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陈丽娟:投身基层甘奉献无悔青春献农村

知行天下:110位北大毕业生的职场奋斗历程 作者:方伟


陈丽娟:投身基层甘奉献无悔青春献农村

人物名片 陈丽娟,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同年7月志愿到北京市房山区拱辰街道黄辛庄村担任村主任助理至今。在黄辛庄村土地综合利用规划、区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办公信息化、计生妇联、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活跃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使她在房山区同时赴任的243名村官中脱颖而出。

梦想和现实的碰撞与思考

在别人眼里,陈丽娟从小到大都是个文静而亲切的女孩,就像是一位可爱的邻家妹妹,可在这位小女孩的心里,从来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梦想。陈丽娟自己也说:我是伴着梦想一路成长的。

还在读中学的时候,陈丽娟就认定自己将来要做一名法律工作者,在她心中,能够通过法律来帮助弱者、匡扶正义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2003年陈丽娟考入了北京大学法学院。陈丽娟说,自己当时的理想就是毕业后成为一名律师或者法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去捍卫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一次实习的经历,让陈丽娟更加全面地认识了社会,深刻地体会了世间冷暖,找到了她远大理想的真正落脚点。

2005年10月,陈丽娟得到一个机会去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实习。然而,随着实习的进行,陈丽娟对自己的梦想产生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工作中,陈丽娟接触并协助法官处理了大量的申请再审的案件。这些案件深深触动了陈丽娟的心,“我发现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当事人能够享受到的法律资源就越少,受到的不公平对待就越多。很多当事人都是因为法律知识欠缺,又无力委托专业人员给予帮助,以至于在一审的时候不能充分举证,造成当事人的权益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蒙受了不白之冤的当事人,更加手足无措,便开始怨恨社会,怀疑法律,甚至产生报复情绪,这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实习中遇到的现实情况让陈丽娟不断地反思:哪里才是最需要法律资源的地方?是公共服务比较完善,企业化、市场化比较充分,法律已经成为日常之需的城市,还是法律资源稀缺、法律意识淡化的农村地区?实习中接触到的那些案例一直萦绕在她脑海中,农村地区由于法律空白或者法律意识淡化而造成的本可以避免的遗憾每每令陈丽娟扼腕叹息。现实与理想的冲撞使得陈丽娟觉得心中似乎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和冲动想去帮助这些朴实的农民。

走进农村,给梦想的种子一个春天

当2006年的春天如约到来时,陈丽娟心中梦想的种子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2006年3月,当我在北大的就业网上看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时候,我立刻意识到这也许就是我一直在找寻的机会。”陈丽娟欣喜地回忆到。

陈丽娟要去当村官的消息使她的同学和朋友们非常惊讶。朋友们的问题连珠炮似的袭来:你在北大辛苦读了几年书,难道就是为了到农村去吗?你难道不觉得浪费自己的生命吗?那样的生活条件,你这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能受得了吗?

对此,陈丽娟显得冷静而理智,她坚信自己的选择,也坚信自己的能力:“我想用我的专业知识去帮助农民,让他们懂得如何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农民在我心中一直是伟大的,他们的辛勤劳动是人类生生不息的保障,是值得我们尊重和感激的。我不忍看到他们由于缺少教育,思想落后,以至于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除了仰天长叹就是以暴制暴,不仅没有维护自身权益,更在他们贫苦的生活中雪上加霜。”很多人都担心陈丽娟会受不了农村基层生活的困难,但陈丽娟却说:“当一个人执著于自己的理想的时候,总是容易把困难看得很渺小,把自己的能力无限放大;觉得没有自己吃不了的苦,没有自己克服不了的困难。”

2006年7月4日,陈丽娟来到了房山区良乡镇黄辛庄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她自己心中梦想的种子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它就要在房山农村朴素而肥沃的土地上生根了。

初入村时,村民的不信任让我度日如年

刚到黄辛庄村时,由于对村里情况不了解,村里并没有分配陈丽娟具体的工作。为了能让她尽快融入村里的工作,村领导特意让陈丽娟和两位对村情比较了解、有着丰富村务经验的老同志在一个办公室,以便能够随时解答她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另外这个办公室负责的事情比较多,从低保到征兵都包含在内,这也是村里希望让她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村民。

然而,当真正开始工作以后,陈丽娟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怎样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繁琐平淡的工作、相对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来自村民的不信任处处考验着她的毅力、信心。

“如果说对于繁琐平淡的工作和艰苦的生活条件我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的话,那么来自村民的不信任就是我始料未及的。”陈丽娟敏感地发现自己虽然来到了黄辛庄,成为了村干部,但农民们却还是把她当做“外来人”,“每当有村民来办事的时候,两位老师傅都很热情地向村民介绍我,说我是城里来的大学生,北大的研究生。村民们都会很仔细地打量我一番,然后点点头,继续说别的事情。如果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的话,村民们一般都是推开门看一下就走,等到老师傅回来再来办事。”

那段日子,也许是陈丽娟长这么大以来最难过的一段时间,仿佛从光荣与梦想的巅峰一下子跌到谷底——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认可。“白天忙工作,晚上回到宿舍,一个人静静地回想白天的事情,看着桌上放着的那个我辛苦考取的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想着自己原本来帮助村民却没人接受我,回想着村民关门就走的那一瞬间,总是有想哭的冲动。面对村民的不信任和不接受,陈丽娟坦言自己“心理上有些彷徨,思想上也有些动摇”。

母校的老师得知了这一情况,他们适时地帮助陈丽娟理清工作头绪,建议她从小事做起,实实在在做事,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村官必然能取得村民的信任。至今陈丽娟仍然记得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王欣涛老师的一席话:“其实在哪里工作都会遇到困难,关键是要想办法战胜困难,不能让社会适应你,而应该主动去适应社会、适应环境。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村领导也肯定陈丽娟近期的工作,给她信心,还带领她实地了解村情、详细向她介绍村子的发展历史和当前遇到的难题以及对她的工作希望。这使得陈丽娟了解到还有很多事情是自己可以去做的,而且自己有优势和能力去做,这位年轻的“村官”脸上又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踏实而创新地工作,让我成为村民眼中的“自己人”

陈丽娟来到黄辛庄村时,正值村里提出实行土地置换的新农村建设方案之时。黄辛庄村的优势在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背倚区政府,紧邻京石高速路良乡机场出口。村里希望能够在京石高速公路以北建立一个新村,把老村址的村民统一搬到新村;在老村址进行商业开发,这样既能给黄辛庄村带来新的发展活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村民就业。这个方案虽好,但是由于规划的原因,在高速路北建新村的想法一直不能实现。陈丽娟来了之后,村领导让她负责起草方案。这项任务对陈丽娟来说不仅意味着村领导对自己的信任与器重,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经过仔细分析,陈丽娟认为要想让各级政府对这个方案更加重视,反映村民的真实想法是最有说服力的。于是,陈丽娟深入村民当中,约村民谈话、入户调研,了解群众的心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她根据黄辛庄村村民的要求,结合黄辛庄村的新农村建设方案,撰写了长达一万多字的《黄辛庄新农村建设方案申请报批报告》。提交后,又积极地配合村领导到各相关部门了解进展情况,并根据工作的进展及时补充了新的材料。陈丽娟说:“通过这项工作让我感觉自己有了用武之地,也深深地感到了工作的压力和动力。”

陈丽娟不但工作细致踏实,而且最可贵的是她工作中的创新性和主动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有心的陈丽娟发现村里的户籍工作还是停留在手工阶段,每次需要统计相关数据的时候,需要一页页地翻查户口本计算,既费力又容易出错。于是,陈丽娟向村领导提议建立一份全村村民的“电子户籍档案”数据库,在她的努力下,“电子户籍档案”数据库在随后一个月迅速完成,她将黄辛庄村农业户籍人口的情况都输入了电脑。这项工作为黄辛庄村在随后的人大换届选举确认选民名单、农业普查确定登记对象以及妇联计划生育和办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节省了时间和人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这项工作还给她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伴随效果”。原来,在她输入户籍的时候,总是有来办事的村民好奇地问上几句,慢慢地村民们开始对她有了新的认识。时间长了,开始有村民向她问问题。后来,村民们来办公室办事的时候,即使只有陈丽娟一个人在,也会放心地把事情交给她办。看来,这位年轻的北大村官已经成了黄辛庄村村民们认可的“自己人”了。

说到今后的工作期望,陈丽娟告诉记者,她又有一个新的计划:解决村民就业难问题。她将利用自己熟悉电脑网络,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比较多的优势,在帮助村民分析用工单位的用人需求类型的基础上,为村民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陈丽娟还计划为村民开设电脑培训班和法律知识普及班,让村民能够有一技之长和保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意识。在工作上已经小有成绩的她还在不断发现新问题、想出新办法,有声有色地为黄辛庄村的农民服务。

踏实做事服务基层

在很多人看来,北大毕业生应该留在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可是陈丽娟却对北大人的社会责任有着自己的理解。作为新时代的北大学生,应该有为国分忧的责任感,应该有为民做事的热情,更应该有挑战传统就业观念的勇气。基层的农村才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广大的农民才是最需要帮助的人。陈丽娟告诉记者,她在半年的农村基层生活中获得的认识是她前二十多年都不曾有过的,半年里对国家对社会的思考之多也是从前从未有过的,“以前总觉得基层工作做的就是些琐碎小事,没什么意义,但现在看来其实基层做的事情是小事也是大事,因为基层工作人员是国家各项政策的最终执行人,是直接和群众面对面的人,基层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在群众眼里都代表着国家,直接影响群众对政府的判断。”

如今的陈丽娟依旧心中有梦想,只是褪掉了最初的单纯和想象之后,她的梦想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性。同时,谦虚的陈丽娟一再强调其实在房山还有许多大学生村官同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自己只是他们中间的一员。她和其他大学生村官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农村基层的热土上,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共同在祖国新农村建设的史诗中抒写青春的篇章!

(文/吕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