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宗教宗教理论与研究自觉觉他:佛教教育观

自觉觉他:佛教教育观

自觉觉他:佛教教育观

定 价:¥12.00

作 者: 韩焕忠 著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1234179 出版时间: 2006-12-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佛教犹如一道闪亮的光芒,照耀着印度、中国、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在启迪昏蒙、开启智慧、指导人生、净化社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500余年的辉煌和沧桑,铸就了佛教坚毅而独特的性格,不畏艰难、积极入世、化导群生、保持位格是佛教在应对世俗、提升社会过程中一贯坚持的坚定信念,正是靠着这种信念的策励,佛教才逐步扩大了自己的传播区域,加深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佛教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其世界性宗教的地位。伴随着世界各国人民的欢呼雀跃,新千年的曙光照彻着地球每一个角落,新世纪的钟声催人奋进、引人向上。在这种前进向上的氛围中,佛教作为古老宗教的一支,应该如何在新世纪勃发生机,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体现出佛法的现代意义和价值呢? 佛教素以其哲学思辨色彩浓厚、人本智信特征明显著称,在古代乃至近现代哲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为中外众多哲学家所推崇。佛教哲学内涵丰富,既有世界观、人生观、实践论等基本哲学范畴,又有辩证法的理性思辨方法,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三法印、六度、四摄、中道等基本名相支撑着佛教的理论大厦,吸引着众多佛法爱,好者深入其中汲取养料。明辨善恶、勘破是非,珍惜人生、热爱生命,广行慈悲、泽被生灵是佛教所大力宣扬的大乘菩萨精神的主要内容。毋庸置疑,在世界哲学大家庭中,佛教哲学的深刻性、生动性、实用性、实践性非常突出。佛教哲学不讲唯经是崇、唯人是瞻,而是十分强调灵活性,注重应时应机、应理应事,主张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的古训展示了佛教民主、自由、理性的开放型性格。佛教力主开发人类潜在的无上智慧,将人类思想中丑陋、污秽的成分彻底清除,从而以纯洁、美妙、清净的智慧去观照世间的一切,既能视一切如同己出,又能视一切如同他出,从而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以慈悲之心与乐拔苦, 以行“八正道”严以律己。佛教在适应社会、包容异说、重塑自我、奉献社会等方面展现着强大的生命力。 佛法重在生活,重在寻常日用,佛教教理中蕴蓄着与时俱进的理论成分。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佛教想要重焕生机、再现活力,首先必须从理论到表述都能紧密结合时代的需要,以现代人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要想传播佛法,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理解佛法,准确把握佛法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对佛法的理解与表述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理解是正确表述的基础,表述则是正确理解后通过语言载体进行传达的能力。表述的方式有深有浅、有繁有简单、有古有新,深、繁、古的表述给人以深厚、艰涩、丰富的感觉,而浅显、简明、新颖的表达方式更适合现代人的需求。借助浅近语言和全面而集中的专题介绍,一定能够回应现实的需求,为现实人生提供有益的指导。《觉群小丛书》正是本着浅、简、新的原则编写的,丛书从不同的视角入手,通过对一些艰深的佛学命题的专门探讨,旨在推动传统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现代化阐释,突出佛陀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本怀。丛书用语体文、简体字写作,行文流畅,文字优美,生动活泼,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具有通俗性、趣味性、可读性的特点。丛书拟分数辑出版,每辑五、六本,每本约为八万字,由丛书编委会约请海内外著名的法师、居士、学者主笔,计划出满一百本,撰写群体普遍具有较高的佛教学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对佛教的义理进行深入浅出的梳理, 以独特的视角把握佛教精深渊博的哲学内涵, 相信定能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为本丛书的主编, 我谨代表丛书编委会向所有的作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本丛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由于时间及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书中如有不足或欠妥之处,尚祈读者朋友见宥并多提宝贵意见。欢迎读者朋友踊跃加入到通俗弘法的行列中来,积极投身于佛教的传播事业,为佛教的振兴和发展,为繁荣社会文化、丰富人民的精神需求而不懈努力。

作者简介

  韩焕忠,男,1970年生,山东曹县人。曾就就度于山东大学历史系、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2000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师丛方里天先生从事佛学研究,2003年7月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苏州大学哲学系,发表有专著《天台判教论》及中国佛教思想史学术论文20多篇。

图书目录

总序
导言
一、普度众生,俱成佛道——佛教教育的总目的
1.佛之本怀
2.大事因缘
二、悉檀说法,随机摄化——佛教教育的总原则
1.音声佛事
2.世界悉檀
3.为人悉檀
4.对治悉檀
5.第一义悉檀
三、垂手入廛,慈悲化导——佛教教育的教师观
1.十号具足
2.小乘的佛
3.大乘的佛
4.助佛杨化
5.为如来使
6.做人天师
四、千经万论,除病之药——佛教教育的课程观
1.三学授受
2.三藏结集
3.佛教东传
五、一切众生,都能成佛——佛教教育的学生观
1.皆为佛子
2.都能成佛
3.人身难得
4.出家二众
5.在家二众
6.法会四众
六、机感相应,师资道合——佛教教育的教学观
1.清净寺院
2.讲经说法
3.机锋棒喝
4.婴行病行
七、勤奋求学,真实修行——佛教教育的学习观
1.信仰真诚
2.誓愿弘深
……
八、契理契机,与时俱进——佛教教育在当代的开展
九、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佛教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