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水是茶之魂

茶生活 作者:王金玲 著


水是茶之魂

相较于一些茶人所说的“水是茶之母”,我更认为水是茶之魂。茶韵并非孕育于水中,生长于水中,而是水给予了茶生命的灵魂,使之从“无情的草木”转型为有灵魂的生命体。

水对茶的影响是贯穿于茶的一生的。而就茶产品而言,水对茶的影响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当然是水品。早在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陆羽的《茶经》中就有对他人或自己鉴水试茶后的评判,并将试茶的天下之水分成高低不同的等级。而一般认为,水源流动、洁净、水色清爽、水质轻软、水味甘甜,即活、洁、清、轻、甘的水为适合沏泡茶的好水。那么,好水何来?古人认为,清、轻、甘、洁、活的山泉水为上品;虽活但混入了较多杂质,不甘不清不洁的江河湖水次之;虽有甘甜味但活力较低,渗入味道杂陈的井水又次之。而古典小说中,也有闺中小姐集露水,文人集雨水,僧尼集雪化水用以沏泡茶的诸多描述。

我尚无以露、雨、雪之类“无根水”沏泡茶的经验,也尚无品尝过“无根水”茶水茶汤的经历。近几十年来,环境污染造成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巨大变化,古人评水的标准虽仍可用,择水的标准却是有较大的变化,且水的来源也扩展了许多,如自来水厂的自来水,以及如纯净水之类的加工水。从我的体验看,一是以水品论,流动的山中水,包括山泉水、山溪水、山涧水、山塘水等为最好,大多水质多多少少具备活洁清软甘的特质。大城市氯气味颇重的自来水最差,茶的色香味均荡然无存。二是南方的水较轻软,北方的水较重硬,因此,南方的水更适合沏泡茶。三是用当地的水沏泡当地的茶,能获得最好的茶味。古时就有“蒙山顶上茶,扬子江心水”之说,“龙井茶虎跑水”至今仍是最佳茶水的伴侣。而用武夷山溪水冲泡的武夷岩茶、正山小种红茶的茶味是其他任何水源的水都难以企及的。四是不同的茶品适应于不同的水,或者反过来说,不同的水适用于不同的茶品。比如,矿物质含量较高的虎跑水是龙井茶的绝配,但若冲泡武夷岩茶,会使之降低香味和回甘,甚至产生异味。五是在所有的茶品中,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含量最高的武夷岩茶是对水的要求最高的茶品。它排斥矿泉水,因为过多的矿物质含量会干扰甚至改变它原有的茶性;它排斥纯净水,蒸馏水之类的加工水,因为这类水缺乏使它发挥茶性的活力;它排斥酸碱度(pH值)低于6,高于8的水,因为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茶性的发挥,异化原有的茶性。在得不到武夷山中水的情况下,我遇到的最好的替代品是来自长白山的“泉阳泉”瓶装水,其次是水源地是浙江千岛湖的“农夫山泉”加工水,之所以强调其水源必须是浙江千岛湖,是因为这一水源地的农夫山泉的p17H值和矿物质含量,较有利于武夷岩茶茶性的发挥,除此之外的其他水源地的“农夫山泉”水产品,对武夷岩茶的茶性或多或少均有干扰乃至损伤。基于此,在找不到最佳水品时,我也会将来自千岛湖的“农夫山泉”作为“百搭水”,沏泡所有的茶品。

有了水品较优的水,第二步就是以适当的方法煮水。要煮出合适的沏泡茶的用水,至少有三大要点。

一是燃料洁净、安全没有异味。任何不利健康、有异味的燃料,即使是香味也会破坏茶本身的香味,所以绝不可用。目前,绝大多数人用电炉(包括电磁炉,电热炉等)煮水沏泡茶。电炉煮水最大的两个好处是保证了水的无二次污染(燃料污染)和快捷,最大的不足之处是在煮的过程中,因缺乏与燃料的分子交流,水的活性度较低。古人云:“活水还得活火烹”,而最佳的活火是硬木烧制成的木炭燃烧而成的炭火。只是如今硬木炭难求,炭炉难求,加上住房狭小恐二氧化碳肇事,室外恐危及公共安全,活火烹活水已是难求,退而求其次,且以电炉煮水罢了。

二是容器洁净、安全,没有异味。水是置于容器后在炉火上烹煮的,所以煮水容器的洁净安全无异味也十分重要,否则,煮水的过程中就会混入容器的异味。异味融入水中,即便是香味,也会破坏原有的茶性乃至茶韵。在我用过的煮水容器中,陶壶(包括白陶壶、黑陶壶、紫砂壶等)的土质对水的洁净功能较强,内含的微量元素较适宜茶性的发挥,而煮水时间较长,更能让人静下心来进行泡茶、品茶的器物准备和心理准备,煮出来的水更洁、净、软、静。此外,陶壶的保温性也较强,所以陶壶煮水最佳。瓦罐壶煮水的功效与陶壶不相上下。由于泥土制成的瓦罐壶煮水时间略长,煮出来的水有时会有一些土腥味,所以,总体而言,瓦罐壶次之。铁壶因富含铁分子,较之陶壶、瓦罐壶煮出来的水更软,且煮水速度也较快,但铁分子间的空隙小于陶土和泥土,所含微量元素少于陶壶和瓦罐壶、水的洁净功能和对岩茶茶性的催发性也低于陶壶和瓦罐壶,而煮水速度快的另一面就是有时难免心未静就品茶,难以品到茶之真味。所以,铁壶再次之。玻璃壶能保持水的原样,易于观察水的沸腾状况,所以玻璃壶更次之。不锈钢壶和铝壶中的金属分子易造成水质的硬化。水品好的软水也难免煮成水品差的硬水,此类壶煮出的水品最差。我也喝过用银壶煮水冲泡的茶汤。在所有的壶煮出的水中,银壶煮的水是最软的,但其也具有上述铁壶的诸多不足,且有奢靡浮华之嫌,与茶之质朴、自然、清静的本性相背离。所以,我认为银壶可偶尔玩之,而不可作为沏泡茶之常用器具。此外,煮水壶有时也会用来煮茶或煎茶,而就煮茶或煎茶而言,陶壶最佳,瓦罐壶次之,玻璃壶再次之。因茶叶对金属分子强烈的吸附性,用金属壶煮茶或煎茶,茶汤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金属的异味。比如铁壶的铁腥乃至铁锈味,破坏了茶之原味。所以,煮茶或煎茶最好不要用金属壶。事实上,从金、木、水、火、土五行关系看,木、水、土之间的亲缘性无疑远远高于金、木、水之间的亲缘性。所以,以土质容器煮水泡茶当更适合和适宜。当然,以上关于煮水、煮茶或煎茶容器的评论,只是源于我自己感受和体验的一得之见、管窥之见。此间录之,仅为一议。

要多说几句的是,近三十多年来,不少地方因环境污染,土壤对人的适用性大大降低;不少企业在加工铁壶或铜壶时,所用原料不是生铁或原铜,而是废铁废铜。用被污染的土或废金属制作的壶烧煮的食用水安全性低。因此,用1980年以前的老壶、旧壶烧煮食用水,当是更有利于健康的。

三是煮水的时间和沏泡茶的水温要恰当、合适。水煮沸时间过短,煮出的水谓之“嫩水”。嫩水中的水分子和微量元素未被激活,对茶性的催发力也就不足。水煮沸时间过长,煮出的水谓之“老水”。老水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被大量挥发,会影响水的鲜爽性,而水中微量元素被过度激化后产生的水合作用,也会使水产生陈汤味,对茶味、茶香产生不利影响。一般来说,水在煮沸后30秒钟内沏泡茶最佳,最好不要用多次煮沸的水沏泡茶,无论是不发酵、微发酵、低发酵的白茶、黄茶和绿茶,还是中发酵、重发酵、重发酵加后发酵的青茶、红茶和黑茶,均如此。近年来,一些武夷岩茶发烧友倡导一次沸水只泡一道茶,新一道茶煮新一壶水,余水弃之不重复烧煮的煮水泡茶法,我将此称之为“一沸一道法”。以此法泡茶虽比较麻烦,但每道茶水均为新水,泡出的武夷岩茶之色、香、味确能达到最佳,也能让人更准确地体验到每道茶汤的变化之处,有兴趣者不妨一试。

由于茶性不同,在沏泡每一类茶时,所对应的水温也应不尽相同。一般而言,沏泡不发酵茶,如六安瓜片;低发酵茶,如西湖龙井、蒙顶黄芽;再加工绿茶,如茉莉花茶等,水温在摄氏95-98度为宜。而微发酵的白茶、中发酵的青茶、重发酵的红茶,重发酵加后发酵的黑茶等,水温在摄氏100度为宜。水温过低,难以激活和催发茶性,即所谓的“泡不开茶”;水温过高,会迅速固化茶叶中的活性成份,使茶叶失去原有的色、香、味,即所谓的“泡熟了茶”,去过西藏、青海的茶人,可能都有过在那里“好水好茶喝不出好茶味”的经历。甚至在甘肃兰州的山区,我也有过喝不到岩茶、铁观音原有茶之滋味,茶香淡薄的经历。经同行者几番探究,才发现我们所在的兰州山区的水沸点是摄氏99度,只差一度,就泡不开需摄氏100度沸水才能泡开的武夷岩茶和铁观音,使之失去原有的茶韵。而对于水的沸点在98度以下的西藏、青海等高原地区来说,“泡不开茶”更当是一种常态了。

在煮水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茶之沏泡,即茶与水、水与茶的相互作用了。作为“好水好茶好味好韵”的扛鼎之举,沏泡方法是否适宜也是事关成败的关键之举。就喝茶而言,有“牛饮”和“细品”之分。“牛饮”为粗放型,以解渴为主,不讲究沏泡方法,可以两大把茶叶三大勺沸水冲泡成大碗茶,亦可以是一撮茶叶泡水喝一天。“细品”是精细型,以品评鉴赏为主,讲究以准确、适宜的方法最大化地显现好水好茶的品质和特性。所以,凡品茶者,均十分重视茶之沏泡。《现代汉语大词典》对“沏”释义为:“用开水冲泡”;对“泡”的释义为“长时间地放在液体中”。较之这一通用性的解释,在品茶的范畴内,从字形出发——“沏”为水切入,“泡”为水包围,我更愿意将“沏茶”解释为:以相应水温之水迅速淋冲(茶叶不浸于水中)或冲泡(茶叶浸于水中)茶叶。得到饮用的茶水后,茶叶不再与水接触,待再要品茗时,再次用所相应水温之水冲淋或冲泡。“泡茶”为让茶叶在一定时间内置于相应水温之水中,以获取饮用的茶水、茶汤,而“泡”又分为淋泡(细缓水流淋浇茶叶)、冲泡(粗急水流冲击茶叶)、浸泡(茶叶完全或不完全地浸没于水中,被水全包围或半包围)、煮泡(将茶叶置于冷水或温水、热水中煮沸)、煎泡(将茶叶置于冷水或温水、热水中,用小火慢慢煮沸并使水分逐渐挥发到一定的限度)等。不同的茶品适用于不同的沏泡方法。一般而言,绿茶、黄茶、花茶适宜沏泡,白茶、青茶、红茶适宜于淋泡和冲泡,黑茶适宜于煮泡;而同一茶品在品饮到一定程度后,也可使用不同的沏泡方法。最典型的就是一般的乌龙茶在四、五道水后,适宜于浸泡(俗称“坐杯”)催发茶性。而好的武夷岩茶在浸泡之后,还可再煮泡,获得新的茶感。当然,煮泡已喝过的岩茶,注水最多是一道至二道水的水量。否则,茶味淡如水了。

“好水出好茶”的收官之举是品饮器皿。器皿的洁净、安全、适宜和茶水或茶汤量的合适也是品饮的重点。就品饮器皿而言,以材质论,有陶、瓷、竹、木、玻璃、金属等之分;以样式论,有杯、盏、碗、盅、壶等之分;以形制论,有方、圆、柱、斗笠、鼓、竹节、梅花等之分;以外部工艺论,有涂色与不涂色、单色彩与多色彩;上釉与不上釉、单色釉与多色釉、白色釉与彩色釉等之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人们会出于某种原因,为了某种目的而选择某一器皿。而不论何种选择,与水品、煮水燃料、容器一样,洁净、安全、无异味是选择品饮茶器皿的基本条件,否则,必然品尝不到茶应有的茶性或不利于健康。此外,注入器皿中的茶水或茶汤量也是有讲究的,一般以器皿的七分容量为最佳,少则难以品尝,多则难以端茶入口。对此,民间也有“七分茶,敬客茶;十分茶,送客茶”之说。当主人使客人难以端茶入口时,其送客之意当是不言自明了。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无论是煮水、沏泡还是品尝,环境和当事人自身的洁净、安全、无异物、无异味也是至关重要的,包括当事人需洗净脸、手等部位的化妆品,去除身上的化妆品气味,解除身上佩带的有气味的饰物,如沉香手串等。因为任何异物(如尘土、香烟灰、定妆粉、指甲油、口红等)、异味(如烟味、酒味、花味、除虫剂味、香水味、香烛味、烹调味等)若进入茶水或茶汤,喝茶就无异于喝杂烩水了。

在品茶范围内的水对茶的作用中,水品是基础,煮水是关键,沏泡是核心,品饮器皿是重点,环境和当事人是贯穿于始终的主干,五者的恰当与适宜,缺一不可。古人以“鉴水试茶”探讨水与茶的关系。事实上,反过来看,鉴水试茶的过程何尝不是“鉴茶试水”的过程?而就在鉴水试茶与鉴茶试水的过程中,茶结构和建设了我们的生活,品饮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