个聪慧机灵的孩子。他喜欢各种兵器,不管刀枪剑戟见了就想拿一拿,只是真正的兵器都比较沉重,小小年纪的他哪里搬得动?不过他有他的办法———小匡胤搬不动真兵器就玩木棍、木刀、木枪,为此,杜夫人特意让人给他打制了一套木头兵器。这下小匡胤可高兴了,每天在院子里舞刀弄枪,玩得不亦乐乎。

小匡胤不仅喜欢玩母亲为他打制的木头兵器,还喜欢自己发明制作一些木头兵器,他经常在院子里转来转去,看到木棍就捡起来耍弄一番,好像这是一件趁手的兵器一样。很快,小匡胤积攒了许多木棍“兵器”,长的、短的、粗的、细的,各式各样非常多。一天,他逛到后院厨房里,一眼看到家人们用的烧火棍,上去就抓起来玩。烧火棍不粗不细、不长不短,匡胤玩得特别顺手,他一会儿嘿哈着冲杀,一会儿别在背后像个威武的将军一样走来走去,真是开心极了。

就在匡胤自得其乐地玩烧火棍时,前院里可闹翻了天。原来大家半天没有看到匡胤的身影,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全都在焦急地寻找。杜夫人这几天身体不适,听说匡胤不见了,强撑着身体来到院中,亲自指挥家人寻找匡胤。她派男仆去府外大街上找寻,派女仆在院子里逐个房间仔细搜索。大家分头行动,很快就搜遍了府前整条大街和前院里的角角落落,却没有发现匡胤的踪影。

杜夫人心急如焚,喊过小翠说:“你问一问,今天大家都在什么时候见过少爷?”

小翠领命查询家人,大家把最后见到匡胤的时间一一上报清楚,小翠向杜夫人禀报说:“夫人,大家都有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少爷了。我觉得少爷喜欢刀枪,会不会跑到将军收藏盔甲兵器的后院去了?”

赵弘殷行军作战的用具大多已经带走,但他平时练习用的一些兵器依然放在家里,杜夫人为了妥善保管这些兵器,就在后院专门腾出一房间收藏。

杜夫人听了小翠的话,忙说:“快,去后院看看。”

众人簇拥着杜夫人快速赶往后院,他们转过门廊,一眼看见了正在厨房前玩烧火棍的匡胤,只见他手舞烧火棍,威风凛凛,仿佛一员身临战场的将军。杜夫人又喜又怨,几步走到匡胤面前,望着他满脸满手的黑灰,不禁笑出声来,指着他的脸说:“瞧瞧,你这个黑脸将军。”众人听了,也都哈哈大笑。

小匡胤莫名地看着母亲和家人,不知道他们笑什么。他突然一把拽过小翠说:“跟我玩,跟我玩木棍。”

平日里,小翠照料匡胤的时间最多,她性情温和善良,所以匡胤十分喜欢她。小翠一面拿过匡胤的烧火棍,一面对他说:“公子,这是烧火用的木棍,你要是想玩,我让他们给你做一根干净的,比这还要好玩呢。”

小匡胤高兴地拍着手说:“我现在就要,现在就要。”

杜夫人看着淘气的儿子,笑着说:“小翠,你带他去做吧!”

小匡胤有了新的烧火棍后,很得意地玩了好久。这天,他正在院子里和小翠玩木棍,就听门外一阵喧哗,人语马嘶好不热闹。小匡胤拖着木棍向外跑,小翠一把抓住他说:“公子不要乱跑!”说着就要把他带进房内。

还没等他们转回房内,大门已经打开,赵弘殷带着手下几名武将大踏步走进院子。小匡胤看见父亲,立即飞迎上去。赵弘殷看见儿子就要弯身去抱,可是他身穿甲胄,行动不便,于是半弓着腰说:“匡胤,想父亲了吧?你在家玩什么呢?”

小匡胤竖起木棍说:“父亲,我的棍子可厉害了,能打败敌人。”

《宋太祖点检像》,赵匡胤擅长棍术,创立的“腾蛇棒”有36路棍法,被称为棍术的开山鼻祖,人称其“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军州都姓赵”

赵弘殷拿过小匡胤的木棍,掂了掂说:“不错,很有力气嘛!”父子俩边说边走进房内。此时,杜夫人听说丈夫安全归来,喜盈盈地迎出来,命令家人准备茶水饭菜给丈夫接风洗尘。

一家人团聚分外激动,他们围坐桌边互诉分别以来的思念之情以及各种经历。当赵弘殷听说小匡胤跑到厨房玩烧火棍时忍俊不禁,看着匡胤说:“怎么,想当伙夫?”

小匡胤眨着眼睛认真地说:“父亲,我不当伙夫,我要当大将军!”

赵弘殷笑着说:“有志气。”

杜夫人听着他们父子说话,望着丈夫略显疲惫的面容问:“将军,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战事很顺利?”

赵弘殷听夫人这么问,叹口气说:“别提了,我们还没有到前线,石大人畏惧契丹势力,竟然要以屈辱条件与契丹议和。消息传到都城,陛下震怒,责令石大人全线出击,石大人轻率出兵差点被俘,多亏我们骑兵奋力拼杀才把他救回来。可是石大人吓得再也不敢与契丹交战,于是,他又想出新的办法与契丹议和,陛下就下令让我们暂时回洛阳待命。”

石大人指的是石敬瑭,他既是后唐皇帝李嗣源的女婿,又是李嗣源夺取皇权的功臣,还担负着抵御契丹南下的重任。从赵弘殷的谈论中可以看出石敬瑭十分惧怕契丹,他不是积极想办法抵御驱逐契丹,而是千方百计巴结契丹,企图以议和的方式与契丹相处。后来,就是这个石敬瑭以“儿皇帝”的身份勾结契丹篡夺帝位,开创了历史上最为屈辱的后晋王朝,受到后世唾骂。

杜夫人听了丈夫喟叹,安慰说:“将军能平安回来就好。你看匡胤都能玩刀弄棒了,你在家正好教教他。”

小匡胤听到父母谈论自己,突然歪着脑袋说:“父亲,我要骑马,我要射箭,我要和你一块去杀敌人。”

赵弘殷夫妇对视一眼,心说:“匡胤人虽小却有股志气,将来也是位征战沙场的好儿郎。”赵弘殷俯身拉着匡胤的手说:“你还小,不忙学武,父亲觉得你应该先读读书,也为将来打点基础。”

匡胤迷惑地看着父亲,幼小的他还不知道什么是读书呢!

不知道匡胤是不是接受父母的安排读书学习?在他读书的岁月中又出现了哪些有趣和催人奋进的故事呢?

后晋高祖石敬瑭,初以骁勇善战发迹,继因廉政而闻名。在战乱频繁之际,他借重契丹援助得以问鼎,建立后晋王朝。由于割让燕云十六州,甘当“儿皇帝”以换取契丹对自己的支持,并将北方百姓置于契丹铁蹄之下,因此民心尽失

在洛阳夹马营,赵匡胤度过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这段时期正值五代中的后唐,天子李嗣源也算是位清明的君主,匡胤一家的生活比较安稳。转眼间,匡胤已经七岁了,他日日与军营中的孩子们玩耍嬉闹,显露出超群的勇气和智慧,成为孩子们当中的“骑兵大元帅”。父母看到匡胤崇尚武功,为了不让他惹事,督促他读书习文,可是匡胤在诵读诗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大疑问,于是就有了一段他追问先贤、不爱读书的故事。

后来,匡胤有幸拜辛文悦为师,不但从老师那里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武艺本领,使他受益匪浅。匡胤十分敬佩辛文悦,也勇于承担责任,一次几个同学戏弄老师,他挺身而出,显示出超乎年龄的稳重。

世事风云变幻,当赵匡胤在夹马营无忧无虑地玩耍、习武,快乐地成长时,后晋取代了后唐。在这一轮朝代更迭中,匡胤一家从洛阳搬迁到汴京开封。但是当他听说后晋勾结契丹、割地卖国的事情后,断然拒绝东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