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哲学理论后现代论(高宣扬作品)

后现代论(高宣扬作品)

后现代论(高宣扬作品)

定 价:¥49.80

作 者: 高宣扬 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当代学术思想文库·高宣扬作品
标 签: 理论

ISBN: 9787300067834 出版时间: 2005-1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小16开 页数: 568 字数:  

内容简介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在其结果中的现代主义,而是在其诞生状态中,而且这种诞生状态又是持续不断的。本书为“当代学术思想文库”之一,是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哲学博士高宣扬对于后现代主义二十年研究之集粹。归纳了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主旨、独特特征,对著名的后现代学者的理论进行了综述,是一本集后现代理论大成之作;而其语言平实朴素,兼可为专业研究者和业余读者之用。本书是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哲学博士高宣扬对于后现代主义二十年研究之集粹。后现代主义思想脱胎于现代主义,成长于现代西方社会,最终颠覆了历史上一系列前后贯通的哲学体系,成为当代西方哲学思想中最活跃和重要的流派。本书归纳了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主旨、独特特征,对著名的后现代学者的理论进行了综述,是一本集后现代理论大成之作;而其语言平实朴素,兼可为专业研究者和业余读者之用。

作者简介

  高宣扬,浙江杭州人,一生的兴趣是在哲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多学科文本中穿梭和思索。现为上海同济大学法国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及社会学系教授。一九五七至六六年于北京大学本科及研究生院攻读哲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旋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多年。一九七八年经香港赴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深造,一九八三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法国巴黎第十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及台湾东吴大学任教及研究,同时还为香港三联书店、天地图书公司以及台北远流、唐山、五南出版社主编《西方文化丛书》(三十五本)、《人文科学丛书》(三十本)、《研究与批判丛书》(十二本)及《西方人文新视野》等。已发表的专著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导引》、《实用主义和语用论》、《哈伯玛斯论》、《解释学简论》、《哲学人类学》、《德国哲学的发展》、《罗素哲学概论》、《罗素传》、《弗洛伊德传》、《弗洛伊德主义》、《毕加索传》、《沙特传》、《论后现代艺术的不确定性》、《李克尔的解释学》、《当代社会理论》(上下两卷)、《后现代论》、《布尔迪厄》、《鲁曼社会系统理论与现代性》、《流行文化社会学》及《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等。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从后现代主义的不可界定性谈起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的模糊性
  (一)超越传统文化的后现代主义
  (二)后现代性的不可表达和非表达物质
  (三)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
  (四)跨学科和多流派构成的思潮
  (五)后现代思想队伍的复杂性
  (六)后现代主义的非同构性
  (七)后现代主义同现代主义以及同传统文化的交错性和对立性
  (八)后现代自由创作的不确定性原则及其多种可能性
 第二节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的“后现代”
  (一)“后现代”的历史意义
  (二)后现代历史观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基础
  (三)“后现代”对传统历史的批判
  (四)“后现代”与“现代”之间的三重结构关系 
  (五)对“后现代”的历史界限的不同论述
  (六)“现代”历史界限的不确定性
  (七)资本主义总危机与“后现代”
  (八)“后现代”历史意义的象征性
 第三节 作为一个社会范畴的“后现代”
  (一)“后现代”社会的特征
  (二)“后现代”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
  (三)“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多元性
  (四)现代市民社会的基本观念
  (五)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观念
  (六)后现代社会的市民社会特殊结构
  (七)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人自由
  (八)后现代理论家对现代社会的主要挑战
  (九)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
  (十)后现代社会中的语言游戏
 第四节 作为一个文化范畴的“后现代”
  (一)“后现状”的文化意义
  (二)作为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的后现代
  (三)人类文化的自我批判及其内在动力
  (四)“后现代”文化的创造性游戏活动
  (五)“后现代”在“现代性”中的诞生
  (六)波德莱尔“现代性”创作中的“后现代”因素
  (七)“现代性”创作推动下的“后现代性”
  (八)“现代性”在理论界的扩散
  (九)“后现代”概念的系谱学
  (十)“后现代”在建筑学的发轫
  (十一)“后现代”文学艺术评论的争论浪潮
  (十二)后现代的“反文化”原则
  (十三)后现代文化的游戏性质
  (十四)后现代文化对自由的无限追求
 第五节 作为一种心态和思维模式的“后现代”
  (一)“不可捉摸”和“不可表达”的后现代心态
  (二)思考和生活的共同心态模式
  (三)“一看就信”和“一看就照做”的后现代心态
  (四)不再关心真理的后现代思考方式
 第六节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后现代
  (一)后现代生活的游戏化
  (二)后现代游戏生活方式的社会基础
  ……
 第八节 作为一种“去正当化”程序的后现代
 ……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
第三章 从符号批判、话语解构到拟像游戏
第四章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第五章 福柯对“现代性”的后结构主义批判
第六章 后现代女性主义
第七章 后现代主义的文学批评
第八章 后现代艺术的反文化性质
附录 参考文献
2004年简体字版跋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