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鲁迅日记中的梁得所

我的老虎尾巴书房 作者:谢其章


鲁迅日记中的梁得所

梁得所(一九〇五年—一九三八年),广东连县人,家境贫寒,少年苦学。一九二六年十月,梁得所进入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开始了他短促而才华迸发的画报事业。梁得所第一回见公司老板、《良友》画报创始人伍联德,伍联德回去对人说,梁某这人说话也不大声,好像只会读书,看不出也能做事。梁得所在良友公司的同事马国亮也这么形容梁得所——“梁得所并没有一副使人一见倾倒的仪表。相反,他矮小瘦削,终其一生,体重未超过八十磅。举止文弱,说话也提不起嗓子。”(《良友忆旧:一个画报与一个时代》)

如果换成一个以貌取人的老板,梁得所恐怕永无出头之日,更谈不上施展他编辑大型画报的特殊才华。幸亏伍联德独具慧眼,知人善任,决然换掉大名鼎鼎的周瘦鹃,将一副《良友》画报的重担——总编辑的重任,完全信任、完全放手地交给了只有二十二岁的梁得所。梁得所不负伍老板厚望,很快就把《良友》画报改革成顺应时代潮流,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力的大画报,马国亮对此评价说:“伍联德是中国第一个大型综合性画报的创始者,梁得所是把画报内容革新,奠定了画报地位的第一个编辑者。在中国画报史上,两人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梁得所在鲁迅的日记中出现过七次,具体是:一九二八年的四次——二月二十五日,三月十六日,三月二十一日,四月二十二日;一九二九年的一次——一月八日;一九三四年的两次——七月四日,七月十四日。这几则日记牵扯的是两件事:一九二八年的三则日记是一件事(四月二十二日日记事由不详),一九三四年的两则是一件事,而一九二九年一月八日日记的事由亦不详。此处先把七则日记抄在下面(只抄有关梁得所部分)。

一九二八年二月二十五日——“司徒乔,梁得所来并赠《若草》一本。”

三月十六日——“晚梁得所来摄影二并赠《良友》一本。”

三月二十一日——“晚得梁得所信并照片三枚。”

四月二十二日——“访梁得所,未遇。”

一九二九年一月八日——“梁得所来,未见。”

一九三四年七月四日——“上午得梁得所信并《小说》半月刊。”

七月十四日——“以字一小幅寄梁得所。”

因了司徒乔的引见,梁得所第一次访问鲁迅,此时梁已是《良友》画报的主编,对鲁迅的敬仰之情是有的,但是拜访鲁迅,梁得所还是另有一个编辑的职业目的——求得鲁迅的照片登在自己主编的画报上。第一次去,梁得所没忘带上自己的散文集《若草》,送给鲁迅——送书是文人接近的最巧妙方式。几乎可以肯定,在交谈中梁得所向鲁迅说出了照相的意思,这样在二十几天后(三月十六日),才有可能在鲁迅日记里有“晚梁得所来摄影二”的话。据马国亮回忆,“鲁迅素来不轻易让人刊出他的照片,当梁得所把一本近期《良友》画报递给他,并提出自己的要求时,鲁迅却风趣地翻着画报说‘这里面都是些总司令之流的名人,而我又不是名流哩!’梁得所说服了鲁迅,他不谈名人问题,他只对鲁迅说,许多读者读上他的著作,都希望能一见作者的真面目。”(《良友忆旧:一家画报与一个时代》)照片到底是拍了(拍了四张),并登在第二十五期《良友》画报(登了一张),确如马国亮说的那样,“成为最能表现鲁迅的神采和生活环境的,富有代表性的留影之一”。梁得所能够到鲁迅的住室拍照,并能够发表出来,是很难得的机遇,同样的要求,鲁迅对李应发这样说的——“至于将照相印在刊物上,自省未免太僭。”(一九二八年五月四日致李金发)

四月二十二日,也就是照片刊出的当月,鲁迅“访梁得所,未遇。”这里没说为什么访梁,只有把当天的日记看全了,才知道鲁迅的访梁——不是专访而是顺访。四月二十二日日记全文“二十二日星期。晴。上午汪静之来,未见。午后同三弟往商务印书馆分馆。访梁得所,未遇。在小店买英译J.Bojer小说一本,泉五角,即赠方仁。”

这之后的第二年的一月八日,梁得所再次出现在鲁迅日记里。“八日晴。上午寄石民信。收未名社所寄《影》两本,《未名》两期。收杨维铨信并诗稿。下午托广平往北新寄小峰信。梁得所来,未见。”现在,我们无法得知梁得所这次是为什么事去看鲁迅,单凭这短短的几个字不足以拼接出想象中的历史,对于鲁迅这根本没什么,可对只活了三十三岁的梁得所,每多一条资料也是珍贵的。

正当梁得所事业一帆风顺之时,一九三三年八月,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决定——离开良友,另谋前途。梁得所自第十三期正式接编《良友》画报,到第七十九期,历经六年六十六期。梁得所为什么辞职而去?原因诸多,马国亮又假设又叹息:“假设当时他(梁得所)不仅是个雇员,而且是个股东,并且成为决策的董事之一,他可能不会离去。良友失去了梁得所,梁得所失去了良友,双方都是损失。我今天甚至认为,如果当时梁得所没有离开良友,并且成为公司的当权人物之一,那么1938年良友一度解体的情况可能不会出现,他本人接下来不致成为悲剧人物。”

梁得所离开良友,但并没有离开最能展现他才干的画报行业,他与好友黄式匡共同创办了大众出版社(有资料说,张学良将军曾赞助梁得所一万银圆),并很快推出令良友惊恐的“回马枪”:厉害的《大众画报》。为了应对,《良友》画报采取紧急措施,将月刊改为半月刊,以便先发制人。上海滩当时的大画报已不下几十家,良友何惧之有,却单单害怕梁得所的《大众画报》。还是最了解内幕、最知梁得所才智的马国亮道出了真相——“特别是《大众画报》,它的取材与编排完全可以和创刊多年,并由他(梁得所)主编多年的《良友》画报争短长。它的出现,不同于别的画报,可以说是《良友》画报最足注意的劲敌。”除了《大众画报》,梁得所还办了四种刊物,其中《小说》半月刊最是令人炫目,开本、封面、插图、版式,无一不风骚独领,梁得所把画报的诸多元素移用到文学刊物上,是开创性的,他的编辑才能和胆量长久被忽略、被低估。《小说》半月刊的出现又迫使良友公司采取对应措施——“调用郑伯奇创办《新小说》(1935年2月),显然是为了挤垮梁得所的《小说》半月刊。”(葛飞《都市漩涡中的多重文化身份与路向——1930年代郑伯奇在上海》)。梁得所这次办刊物,还是想借助鲁迅的声望,《大众画报》没能拍摄到鲁迅的照片(马国亮说,“梁得所辞退了《良友》的职务,自办出版《大众画报》,也曾向鲁迅提出同样的要求(照相)。同是梁得所,这次却没获得鲁迅的答应。”),《小说》半月刊却求来了鲁迅的墨宝。上面说的就是一九三四年七月那两则鲁迅日记的背景。

《小说》半月刊扉页是荣耀之页,鲁迅给梁得所的题字。

黄苗子绘制《小说》半月刊封面画,想象力和技法均超一流。

黄苗子笔下的周氏兄弟,鲁迅画得比周作人传神,要是眼睛再描大一点就好了。

《小说》半月刊于一九三四年五月创刊,前两期是月刊(刊名“小说月刊”),第三期起改半月刊(刊名改“小说半月刊”),所以一九三四年七月四日鲁迅日记——“上午得梁得所信并《小说》半月刊。”——应该是七月一日刚刚出版的第三期《小说》半月刊。第三期的扉页题字是郁达夫的诗稿《临安道上书所见》,里页有黄苗子的“作家漫像”(连载),第一个漫像就是鲁迅,这些内容鲁迅该是看到的。梁得所的信肯定是向鲁迅求字了,求没求照相呢?有可能求了,因为第三期开始每期的扉页是名家题字(有郁达夫,老舍,傅东华,柳亚子,劭洵美,丰子恺,顾颉刚等),封二是作家照相(有林语堂,章克标,孙福熙,施蛰存,叶灵凤,穆时英等)。历史是允许想象的,前提是你的想象要有硬的依据。

接到梁得所信后十天的七月十四日,鲁迅——“以字一小幅寄梁得所。”这幅字是一首绝句:“明眸越女罢晨装,荇水荷风是归乡。唱尽新词欢不见,旱云如火扑晴江。”刊于《小说》半月刊第五期(一九三四年八月一日)扉页,另有“赠人鲁迅”字并钤“鲁迅”白文印一枚。本诗原是鲁迅书赠日本友人森本清八的,是两首,写赠梁得所的只是其一。一九三三年七月二十一日鲁迅日记——“二十一日昙。午后为森本清八君写诗一幅云:‘泰女端容弄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须臾响急冰弦绝,独见奔星劲有声。’又一幅云:‘明眸越女罢晨装,荇水荷风是归乡。唱尽新词欢不见,旱云如火扑晴江。’又一幅录顾恺之诗。下午雨。”

据马国亮讲,诗稿的原件由黄苗子保存(黄当时是此刊的编辑),抗战中丢失,因此,刊于《小说》半月刊的鲁迅诗的手迹,成了唯一的文本而格外珍贵起来。读到过倪墨炎文章《应尊重和珍惜鲁迅手稿的原貌》,倪文非常不满意四九后的编辑们对鲁迅手稿的作假行径,作假手法有剪贴、变异、改删,鲁迅写给梁得所的这幅字,即被删去了“赠人”两字,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版本的《鲁迅诗稿》都是缺“赠人”的,把一幅背负文坛细节的诗稿弄得很平淡——既不尊重历史、不尊重鲁迅,也不尊重梁得所。删改者忽略了,《小说》半月刊还是有人保存着,可以为历史作点小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