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顾宪成高攀龙评传

顾宪成高攀龙评传

顾宪成高攀龙评传

定 价:¥22.00

作 者: 步近智,张安奇著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标 签: 暂缺

ISBN: 9787305033049 出版时间: 1998-12-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1cm 页数: 340 字数:  

内容简介

  步近智,男,1933年12月出生,江苏丹阳人。毕业于山东大学。曾任中国文化史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自史前至辛亥革命均进行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有所开拓与发展;对明清学术文化,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对于明代“东林学派”的独创性研究,为国内外学界所重视;对中国古代实学的研究,中韩实学的比较研究,丰富了中国思想史研究内容;对16世纪朝鲜的“退溪学”研究,获韩国第4届退溪学国际学术奖。主要著作有《中国思想发展史》(秦汉至隋唐五代)、《宋明理学史》、《中华文明史》(“学术思想”学科合著),获’94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顾宪成高攀龙评传》(合著)。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报纸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要有《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对“君权”的批判》、《春秋时代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明末东林学派的思想特征》、《晚明时期儒学的演变与影响》、《孔子与中华精神》、《退溪学与明代朱学》、《论中韩实学思潮之异同》、《论明清之际实学高潮中的“利用厚生”之学》等。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张安寄,女,1933年生,上海市人。1955年后曾就读于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历史系统。曾在上海博物馆从事上海史和文物研究。人民出版社高级编辑。著有《论明后期自然科学中的近代因素》、《略论中国古代儒家经济思想的演变》等学术论文15篇。本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动思想史和社会史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将传主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和学术发展的历史条件,与传主的思想理论、行为实践紧密结合进行研究,使之既具有历史发展的清晰脉络,又能突现传主思想理论的特殊贡献和历史地位。在叙述和评论中展现了传主的思想渊源、学术见解、气节风貌和历史作用。作者从历史和时代条件出发,客观而严谨地分析史料,实事求是地评价传主,确定传主在学术史上的特殖地位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对传主思想的反复和深入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突破,对于顾宪成、高攀龙和东林学派的研究,达到了新的水平。

作者简介

  步近智,男,1933年12月出生,江苏丹阳人。毕业于山东大学。曾任中国文化史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自史前至辛亥革命均进行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有所开拓与发展;对明清学术文化,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对于明代“东林学派”的独创性研究,为国内外学界所重视;对中国古代实学的研究,中韩实学的比较研究,丰富了中国思想史研究内容;对16世纪朝鲜的“退溪学”研究,获韩国第4届退溪学国际学术奖。主要著作有《中国思想发展史》(秦汉至隋唐五代)、《宋明理学史》、《中华文明史》(“学术思想”学科合著),获’94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顾宪成高攀龙评传》(合著)。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报纸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要有《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对“君权”的批判》、《春秋时代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明末东林学派的思想特征》、《晚明时期儒学的演变与影响》、《孔子与中华精神》、《退溪学与明代朱学》、《论中韩实学思潮之异同》、《论明清之际实学高潮中的“利用厚生”之学》等。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张安寄,女,1933年生,上海市人。1955年后曾就读于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历史系统。曾在上海博物馆从事上海史和文物研究。人民出版社高级编辑。著有《论明后期自然科学中的近代因素》、《略论中国古代儒家经济思想的演变》等学术论文15篇。

图书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第一章 顾宪成高攀龙生活的时代
第一节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一 农业生产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出现
二 民间手工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 商业经济的繁荣
四 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第二节 政治日趋黑暗腐败
一 神宗迷恋酒色、荒怠朝政
二 阁辅权臣的曲从皇帝和党派纷争
三 矿监税使的残酷掠夺和“民变”的激起
四 阉党专权乱政并残酷镇压“东林党”人
五 天灾人祸交相煎迫、人民生活陷入绝境
六 东北满族崛起成对明王朝的严重威胁
第三节 蹈空颓废之风的泛滥和实学思潮的兴趣
一 蹈空颓废之风的泛滥
二 实学思潮的兴趣
第二章 家世和生平
第一节 家世
一 “义声”传乡的顾宪成家世
二 亦儒亦商的高攀龙家世
第二节 生平经历
一 从师问学
二 仕途坎坷
三 退居林下而仍“志在世道”
四 重修东林书院,创建东林学派
五 关心百姓疾苦,反对矿监税使的掠夺迫害
六 推举李三才入阁和顾宪成病逝
七 高攀龙挟击阉党,以身殉国
第三章 思想渊源与学术倾向
第一节 由理学、心学向实学演变的学术潮流
一 程朱理学趋于衰颃和心学的崛起
二 泰州学派和李贽的“异端”思想
三 对理学和心学的批评修正
四 实学思想的提倡
第二节 儒学经世传统和程朱理学理性精神的思想影响
……
第四章 反对封建专制政治与早期民主思想的萌芽
第五章 反对空谈心性的一场思想论争
第六章 反对“空言之弊”,提倡“讲”“习”结合和“反之于之前”的知行观
第七章 提倡“悟”与“行”结合的道德修养学说
第八章 东林讲学和图新求实的教育主张
结束语
参考书目
索引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