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罗音室学术论著(第四卷)

罗音室学术论著(第四卷)

罗音室学术论著(第四卷)

定 价:¥88.00

作 者: 吴世昌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理论

ISBN: 9787801490759 出版时间: 1998-01-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1cm 页数: 1149 字数:  

内容简介

  后记:本卷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一是未编人前三卷的红学、文史论著;二是部分时论杂文、新旧文艺创作、回忆录等。《红楼梦探源》本是先生在牛津大学讲学期间用英文写成的专著,前三卷于一九五六年完稿,后二卷写于一九五七至一九五八年。一九五八年对前三卷作了一些修改,一九六0年又写了[导言](本书略)。一九六一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先生回国后不少人要求将其译成中文出版,但当时先生考虑此书写于国外,所见资料有限,后来则忙于就新掌握的材料作更深入的研究(所写的论文已于一九八0年结集为《红楼梦探源外编》出版),其间又逢[十年浩劫],《探源》的翻译也就从此放下。在着手编辑本卷文字时,先生的研究生董乃斌、刘扬忠等认为《探源》是先生的重要著作之一,而国内许多人至今未能读到,《罗音室学术论著》一定要收入。此言十分有理。正在考虑请人翻译时,忽然发现了先生自译前半部书的手稿,从纸张分析,似写于回国前后;经与原书查对,内容有不少增补和修正(如原第六章第四节扩为一章等)。这发现使我们惊喜,随即请清华大学外语系两位青年教师曹莉、孙郁根翻译后半部,与先生自译稿合壁,以飨读者。曹、孙二位不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但他们竭尽全力,务求忠实于原著,很不容易,特此致谢。英文本原有亚瑟·戚来的序,并附有中西文参考书目,因限于篇幅,一并略去。《中国文字学概要》的形成有一段佳话:一九三九年底许寿裳先生奉调离开中山大学到成都华西大学。他急电当时还在陕西城固西北联大任教的吴先生去接他的课,讲中国文字学等,他们是在成都交接的。先生仓促上阵,随编讲义随讲课,《概要》由此产生。从内容看,似是许先生构思的大纲,而吴先生据以补充了大量的材料、观点。因此吴先生一直说这是[与许寿裳合编]的。后来,吴先生也因拒绝与中大的国民党分子合作而被解聘,讲义也没有终稿。如今二老均归道山,这半部讲义便是他们友谊与合作的结晶。《[即][则][祗][只][且][就]古训今义通转考》是先生早年发表的重要论文之一。先生以其太长也太枯燥未收入第一卷。现在先生已去,为避免遗稿散失也为了方便研究者,故连同未发表过的《说文形义商兑》,以及第一卷结集后写的中国饮食史料一组文章,一并补人本卷。按先生原定计划此卷本应收时论杂文及文艺创作,但既补入了上述专论,篇幅有限,只好忍痛将大量的时论杂文及散文割爱。先生的杂文很有特色,切中时弊,许多解放前的文章今天读来依然有生命力,这里选了《中国目前需要书评》《论学术道德》两篇,以见一斑。《罗音室诗词存稿》曾于一九六三、一九八四两次在香港出版,大陆读者见到不多,编入本卷时又有补充。先生一生还写了不少散文,早年出过专集,还写过小说和剧本,以至毕业时司徒雷登问他愿不愿意去夏威夷大学教戏剧。后几经战乱,这些作品散失严重,至今也未搜集全,本卷所收大都为回国后写的。

作者简介

暂缺《罗音室学术论著(第四卷)》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红楼梦》探源(上)
    第一章  《红楼梦》研究的历史背境
   
    第壹卷 钞本探源
    第二章 脂砚斋评注在两个钞本中的情况
    第三章 脂残本的年代和情况
    第四章 脂京本的构成及其底本
    第五章 脂残本和京本的底本中的其它问题
    附录一 脂残本和脂京本中所有朱批的比较
   
    第贰卷 评者探源
    第六章 脂砚斋、畸笏叟及其他评者
    第七章 曹棠村小序的发现
    第八章 脂砚斋与作者及本书之关系
    第九章 脂砚斋是谁
   
    第叁卷 作者探源
    第十章 作者的生卒年
    第十一章 (上) 作者的家世及其生活
   《红楼梦》探源(下)
    第十一章(下)诗人曹沾 孙郁根译
   
    第肆卷 本书探源 孙郁根译
    第十二章 [大观园]的原址
    第十三章 后三十回中作者的未完稿和佚文
    第十四章 曹沾写此书的原定计创
    第十五章 后半部书中故事探源
    第十六章 前八十回中的若干问题
    附录二《红楼梦》的一个早期稿本
   
    第伍卷 续书探源 曹莉译
    第十七章 高鹦在前八十回中的窜改
    第十八章 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
    第十九章 后四十回的评价
    附录三 有关高鹗续作的其它问题
    第二十章 提要与结论
   
   《说文》形义商兑
   中国文字学概要
    导言
    第一编 文字之起源
    第二编 文字之演变
    第三编 文字之构成
   「即」「则」「祗」「只」「且」「就」古训今义通转考
   
   饮食与文明
   中国饮食史料丛谈
    一 从吃蛇说起
    二 鳝脯和糖蟹
    三 蜜渍逐夷
    四 和箨煮笋
    五 吃瓜果加盐
    六 槟榔
    七 温室种菜
    八 关于吃茶或喝茶
    九 谈酒
    十 东坡肉、眉公豆腐
    十一 潘鱼及其他
   
   治学经验谈
   罗音室诗存
   罗音室词存
   罗音室撰集联语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