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诗歌词曲赋中国古代作品中国古代散曲史

中国古代散曲史

中国古代散曲史

定 价:¥58.00

作 者: 李昌集著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散曲

ISBN: 9787561707524 出版时间: 1991-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0cm 页数: 772 字数:  

内容简介

  诗词曲是中国古代韵文的三大分支,历来对散曲的研究比较薄弱,目前正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重视。本书为我国第一部中国散曲史研究专著。全书视野开阔、立论严谨、资料详实,澄清了传统的“曲为词之变”观点,提出“词曲同源异流”说。全书分为为三卷,运用社会学、文艺心理学等研究方法,从各个层面把散曲放在整个中国古代韵文系统中予以审视,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史写作模式。本书对其他文学门类的研究和建立文学史研究的新体系、新方法,也有所启发。

作者简介

  李昌集1949年生。1982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留校执教中国古代文学。1985年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硕士生课程,结业后回校继续任教,曾师从蜚声中外的词曲学大师任中敏教授。现为文学博士,扬州大学古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多年来在《文学遗产》等学术刊物,发表了数十篇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又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编撰有《王羲之书论校注》、《中国书法篆刻》、《柳亚子诗文选》等书。

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一卷 散曲形式发展史
    第一章 北曲之渊源与形成
    第一节 北曲调名渊源辨析
    1.与唐宋词、诸宫调曲名相同、相关者
    (1)仅与唐曲同者 (2)与唐宋词相同或相关者 (3)仅
    与宋词相同者 (4)仅与诸宫调曲名相同者 (5)与唐
    曲宋词、诸宫调兼同者一结论:词、曲双生于唐曲,曲非“词余。
    2.与宋杂剧等曲名相同相关者
    (1)与宋杂剧相关者 (2)与舞队相关者 (3)与宋杂曲
    相关者 (4)与金院本相关者
    3.北曲本生调牌简析
    (1)胡曲 (2)北地汉族俗曲 (3)军歌 (4)行酒
    令 (5)佛曲
    4.结论:北曲与宋文人词同源异流,在本质上是唐曲子在民间
    “暗流”的延伸和发展
    第二节 北曲体制的渊源和形成
    1.唐曲的形制及其流向
    (1)“只曲体”的流向及其与北曲的渊源关系 (2)“联章体”的
    流向及其与北曲的渊源关系 (3)唐宋大曲:北曲套式的先趋
    2北曲套数形成的历史轨迹
    (1)元代“套数”概念的指义 (2)“一曲带尾’及其在套数形成
    史上的意义 (3)“赚”体及其与北套的关系:甲、“缠达”及其
    与北套的关系 乙、“缠令”及其与北套的关系 丙、“插
    [赚]体”及其与北套的关系 (4)带过曲的性质及其在套数形
    成史上的作用 (5)“诸宫调”及其与北曲关系辨析:甲、早期
    诸宫调的体制及性质 乙、诸宫调在什么意义上为“后世北曲
    之祖’
    第二章 南曲之渊源与形成
    第一节 南曲之渊源与南北曲之分渠
    1.从《张协状元》看南曲之渊源
    (1)仅与唐曲调名相同者 (2)与唐曲子、北宋词调相同或相
    关者 (3)与南宋词牌相同者 (4)与唱赚曲牌相同者
    (5)与诸宫调曲名相同者 (6)与北曲曲牌相同者
    (7)本源曲牌
    2.“南北合腔”:南北曲之分渠与南北曲之交流
    第二节 南曲形制之演变
    1.南曲小令集曲体的历史演变
    2.南曲组曲成“篇”的方式与南散套
    (1)南曲的“引子”、“过曲”与“尾声” (2)南曲戏曲的联曲方
    式——结论:南曲散套是对北曲的仿制,而不是自身曲体的产物
    第三章 南北曲之格律
    第一节 宫调
    1.隋唐前“宫”“调”的主要含义
    2.宋金时“宫调”概念的变异
    3.曲体之“宫调”及其意味
    (1)曲体之“宫调”非“调高”、“调式” (2)关于“宫调声情说”
    (3)“宫调”对曲体韵格的限定
    第二节 曲牌
    1.“由乐以定词”与歌曲的“调牌化”
    2.“依声填词”与“依声而歌”:曲牌“声”的本位转移与曲牌本
    质的变化
    (1)“由乐以定调”与“依字声而成歌” (2)“依声填词”.“声
    的本位转移与曲牌的文化体 (3)“依字声成歌”:脱离愿曲
    “乐声”本态的“依声而歌——结论:曲牌是文体之一式,是特殊的
    “文本”与“歌本”双重性质的合一。
    第三节、韵律
    1.北曲之韵律
    2.南曲之韵律
    第四节 声律
    1.声律的本质:声调“相搭”之“活法”
    2.北曲之声律
    (1)平声辨阴阳 (2)仄声别上去
    3.南曲声律与北曲声律之同异
    (1)南曲声律四法 (2)关于南北曲声律的“阴”“阳”差异
    第五节 务头
    第六节 衬字
    1.北曲之所谓“衬字’
    (1)何谓“衬字” (2)北曲为何可以“增衬” (3)“反衬
    说”及其产生的原因
    2.南曲之“衬字”
    第四章 散曲之篇制
    第一节 小令
    1.释名
    2.小令之形制
    (1)小令形制的基本构成 (2)“句组”与“句组结构”:小令形
    制的基本要素与构造方式 (3)“句组”内部的不同构成:散句
    句组、对句句组、散对复合句组
    3.散曲小令之“俳体”
    4.“联章”、“带过”与“集曲”
    第二节 套数
    1.北曲的用调
    (1)北曲用调之类别 (2)对北曲用调情况的两点认识:甲、北
    曲之初,曲牌皆可组套 乙、散套用调,多于剧套——结论:北
    曲以套数的形成为成熟的标志,散套形成早于剧套
    2.北套的形式构成
    (1)首曲在套式中的作用:甲、首曲之用调及其特点 乙、首曲
    在套式中的作用 (2)套数之“尾声”:甲、“尾声” 乙、
    “煞” 丙、单煞和迭煞 (3)套数的联调结构:甲、套数
    中的“曲组” 乙、套数的“曲组群”与曲组构套方式 丙、
    附录:北曲各套类曲组群和套式综括 (4)关于“借宫”:甲、北
    曲中的“通用”曲牌 乙、所谓“借宫”
    第五章 散曲的语体形式
    第一节 散曲语言构造的内在形式
    1.从“诗”到“词”:曲以前韵文体语言构造发展的基本轮廓
    (1)韵文体的内在语言构造:“语步”、“语节”及其特征 (2)从
    “诗”到“词”:古代韵文体语言构造的重大变革:甲、偶言诗的步节构
    造 乙、奇言诗的步节构造 丙、词的步节构造
    2.曲:古代韵文体的终极形式
    (1)曲体较词更多地汲取了诗体形式 (2)曲体对词体特有步
    节构造的保留与突破:甲、多字“步”、多步“节”与多节句 乙、
    “模糊步节”句与曲的“口语化” (3)曲体对散文句法的吸
    收——两点认识:曲体是民间形式和文人形式的复合;曲体包含了
    古代几乎一切文体的若干要素,语言形式的含量达到饱和点,必然
    成为古代韵文体的终极形式。
    第二节 曲体的语言表达方式
    1.散曲代言体的建构特征
    (1)词之代言体的基本形式 (2)散曲对代言体词的继承
    (3)散曲对代言体词的突破:甲、模拟形象的多样化 乙、以人
    物性格为文学表现的本体 丙“物”之“自诉”:散曲中别具一
    格的代言体
    2.散曲自言体的建构特征
    (1)意念与意象:自言体诗歌的两大基本要素 (2)自言体散
    曲的“意象组合结构”:甲、“意象组合结构”的基本方式 乙、
    单一意念的意象组合与复合意念的意象组合:意象组合结构中的两
    种基本类型 丙、“意念空间”与“意念流”:意象组合结构中的
    时空构架 (3)散曲中的“意念直陈结构”——结语
   第二卷 散曲文学潮流史
    上编 散曲文学的总体特征
    第一章 散曲文学精神的构架
    第一节 避世思想:散曲文学精神的基调
    1.传统儒道二家之“避世”观
    2.散曲中的“避世”观与悲剧意识和否定精神
    第二节 玩世哲学:散曲文学精神的主导风范
    1.传统“玩世”哲学的内涵
    2.散曲中的“玩世”精神与世俗气息
    第三节 散曲“避世—玩世”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
    1.散曲文学精神的前奏:金代文学中的“避世—玩世”哲学
    2.文人自我位置的失落:元代“避世—玩世”哲学盛行的底蕴
    3.全真教的流行:“避世—玩世”哲学漫延的催化剂
    第二章 散曲文学的审美构成
    第一节 散曲文学之“风力”
    1.冲突、动荡与非和谐性:散曲“风力”的基本态势
    2.哲理与情感相交织的“理趣”:散曲别具一格的“风力”
    3.滑稽诙谐:散曲“风力”的主导风范
    第二节 散曲之“情采”
    1.豪放率真:散曲“情采”的主调
    2.急切透辟:散曲“情采”的审美建构方式
    第三节 散曲之“物色”
    1.散曲“物色”的基本类型及“物”“我”联结的艺术方式
    2.动态性:散曲“物色”“写气图貌”的基本特征
    3.化丑为美:散曲“物色”的突出倾向
    第四节 散曲之“辞藻”
    1.“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散曲“乐府”的辞藻特征
    2.以俚破雅,极俗成趣:散曲“小令语”的别有风味
    下编 散曲文学潮流史
    第一章 散曲文学的兴起与元初散曲三流
    第一节 散曲文学的酝酿和发源
    1.金代长短句中的俚词俗调:散曲文学的先河
    2.文人与民间曲唱的结合:散曲输入文坛的主要途径
    第二节 元初散曲三流
    1.元初散曲中的“志情文学”
    2.元初散曲中的“花间文学”
    3.元初散曲中的“市井文学”
    第二章 元前期散曲的豪放之潮与雅化之流
    第一节 豪放之潮的涌起及其文学风貌
    1.在“用世”之心与“避世”之念的碰撞中涌动的“豪放”之情
    2.时代的人生哲思汇成的浪潮
    第二节 雅化之流的深化
    1.向传统文学返归的雅化之流
    2.散曲文学“雅化”的普遍迹象
    (1)语言的“炼俗为雅” (2)对偶的广泛采用
    第三章 元后期散曲伤感文学的波动与形式美的强化
    第一节 元后期散曲中的伤感文学之波
    1.北曲的南移和南籍曲家的崛起
    2.伤感文学的波动
    第二节 形式美的强化
    1.宋元间的“雅词说”与元后期曲坛上的“乐府论”
    2.元后期散曲追求形式美的三种表现
    第四章 明前期散曲文学的波澜跌宕
    第一节 元末明初北曲之余响与南曲之初兴
    1.元末明初北曲之余响
    2.明初南散曲之初兴
    第二节 明中叶散曲文学的复兴
    1.明中叶散曲文学复兴的原因
    (1)文人境遇的改变 (2)奢乐之风的炽起
    2.明中叶散曲文学的基本倾向
    (1)志情的单一 (2)意趣的驳杂 (3)语言的雅化
    第三节 南北曲体之分格与曲坛上的南、北二流
    1.“北之沉雄,南之柔婉”:南北曲体风格的分野
    2.明中叶曲坛上的南北二流
    (1)北派之特色 (2)南派之特征 (3)“吴中派”南曲的
    艳雅、滑丽二流
    第五章 晚明南曲的隆兴与散曲文学风貌的逆转
    第一节 南曲的隆兴与曲之“婉丽”观
    1.南曲之隆盛
    2.南曲兴盛后的曲文学观
    (1)曲之“婉丽”观 (2)“双美”说 (3)“当行本色”说
    (3840
    第二节 晚明散曲的浓艳、流丽二流
    1.晚明散曲中的“浓艳”一流
    2.晚明散曲中的“流丽”一流
    第六章 明代小曲
    第一节 小曲之性质与风貌
    1.小曲之性质
    (1)小曲的承传性与变异性 (2)小曲的地方性和共域性
    (3)小曲的通俗性和娱乐性
    2.小曲之风貌
    第二节 小曲之影响
    1.晚明的新人文思潮与“小曲一真诗”观
    2.小曲对文人散曲的影响
    第七章 从短暂的振作走向复古的清初散曲
    第一节 黍离之悲与避世之情:故明文人散曲的基调
    1.黍离之悲
    2.避世之情
    第二节 复古主义:康熙时代散曲文学的基本走向
    1.康熙时代的羁靡政策和文学精神的趋向
    2.清初散曲的“曲味之曲”和“词味之曲”
    第八章 清中叶后曲坛复古主义的延续与民间小曲的繁盛
    第一节 末日景象的文人散曲
    1.“曲体卑下”观:散曲文学没落的征兆
    2.萎缩的“元曲风味”:清中叶后散曲的基本倾向
    第二节 清代小曲
    1.清中叶后民间小曲的繁盛
    2.清中叶后的文人小曲
    第九章 近代散曲文学的余波与消亡
    第一节 新旧交织的近代散曲
    1.近代散曲文学中的“传统”一流
    2.近代散曲中时代的辉光
    第二节“散曲文学”消亡的原因
    1.新时代的理性精神要求打破“心灵的幻想”
    2.时代要求建树自己的“艺术形式”
   第三卷 散曲作家创作史
    第一章 元代散曲家
    第一节 元前期曲家
    1.元好问 杜仁杰 刘秉忠
    2.杨 果 商 道 商 挺
    3.白 朴 胡祗遹 王 恽
    4.关汉卿 王和卿 庾天锡
    5.卢 挚 姚 燧
    6.马致远 冯子振
    7.郑光祖 曾 瑞 王伯成
    第二节 元后期曲家
    1.张养浩 刘时中
    2.白 贲 沈 和
    3.乔 吉 张可久 徐再思
    4.贯云石 薛昂夫
    5.钟嗣成 周文质 睢景臣
    6.周德清 杨朝英
    7.刘庭信 汪元亨
    第二章 明代散曲家
    第一节 明中叶北派散曲家
    1.王九思 康 海 李开先
    2.常 伦 王 田
    3.冯惟敏
    第二节 明中叶南派散曲家
    1.王 磐 金 銮
    2.陈 铎
    3.沈 仕 唐 寅
    4.杨 慎 黄 娥
    第三节 晚明散曲家
    1.梁辰鱼 张凤翼 陈所闻
    2.沈 璟 王骥德
    3.施绍莘
    第三章 清代散曲家
    第一节 清前期散曲家
    1.沈自晋 徐石麒 夏完淳
    2.尤 侗 沈 谦 陆 楙
    3.朱彝尊 徐旭旦
    第二节 清中叶后散曲家
    1.厉 鹗黄图珌
    2.王庆澜 孔广林
    3.吴锡麒 王景文
    4.赵庆熺 许光治
   后记
   后记
   重印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