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神经病学(第18卷 神经变性性疾病)

神经病学(第18卷 神经变性性疾病)

神经病学(第18卷 神经变性性疾病)

定 价:¥90.00

作 者: 王新德总主编;陈生弟主编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丛编项: 神经变性性疾病
标 签: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ISBN: 9787801574312 出版时间: 2002-01-01 包装: 精装
开本: 30cm 页数: 369页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人民军医出版社策划出版的我国第一部内容较为全面系统的多卷本大型高级参考书《神经病学》中的一卷,由我国著名神经病学专家陈生弟教授主编。本卷分4篇39章,系统介绍了运动障碍性疾病、遗传性共济失调、脊髓变性疾病、痴呆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遗传学、流行病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神经病学、神经影像学检查,以及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原发性震颤、弗里德希共济失调、马查多—约瑟夫病、肌陈挛性小脑协调障碍、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空洞症与延髓空洞症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痴呆、匹克病痴呆、营养障碍性痴呆、甲状腺功能减退性痴呆等常见病症的病因、流行病学、辅助检查、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后等。本书可供神经科及相关临床学科医师,以及医学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参阅。

作者简介

  陈生弟 195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1978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系,1986年和1991年分别获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6年以访问学者在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神经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上海二医大附属瑞金医院神经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瑞金医院党委副书记、神经内科主任、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帕金森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学会委员、上海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理事、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国际运动障碍疾病学会会员。担任《中国神经科学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等9本杂志常务编委和编委。对帕金森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颇深,获得国家、国家教委、卫生部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7项。发表论文近百篇,主编2部和参编12部著作。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者承担国家、部、市级科研基金20项。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和上海市卫生系统"百人计划"、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上海市"十佳医师"、"十佳启明星"、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卫生系统青年最高荣誉奖"银蛇奖"二等奖,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运动障碍性疾病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基底节 解剖、生理及病理生理
一、运动调节 系统概况
二、大脑皮质运动区
三、基底节 解剖与生理
四、病理生理
第二节 运动障碍性疾病的遗传与流行病学
一、帕金森病
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三、肝豆状核变性
四、亨廷顿病
第三节 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神经生化学
一、帕金森病
二、亨廷顿病
三、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
第四节 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神经病理学
一、帕金森病
二、肝豆状核变性
三、亨廷顿病
四、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五、多系统萎缩
六、皮质基底节 变性
七、哈勒沃登一施帕茨病
八、特发性基底节 钙化
九、棘红细胞增多症伴发舞蹈病
第五节 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神经影像学
一、结构影像学
二、功能影像学
第六节 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常见症状
一、运动徐缓或运动缺乏
二、肌强直
三、震颤
四、舞蹈症
五、投掷症
六、抽动
七、肌张力障碍
八、肌阵挛
九、其他类型的运动症状和运动综合征
第七节 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一、对因治疗
二、对症治疗
三、其他治疗
第二章 帕金森病
第三章 帕金森综合征
第一节 多系统萎缩
一、Shy_Drager综合征
二、纹状体黑质变性
三、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症
第二节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第三节 皮质基底节 变性
第四节 哈勒沃登一施帕茨病
第五节 特发性基底节 钙化
第六节 关岛型肌萎缩侧索硬化一帕金森综合征一痴呆复合征
第七节 去抑制性一痴呆一帕金森综合征一肌萎缩征
第八节 偏侧帕金森综合征一偏侧萎缩征
第九节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一、感染和感染后因素所致的帕金森综合征
二、毒素所致的帕金森综合征
三、药物所致的帕金森综合征
四、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五、外伤所致的帕金森综合征
六、其他
第十节 其他病症
第四章 舞蹈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亨廷顿病
第三节 小舞蹈病
第四节 棘红细胞增多症伴发舞蹈病
第五节 良性家族性舞蹈症
第六节 阵发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
第七节 其他舞蹈病
一、妊娠舞蹈症
二、老年性舞蹈病
三、偏侧舞蹈症与偏侧挥舞症
第五章 肝豆状核变性
第六章 原发性震颤
第七章 抽动秽语综合征
第八章 迟发性运动障碍
第九章 僵人综合征
第十章 不宁腿综合征
第十一章 Rett综合征
第十二章 肌张力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扭转痉挛
一、原发性扭转痉挛
二、继发性扭转痉挛
第三节 局限性肌张力障碍
一、眼睑痉挛
。二、口一下颌肌张力障碍
三、眼睑痉挛一口、下颌肌张力障碍
四、喉肌肌张力障碍
五、书写痉挛
六、痉挛性斜颈
七、手足徐动症
八、偏侧肌张力障碍
九、软腭阵挛
第四节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第五节 发作性肌张力障碍
第二篇 遗传性共济失调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解剖与生理学
一、小脑的解剖生理
二、前庭系统解剖生理
三、脊髓后索解剖生理
第二节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流行病学与遗传
一、流行病学
二、遗传
三、动态突变与神经系统遗传病
第三节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病理学
一、小脑病理改变
二、脑干病理改变
三、脊髓病理改变
四、基底节 病理改变
五、其他神经系统的病理改变
六、非神经系统的病理改变
七、神经核包涵体(NII)形成
第四节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神经影像学检查
一、X线检查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
三、磁共振成像
四、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
五、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第五节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分类
一、遗传方式分类
二、临床分类
三、Harding分类
第六节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常见症状及检查
一、常见症状
二、检查
第七节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二、其他治疗
第二章 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
第三章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第四章 共济失调伴选择性维生素E缺乏症
第五章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第六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
一、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型
二、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型
三、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4型
四、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5型
五、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6型
六、伴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小脑性共济失调
七、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8型
八、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0型
九、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1型
十、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2型
十一、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3型
十二、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4型
十三、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6型
十四、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7型
第七章 马查多一约瑟夫病
第八章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
第九章 遗传性周期性共济失调
第十章 其他遗传性共济失调
一、肌阵挛性小脑性协调障碍
二、特发性晚发型小脑性共济失调
三、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多发性神经炎样病
四、脂蛋白缺乏症
五、后柱型共济失调
六、Mari。neso—SjSgren综合征
七、脊髓脑桥变性
八、腱反射保留的早发型小脑性共济失调
九、伴性腺发育功能不全的小脑性共济失调
十、Gerstmann—StraLtsslei病
十一、着色性干皮病
十二、charlevoix-Saglaenay型痉挛性共济失调
十三、婴儿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IOSCA)
十四、腓骨肌萎缩性共济失调
十五、Hartnup病
十六、伴眼球运动不能共济失调
第三篇 脊髓变性疾病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脊髓的解剖与生理
一、脊髓的大体解剖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三、脊髓的生理
第二节 脊髓变性疾病的遗传与流行病学
一、运动神经元病
二、脊髓空洞症
三、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第三节 脊髓变性疾病的神经生化与病理学
一、运动神经元病
二、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三、脊髓空洞症
第四节 脊髓变性疾病的神经影像学
一、运动神经元病
二、脊髓空洞症
三、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第五节 脊髓变性疾病的症状与治疗原则
一、常见症状
二、治疗原则
第二章 运动神经元病
第一节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第二节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第三节 进行性延髓麻痹
第四节 原发性侧索硬化症
第三章 脊髓空洞症与延髓空洞症
第四章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第四篇 痴呆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一、新皮质
二、新皮质的结构与功能
三、皮质联络
四、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分化和优势
五、边缘系统
六、边缘系统结构的不对称和功能分化
七、网状结构
八、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联络
九、丘脑一皮质联络
十、额叶皮质下环路
十一、神经生化与行为
第二节 痴呆的流行病学
一、研究方法
二、患病率和发病率
三、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
第三节 痴呆的神经生化学与分子遗传
一、细胞骨架和突触
二、血管病变
三、淀粉样蛋白
四、脂质、核酸和自由基
五、线粒体与能量代谢
六、神经元离子内稳态
七、神经递质
八、神经内分泌
九、神经营养因子
十、致病基因
第四节 痴呆的神经病理学
一、阿尔茨海默病
二、血管性痴呆
三、Lewy体痴呆和帕金森病痴呆
四、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痴呆
五、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所致痴呆
六、匹克病
七、亨廷顿病
八、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九、Creutzfeldt—Jakob病
十、艾滋病所致痴呆
第五节 痴呆的神经影像学
一、结构性脑成像
二、功能性脑成像
第六节 痴呆的脑电生理学
一、正常衰老
二、阿尔茨海默病
三、血管性痴呆
四、其他痴呆
第七节 痴呆的分类
第八节 痴呆的临床评价
一、临床表现
二、神经心理测验
三、神经系统检查
四、诊断
第九节 痴呆的治疗原则
一、社会心理治疗
二、认知功能减退的治疗
三、非认知性精神症状的治疗
第二章 阿尔茨海默病
第三章 血管性痴呆
第四章 帕金森病痴呆
第五章 匹克病痴呆
第六章 亨廷顿病痴呆
第七章 路易体痴呆
第八章 Creutzfeldt-Jakob病痴呆
第九章 艾滋病所致痴呆
第十章 麻痹性痴呆
第十一章 营养代谢障碍性痴呆
第一节 维生素B1缺乏性痴呆
第二节 维生素B12缺乏性痴呆
第三节 叶酸缺乏性痴呆
第十二章 躯体疾病所致的痴呆
第一节 慢性呼吸衰竭所致痴呆
第二节 尿毒症脑病性痴呆
第三节 肝性脑病性痴呆
第四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痴呆
第十三章 中毒性痴呆
第一节 砷中毒
第二节 汞中毒
第三节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第四节 酒精中毒
【附录】帕金森病评分量表
一、Webster评分量表
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
三、修订的Hoehn和Yahr分期
四、Schwab和England曰常生活活动量表
中英文索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