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国家法、宪法宪法学

宪法学

宪法学

定 价:¥31.00

作 者: 苗连营主编
出版社: 郑州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河南省高等法学教育“十五”规划教材
标 签: 宪法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10489164 出版时间: 2004-07-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4cm 页数: 327 字数: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以宪法典的结构体系为基本脉络,并依据宪法原理之间的逻辑关系而编排,除绪论外,共分为九章。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主要阐述了宪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宪法的基本原则与作用、宪法的分类与本质、宪法的形成与结构、宪法规范与宪法关系等理论问题。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主要探讨了宪政思想和源远流变、宪政国家的生成条件以及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三章国家性质主要阐述了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的经济制度、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第四章政权组织形式主要阐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第五章国家结构形成主要阐述了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分类、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及其成因、国家标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第六章中央国家机构体系主要分析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地位、组成、职权等内容。第七章地方国家机构体系主要讨论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有大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特别行政区机关的有关问题。第八章公司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主要阐述了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种类、特点以及行使的原则。第九章宪法的创制与实施主要论述了宪法的制定、宪法的修改、宪法的解释、宪法的惯例、宪法的监督与实施等内容。

作者简介

暂缺《宪法学》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绪论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二.宪法学的学科体系
三.研究和学习宪法学的意义
四.研究和学习宪法学的方法
第一章宪法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与功能
一.宪法的概念
二.宪法的功能
第二节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二.人权保障原则
三.权力制约原则
四.法治原则
第三节宪法的分类与本质
一.宪法的分类
二.宪法的本质
第四节宪法的形式与结构
一.宪法的形式
二.宪法的结构
第五节宪法规范与宪法关系
一.宪法规范
二.宪法关系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宪政思想探源
第二节世界典型国家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英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美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三.法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四.近代宪法向现代宪法的转型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宪法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近代中国的宪政历程
一.宪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提出
二.《钦定宪法大纲》和《十九信条》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四.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的宪法
五.近代中国宪政命运之反思
第四节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人民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宪法性文件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三.1954年《宪法》
四.1975年《宪法》
五.1978年《宪法》
六.1982年《宪法》
第三章国家性质
第一节国家的阶级本质
一.国家性质概述
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结合
四.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
无产阶级专政
五.爱国统一战线
第二节国家的经济制度
一.经济制度概述
二.我国宪法所确认的所有制结构
三.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发展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
第三节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精神文明概述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
指导方针
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第四章政权组织形式
第一节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
二.政权组织形式与政体
三.政权组织形式的种类
四.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性质的关系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活动原则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剧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五.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节选举制度
一.选举制度概述
二.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三.选举工作的民主程序
四.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
五.选举制度的保障
第四节政党制度
一.政党和政党制度
二.宪法和政党制度
三.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五节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概述
二.居民委员会
三.村民委员会
第五章国家结构形式
第一节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
二.国家结构形式的分类
三.决定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因素
四.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的权力关系
第二节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一.我国采取单一制的原因
二.我国单一制的特点
三.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第三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四.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及特点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六.进一步健全和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四节特别行政区制度
一."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形成过程
二.特别行政区的概念
三.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和行政地位
四.特别行政区的特点
五.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六.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
七.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
第五节国家标志
一.国旗
二.国徽
三.国歌和首都
第六章中央国家机构体系
第一节中央国家机构概述
一.国家机构概述
二.我国中央国家机构体系及其历史沿革
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第二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节国家主席
一.国家元首的概念
二.我国的国家元首制度
三.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
四.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五.国家主席的职权
六.我国现行国家主席制度的特点
第四节国务院
一.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
二.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
三.国务院的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
四.国务院的职权
五.国务院的机构设置
六.新时期国务院的机构改革
第五节中央军事委员会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任期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责
第六节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一.最高人民法院
二.最高人民检察院
第七章地方国家机构体系
第一节地方国家机构概述
一.地方国家机构的概念
二.我国现行的地方国家机构
三.处理中央国家机构与地方国家机构
关系的原则
第二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
常务委员会
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专门委员会
和人民代表
第三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地位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任期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
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
五.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
工作部门
六.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第四节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检
一.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
第五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一.民族自治机关的概念
二.民族自治机关的组成.任期和特点
三.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职权
第六节特别行政区的政权机关
一.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的特征
二.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三.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
四.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五.特别行政区的司法机关
第八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概述
一.公民
二.国籍
三.公民与人民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概念
五.公民权与人权
六.新中国公民权利自由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平等权
二.财产权
三.政治权利
四.表达的自由
五.身心自由权
六.社会经济权利
七.文化教育权利
八.特定主体的权利
第三节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
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
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
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四.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
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五.依法纳税的义务
六.其他义务
第四节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及
其行使原则
一.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二.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的原则
第九章宪法的创制与实施
第一节宪法的制定
一.制宪权的性质
二.行使制宪权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宪法的修改
一.宪法修改的意义
二.宪法修改的限制
三.宪法修改的方式和程序
第三节宪法的解释
一.宪法解释的意义
二.宪法解释的主体
三.宪法解释的原则
三.宪法制定与宪法修改.宪法解释
第四节宪法惯例
一.宪法惯例的概念和特征
二.宪法惯例与宪法判例的区别
三.宪法惯例生成的理论基础和途径
四.宪法惯例的功能
五.主要国家的宪法惯例
第五节宪法的监督与实施
一.宪法的监督与实施概述
二.宪法监督的类型
三.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
后记
关键词索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