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育教育学理论倾听孩子内心的风暴:来自非常心理工作室的真实故事

倾听孩子内心的风暴:来自非常心理工作室的真实故事

倾听孩子内心的风暴:来自非常心理工作室的真实故事

定 价:¥18.00

作 者: 李黑妮著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青少年心理学

ISBN: 9787536031524 出版时间: 1999-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0cm 页数: 354页 字数:  

内容简介

  《倾听孩子内心的风暴》的故事取材于作者在她主持的非常心理工作室的经历,作者作为一所心理学校的志愿工作者,有她深情的笔触为我们记录下在父母"爱的权威"下的中国孩子的处境和内心感受,作者时也在书中回忆了自己少女时期,不被父母理解与倾听的痛楚和无能为力,以及所形成的心理问题对她成年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每一个故事都朴实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有我们成长的影子。 从阅读对象上看,该书主要针对父母读者撰写。以调查统计报告,资讯整理、个人感悟、常识介绍、心理个案等诸多文本穿插编织而成,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真的是"受伤的鸟,树上一只,天上一群"么?真的是"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么?该书的扉页有题记曰:"一对父母养育的是自己的孩子,所有的父母养育的是一个民族":这样的感喟该怎样让更多的父母听见?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黑妮,自由作家。1968年生于哈尔滨。初二辍学。17岁开始发表作品,散文诗作品曾被《新华文摘》选载。曾任著名冰雪山水画画家于志学先生画室助手,著名企业家哈慈股份公司董事长郭立文先生秘书,哈慈集团上海公司总经理。1996年辞职做自由撰稿人,为多家报刊专栏撰稿。199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心理 研究所心理学函授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毕业证书。1998年作为一所心理学校的志愿工作者,主持"非常心理工作室"。著有《幻觉调查》。现居北京。

图书目录

本书目录     第一章 成长的秘密   摘录一:"后喻时代"谁是谁的老师 故事之一:我的成长岁月里有一个"黑洞"我是"不能小孩" 故事之二:每个孩子都是一只鹰,父母溺爱使孩子变成了鸡 故事之三:父母往往是第一个使孩子丢面子的人 故事之四:把教育孩子理解为就是批评孩子的父母最糟糕 故事之五:任何女性都可能成为伟大的母亲 摘录二:现代的城市孩子 摘录三:城里孩子的创造力哪儿去了   第二章 就像一场梦使我走出了夜晚 故事之一:(A):一个孩子像我的过去,她想发动一场世界大战 故事之一:(B):害怕从第一的宝座上掉下来 故事之一:(C):学习是为了爷爷 故事之一:(D):李韵在学校出事了 故事之二:孩子是一本难读的书 第三章 我的心里有一种冷 故事之一:在孩子的问题上,我们没有一点私心杂念 故事之二:她要不养活你,我就打她的嘴巴了 故事之三:白云,你飘向哪里又该在哪里停留 故事之四:电台里的爸爸  第四章 家是伤口,我们是匕首 故事之一(A):谁的内心在与孩子较量 故事之一(B):做继母,想说爱你不容易 故事之一(C):回望每个人的伤口 故事之一(E):在家时常常是父母哪个个性糟糕,孩子更像哪个 故事之二:爱还要在衣食住行之外    第五章 生命不会后退 故事之一(A):能干的工程师失败的妈妈 故事之一(B):父母要把理解孩子看得比照料他的生活还重要 故事之一(C):教会孩子做人永远是第一的 故事之一(D):成人主义与尊重孩子 故事之二:你不是我亲妈妈   第六章 母爱的天堂和地狱 故事之一:妈妈,你就是我的保护神 摘录一:龙迪访谈 故事之二:母亲,我们互为凶手 摘录二(A):杀念 摘录二(B):童年回忆:生身人(之四) 故事之三:家是翘翘板的那一边    第七章 这种母亲是成长的最大敌人 故事之一:她不弹琴,我怎么办 故事之一:靠在妈妈背上的是17岁的婴儿 摘录一:《李敖回忆录》第24页 第八章 成长是一次痛苦的流亡 故事之一(A):每个少年人都有一个关于英雄的梦想 故事之二:另一种"校园暴力"来自老师 故事之一(B):忍让教育加重孩子的反抗心理 故事之一(C):孩子是症状,家庭是病根 故事之一(D):有多少"变坏"的孩子是因为来不及"改好" 故事之一(E):为"坏孩子"祝福 第九章 青春,有一场黑暗的暴风雨    故事之一:我想死,但是我爸爸不知道 摘录一:白岩松和他的《写给孩子》 故事之二:找家长,我就不活了 故事之三:夜时错进女寝的男孩,错在哪儿 附 录 本书所涉及的心理测量 家长教育方法量表 父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源头,父母怎样对待孩子,孩子便怎样对待生活(父母类型对孩子的影响及分析)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