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闲居时的断想(之二)

方寸天地 作者:朱大路


闲居时的断想(之二)

历史不会“以纯粹的形式存在着”——爱·霍·卡尔说——历史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休止的问答交谈”。

历史总是被现实不断问责,现实总是对历史感到遗憾。

问责有什么用?遗憾有什么用?当现实不知不觉变成历史时,又是新一轮问责,新一轮遗憾。

在童年托洛茨基眼里,父母“对待雇工并不比别的雇主更坏”。而在别人的童年,看到的情景“还有比这更悲惨的”。然而,起来铲除“社会不公平”,成为革命家的,恰恰是托洛茨基,而不是别人。

“因为”后面不一定跟着“所以”,所以世界才因为有了这种“因果不相连”,而显得耐人寻味。

合作关系,可以双赢;敌对关系,也可以双赢。

托洛茨基本来姓“勃朗施坦”,为逃离西伯利亚流放区,在革命同志给他的假护照里,他偷偷写上监狱中看守他的一个狱卒的姓名,并冒充这个狱卒,越狱成功。该狱卒的姓氏就是“托洛茨基”。

结果,“托洛茨基”这四个字,青史留名。

革命家托洛茨基的留名,是艰辛所得。狱卒托洛茨基的留名,是坐享其成——人世间的不劳而获,莫过于此。

托洛茨基送给齐夫一幅画,上面题写着:“没有行动的信仰是死的信仰。”

有没有人送给托洛茨基一幅画,上面题写着“屡屡碰壁的信仰是需要反思的信仰”?

普列汉诺夫与托洛茨基一样,都是富于想象力的作家,都是机敏的辩论家,言谈举止都有舞台效果,都充满自信。然而当托洛茨基初露头角,被人称为“天才”,而普列汉诺夫的光芒逐步减弱时,普氏就“绷着脸,转到一旁说:‘我永远不会饶恕他这一点。’”

普列汉诺夫的理论代表先进,普列汉诺夫的胸怀却代表落后——“梁山泊”王伦式的妒贤嫉能!

理论的先进,并不能保证个人品质的先进。而个人品质的缺陷,却会给先进理论的声誉带来损害。

世上不少悲剧的产生,与此有关。

1923年,苏维埃政权成立之初,百废待举,托洛茨基却“把大部分假期都投入在文学批评上”。他写文章,讨论今后的伦理与文明问题,研究如何杜绝“俄语中的骂人话”。

他说:“俄语中这两股骂人的语流——脑满肠肥的老爷、官吏和警察的骂人语流和人民大众的饥饿、绝望和备受凌辱的骂人语流——将整个俄国生活涂上了一层可鄙的色彩。”

他认为:俄罗斯母亲精神上的落后并不亚于她的经济落后。

衡量一场革命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看它是否能唤醒对人的尊严的日益尊重,是否能在全社会培植起高雅、优美的人性。

只可惜,托洛茨基此举,当时在苏联,不被人理解;往后在别处,也不被人理解。

15年后,俄语中的“骂人话”,融合成“可鄙的模式”,在社会上泛滥。“大清洗运动”中,连首席检察官都这样骂被告:“你这笨牛、蠢猪养的!”最高法庭庭长也这样宣告:“枪毙这批疯狗!”

43年后,汉语中的“骂人话”,融合成“可鄙的模式”,在社会上泛滥。“文化大革命”中,人们这样使用语言:“砸烂×××的狗头!”“油煎×××!”“火烧×××!”

萧伯纳如此评价托洛茨基——“像莱辛所说的那样,当他砍下对手的头时,把它举起来,让人看到头颅里没有脑子,但他却不伤害他的牺牲者的人格。……他使他的牺牲者的政治声誉扫地,却让此人保全面子。”

然而,托洛茨基自己的结局却是——被人从背后用冰镐砍中头颅,夺走生命,又被伤害了人格,政治声誉扫地,面子也全没了。

可爱带来可悲,难道是书生的宿命?

早在1904年,托洛茨基就准确地预言了从“集中制”到“个人独裁”的具体演变途径;早在十月革命刚取得胜利之时,他就准确地预言了资本主义的衰落并不意味着这座大厦就要轰然倒塌;早在希特勒上台之前,他就准确地预言了其纳粹本质和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伊萨克·多伊彻说:“托洛茨基具有第六感官。”

依我看,与其说他“具有第六感官”,倒不如说他具有某种“高度”——“他的生活使他升华到如此的高度”,“任何人间的力量也不能使他离开这个高度”。

占据着这样的“高度”,还有什么能逃脱他的视野?

(注:文中有关史料,均引自《先知三部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