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精神与精神病的生物化学

精神与精神病的生物化学

精神与精神病的生物化学

定 价:¥39.50

作 者: 王学铭主编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ISBN: 9787117051811 出版时间: 2002-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6cm 页数: 428 字数: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精神与精神病的生物化学》是一本主要为精神科临床医师和科研人员阅读的高级科技参考书。本书第一部分(1~10章)系统地介绍于当前正在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学科??精神生物化学的理论基础,重点阐述与精神病相关的分子遗传学、人类高级神经精神活动的生物化学基本知识、药物依赖、运动应激与疲劳、营养与环境因素、免疫学变化对人类精神活动的影响以及在精神疾病发生、发展与结局上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11?15章)突出介绍了几种常见多发的精神病、Alzheimer’s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及发作与精神情绪变化密切相关的神经病??癫痫等疾患的病理生物化学机制,新近提出的生化机制与进展,扼要介绍临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对于认识上述精神病的发病本质、诊断治疗、精神药物的开发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此外,本书还可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精神卫生系专业教科书使用。对于神经科医师、精神病学的研究生、青年教师也不失为一本较好的参考读物。同时也可供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关专业的师生与科研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精神与精神病的生物化学》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化学基础 ...第三章 精神与精神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第四章 与精神病相关的内分泌生化 ...第五章 与精神和精神病密切盯关的神经递质 ...第六章 高级神经与精神活动的生物化学基础 ...第七章 营养与环境因素对神经、精神活动的影响 ...第八章 与运动有关的精神生化问题 ...第九章 药物依赖性的生物化学 ...第十章 神经精神疾病与免疫 ...第十一章 ALZHEIMER病的病理生化学 ...第十二章 情感障碍的生化研究 ...第十三章 精神分裂症的生化机制 ...第十四章 癫痫的临床生化 ...第十五章 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  文章节选     心理一精神障碍与精神病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我国精神病的发病率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2.7%。猛增到1999年的13.47%。,总人数高达1 600万。按照WHO的推算,各类神经和人格障碍约是精神病的5倍,故而几乎全世界每10人中即有1名患有程度不同的心理一精神障碍。何况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业化、都市化、老龄化等的影响,各类精神疾病的发生还在呈上升趋势。这无疑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是危及社会安定的重大因素。控制精神病的高发局面,探明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尤其是阐明其病理生化过程,以便从源头上进行有效地预防、诊断与治疗,以及研制开发出更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是当前一项迫切的任务。 另一方面,人类一直执著地在探索大脑高级神经一精神活动的奥秘。生理、生化等学科的研究者,千方百计地设法破译学习与记忆、遗忘、动机与行为、思维与情绪等分子生物学过程。进入80年代以来,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使分子遗传学取得了辉煌成绩,到90年代,由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实施“脑的10年” (thedecadeofthebrain)计划与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在揭示人脑正常基因与精神病致病基因方面均获得重大突破。由于生物化学家、生理一心理科学家、免疫学家、精神药理学家等基础学科研究者与临床精神病医师通力合作,已阐明了许多人类神经,精神活动的生物化学本质,得到丰富的心理一精神障碍生化改变的资料。有鉴于此,较系统地总结出一本有关精神与精神病的生物化学变化专著已是势在必行。主编组织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北华大学医学院、广东医学院及湖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等七个单位的教授专家,共同编写的这本《精神与精神病的生物化学》高级科技参考书便应运而生。编著者中既有学术声望较高的资深老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有在精神生物化学与相关学科中崭露头角的中青年科研才俊、20世纪跨世纪人才。但是鉴于目前尚未见国内外有这方面的专著可供参考,因此主编在安排内容、章节衔接及资料取舍等诸方面难免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作为抛砖引玉之作,主编诚恳地希望广大读者与同行专家教授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以期在不久的将来使之臻于完善,更好地为精神卫生与临床精神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服务,也为能破解大脑高级精神活动的奥秘作出贡献。 王学铭 中南大学湘 图书文字片断: 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一门新崛起的学科??精神与精神病的生物化学 20世纪60年代伊始,生物化学、组织化学、细胞免疫学和生物物理学的理论与实验新技术获得飞跃发展,尤其是将分子生物学的技术与方法引进到神经生物学与医学研究领域,使人们对大脑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生理生化功能等诸方面的认识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精神生物化学的学科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科学家的倡议与推动下,1989年美国国会决议正式宣布20世纪90年代是“脑的10年”,促使美国政府斥巨资支持神经科学的发展,这一倡议也取得世界范围内科学界的热烈响应。我国生物医学界也将脑功能研究列为“八五”期间基础研究“攀登计划”的项目之一。时至今日,人们对大脑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生理生化功能以及它们与精神活动与精神疾病的关系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以至神经化学、神经内分泌学等纷纷形成独立的新学科。 在这期间,临床精神病医师与科研工作者从治疗各种精神疾病的实践中,总结出大量有关精神疾病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的宝贵资料。他们与精神药理学家密切配合,在开发与研制精神病药物方面也同样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遗传学研究,包括分子遗传与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更是从研究脑基因人手,探查精神活动与精神病的基因变异,同样获得了重大突破。免疫学从细胞免疫到分子免疫水平,研究人类精神活动的免疫变化以及人体免疫系统对精神活动的深刻影响。生理、心理学专家在探索人脑高级神经?精神活动,如思维、学习、记忆与遗忘等的生物化学本质方面已摘取到丰硕成果。进入90年代后,随着“脑的10年”研究工程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更是为破译人类精神与精神病病因“暗箱”创造了鼓舞人心的前景。其他如运动医学、营养与环境医学,本专著有关专家都从各自的视角提供了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