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艰辛的寻找,一个没有结局的历程(代序)

走进孙佩仓 作者:孙元


艰辛的寻找,一个没有结局的历程(代序)

——许光明

每每拜读《走进孙佩苍》一书原稿,眼前总是浮现出西藏著名摄影家车刚先生的一幅著名摄影作品《天路》。黑暗混沌的天地间,一抹金黄色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朝觐的路上。一位虔诚的信徒,一边行走,一边朝拜,在阳光的沐浴下向着心灵的圣地前行,去寻找心中的太阳以及那片光明。虽然,两者的目的各不相同,我却总是把寻找祖父历史的孙元先生和作品画面中的人物重叠在一起。

认识孙元,缘自老友鲁迅美术学院张澎教授的引荐。他说北京有一位朋友,其祖父是辽沈地区的历史文化名人。因为我曾多年从事档案和文史研究的管理工作,希望能为其寻找祖父的历史档案提供帮助。我便做点功课,在网上搜寻,先找到孙元所写的《寻找孙佩苍》一书,后从网上购得。从这本书我开始认识孙元和他的祖父孙佩苍先生。

沈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清末民初的沈阳,从封建都城到新兴的工业重镇,完成了历史的蜕变。清末的新政,日俄战争的洗劫,铁路的修建,商埠地的开放,现代工业的兴起,现代商业的繁荣,日本南满铁路附属地的建立,张氏奉系军阀统治。沈阳在血雨腥风中完成了沧桑巨变,一个现代工业城市在东北崛起。这一时期,开放的沈阳不仅聚集了国内外各路建设大军,同时也凝聚了国内外一大批文化、教育界的精英。章士钊、梁漱溟、罗文干、冯祖荀、刘仙洲、黄侃、刘半农、吕思勉、梁思成、金毓黻等,他们辛勤耕耘,与这座城市一同成长,为沈阳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了杰出贡献。孙佩苍先生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位,历史不该遗忘。

孙佩苍先生是沈阳杰出的西方美术的传播者、教育家,沈阳最成功的美术社团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奉天美术研究社社长),沈阳最具规模的现代美术展览组织者,东北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东北大学教授,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校长,国联宗旨教育青年分委员会中国委员,首届和第二届国民参政会辽宁省籍参政员,抗战时期的国民党东北党务办事处主任。他丰富的阅历足以成为民国时期辽沈乃至国内的重要历史人物。孙佩苍先生是一生致力于西方美术的学习创作、教育和传播者,同时也是国内西方美术作品最大的收藏家。他早年毕业于北洋师范学堂博物科,以优异成绩成为清末最后一代举人。在沈阳从事十年教育工作后赴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是徐悲鸿、邵洵美、郭有守等先生的同窗和挚友。他一生收藏了大量的西方和国内名家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致力于为国内美术机构收藏西方美术作品。先生英年早逝,虽然他的去世和身后个人藏品下落都成为历史悬案,但作为西方美术的传播者、教育家、收藏家,他一生的追求无憾。

追溯和研究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尤其是个人,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考察、收集、考证、研究、出版需要大量的经费和时间,没有国家或相关机构的支持是很难支撑的。更难的是寻找历史的踪迹和佐证。遗憾的是孙佩苍先生没有留下日记、文书,给后代留下的只是记忆中只言片语和一些模糊的情景。或许就是割不断的血缘关系,让孙元踏上了一条艰难的探索路。退休后的他,自筹经费,开始寻找祖父的踪迹,一找就是十年。国内各地和台湾的图书馆、档案馆,国外祖父学习生活过的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里昂中法大学和其他国家的图书、档案馆,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足迹。在历史档案、图书报刊资料和历史人物日记中寻找,向学者、专家们虚心求教、求证。孙元不是学者,也不是作家,只是位退休工程师。他文学底蕴深厚,或是因多年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其写作思路清晰、取材缜密,书写流畅。这本书字数并不算多,由一件件历史档案文献资料和寻找过程串联起来,读起来沉甸甸的。不仅让其祖父的形象逐渐地清晰起来,走近现实,矗立在我们的面前;又引发我们沿着书中披露的人物、事件线索,走向历史。

书写这样一位地域的历史文化名人的工作,本应由辽沈地区的历史研究者或作家们来撰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说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近年来,许多历史人物的后代撰写了他们前辈的回忆文章或传记。这本是件好事,家族的回忆和家藏的史料,可以弥补历史档案和文献中的空白与遗缺。但在一些作品中,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的考证。为了让先辈们的形象更加丰满,增添了一些主观色彩和缺乏考证的描述,反使得人物与历史偏离,本来的真实人物通过这样的描述却让读者觉得不真实。撰写历史人物传记或考证,无论是公撰还是私撰,尤其是后人写前人的,都应以史实为先,同时还要保持一个平常心。孙元最值得我尊敬也是我愿意为此书作序的动因,是其写作的方法和态度。他尊重历史,让档案文献说话,相信它们的力量。他尊重读者,尊重祖父,少有主观评价和溢美之词,避免人们对历史或历史人物误读误解。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

从第一本《寻找孙佩苍》到第二本《走进孙佩苍》,在寻找和写作的过程中,孙元也同书一起成长。他走近了未曾谋面的祖父,我们走近了孙佩苍先生。孙元完成了自己的夙愿,也完成了自己。

我之所以选择“艰辛的寻找,一个没有结局的历程”作为序言的标题,一个原因是两本书记录了孙元十年艰辛寻找的过程,另一个原因是两本书也只是寻找到孙佩苍先生生平中的一些关键节点和粗线条的记录,只是把这位历史人物矗立起来。由于没有同时代人对其详细的记录,又没有日记的支撑,缺少对人物细节的描述和刻画。且两本书不是传记或回忆录,需要作者和读者不断地发掘、研究,使其更加丰满鲜活。我们都无法真正走进历史,走进历史人物。只能走近他们。书籍出版只是开始,不是结束,路途还很遥远。

在沈阳出生的孙元有个愿望:这本书能在沈阳出版,让祖父回到家乡。孙佩苍先生大半生都在沈阳度过,是沈阳故事中人。受孙元之托,我向沈阳出版社举荐这部书,得到出版社总编辑闫志宏女士的首肯和支持,令我非常欣慰。借此向闫志宏女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7年9月于盛京洗耳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