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修养篇

东坡志林 作者:[宋] 苏轼 著;韩中华 注


修养篇

养生说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1)。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2),坐卧自便,惟在摄身(3),使如木偶。常自念言:“今我此身,若少动摇,如毛发许,便堕地狱。如商君法(4),如孙武令(5),事在必行,有犯无恕。”又用佛语及老聃语(6),视鼻端白(7),数出入息(8),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不烦禁制(9),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其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无始以来(10),诸病自除,诸障渐灭(11),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于此。

注释

(1)未饱先止:还没吃饱时,就停下来。不能吃得太饱。

(2)不拘:不拘泥,不限制。

(3)摄身:收敛身子。

(4)商君: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卫国人。公孙氏,名鞅,也称卫鞅。

(5)孙武:春秋末年军事家,字长卿,齐国人。

(6)老聃:相传即老子。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7)视鼻端白:看着自己的鼻子尖。

(8)数出入息:数着自己呼吸的次数。

(9)不烦禁制:不用控制自己。

(10)无始:佛家语。指一切世间,若众生,若法,皆无有始。

(11)障:障碍、烦恼。

译文

已经饿了才吃东西,但要有节制,不能吃得太饱。饭后要自由自在地散步,令腹中的食物消化。当腹中的食物消化后肚子有些空时,就可回到房里做静功,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也不管是用坐式还是用卧式,各人自便,只要收敛身子,像木头人一样丝毫不动就可以了。心中要常常默念:“今我此身,若少动摇,如毛发许,便堕地狱。如商君法,如孙武令,事在必行,有犯无恕。”按照佛家所说的法门和老子所讲的语言结合起来做,看着自己的鼻尖,数着自己呼吸的次数,意念微弱绵绵保留,若有若无数算气息,唯顺其自然,不要过分用心操劳。数到几百次之后,心里寂然如虚空,身体兀然如山石,不用刻意控制,身心就自然安然不动了。数到几千次之后,或者无力再数下去时,就另有一个方法应付,其名字叫“随”:当呼气时心也随之同出,当吸入时心也随之同入,有时候感觉气息好似云雾蒸发散发到全身无数毛孔中。做到这种地步,长久以来的种种病痛和障碍都得以渐渐消除,心里也自然明白而开始觉悟了,就好像盲人忽然眼睛能看见了一样,用不着再让别人指路了。因此我的谈话到此终结。

评析

苏东坡可以说是养生大家,他对养生的研究颇深,写有《问养生》《养生偈》《续养生说》《论修养寄子由》《养生说》《书养生后论》等二十余篇关于养生的文章,并且还亲身实践养生理论。苏东坡在此文中提到的“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等,确实是养生的要诀。

论雨井水

时雨降,多置器广庭中(1),所得甘滑不可名(2),以泼茶煮药(3),皆美而有益,正尔食之不辍,可以长生。其次井泉甘冷者,皆良药也。《乾》以九二化,《坤》之六二为《坎》,故天一为水。吾闻之道士,人能服井花水(4),其热与石硫黄、钟乳等(5)(6),非其人而服之,亦能发背脑为疽(7),盖尝观之。又分、至日取井水(8)(9),储之有方,后七日辄生物如云母状(10),道士谓“水中金”,可养炼为丹,此固常见之者。此至浅近,世独不能为,况所谓玄者乎?

注释

(1)置器:放置器皿。

(2)甘滑不可名:甘甜、滑腻难以说清。

(3)泼茶:泡茶。

(4)井花水:清晨初汲的井水。也作“井华水”。

(5)石硫黄:一种矿物质,与钟乳皆可入药。

(6)钟乳:钟乳石,溶洞中自洞顶下垂的一种碳酸钙沉淀物。

(7)疽:毒疮。

(8)分:春分和秋分。

(9)至:夏至和冬至。

(10)云母:一种矿石。古人认为这种矿石是云的根,故名。

译文

应时的雨水下降,在庭院中多放置贮水器具,所得雨水甘甜润滑无法形容,如用来泡茶煮药,皆美味可口而有益,像这样长久饮用,可以长生。其次是井泉之水如果甘甜寒冷,也可以作为良药。《乾》卦以九二爻预示阳气将施,即将出自化育,《坤》卦之六二以变动能成《坎》卦,万物自太极天一皆源于水。我听道士说,人服井花水,所受热毒与石硫黄、钟乳毒性相同,身体无法承受的人喝了,也会在背部或脑部生出毒疮,他大约是见过的。又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日子,取来井水,用较合理的方法储藏,七日后就会生出菌类物体如云母状,道士把它称为“水中金”,可培植冶炼为丹药,这肯定是常见的东西。如此浅近的做法,世间人却做不来,何况深奥玄妙的东西呢!

评析

用雨水煮茶,或许宋朝的雨水不像今天的雨水含有大量的尘土烟灰,或者是酸雨,但就今天看来,也是绝对不行的。首先,雨滴的形成要借助于一定的凝结核,而这些凝结核就是大气里的尘埃颗粒,带着怎样的细菌,又有什么样的病菌都说不清。而苏东坡把这些雨水美曰“甘滑”,并且说经常喝会长生,实在过誉。把井水称为“甘冷”,并认为它有一定的药效,这是合理的,但绝不可以算作良药。在近代西方医学里,曾经有以矿物质水治病的传统,但是功效往往不像想象中那样神奇,所以井水或是泉水医人治病更多的不过是人们所传的一种流言,不足信。

论修养帖寄子由(1)

任性逍遥,随缘放旷(2),但尽凡心,别无胜解(3)。以我观之,凡心尽处,胜解卓然(4)。但此胜解不属有无,不通言语(5),故祖师教人到此便住。如眼翳尽(6),眼自有明,医师只有除翳药,何曾有求明药?明若可求,即还是翳。固不可于翳中求明,即不可言翳外无明。而世之昧者,便将颓然无知认作佛地,若如此是佛,猫儿狗儿得饱熟睡,腹摇鼻息,与土木同,当恁么时,可谓无一毫思念,岂谓猫狗已入佛地?故凡学者,观妄除爱,自麤及细,念念不忘,会作一日,得无所住。弟所教我者,是如此否?因见二偈警策(7),孔君不觉耸然,更以闻之。书至此,墙外有悍妇与夫相殴,詈声飞灰火(8),如猪嘶狗嗥。因念他一点圆明(9),正在猪嘶狗嗥里面,譬如江河鉴物之性,长在飞砂走石之中。寻常静中推求,常患不见,今日闹里忽捉得些子(10)。元丰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注释

(1)子由:苏东坡弟苏辙,北宋文学家,字子由,与苏洵、苏东坡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2)旷:心境开阔,旷达。

(3)胜解:极好的解释。

(4)卓然:卓越。

(5)不通言语:不使用语言。

(6)翳:眼睛上长的膜。

(7)偈:佛经中的唱词。

(8)詈:谩骂。

(9)圆明:圆满明觉,是见性成佛的途径。

(10)些子:一点;一些。

译文

尽其天性徜徉自适,随机敞开怀抱,只须去尽俗世利欲之念,并没有其他优论妙解。据我观察,俗世利欲心念消失之处,妙悟立即清晰明了。唯此妙法有即无、无即有,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因此祖师教人到此便停。例如眼睛的障碍消除,眼睛自会看到光明,医师只有治疗视力损坏、除去阻碍之药,何尝有求取眼睛明亮之药?光明之药如果可以求取,即心灵仍然受遮蔽。肯定不可在受遮蔽中求取光明,就不可说遮蔽之外无光明。世上愚昧的人,将疲惫昏睡认作入佛之境,如果这就是佛,那么猫狗吃饱熟睡,腹部随呼吸一起一伏,与土偶、木像并无区别,当此之时,可说没有一丝毫的知觉,难道说猫狗已经进入禅定境地?因此凡是学者,想观察妄执除去爱欲,自粗略至精细都念念不忘,那么即使辛苦一天,仍然会毫无收获。弟弟教我的,是否就是如此?因见两条佛偈和精警策语,毛孔不觉随之耸起,特意告诉你这时我的感受。写到这里,墙外传来泼辣妇人与其丈夫斗殴的声音,他们的叫骂声暴烈如烟灰星火,又如猪嘶狗吠。因念这当中有一点儿本心自性存在于猪嘶狗吠里面,就像江河照物之性,永远是在飞沙走石之中出现。这种感受在闲常静寂之中去推度寻求,常常遗憾找不到,今日在吵闹声中忽然能捕捉到一点儿。元丰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评析

禅修之心得和境界,古人常说得虚无缥缈,令俗人听了摸不着头脑。苏东坡与弟苏辙讨论,是从具体生活中感悟,可谓深入浅出。苏东坡学识极其渊博,儒、道、释无所不通,这篇论述佛学修养的文章,虽然写得有些戏谑,但确实是悟到了佛家真谛。

导引语(1)

导引家云:“心不离田,手不离宅(2)。”此语极有理。又云:“真人之心(3),如珠在渊(4),众人之心,如泡在水(5)。”此善譬喻者。

注释

(1)导引:古代的一种养生术。主要以呼吸俯仰、屈伸手足,使血气流通,促进身体健康。也作“道引”。

(2)心不离田,手不离宅:修身养性的要诀。田:丹田。

(3)真人:道家称“修真得道”或“成仙”的人。

(4)如珠在渊:像珍珠藏在深深的潭水中。

(5)如泡在水:像气泡在水里一样。

译文

养生术说:“心守丹田,手常摩面。”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还说:“真人的心,像珍珠藏在深深的潭水中,而大多数人的心,像气泡在水里一样。”这是一个非常美妙的比喻。

评析

所谓导引家,大概指的是气功师之类的人。中国人对精、气、神的研究可谓是抽象又深入,以至于我们自己也说不清这其中的奥妙,也难怪西方人会把气功当作一种玄之又玄的神仙之术了。即使是这样,养气和调理的实际功用还是客观存在的,苏东坡在这一小记中记录的导引语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成果。“心不离田,手不离宅”,表面意思就是心守丹田,手常摩面。当然,这里所谓心,一定指的是心智或是脑部的活动。但这只不过是语言层面的意思,在实际的操作演练之中,能够做到心守丹田是很难的,因为人的大脑是最容易受到干扰而产生各种情绪的器官,而情绪会影响大脑发出的指令。苏东坡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性命之根本”。

录赵贫子语

赵贫子谓人曰:“子神不全(1)。”其人不服,曰:“吾僚友万乘(2),蝼蚁三军(3),糠秕富贵而昼夜生死(4)(5),何谓神不全乎?”贫子笑曰:“是血气所扶(6),名义所激,非神之功也。”明日问其人曰:“子父母在乎?”曰:“亡久矣。”“尝梦见乎?”曰:“多矣。”“梦中知其亡乎?抑以为存也(7)?”曰:“皆有之。”贫子曰:“父母之存亡,不待计议而知者也。昼日问子,则不思而对;夜梦见之,则以亡为存。死生之于梦觉有间矣(8),物之眩子而难知者(9),甚于父母之存亡。子自以神全而不学,可忧也哉!”予尝与闻其语,故录之。

注释

(1)神不全:神气不完整。

(2)僚友万乘:以皇帝为同僚好友。以此比喻自己地位高。万乘:指皇帝。

(3)蝼蚁:蝼蛄和蚂蚁。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无足轻重的人物。

(4)糠秕:米糠和瘪谷。比喻微末无用的人和物。

(5)昼夜生死:把生死看得如同白天黑夜的更替。

(6)扶:支撑。

(7)抑:还是,或者。

(8)间:距离。

(9)眩:眼花,看不清楚。引申为迷惑、迷乱。

译文

赵贫子对人说:“你的神气不完整。”那人不服气地说:“我把万乘之君当作同僚朋友,把三军之众当作蝼蚁,视财富如糠秕,把生死当作昼夜转换般平常,怎能说我神气不全呢?”贫子笑着说道:“这是靠血气扶持罢了,是借助于名义激发的,并非神气的功劳。”第二天赵贫子又问他:“你父母在世吗?”答道:“去世多年了。”“曾梦见他们吗?”“梦见很多次呢。”“梦见时,知道他们去世了吗,还是认为他们仍然健在呢?”答道:“两种情况都有。”贫子说:“父母是存是亡,无须思考就知道了。白天问你,不必考虑就可回答;夜间发梦见到他们,却以为亡故的还在世。死生问题在梦与醒之间认知尚且有距离,则事物令你心迷目眩而无法理解的,比起确认父母健在与否更不易掌握。你自以为神气完整而不去学习,很是令人忧心啊!”我曾经在座听见了他们的讨论,所以记下了他们说的话。

评析

本文中的赵贫子颇似怀疑论者,但也是有道之人。父母故去的人在睡梦中经常会忘记父母已经去世了。他从这出发引出“死生之于梦觉有间矣,物之眩子而难知者,甚于父母之存亡”。这种观点抛出后让人哑口无言。人们经常会对眼前的事物视若无睹,但倘若有人问起又回答不出。因此,人们应该多多学习并培养探索精神。

养生难在去欲(1)

昨日太守杨君采、通判张公规邀余出游安国寺(2),坐中论调气养生之事。余云:“皆不足道,难在去欲。”张云:“苏子卿啮雪啖毡(3)(4)(5),蹈背出血,无一语少屈(6),可谓了生死之际矣(7),然不免为胡妇生子,穷居海上(8),而况洞房绮疏之下乎(9)?乃知此事不易消除。”众客皆大笑。余爱其语有理,故为记之。

注释

(1)去欲:抛弃欲念。

(2)安国寺:位于黄州(今属湖北黄冈)城南。

(3)苏子卿:苏武,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字子卿。

(4)啮:咬。

(5)啖:吃。

(6)无一语少屈:没有说一句稍微屈服的话。

(7)了:通达。

(8)海上:即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

(9)绮疏:雕刻着花纹的装饰品。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疏:雕刻。

译文

昨天,太守杨君采、通判张公规邀请我一起去安国寺游玩,在座谈中谈论到有关养生的事。我说:“别的都不足一提,最难的是抛弃欲念。”张公规说:“苏武在匈奴靠吃雪解渴,吃毛毡顶饿,别人为了救他便踩踏他的背以便让瘀血流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他都没有说一句稍微屈服的话,可以说这时的他已看透生死,但是依然免不了要与胡妇生子。他当时在北海过着困苦的生活,更何况在洞房之中呢?可见抛弃欲念并不容易办到。”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我觉得他说得挺有道理,就记录了下来。

评析

苏东坡深知佛家所说的“少欲知足”之理。在《养生难在去欲》一文中,苏东坡讲到跟朋友到安国寺游玩时,与朋友在一起谈论养生之事,他说:“皆不足道,难在去欲。”大家都认可他的观点,张公规还举出苏武在流放漠北、啮雪啖毡的生死关头还免不了要娶妻生子的例子加以说明。暂且不管其说是否属实,但养生难在去欲确实是事实。苏东坡在去除欲望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这样三条养生原则。“安分”即安守本分,不胡思乱想,胡作非为;“宽胃”即少吃东西,让胃没有负担;“省费”即节省费用,过简单朴素的生活。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喊着减肥口号,心里却惦记着美食佳肴,这难道不是欲望吗?很多人为房子、车子等整天奔波劳累,劳神伤身,这都是因为欲望过多。如此看来,养生难在去欲,我们不仅要在饮食上控制欲望,还要在思想上去除欲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效果。

乐天烧丹(1)

乐天作庐山草堂(2),盖亦烧丹也,欲成而炉鼎败。来日,忠州刺史除书到(3)。乃知世间、出世间事(4),不两立也。仆有此志久矣,而终无成者,亦以世间事未败故也,今日真败矣。《书》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5)。”信而有征(6)

注释

(1)乐天: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诗人。

(2)庐山草堂:在庐山香炉峰下遗爱寺。

(3)除书:授官的诏令。

(4)世间、出世间:世间指做官,出世间指成仙升天。

(5)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百姓想得到的,上天一定会让他们遂愿。

(6)征:征兆。

译文

白居易住在庐山草堂,大概他也在炼丹,眼看就要成功的时候丹炉却裂开了。第二天,忠州刺史授官的诏令到了。方知做官和成仙是势不两立的。我有成仙升天之志很久了,但始终没有实现,也是因为我在官场上没有完全失败,今天彻底失败了。《尚书》说:“百姓所想办的事,上天会遂顺他们。”相信是有征兆的。

评析

文人的出路,无非仕和隐。向往官仕的人居多,这倒不一定是儒家思想使然,更多的是人对于名利的偏好。心里想着隐居的人占少数,并且其中多是一些文人精英,他们待在山谷的角落里,开拓自己的思想,发展自己的学术,或者是做一点打发时间的事情,比如说炼丹。苏东坡本人并不一定像他宣扬的那样喜欢退隐,否则的话,他也不会从年少就离家求官,把自己的一生都花费在政治里面了。

赠张鹗

张君持此纸求仆书,且欲发药。不知药,君当以何品(1)?吾闻《战国》中有一方(2)(3),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4),而既饱之余,虽刍豢满前(5),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6)。安步自佚(7),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注释

(1)何品:什么品类。

(2)《战国》:指《战国策》。

(3)方:秘方,方法。

(4)八珍:八种珍贵的食物,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此处泛指珍贵的食品。

(5)刍豢:泛指家畜。

(6)于道则未:道德修养还不够。

(7)佚:同“逸”,安乐、安闲。

译文

张鹗拿着一张纸来请求我写几个字,想让我开个药方让他去抓药。我不了解药理啊,你应该用什么品类的药呢?我听说《战国策》中有一个药方,我服用了以后感觉很有效果,因此把它抄送给你。这药方中只有四味药:第一味是“无事以当贵”,第二味是“早寝以当富”,第三味是“安步以当车”,第四味是“晚食以当肉”。当人饥饿的时候,粗茶淡饭胜过八种珍肴,而在吃饱以后,即使面前摆着山珍海味,只怕也得让人撤下去。这样做,可以称为做到安贫乐道了,但于道术修养仍没达到标准。慢慢地走自然感觉安闲,肚子饿了再吃饭自然感觉美味,怎么就能把它等同于乘车和吃肉呢?这是由于人的心态好,就能感觉车子与肉食还在自己心中,所以才会有如此说法。

评析

这段是苏东坡在黄州时所写,类似于日志。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可见苏东坡现实的困窘和精神的旷达。可是,这段文字的重点不在此处,而在最后一句“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确是内心中总存着无车无肉的遗憾,方才会想出精神胜利法来欺骗自我,以获取满足。苏东坡悟性极高,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然则于道则未也”。这不是真正的旷达之“道”啊,这离真正的忘我境界还有距离呢。

记三养

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1)。有尊客,盛馔则三之(2)(3),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4),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5)。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元符三年八月(6)

注释

(1)一爵一肉:喝一杯酒,吃一个带肉的菜。

(2)盛馔:丰盛的饭食。

(3)三之:三倍。之:指一爵一肉。

(4)召:召唤,呼唤。引申为邀请。

(5)乃止:就停下来。指不再吃菜,不再喝酒。

(6)元符:宋哲宗的年号。

译文

我东坡居士自今天开始,只喝一杯酒,吃一个带肉的菜。有贵客来时,丰盛的饭食为三倍,但这个标准只可减少不能增加。有邀请我的,要预先把这个原则告诉他,主人不遵从而要超越这个标准的,我就不接受邀请。这样做一来可以养福,二来可以养气,三来可以节省费用。元符三年八月。

评析

注重自身品行修养的人往往身心健康,苏东坡就是一个非常注重自己品行修养的人。他当官时,不但躬亲为民,而且非常注重以俭养廉。不管是在有着天堂美景的杭州当官,还是在偏远的海南岛当官,苏东坡都很注重自身的廉洁修养。他写的《记三养》,就遵循了淡泊明志、清心寡欲的原则,来践行养生之道。他所提倡的“三养”是把品行修养具体到每日的吃饭、饮酒上,颇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谢鲁元翰寄肚饼(1)

公昔遗余以肚饼,其直万钱(2)。我今报公亦以肚饼,其价不可言。中空而无眼,故不漏;上直而无耳,故不悬;以活泼泼为内,非汤非水;以赤历历为外(3),非铜非铅;以念念不忘为项,不解不缚;以了了常知为腹(4),不方不圆。到希领取,如不肯承当,却以见还。

注释

(1)鲁元翰:鲁有开,字元翰,亳州谯(今属安徽亳州)人。

(2)直:价值。

(3)历历:清晰分明。

(4)了了:明白,懂得。

译文

鲁元翰赠送给我一种叫作“肚饼”的礼品,它的价值可以值万贯钱。我今天也拿肚饼回赠给他,其价值是不可言说的。这种饼中间是空的却看不见洞眼,因此不会漏;上面是直的却没有“耳朵”,因此不能悬挂;这种饼内部活泼,却既不是汤也不是水;外面红彤彤,却既不是铜又不是铅;以念念不忘为颈脖,却不用解开也不需捆缚;以聪明和知晓日常事物为腹,却既不方也不圆。这种东西送到时希望及时领取,如果你不肯接受,就请退还给我。

评析

此文中的肚饼好像是一个“谜”,读来读去,依然不知道“肚饼”到底是什么东西,似乎被越“搅”越糊涂了。苏东坡与鲁元翰将这种令人不解的“肚饼”送来送去,究竟何意呢?我们不妨将它理解为一种隐伏于“谜语”之中的虚拟之物,或者理解为生性幽默的苏东坡拿这种谜语似的虚拟之物跟朋友开了个玩笑。当然,“肚饼”也有可能确有其物,只是苏东坡将其“异化”为一种处世哲学、人生哲理了。这个“谜语”难以猜透,却饱含着苏东坡对朋友的深情厚谊。我们可以从本文的语言中学到很多形象可感、铿锵有力、饶有情趣、富有哲理的民间口语,以及这些口语在宋朝那个年代的文人笔下的运用方法。

辟谷说(1)

洛下有洞穴(2),深不可测。有人堕其中不能出,饥甚,见龟虵无数,每旦辄引首东望(3)(4),吸初日光咽之,其人亦随其所向,效之不已,遂不复饥,身轻力强。后卒还家,不食,不知其所终。此晋武帝时事(5)。辟谷之法以百数,此为上,妙法止于此。能服玉泉(6),使汞具体,去僲不远矣。此法甚易知易行,天下莫能知,知者莫能行,何则?虚一而静者,世无有也。元符二年,儋耳米贵,吾方有绝粮之忧,欲与过子共行此法,故书以授之。四月十九日记。

注释

(1)辟谷:不吃五谷。方士道家以此为修炼成仙的方法。

(2)洛:洛阳。

(3)旦:早晨。

(4)引首:抬头,伸长脖子。

(5)晋武帝:即司马炎,晋朝的建立者,字安世,司马昭长子,继昭为魏国相国、晋王。不久代魏称帝,建立晋朝。灭吴后统一全国。

(6)玉泉:玉屑混于露水中。

译文

洛阳有个洞穴,深不可测。有个人掉到洞穴里出不来,特别饿,看见许多乌龟和蛇,每到早晨就抬头向东望着,吸取清晨的日光吞咽下去,这个人也跟随它们的方向,不停地效仿,于是就不再感到饥饿了,而且身体很轻,力气很大。他后来终于回家,还是不吃东西,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这是晋武帝时期发生的事。不吃五谷的方法有数百种,这是最好的方法,没有比它更妙的方法了。能够吞服混着玉屑的露水,使和汞变为身体的一部分,那就离成仙不远了。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人们知道却做不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世上很难有能够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的人。元符二年,儋耳的米卖得很贵,我这儿有断粮之忧,多次想和苏过践行辟谷方法,因此写下来给他。四月十九日记。

评析

辟谷术,简单而言,即为不吃饭的方法。辟谷常常与服食药物、练气等连在一起,服食药物或者练气都能得到辟谷的效果。普通人之所以不能像“上古真人”那样长生不老,就是因为吃的五谷杂粮过多,后天吃的谷气多一分,先天的真气就少一分,人如果没有真气以后就会死。所以,如果人不吃饭,就能保全先天的真气,从而长生不老。现代人认为这种观点荒谬至极,但在当时想要成神仙的人看来这些却是常识,是基本理论,是“修真”的出发点和最后达到的境界。但是苏东坡在写此文时,他并非不想吃饭,而是确确实实穷困至极,已经吃不起饭了,无奈之下,不得不准备践行辟谷之法。苏东坡向来都很幽默,生活越是穷困潦倒,他的幽默就越有意味。

记服绢(1)

医官张君传服绢方,真神仙上药也。然绢本以御寒,今乃以充服食(2),至寒时当盖稻草席耳。世言着衣吃饭(3),今乃吃衣着饭耶?

注释

(1)服绢:把绢当作药吃。

(2)充服食:当药和饭吃。

(3)着衣:穿衣服。

译文

医官张君有一个把绢作药吃的方子,可谓是神仙之药。本来丝绢是用来抵御寒冷的,现在却用来吃,寒冷时就应该盖稻草席了。现在既然衣服可以吃了,那是不是也应该把饭穿在身上呢?

评析

在这个小记里面,记载了一个姓张的医生给人开吃绢纱的药方,苏东坡对此提出了批评。他说,人们常说吃饭穿衣,现在既然衣服可以吃了,那是不是也应该把饭穿在身上呢?古代的医生由着性子乱给病人开方子的事情的确是有的,以至于现在看来,这些方子都很荒谬。苏东坡在这里所嗤笑的,恐怕也不仅仅是那个姓张的庸医,而是所有那些收着医资却以人命为儿戏的家伙。激浊扬清,这也算是一个有知识的人在蒙昧的社会里发挥他应有的作用了。

记养黄中(1)

元符三年,岁次庚辰(2);正月朔(3),戊辰;是日辰时,则丙辰也。三辰一戊,四土会焉(4);而加丙与庚,丙,土母(5),而庚其子也(6)。土之富(7),未有过于斯时也。吾当以斯时肇养黄中之气(8)。过此,又欲以时取薤姜蜜作粥以啖(9)。吾终日默坐,以守黄中,非谪居海外(10),安得此庆耶(11)?东坡居士记。

注释

(1)养黄中:养中和之气,指养心。

(2)岁次:每年岁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叫岁次。古代以岁星纪年,也叫岁次。

(3)朔:初一。

(4)四土会焉:天干戊己和地支辰戌丑未在五行中都属于土,所以称四土相会。

(5)丙,土母:丙是土之母。丙在五行中属火,土由火生。

(6)庚其子也:庚是土之子。庚在五行中属金,金由土生。

(7)土之富:指天干地支中许多土在此时相逢。

(8)肇:开始。

(9)啖:吃。

(10)海外:此处指海南岛。

(11)庆:幸福。

译文

元符三年,岁属庚辰年。正月初一日,是戊辰日,这天早上三至五时,称为丙辰。这时三辰一戊,按五行来说恰好四土聚集,再加上丙与庚:丙,是土母,而庚是其子。五行中土之富盛,从未超越这一时刻。我应当在这一时刻开始养心,过了此时又想应当及时取薤菜、姜、蜜煮粥来吃。我整天静坐,守护心灵,如果不是被贬谪到山海之外居住,哪里有这么好的运气?东坡居士记。

评析

《老子》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人生境遇祸福变化难以预料,苏东坡“非谪居海外,安得此庆”,是正言还是反语,值得人们去回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