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节:深刻敏锐的洞察力(2)

掌控力 作者:吴宏彪


首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以貌取人。“夫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伪作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正如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有的人貌似忠厚而行为骄横,有的人看似刚毅坚强实则软弱怯懦,有的人貌似孤傲实则谦逊,有的人面目不雅实则心地善良,有的人外表玩世不恭实则品行高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准确地鉴别人才,可靠的方法就是通过实践,由表及里,发现人才。

据史料记载,大禹、商汤都是瘸着腿走路,而齐国的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却有着杰出的政治、外交才能。司马迁很佩服他,曾说:如果同在一世的话,甘愿为他赶马车。

国外也有如此的例子,法国路易十四身高不足一米六,而众人皆知的音乐天才贝多芬也仅仅一米六。然而,他们都是历史上的巨人。

也有人长得样貌端正,却德才欠缺,甚至恶贯满盈。清朝大臣和,年轻时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精通满蒙回藏四族语言,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也是无所不能。是大清少有的极品美男子,为皇上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而且《红楼梦》也是由于他的慧眼才得以发现和流传,但是他滥用权利,骄奢淫逸,乱政祸国,最终被嘉庆皇帝以“二十大罪”赐死。

如果单凭相貌等外在因素判断一个人,根本就是一叶障目,不得真知。荀子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非相》,批判唯心主义的相人术,直指以貌取人的荒谬。他说,“相形不如观心,论心不如择术”。

其次,要看真才实学,用人所长,才尽其用。在用人时,就要“扬长避短”。

任何人的知识、经验、能力、体力、智力,都有其专门领域或者适用性,其思想、品行、性格、习惯、兴趣一般都有可取之处。但是谁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集所有优点于一身。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然人各有所长,用人就只有用其所长,不拘一格,充分发挥其长,才能保证事业成功。否则,领导者就会觉得没有人是有用的,而且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正如俄国一俗语所说:“鞋匠做糕饼,厨子做鞋子,那就别指望有什么好结果。”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他的用人策略,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正所谓“忘其短、贵其长”,作为领导要在态度上有容纳人才短处的雅量。先看他能够做什么。如果一个领导只是盯着下属的缺点,死死抓住人家的短处不放手,那么就只有无人可用了。在一开始,就用放大镜来寻找人的短处,对这些有过之人耿耿于怀,那就谈不上用人所长了。

知人善任是一种领导艺术。古往今来,大凡有作为的领导者,都知道用人不可求全责备、论大功不寻小过的道理。

汉高祖刘邦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用人只求独当一面而不要求文武齐备,他深知人无完人,因为他本人就有很多缺点,他所用的人大都也是如此,但是都有一技之长,合起来就是一个整体,无往不胜。人之所长各自有异,千差万别。领导者能够专才专用,适才适用,各就所宜,使人能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凡是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傲物,狂傲不羁,所以用人之道,贵在不拘一格,用我所用,人尽其才,发挥最大的效果。领导者应学会在技巧、方式上做到充分发挥所用者的优势,防止与克服其弱点,尽收其利而免受其失。人的长短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长处得以充分发挥了,短处自然就不那么明显了;扬长当头,克短在其中;克短当头,扬长也在其中。

用人所长,主要是为了发挥他们的不同作用,其中包括时间、年龄的使用效益,人的一生,智力、体力与精力存在不同状态,使用的时候只有根据具体情况才能人尽其用,应该对其有机组合,优势互补。

谁都知道,没有经过修理的花朵不过是一堆乱草而已,而那些精心修整的花丛或许可以散发出别样的芬芳。对于一个整体而言,要高效能地运转,应该注意各种人才的安排、组合。在现今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个人单枪匹马地奋斗,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少,而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彼此之间相互合作才是制胜的法宝。因为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这就要求使用他们时必须进行有机组合,优势互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