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与数据通信网络服务宽带城域光纤网络技术

宽带城域光纤网络技术

宽带城域光纤网络技术

定 价:¥48.00

作 者: 周承刚[等]编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标 签: 电信设备

ISBN: 9787030131485 出版时间: 2004-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4cm 页数: 493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概述了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络系统的原理、光纤光缆、有源无源光器件、网络拓扑以及正向和反向传输系统工程设计HFC宽带城域网络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内容涉及网络改造、数字载波调制、宽带接入技术、机顶盒与数字视频、视频编码与压缩,最后还用较大的篇幅对IP城域网络技术作了介绍。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光纤通信部门、广播电视部门在职人员的培训教材。本书基于笔者对从事光纤有线电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于部进行专业培训的讲义,最初的讲稿是以彩色幻灯片的形式出现的,出书前笔者又对其进行了大量修改和文字补充,目的是对光纤传输技术在应用中出现的诸多新技术加以介绍和说明.光纤传输技术引入有线电视网形成了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即HFC网),从此,打开了多路电视在光纤中传输的大门,开辟了光纤模拟.数字电视技术的新领域,使有线电视网络成为我国第二大通信网络.当前有线电视网正在从单一广播电视分配网向网络化.数字化.综合化.多功能化的宽带城域网过渡,形成了全国大联网与其他网络融合的格局.摆在有线电视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运营商面前的是许多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概念,涉及诸如电视.数字通信.计算机.光纤.光电子.微电子.半导体.激光.集成光学等广泛的专业技术领域.本书避免了繁琐的数学推导,从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网络的角度,给读者介绍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并概述了宽带城域网建设中遇到的工程技术问题.本书第1-6章介绍HFC网络及有关器件.设备的基础知识.第1章从系统角度讲解,以使初学者对光纤电视网络有一个概貌性的认识.后面几章从部件角度讲,全面介绍网络中各种器件.设备的原理.技术指标和应用等情况.第7-9章是模拟光纤传输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及实例,包括HFC网络拓扑结构.1310nm和1550nm城域网的工程设计和回传系统的设计,使读者掌握光纤多路电视正向传输和回传通道的工程设计方法.第10-15章概述HFC网络的升级改造,涉及将HFC网络如何改造成宽带城域网构建A.B两个平台,数字载波调制,视频编码与码率压缩,宽带接入技术,HFC网的数据传输和机顶盒与数字电视.这些是HFC网从单向网改造成双向交互式网络来进行多功能开发以及数字电视传输的重要技术,是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向宽带城域网过渡的基础.第16~17章简述数字传输及波分复用在广电中的应用,介绍SDHATM的应用与发展及波分复用技术.广电系统在地区性乃至全国大联网中,必须使用数字传输技术进行以传送视频业务为主的时分复用和波分复用技术的联网.第18章介绍宽带IP网络技术.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对现行电路交换通信体制形成早大冲击,通信体制正面临由连接的电路交换方式向非连接的IP方式演进.宽带IP技术这一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本书的每章都可独立成文,供不同层次的读者选择阅读.各章间难以避免某些重复,请读者谅解.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尽量保留原幻灯片简明扼要的特点,并注意了以下5个方面:(1)以图为主:尽量采用图说的方式,增加阅读兴趣,方便读者理解.凡易于了解的框图.网络图.电路图和表格等都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文字说明.(2)内容较新:在编写中参阅了大量新资料,尽量不涉及争议中的技术.(3)面向实际:内容和重点与工程应用实际息息相关.(4)手册式:引用了一些常用数据和图表资料,可作为随时参考的手册.(5)参考文献:由于本书涉及专业面宽.内容广博,很多基础知识不可能详细介绍,有需要的读者可参阅有关专业资料.在成书过程中相继得到《光纤在线》主编刘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4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谭生树.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唐明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谭生树先生审校了本书的全部内容,提出了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唐明光先生提供了未发表的讲义供编著者选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涉及的参考文献较多,为节省篇幅,恕不一一列出.凡本书所涉及的原始文献及其作者,作者都表示崇高的敬意.由于本书的专业知识面广,作者水平有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作者于广东珠海

作者简介

暂缺《宽带城域光纤网络技术》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1章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络 HFC网 基础
1. 1 HFC网在现代通信中的地位
1. 2 高速宽带通信与多层复用原理
1. 3 电视信号及其调制方式
1. 4 数字编码调制
1. 5 载波调制
1. 6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 HFC网络
1. 7 HFC光纤系统的噪声性能 CNR, 载噪比
1. 8 HFC光纤系统的非线性失真
第2章 光纤传输原理
2. 1 光纤的结构. 种类和原理
2. 2 光纤的性能
2. 3 非线性光学效应
2. 4 光缆
2. 5 特种光纤技术的进展简况
2. 6 由光纤市场看城域网光纤的选择
第3章 光无源器件
3. 1 光纤连接器
3. 2 光分路器 光功率分配器或光耦合器
3. 3 光衰减器
3. 4 光开关
3. 5 光隔离器
3. 6 宽带LiNbO3电光调制器 Mach-Zehnder调制器
3. 7 激光入纤耦合器
3. 8 滤光器
3. 9 光插分复用器举例
3. 10 光交叉连接器节点模型
3. 11 光无源器件发展的动向
第4章 光电子有源器件
4. 1 基础知识
4. 2 法布里—珀罗腔 F-P腔 激光器
4. 3 DFB激光器
4. 4 量子阱半导体激光器
4. 5 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
4. 6 WDM用的激光器
4. 7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4. 8 光检测器
4. 9 半导体激光器的模式. 瞬态特性及其他
4. 10 光电子器件的发展期待新的突破
第5章 HFC光纤传输设备
5. 1 光发射机
5. 2 外调制光发射机
5. 3 光放大器
5. 4 光接收机
5. 5 回传设备
5. 6 网络管理
5. 7 光发射机原理实例
第6章 CATV光纤链路的测量
6. 1 图像传输质量的主观评价
6. 2 CATV光路系统技术要求简述
6. 3 光路系统技术参数测量框图
6. 4 模拟电视信号射频参数的测量方法
6. 5 测量实例
6. 6 光纤参数的测量方法
附录1 电视频道配置
附录2 推荐的CTB. CSO测试频率点
附录3 59个频道CSO. CTB分布
第7章 HFC网络的拓扑结构
7. 1 HFC光纤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
7. 2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的网络拓扑
7. 3 宽带HFC网络的构成及发展前景
7. 4 大中城市宽带HFC网络的拓扑结构
第8章 HFC光纤网络的设计
8. 1 HFC光纤网络设计概述
8. 2 HFC光纤干线的设计
8. 3 1550nm光纤网络的设计
8. 4 系统的级联
8. 5 利用Excel计算CATV光纤网络的方法
附录 光纤传输网络的安装与开通
第9章 HFC网回传系统的设计
9. 1 HFC网回传通道的状况
9. 2 上行通道的均衡
9. 3 上行通道的电平设置
9. 4 各种业务间功率的分配
9. 5 上行通道的噪声与干扰
9. 6 回传的应用及其具体要求
9. 7 上行通道的调整及开发
9. 8 采用集中分配入户的问题
第10章 HFC网如何改造成宽带城域网
10. 1 前言
10. 2 广电宽带城域网的系统结构与业务
10. 3 HFC网络改造的建议
10. 4 城域交互信道骨干网建设的建议
10. 5 有线电视城域网的网控和网管
10. 6 有线电视城域网建设的其他技术问题
第11章 数字载波调制技术
11. 1 数字载波调制基础知识
11. 2 正交相移键控
11. 3 多值正交幅度调制
11. 4 其他载波调制方式
11. 5 不同调制方式的性能比较
第12章 视频编码与码率压缩技术
12. 1 广播电视的数字化
12. 2 电视信号的码率压缩技术
12. 3 MPEG-2视频编码
12. 4 MPEG-4编码技术
12. 5 H. 264视频编码技术
第13章 电缆调制解调器与数据传输
13. 1 电缆调制解调器
13. 2 CM的国际标准介绍
13. 3 同步码分多址 S-CDMA
13. 4 在CATV中的宽带数据传输网
第14章 机顶盒与数字视频
14. 1 概述
14. 2 STB传输系统模式
14. 3 STB的标准
14. 4 综合业务机顶盒 IS-STB
14. 5 DVB数据广播
14. 6 DVB数字视频广播
第15章 宽带接人技术
15. 1 接入网
15. 2 xDSL数字用户线
15. 3 无源光网络
15. 4 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
15. 5 空间光通信接入系统
15. 6 宽带有源光接入技术
15. 7 FTTH正在走出实验室
15. 8 HFC网络是广电系统实现宽带接入的最佳途径
第16章 SDHATM的应用与发展
16. 1 数字传输网概述
16. 2 SDH同步数字系列
16. 3 异步传送模式
16. 4 SDHATM在广电网中的应用
16. 5 从业务综合. 网络融合到IP技术
16. 6 光传送网络模型
第17章 波分复用 WDM 技术
17. 1 WDM技术的基本原理
17. 2 WDM系统中的光电器件
17. 3 1. 6Tb/s光波分复用系统技术要求
17. 4 全光通信网
第18章 宽带IP技术
18. 1 IP直接在光纤上传输
18. 2 在SDH架构上实现以太网透明传输的方案
18. 3 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
18. 4 弹性分组环技术
18. 5 城域网多业务传输平台的关键技术综述
18. 6 下一代IP电信网的发展及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