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育教育管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定 价:¥52.00

作 者: 徐建军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丛书
标 签: 伦理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10077550 出版时间: 2010-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字数:  

内容简介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以大学生网络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指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重点从理论、方法、实践三个层面深入探索和系统论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研究层面探讨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重点阐述了网络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及其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提出了网络的“五性”特征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五项功能,全面探讨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在方法论研究层面探究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基础,阐述了注重针对性、突出隐蔽性、彰显个性化的方法论特性;提出了育人为本、共建共享、功能优化等原则方法,阐述了以思维与表达方式、教育方法、平台建构为主体的方法论体系。在实践操作层面,针对网络热点、难点问题,专题研究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探讨了网络思想政治的主体建设、舆论掌控、群体引导、道德与法治教育、心理指导、文化建设等专题。

作者简介

  徐建军,现任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国防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会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会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校国防教育研究基地主任、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主任兼首席专家、湖南省网络德育研究基地主任、湖南省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学术著作10部、教材3本,在《求是》、《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第一主持人)、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应用成果一等奖1项,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图书目录

总序
  第一章 网络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的本质和功能
  (一)网络的起源与发展
  (二)网络的定义与特性
  (三)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的结合
  (一)网络与学生思想行为的关联
  (二)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三)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历程
  (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任务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四)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第二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理论
  (三)网络传播的理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二、相关学科的理论借鉴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学理论的借鉴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学理论的借鉴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管理学理论的借鉴
  三、中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一)自发探索时期的消极影响论
  (二)主动建设时期的二元影响论和要素论
  (三)深入发展时期的成效论
  
  第三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基础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和特点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和主要途径
  二、利用网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继承基础上的发展
  (二)借鉴过程中的探索
  (三)发展探索下的创新
  三、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一)转变传统教育的思维与表达方式
  (二)架构体系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三)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平台
  
  第四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设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
  (一)哲学关于主客体关系的追问
  (二)教育学视野中的主客体关系
  (三)网络空间的主体与客体特征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意义
  (一)信息社会发展的热切呼唤
  (二)增强学生主体性的现实需求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特征
  (一)教师的主体性特征
  (二)学生的主体性特征
  (三)师生的主体性关系
  四、以人为本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
  (一)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
  (二)教育者的素质提高
  (三)学生主体性的培育引导
  
  第五章 网络舆论的掌握与引导
  一、网络舆论的类型及特征
  (一)网络舆论的定义、形成及分类
  (二)网络舆论的基本特征
  (三)大学生是网络舆论的重要群体
  二、网络舆论的掌握
  (一)网络舆论掌握途径
  (二)网络舆论调控策略
  (三)网络舆论动态分析
  (四)网络舆论信息报送
  三、网络舆论的引导
  (一)网络舆论引导的意义
  (二)网络舆论引导的原则
  (三)网络舆论引导的方式与途径
  (四)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
  (五)对网络恶搞的引导
  四、网络信息员与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
  (一)网络信息员与网络评论员的作用及素质要求
  (二)网络信息员与网络评论员队伍选培与管理
  
  第六章 大学生网络群体引导
  一、大学生网络群体
  (一)大学生网络群体定义
  (二)大学生网络群体成因
  (三)大学生网络群体类型
  (四)大学生网络群体特征
  (五)大学生网络群体媒介
  二、大学生网络群体行为
  (一)网上学习行为
  (二)虚拟交往行为
  (三)网络消费行为
  (四)网络恋爱行为
  (五)网络越轨行为
  三、大学生网络群体影响
  (一)大学生网络群体的积极作用
  (二)大学生网络群体的消极作用
  四、大学生网络群体引导模式
  (一)丰富载体,占领阵地
  (二)疏导结合,强化自律
  (三)整体联动,构建和谐
  
  第七章 大学生网络道德与法治教育
  一、网络道德的特点
  (一)道德主体的自主性
  (二)存在状态的开放性
  ……
  第八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指导
  第九章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