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口腔科学舌诊学

舌诊学

舌诊学

定 价:¥165.00

作 者: 李乃民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口腔科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7726503 出版时间: 2006-02-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16开 页数: 427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在全面介绍中国舌诊发生、发展、舌的生理解剖、舌的生理病理特征、临床应用、相关技术及近代舌诊客观化研究方法与意义的同时,在计算机参与下,全面阐述了作者三十多年舌诊研究与应用的经验。另外,在人体体表生物学研究专家张大鹏教授及众多博士生的共同努力下,本书在文字介绍的基础上,重点以图谱形式,从舌生物学特征、舌生理病理特征到以舌辨证、辨病和舌诊研究新成果等方面,对中国中医舌诊学进行了全面完整的介绍。

作者简介

  李乃民男,65岁,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Il医院普通外科、肝胆外科中心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四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和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会和周围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我国四诊研究学科带头人和主要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68年率领医疗队医疗“聋哑病”等疑难病症时,开始临床舌诊研究工作,1970至1978年两次受我国政府派遣赴东欧阿尔巴尼亚及中东地区科威特等国家,从事中医教学和治疗疑难病工作。此期间观察了大量白色人种、黑色人种的舌象演变征象,积累了多种肤色人种的舌象观察经验。之后,在数十年的中西医结合医疗实践中,始终结合临床,潜心研究舌诊,在对数万名各科系疾病患者的舌诊观察与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舌诊观察经验。1987年创

图书目录

中国舌诊简史
第1章 舌的解剖与生理
§1.1舌的发生
§1.2舌的解剖
1.2.1舌黏膜层
1.2.2舌乳头
1.2.3舌味蕾
1.2.4舌肌肉
1.2.5舌神经
1.2.6舌血管
1.2.7舌淋巴管
1.2.8唾液腺
§1.3舌的生理
§1.4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2章 观察舌象的意义
§2.1表达遗传信息及生物学特征
§2.2用于临床辨证辨病
§2.3指导临床治疗用药
§2.4判断疾病的归转与预后
第3章 舌的检查方法与注意事项
§3.1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3.1.1观察舌象的基本方法
3.1.2注意观察舌象的各种病理变化
3.1.3勿忘询问味觉
3.1.4光线是观察舌象的关键问题
3.1.5注意发现舌先天性疾病是舌特有疾病
§3.2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3.2.1食物和饮用液体因素
3.2.2药物因素
3.2.3注意季节与环境
3.2.4注意生理情况
第4章 舌象观察内容
§4.1正常舌象
§4.2舌生物学特征
4.2.1舌形态生物学特征
4.2.2舌纹生物学特征
§4.3病理舌象
4.3.1病理舌形态
4.3.2病理舌形状
4.3.3病理舌动态
4.3.4病理舌色
4.3.5病理舌苔
4.3.6病理舌脉及舌病理变化部位
第5章 常见的中医证型舌象
§5.1八纲舌象
5.1.1表证舌象
5.1.2里证舌象
5.1.3寒证舌象
5.1.4热证舌象
5.1.5虚证舌象
5.1.6实证舌象
5.1.7阴证舌象
5.1.8阳证舌象
§5.2阴阳证候舌象
5.2.1阴虚证舌象
5.2.2阳虚证舌象
5.2.3阴虚火旺证舌象
5.2.4阳虚水泛证舌象
§5.3气血津液证候舌象
5.3.1气虚证舌象
5.3.2血虚证舌象
5.3.3血瘀证舌象
5.3.4气阴两虚证舌象
5.3.5气滞血瘀证舌象
5.3.6水饮停聚证舌象
§5.4脏腑证候舌象
5.4.1心阴虚证舌象
5.4.2心阳虚证舌象
5.4.3心火亢盛证舌象
5.4.4水气凌心证舌象
5.4.5心脾两虚证舌象
5.4.6心脉痹阻证舌象
5.4.7肝阳上亢证舌象
5.4.8肝火上炎证舌象
5.4.9肝血瘀滞证舌象
5.4.10脾气虚证舌象
5.4.11脾胃湿热证舌象
5.4.12胃热证舌象
5.4.13胃阴虚证舌象
5.4.14肺阳虚证舌象
5.4.15肺气阴两虚证舌象
5.4.16水寒射肺证舌象
5.4.17大肠热结证舌象
5.4.18肾不纳气证舌象
5.4.19肾阴阳两虚证舌象
5.4.20脾肾阳虚证舌象
§5.5心包与三焦证候舌象
5.5.1热陷心包证舌象
5.5.2痰蒙心包证舌象
5.5.3热在上焦证舌象
5.5.4热在中焦证舌象
5.5.5热在下焦证舌象
§5.6六经证候舌象
5.6.1太阳伤寒证舌象
5.6.2太阳蓄血证舌象
5.6.3阳明腑实证舌象
第6章 常见疾病舌象
§6.1支气管炎舌象
§6.2肺炎舌象
§6.3胃食管反流病舌象
§6.4慢性胃炎舌象
§6.5消化性溃疡舌象
§6.6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舌象
§6.7胃癌舌象
§6.8肠梗阻舌象
§6.9阑尾炎舌象
§6.10腹腔结核舌象
§6.11急性胰腺炎舌象
§6.12慢性胰腺炎舌象
§6.13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石症舌象
§6.14肝硬化舌象
§6.15门静脉高压症舌象
§6.16原发性肝癌舌象
§6.17风湿性心脏病舌象
§6.18冠心病舌象
§6.1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舌象
§6.20心肌梗死舌象
§6.21先天性心脏病舌象
§6.22慢性肾小球肾炎舌象
§6.23肾病综合征舌象
§6.24贫血舌象
§6.25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舌象
§6.26糖尿病舌象
§6.27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舌象
§6.28脑梗死舌象
§6.29胆道、胰腺或壶腹部合并病症舌象
§6.30肺、胸膜结核性疾病舌象
第7章 与舌象表象有关的舌病
§7.1游走性舌炎
§7.2毛舌
§7.3萎缩性舌炎
§7.4舌淀粉样变性
§7.5舌扁平苔藓
§7.6舌念珠菌病
§7.7舌角化病
§7.8舌白斑病
§7.9舌硬皮病
§7.10杨梅舌
§7.11舌原发性单纯疱疹
§7.12舌下静脉曲张
§7.13舌痛症
§7.14舌创伤性溃疡
§7.15舌感染性病症
§7.16舌放线菌病
§7.17舌肿瘤和舌瘤样病变
第8章 舌诊客观化研究方法及应用意义简介
§8.1人肉眼观舌法
§8.2舌彩色图片法
§8.3舌象录像
§8.4舌表面结构观察
§8.5舌色比色
§8.6舌阻抗容积波图检查
§8.7口腔唾液淀粉酶测定
§8.8唾液溶菌酶检测
§8.9口腔pH值检测
§8.10纸尺法舌下静脉阔度测量
§8.11 口腔唾液分泌量测定
§8.12舌面干湿度测定
§8.13唾液离子测定
§8.14唾液微量元素测定
§8.15唾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8.16内毒素测定
§8.17舌面细菌、霉菌培养
§8.18舌超声检查
§8.19舌表面脱落细胞检查
§8.20舌尖微循环检查
§8.21血液黏度检测
§8.22舌红外热象图检查
§8.23舌浅表血流量测定
§8.24舌荧光检测法
§8.25舌温度测定
§8.26舌电刺激反应
§8.27舌光镜病理检查
§8.28舌电镜病理
§8.29舌的动物造型
§8.30舌诊计算机研究
第9章 舌诊研究
§9.1舌诊的临床研究
9.1.1 1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舌象的临床分析
9.1.2舌诊在腹腔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9.1.3 246例胰腺炎患者的舌象观察与研究
9.1.4 48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舌象的分析
9.1.5辨舌在胃十二指肠穿孔诊断中的应用
9.1.6 213例老年人急腹症舌象观察体会
9.1.7 614例五种急腹症的舌象观察
9.1.8用观察舌象的方法指导腹部外科围手术期的疾病诊断与治疗
9.1.9舌诊在急腹症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9.2证型舌象研究
9.2.1血瘀证的舌象研究
9.2.2红光舌气阴两虚证型研究
9.2.3急腹症中的阳明腑实证舌象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9.2.4从舌诊的3个证型研究看中西医结合
§9.3舌诊客观化的临床研究
9.3.1瘀证的舌象指标研究
9.3.2舌纹研究
9.3.3胃癌患者舌尖微循环的血瘀程度观察
9.3.4 106例肝癌病人舌尖微循环观察
9.3.5 126例门脉高压症的舌超声检测
9.3.6气阴两虚证舌象唾液离子微量元素及免疫球蛋白测定意义
9.3.7唾液溶菌酶测定在胆道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9.3.8胃癌病人舌阻抗容积波图研究
9.3.9口腔pH值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9.3.10 600例急腹症口腔唾液淀粉酶检测研究
9.3.11应用现代医学科学手段对我国传统医学舌诊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体会
9.3.12舌诊客观化检测方法的应用分析
§9.4舌诊客观化的仪器与应用研究
9.4.1 HR_I型舌色比色仪研究与应用
9.4.2舌的超声检查研究
9.4.3 XSP_16A型舌表面结构观察仪研制与应用
9.4.4舌阻抗容积波图研究
§9.5舌象的动物模型制作
9.5.1门脉高压症舌象的动物模型制作与实验研究
9.5.2气阴两伤证舌象的动物模型制作
9.5.3阳明腑实证舌象的动物造型
9.5.4犬的药物性肝炎、肝硬化舌象动物模型制作
§9.6舌诊计算机研究
9.6.1舌图像采集设备的研制与应用
9.6.2舌图像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9.6.3计算机舌诊分析与诊断系统建立的研究
§9.7舌象形成机理研究
9.7.1蓝紫舌研究
9.7.2肝炎、门脉高压症、肝癌的舌象临床与实验研究
9.7.3血瘀证舌象形成机理的研究
参考文献
1990~2003年有关舌诊研究文献的检索参考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