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自我实现/励志谋略荣枯鉴:破解小人官场不倒的秘密

荣枯鉴:破解小人官场不倒的秘密

荣枯鉴:破解小人官场不倒的秘密

定 价:¥33.00

作 者: (五代)长乐老原典;马树全注译
出版社: 吉林摄影出版社
丛编项: 天下无谋文丛 经典珍藏版
标 签: 古代史

ISBN: 9787806066263 出版时间: 2003-09-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1cm 页数: 281 字数:  

内容简介

  《荣枯鉴》提供给人们的只是审视小人的一个独特的视角,至于如何定义小人、如何防范小人、并最终战胜小人、读者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小人已经困扰了我?羌盖辏尾蝗梦颐且布幸幌轮腔酆途ρ芯恳幌滦∪耍∪艘仓圃煲恍┞榉常缬嗲镉晁档模骸把芯啃∪耸俏丝辞逍∪耍嵌ㄎ唬悦馑羌绦灯档厣盼颐堑氖酉摺U呈顾羌又兀芯渴顾鞘е兀鸩饺盟谴τ诖蛔刺咴底刺赣嘧刺?冯道又号为长乐老,唐朝末年,冯道出生于瀛洲(今河北省河间县)一个小康人家,「为农为儒」的家风,使他自幼养成了「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的良好习惯。成年之后,他凭着自己的才学和本事,投奔到河东监军史张承业麾下谋职。张氏虽为一介武夫,却很器重冯道的「文章履行」,遂将他留在身边,委以使府「东院巡官」。张承业则是前河东节度史、晋王李克用的「托孤之臣」,此时正在辅佐继承父志的李存勖谋求帝业,到处网罗人才。他见冯道前程有望,便竭力向李存勖推荐,使冯道进入晋王府当上了掌书记。李存勖灭掉后梁创建后唐称帝,是为庄宗,冯道又被拜户部侍郎,充翰林?俊@畲孥盟溃髯诶钏迷醇次唬庇谕肝难е俊构彩拢惆莘氲牢嗣鞯钛浚痪茫ㄖ惺槭汤伞⑿滩可惺槠秸率拢狗氲来哟丝剂嗽紫嗌摹?本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是出现的评述小人“智慧”?淖ㄖ髡叻氲揽沙频蒙瞎俪∩弦桓稣嬲酪晃薅钠婕!S捎谧髡咛厥饩托∪耸咏牵耸楸憷吹挠行┓萘浚迷幕八担?“一部《荣枯鉴》,道尽小人之秘技,人生之荣枯,它使小人汗颜,君子惊悚……”其实,从《荣枯鉴》中可以发现,小人不是“惹不起”就能“躲得起”的,小人并非不可战胜的,小人的秘迹是有迹可循的,可以破解的,只有了解他,才可战胜他;洞悉其奸,才能防范在先,这是一部《荣枯鉴》给我们的启发。

作者简介

  在五代时期,有自称「长乐老」的人,从后唐明宗李嗣源撑地开始出仕宰相,前后二十多年共仕后唐、后晋、契丹(即辽)、后汉、后周五朝,八姓,十一帝,「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在五代风云瞬息万变、帝王易位如走马之时,此公却始终官运亨通,富贵长乐,成为官场上的一个不倒翁。他就浑身媚骨奴颜,一生取容于乱世君王的冯道。唐朝末年,冯道出生于瀛洲(今河北省河间县)一个小康人家,「为农为儒」的家风,使他自幼养成了「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的良好习惯。成年之后,他凭着自己的才学和本事,投奔到河东监军史张承业麾下谋职。张氏虽为一介武夫,却很器重冯道的「文章履行」,遂将他留在身边,委以使府「东院巡官」。张承业则是前河东节度史、晋王李克用的「托孤之臣」,此时正在辅佐继承父志的李存勖谋求帝业,到处网罗人才。他见冯道前程有望,便竭力向李存勖推荐,使冯道进入晋王府当上了掌书记。李存勖灭掉后梁创建后唐称帝,是为庄宗,冯道又被拜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李存勖死,明宗李嗣源即位,急于同「文学之士」共事,便拜冯道为端明殿学士,不久,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使冯道从此开始了宰相生涯。冯道当上高官之初,也曾做过一些好事。譬如,庄宗李存勖兴兵与后梁末帝朱友贞逐鹿时期,双方艰苦鏖战,隔着黄河拉距对峙,史称「夹何之战」。在这段征战的艰苦岁月中,冯道刻苦俭约,与士足同干共苦,在驻地栖身茅舍,不设床席,只铺柴草。所得俸禄,全部用来与童仆同器饮食。遇有部将向他赠送在兵荒马乱中掠来的民间美女,他就暂时安置住处,然后派人寻访他们的亲人下落,逐个遣送还家。又如,冯道出任宰相的初期,比较注重用人唯贤,不问门第,「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引用。」这一进步措施,当时曾遭到衣冠子弟攻击。传说,有一日冯道下朝归来,听说工布侍郎任赞在背后对他进行讽刺,说什么「宰相如果快走,肯定会从腰间掉出一本「兔园策」来」。任赞心目中的「兔园策」,是一部乡校俚儒教习田夫牧子之书,达官贵人是不屑一顾的。搭讲此话的目的,是在讽刺冯道出身寒微,用人低贱。冯道因此招见任赞,对他反唇相讥:「你可知「兔园策」都是名儒所集,文章言之有物,脍炙人口,我经常背诵。遗憾的是,如今朝中士多热心于文场秀句,以此为业,沽名钓誉,窃取公卿,此被小儿该是何其浅薄耶!」任赞听罢,自感惭愧。再如,明宗天成、长兴年间,冯道见连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便提醒皇帝居安思危,他语重心长的对李嗣源说:「臣当年为河东节度使府掌书记时,曾奉命出使中山地区,途经井陉一带险路,生怕马失前蹄,格外用心操持衔辔,结果反而平安无事。等到进入平川行路,臣却掉以轻心,不想竟从马背上跌了下来,险些送命。臣说的虽是小事,但却能以小见大。如今天下清晏丰熟,陛下万不可因此高枕无忧,未雨绸缪,励精图治,才是臣等的厚望啊!」明宗听后,深以为然。另有一次,明宗问冯道:「天下大比,百姓生活如何?」冯道回答:「榖贵饿农,榖贱伤农,此乃常理。臣记得近世举子聂夷中【伤田家】诗云:「二月卖新丝,五月耀新榖,医得明眼疮,剖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不照绮罗延,偏照逃亡屋。」这也正是臣的心愿。」明宗接着说:「此诗说的好。」遂侍臣录以备诵。不幸的是,冯道未能善终。宫廷中的恶习逐日腐蚀他的灵魂。为了保住头上的那顶乌纱,常享荣华富贵,他不再思考利国利民之事,而将全部心血用到了钻营投机为官上面。他在一首无题【偶作】诗中披露了这种心态:(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狱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读其诗,观其行。下面就来考察一番冯道是怎样不顾廉耻,在「虎狼丛中」「立身」的。后唐明宗死后,宋王李从厚即位,是为闵帝。明宗义子、潞王李从珂不服,迅即自凤翔起兵东进谋取帝位,闵帝闻风出逃。身为宰相的冯道,于此危难之际,不仅不设法为闵帝救驾,反而看风使舵,全衡利害,投靠新主,招集百官布置「上书劝进」和「班迎」李从珂登基。李从珂攻占京师洛阳之后,做了后唐末代皇帝,冯道因奉迎劝进有功,仙逝外放充任同州节度使,后又擢为司空。两年以后,明宗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又与李从珂反目成仇。石敬瑭为了夺取帝位,派部将桑维翰去契丹向太宗耶律德光求援,以自称儿臣、割让燕云十六州等屈辱许诺,藉外力灭掉后唐,建立后晋,做了遗臭万年的「儿皇帝」。石敬瑭称帝后,将都城从洛阳移到汴梁(今河南开封)。仍以冯道为相,并派他出使契丹,作为「儿皇帝」的宰相和册礼使,去向「父皇帝」耶律德光贡献尊号,自然是个极为难堪的差事。石敬瑭恐怕冯道推托,便好言相劝:「卿官崇德厚,不宜跋涉沙漠,然而此行事关重要,又非卿莫属。」不想冯道竟面无难色,欣然应允:「陛下受北朝恩,臣受陛下恩,岂有不去之理?」甚至他都未向妻儿告别,就匆忙上路北去。石敬瑭死后,无子即位,冯道又与侍卫亲军事都指挥使景延广等受顾命,拥其侄石重贵为帝,是为后晋出帝。耶律德光趁后晋新帝登基、政局未稳之时,率兵大举南下直捣汴梁,灭掉后晋,穿起汉服,直接做了中原王朝的皇帝,并改称辽朝。冯道不敢怠慢,主动前来拜谒。耶律德光发问:「何以来朝?」冯道回答:「无兵无城,安敢不来?」耶律德光又问:「尔是何等老头子(老汉)?」冯道厚颜无耻的回答:「无才无德,痴顽老子。」耶律德光再问:「天下百姓遭难,如何才能得救?」冯道阿谀奉承说:「此时此刻,即使如来佛出世,也难普渡众生,只有陛下方能解民倒悬。」耶律德光听了冯道自贱的问答和对他的恭维心中大喜,随后便用其为太傅。耶律德光入主汴梁,统治没有多久,便痛感内外交困,四面楚歌,不得不率部北归。当年后晋的军国重臣、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乘隙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称帝,以汉为国号,史称后汉,不久又到汴梁定都。刘知远称帝后为了陇络后晋朝。遂用冯道为太师。后汉末年,朝内倾轧,互相杀戮,隐帝刘承佑死于乱兵。镇守邺都(今河北大明县东北)的枢密使间天雄军节度使郭威,挥师进入汴梁收拾残局。外镇军将报称辽兵南犯,郭威率军北上迎战。军至澶州(今河南濮阳),将士哗变,把撕裂的军中黄旗披在郭威身上,山呼万岁,拥戴他为皇帝,改国号为周,是为后周。随后返回汴梁,接受百官藩拜谒,正式登基。冯道又因带头上表劝进有功,位居宰相。四年之后,结束了他曲意逢迎、攀龙附凤的一生。冯道对于自己这令人冷齿的一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晚年,他写过一篇题为【长乐老自序】的奇文。在这篇令人作呕的自传中,他首先津津乐道地一一列举了意在「上显祖宗,下光亲戚」的诸多「阶勋官爵」;接着又冠冕堂皇的表白,他平生「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立身行事「以三不欺为素」,即所为「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最后他感到心满意足的是:「有庄、有宅、有群书,有二子可以袭其业。于此日五盥,日三省,尚犹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为子、为弟、为人臣、为师长、为夫、为父,有子、有犹子(侄子)、有孙,奉身即有余矣。」「时开一卷,时饮一杯,食味、别声、被色,老安于当代耶!老而自乐,何乐如之!」这是何等的绝妙的自我讽刺画!他人无须再加勾勒,一个没有脸皮、没有心肝的「长乐老」形象就已呼之欲出了。

图书目录

前言 
圆通卷一 
邹阳的上书·元景安的保命之法·张华的死难·谢方明的不凡之举·为人鄙陋的王戎·李玄盛 的反叛·
田文的妙喻·特立独行的灌夫·直言获罪的杨最·叶向高的隐退 
小人天生一套参屈能伸、能真能假的本领 
找到利益的最短路线,打破规则,为我所作,便是小人的秘密 
弯曲的树木盘根错节、古怪离奇,却能变成天子的名贵器物。 
见风使舵和富于变化的,这是小人们最拿手的本领之 一,也是他们常常能出奇制胜、转危为安的处世之
道。 
当小人的实惠和诱惑远比当君子的清贫和艰难更打动人心。 
闻达卷二 
汤斌的失宠·杨爵的困境·看破红尘的康海·迷惑世人的王衍·晏殊的升官司秘诀·凶残的刘瑾·得意的
决道·阮大铖的蜕变·至死方悟的刘文静·被罢官的朱熹 
在统治者的眼中,君子的名望是为我所用的,否则便是一钱不值,甚至是一种威胁。 
小人总能顺应时变,改变自己,从而谋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小人的智慧往往令人惊讶。 
任人唯亲,小人得志的现实,使官司场中人难为君子。 
官司位的高低绝不是品行的标示,不善于心计和不耍手段的人,很难爬上高位。 
君子祸从口出,小人大奸若忠。 
解厄卷三 
不尽全力的高力士·以退为进的温体仁·杨惮垢杀身之祸·媚上专横的高肇·徐爰的保身材术·施文庆的
避祸之道·京房的落难,石显的机诈权变·李固的壮烈 
君子忧国忧民,不计私利,满腔忠义,却往往是他们致祸的原由,因为小人见不得美好。 
人生的许多错误往往是因对小人的轻视而犯下的。 
小人总是把讨好上司当作自己的第一要务。 
任何申辩和决不认错只能被上司看成是对他们的又一次冒犯和挑战。 
如果不了解小人的特性与智慧,他终将给你致命一击。 
交结卷四 
小人具有极其隐忍的天性,慢慢渗透的功夫。 
小人善于做感情游戏。背叛或效忠,投靠或出卖,只是利益权衡的结果。 
外露智慧、处处显能,引敌先发、身陷被动;通常是君子弱点所在。 
小人是那种没一个真正的朋友,却有许多误认他是朋友的人。 
人们结交小人,并非为了捞好处,而是怕他们祸害自己。 
节义卷五 
明鉴卷六 
谤言卷七 
示伪卷八 
降心卷九 
揣知卷十 
附录 鬼谷子巧制小人八招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