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商务实务当代中国公文学

当代中国公文学

当代中国公文学

定 价:¥55.00

作 者: 柳新华,徐艳华 著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公文学研究丛书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4150629 出版时间: 2014-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29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公文学研究丛书:当代中国公文学》是为了适应公文学术界的研究者与探索者、党政机关公文制定者和践行者,以及高等院校公文授课者和学习者的需要而编写的。《中国公文学研究丛书:当代中国公文学》对中国公文学的性质、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历史演变、外国公文借鉴与公文国际化、中国公文的存在形态、公文写作原理与方法、公文处理、公文作者修养、网络时代的电子公文、公文改革和文风建设等相关领域展开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与阐释,以期在此基础上为中国公文学科学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为发挥公文应有的社会作用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柳新华,男,山东省烟台市人,1954年8月生,中共党员,毕业于烟台师范专科学校,经济学研究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任烟台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烟台师范学院副院长。现任鲁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分管发展规划和基建工作。具体分管发展规划处、基建处、图书馆和校友工作办公室的工作。联系商学院、交通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兼任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烟台市社联副主席、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副会长。

图书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中国公文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中国公文学研究现状
第三节 中国公文学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第四节 中国公文学研究面临的主要任务
第一章 中国公文学的性质和范畴
第一节 公文学的定义
第二节 公文学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第三节 公文学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节 公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中国公文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系统论与原子论
第二节 文献法
第三节 数据库方法
第四节 实验方法
第五节 调查和比较法
第六节 定量和定性研究
第三章 中国公文学的学科体系
第一节 基础理论体系
第二节 应用理论体系
第三节 公文学科体系的发展
第四节 公文的国际化趋势
第四章 中国公文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公文发展历史沿革
第二节 公文文种的演变与遗存
第三节 公文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第四节 公文程式变化与创新
第五节 古代公文语言与文风
第六节 古代公文兴衰的启示
第五章 外国公文与我国台港澳地区公文
第一节 外国公文的定义
第二节 外国公文的特点
第三节 外国公文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节 外国公文研究与发展趋势
第五节 我国台港澳地区公文
第六章 中国公文的存在形态
第一节 公文的形成条件
第二节 公文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第三节 公文的分类
第四节 公文的外部结构形态
第五节 公文的载体与传输
第七章 中国公文写作原理
第一节 公文的基本构成
第二节 公文的写作要素
第三节 公文的写作规律
第四节 公文的思维方式
第五节 公文的美学价值
第八章 中国公文写作方法
第一节 规范性公文写作
第二节 法规与规章性公文写作
第三节 事务性公文写作
第四节 专用性公文写作
第九章 中国公文处理
第一节 公文拟制
第二节 公文办理
第三节 公文管理
第四节 公文安全
第十章 网络时代与电子公文
第一节 网络时代对公文的影响
第二节 电子政务对公文的要求
第三节 电子公文的制作、传输与管理
第四节 电子公文的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中国公文作者修养
第一节 公文作者与秘书的认识和界定
第二节 公文作者的个性特征
第三节 公文作者的基本素质
第四节 努力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第十二章 中国公文改革与文风建设
第一节 公文的改革与完善
第二节 公文改革的法制化取向
第三节 公文文风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在端正文风上下功夫
附录1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附录2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
附录3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
附录4 规章制定程序条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