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当代新儒学引论

当代新儒学引论

当代新儒学引论

定 价:¥24.00

作 者: 颜炳罡著
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中国哲学

ISBN: 9787501314584 出版时间: 1998-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0cm 页数: 464 字数: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系统评述当代新儒学的学术论著。它力图将当代新儒学这股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思潮放到近百年的中国历史变迁中去考察其来龙去脉,衡定其理论得失。对梁漱溟、熊十力、张君劢、方东美、徐复观、唐君毅、牟宗三等人的思想做了重点评述。就当代新儒学的定性与定位、当代新儒学的基本特征、当代新儒学的历史流变以及儒家的人文主义、“三统之说”、“良知自我坎陷”说、“道德的形上学”等一一作出分析,且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本书语言流畅,持论公允,富有创见,很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颜炳罡,1960年生,山东临沂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副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哲学的研究工作,著有《整合与重铸一当代大儒牟宗三先生思想研究》、《墨子与新文化建设》、《生活的智慧一孔子哲学散论》、《悲天悯人的呼号一墨子哲学纵横谈》等,参加《春秋哲学》、《现代新儒家学案》等多部著作的编写工作。在《哲学研究》、《孔子研究》、《中国文化》月刊、《鹅湖》等海内外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图书目录

     目录
   总论篇
   导 言 儒学在当代中国之断与续
    ——时代的挑战与儒学的回应
    一 变革中的失落与解构
    ——新儒学之萌蘖
    二 死亡中的转世与重生
    ——儒家生命精神与形上智慧的复活
    三 困境中的整合与重铸
    ——当代新儒学完成儒学之自我转型
    (一)对新文化运动的反省
    (二)中国文化之反省
    (三)儒家思想体系的重建
    四 结语:儒学的当代命运
   第一章 当代新儒家之定性与定位
    ——当代新儒家“儒”的特征与“新”的意义
    一 新儒家在当今世界只是一批学者文化生命和
    学术动向的一种标识
    二 当代新儒家判别之一:儒之所以为儒的生
    命格调与文化取向
    三 当代新儒家判别之二:新儒家之所以为“新”
    的意义
    四 几人堪称当代新儒家
    五 马一浮:当代儒家的典型
    六 冯友兰:主观上的新儒家
   第二章 当代新儒学的基本特征及生命路向
    一 儒家主位主义的特征
    二 道德中心主义的特征
    三 内在生命主义的特征
    四 即理性而超理性的特征
   第三章 当代新儒学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一 当代新儒家海外学派的形成与《宣言》的发表
    二 “同情”和“敬意”的学术态度
    三 中国文化的估价与展望
    四 对西方文化的估价与人类前途之展望
    分论篇(上)
   第一章 今文经学的兴起与儒学自我变革的发生
    一 时代召唤新学说
    二 因时转换:康有为重塑孔子形象
    三 创造性论释:康有为对仁学思想的发挥
    四 孔教路德的悲剧:新孔学旋生旋灭
    五 梁启超发科学与玄学论战之先声
   第二章 走孔家的路
    ——梁漱溟对孔子精神的再发现与儒学复兴
    的预言
    一 为实践而思考的儒者
    (一)早期思想的一转再转
    (二)为实践而思考
    (三)晚年的悲哀:我承认马列主义,可惜马
    列主义不承认我
    二 儒家生命哲学的高扬
    (一)尽宇宙是一生活
    (二)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
    (三)“现在的我”对“前此的我”的超越
    (四)生命与心同义
    三 崇尚直觉的三量说
    四 儒学复兴的预言
    (一)意义方位的重校与文化根本精神的发现
    (二)走孔家的路 过孔家的生活
   第三章 倡言新宋学
    ——张君劢的新宋学与德法合一论
    一 由梁启超的学生到唐、牟、徐的同道
    ——张君劢生平大略
    二 由新理智达于新道德
    (一)倡言新宋学
    (二)死后复活:由新理智以达于新道德
    三 德法合一:民主社会主义之向往
    (一)民主社会主义源于儒家说
    (二)个人自由: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三)社会公道:国家社会主义下的计划经济
    (四)德法合一:理想的社会状态
   第四章 大本大源的设立与儒家哲学的重建
    ——熊十力的人格风范与学术贡献
    一 举头天外望 无我这般人
    ——熊十力的人生道路与人格风范
    (一)困厄的少年岁月
    (二)走出黄冈经营天下
    (三)改弦易辙矢志学术
    (四)放弃佛学归儒学
    (五)《新唯识论》的风波
    (六)流寓四川讲学巴蜀
    (七)凄风苦雨二十年
    二 设立生命大本 重建儒家哲学
    (一)反求实证 良知呈现
    (二)即用显体 举体成用
    (三)本体流行 翕辟成变
    (四)量智有能亦有限
    三 出入百家 归易阐易
    (一)出入百家 以易为归
    (二)力排百世横议 独标孔子著《周易》
    (三)乾坤并建 极天地之意蕴
    (四)以易为本 阐发内圣外王之道
    四 熊十力之所以为熊十力
    (一)抗拒世俗 睥睨名流 确乎其不可拔
    (二)傲然独立 砥柱中流
    (三)克己自省 反求诸己
   第五章 生生哲学论衡
    ——方东美对生命本体的高扬与文化哲学
    的探索
    一 诗哲方东美
    二 生生哲学的建构
    (一)含情而得生 契理乃得存
    (二)生生不已 和谐中道
    (三)生生之理
    三 文化哲学的探索
    (一)以价值为中心的文化观
    (二)理想文化蓝图
    (三)会参中西 再建中国文化
    四 方东美生生哲学之评价
    分论篇(下)
   第一章 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巨笔
    ——徐复观的学术方法与政治理想
    一 由政坛向学坛的转向
    二 学术态度比学术方法更重要
    (一)自己的头脑好比是一把刀 西方哲人
    著作好比是一块砥石
    (二)学术方法是出自治学历程中所蓄积的经
    验的反省方法的效果与治学的功力成
    正比
    (三)治学的态度比治学的方法更重要
    (四)实事求是 多多反省
    三 由民本跳向民主
    ——中国政治出路之理论探讨
    (一)政治理想与政治现实的冲突:二重权原
    (二)由民本跳出一步转向民主:德治主义与
    民主政治的融合
    (三)徐、牟政治设计之异同
    四 徐复观在当代新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第二章 道德自我的肯定与人文世界的开显
    ——唐君毅思想述要
    一 中心观念的确立:道德自我的肯定
    (一)心路历程
    (二)宇宙悲凉 人生虚幻
    (三)虚幻宇宙的否定 道德自我呈现
    (四)人之全部活动都是精神活动
    (五)人生之旅与重返人间
    二 依本成末 人文世界之开显
    (一)道德为本 文化为末
    (二)本强末弱 中国文化人文世界开显之
    不足
    (三)依本成末 全面开显中国文化的人文
    世界
    三 转识成德 由渐入显
    ——评唐君毅的九境哲学
    (一)我感故我在——九境哲学的前提
    (二)客观三境:个体 类 功能
    (三)主观三境:感觉 观照 实践
    (四)超主客三境:耶 佛 儒
    (五)九境之转易开合
   第三章 本内圣之学以解决新外王
    ——牟宗三的道德的形上学与儒学第三期之
    发扬
    一 下学上达智穷见德
    ——牟宗三的生活道路与学思历程
    (一)生活的道路
    (二)学思的转进
    二 消融康德哲学系统 重建中国哲学
    (一)道德的形上学与道德底形上学
    (二)道德的形上学的理论前提
    (三)无执的存有论
    (四)知体明觉之自我坎陷——开出执的存
    有论
    (五)圆教成而圆善明
    (六)真善美之圆成
   ?三 本内圣之学以解决新外王
    (一)中国文化本质特征之探讨
    (二)中国文化缺乏民主与科学之故
    (三)中国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
    ——良知自我坎陷说之评价
    四 儒家式人文主义之建构
    ——儒学第三期之发展如何可能
    (一)儒学三期发展说
    (二)第三期儒学之理论纲维
    (三)三统说之论衡
    五 百年儒学之进程与牟宗三学术地位之衡定
   校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