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国家法、宪法全国人大制度研究:1979-2000

全国人大制度研究:1979-2000

全国人大制度研究:1979-2000

定 价:¥26.00

作 者: 孙哲著;何俊志,赵可金译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宪法

ISBN: 9787503650642 出版时间: 2004-12-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1cm 页数: 364 字数:  

内容简介

  如何看待人大的改革对今后中国政治的启迪?今后中国宪政发展的“软着陆”如果把人大作为一个最主要的落脚点,我们又应该怎样持续地推进中国的政治改革进程?全国人大作为中国政治民主化起步的一个主要平台,已经成为联结民主理念与宪政实践的国家根本制度。如果全国人大能够变得更为强大、更加独立、更有自信,那么它的改革和发展就不仅会给中国的政治生活带来新的规则和程序,而且会更好地整合分化的社会利益,从总体上影响政治决策,建立一套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持续变迁,并根据环境的变迁来调整自身形式的富有弹性的体制”。笔者认为,人大的改革不能仅仅依赖政治热情和激情,必须具有牢固扎实的政治基础和切实可行的政治技术。从这个角度考虑,人大的改革和中国宪政建设的艰难起步,首先应当考虑未来中国政治文明的体制性目标和非体制性目标。《全国人大制度研究(1979-2000)》虽然只是自己在几年前在美国读书期间就“比较议会”专题进行的学术探索的一个侧面总结,但苟有此心此志想为中国未来政治文明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便不忌“隔靴搔痒”之嫌,将之奉献给读者诸君。

作者简介

  孙哲,男,1966年1月生,北京市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暨国际关系专业博士。曾在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攻读法学学土、硕士及博士学位,担任过美国新泽西州兰普大学美国与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现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中美关系、美国政治与外交、比较议会制度以及选举与民主转型等。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出版《新人权论》、《独裁政治学》、《一致与冲突》、《左右未来:美国国会的制度创新和决策行为》等中英文学术专著,发表“超越遏制战略评析”、“美国对华人权政策”等中英文学术论文,总计约300万字。目前从事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美国国会”的研究。2000年8月作为“引进人才”回国服务,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重点项目“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研究。撰写了有关中美关系及美国政治方面的学术专著5部约200万字和40多篇报刊文章,其中《左右未来:美国国会的制度转型和决策行为》被外交部、国台办及国内多所大学列入“美国研究”核心参考著作。

图书目录

表格目录 1
图表目录 3
缩写
中文版序言
◆第一部分宪政中国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章宪政“软着陆”的支点:全国人大及其“价值坐标”
  一、引言
  二、转变中的全球立法体系
  三、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状况
  四、制度变迁:1979—2000年的全国人大
   1.“立法利维坦”的复苏
   2.调查领域与研究线索的确立
   3.宪政“软着陆”的政治前景
  五、方法论的选择:历史研究与个案研究的结合
  六、本书章节的纲要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与全国人大
  一、引言
  二、机会之窗
   1.1982年宪法
   2.回顾:1982年以前党与全国人大的关系
   3.党所扮演的新角色
  三、变革浪潮: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
   1.党的支持
   2.党的领导
   3.实质性的进步
  四、党的领导网络及其新的发展
   1.党的领导网络
   2.党组的功能
   3.有关“新的接管”和“消极赋权”的争议
  五、结论:“党治”与“法治”的步人正轨
◆第二部分全国人大的制度逻辑与解析模式
 第三章制度的变迁
  一、引言
  二、全国人大的结构:主要特征和功能
   1.组织结构
   2.主要职能
  三、复杂性的成长:制度“硬件”的变迁
   1.提升全国人大全体会议的地位
   2.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作用
   3.专门委员会的更多活动
  四、“软件”的发展:内在的一致性与服务
   1.民主程序的扩展
   2.职员系统的新管理方式
  五、结论:自主性的提高
 第四章立法模式的变化
  ……
第三部分 变革的引擎
参考书目
BIBLIOGRAPHY
致谢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