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刑法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研究

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研究

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研究

定 价:¥18.00

作 者: 聂立泽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丛编项: 刑事法律科学文库 27
标 签: 刑事法

ISBN: 9787503646980 出版时间: 2004-0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273 字数:  

内容简介

  现代化的国家是法治国家。现代文明进步的社会是法治社会。中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基本治国方略的确立及其贯彻,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至关重要。毋庸置疑,现代刑事法治在现代化法治国家中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刑事法律学科也相应地为国家所重视,成为公认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繁荣最为显著的主要法学学科领域之一,并被首批纳入建设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之规划。在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刑事法学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以更为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是以刑事法律学科为研究领域的国家重点学术研究机构,系1999年12月首批建立的15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人员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学学科的部分专家学者为专职研究人员,同时聘请国内外一些知名刑事法专家学者作为兼职研究人员。

作者简介

  聂立泽,男,汉族,河南南阳人,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1982年9月至1986年6月,在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政教系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9月至1989年3月,在西北工业大学社科系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1989年4月至1991年4月,在西北工业大学任教,获助教职称;1991年5月至1998年8月,在河南南阳理工学院任教,1992年获讲师职称;1997年获副教授职称;1998年9月至2001年6月,在武汉大学法学院攻读刑法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并获法学博士学位;2001年7月至今,中山大学法学院任教,副教授。

图书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渊源概论
 第一节 客观主义刑法理论
  一、客观主义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客观主义学说的内涵
 第二节 主观主义刑法理论
  一、主观主义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主观主义学说的内涵
 第三节 近、现代刑法中主、客观主义理论的折衷趋势
  一、客观主义学说之缺陷
  二、主观主义学说之缺陷
  三、新旧两派折衷与调和的表现
  四、对折衷主义的简要评析
 第四节 我国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形成与内涵
  一、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产生的前提条件与理论基础
  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之内涵
第二章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我国别法中的地位
 第一节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争议与定位
  一、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争议
  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定位
 第二节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地位
  一、基本原则的概念与确立标准
  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刑法中的根本性与全局性
第三章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与未完成犯罪形态
 第一节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与犯罪预备
  一、预备犯处罚的立法模式概述
  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与预备犯的刑事责任
 第二节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与未遂犯
  一、未遂犯刑事责任的理论与制度根据
  二、我国刑法中未遂犯的处罚原则与根据
  三、不能犯的性质与处罚之检讨
 第三节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与犯罪中止"
  一、中止犯立法概述
  二、大陆法系犯罪中止处罚模式的理论根据
  三、我国刑法关于犯罪中止的刑事责任
第四章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与共同犯罪形态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理论变迁
  一、关于共同犯罪存在范围之争与评析
  二、关于正犯与共犯关系之争与评析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一、共同犯罪成立的主体要件
  二、共同犯罪成立的主观要件
  三、共同犯罪成立的客观要件
  四、共同犯罪成立的客体要件
 第三节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与共同犯罪的几个特殊问题
  一、单位犯罪"责任人员"之间是否共同犯罪关系
  二、承继的共犯如何承担刑事责任
  三、片面共犯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四、共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中止形态之探讨
  五、过失共同犯罪问题之探讨
第五章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与刑罚裁量制度
 第一节 刑罚裁量制度中的人身危险性
  一、人身危险性概述
  二、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
 第二节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与累犯制度
  一、累犯制度概述
  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与累犯的刑事责任
 第三节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与自首制度
  一、自首制度概述
  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与自首犯的刑事责任
第六章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与行刑制度
 第一节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与缓刑制度
  一、缓刑制度概述
  二、缓刑的宣告、撤销条件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第二节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与减刑制度
  一、减刑制度概述
  二、减刑的适用条件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三、减刑案例之评析
 第三节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与假释制度
  一、假释制度概述
  二、假释条件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主要参考资料
附录:校外专家对该论文的评阅意见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