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商务实务中国A股上市公司IPO募资投向变更的动因与后果研究

中国A股上市公司IPO募资投向变更的动因与后果研究

中国A股上市公司IPO募资投向变更的动因与后果研究

定 价:¥40.00

作 者: 王立元 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6151334 出版时间: 2014-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92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A股上市公司IPO募资投向变更的动因与后果研究》以1990—2009年在中国股票市场进行IPO且发生过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全景式地展示了自中国股市建立以来上市公司募资投向变更的情况,对引发上市公司募资投向变更的制度及非制度诱因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并对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动因及其对市场及公司绩效的作用后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的书结论认为,在变更募资投向之前变更样本的绩效水平更低,说明经营绩效较差的公司更容易变更募资投向;对变更样本在变更前后公司绩效的t检验结果表明,虽然统计上并不显著,但改变募资投向的行为确实提高了公司的总体经营绩效水平。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A股上市公司IPO募资投向变更的动因与后果研究》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一 关于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原因的研究
二 关于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后果的研究
三 关于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监管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四节 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上市公司IPO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上市公司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现象描述
一 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概念界定
二 募资投向变更的总体概况与具体描述
第二节 上市公司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制度诱因
一 股票市场发行审核制度——强化的激励机制
二 募资投向变更监管制度——弱化的约束机制
第三节 上市公司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非制度诱因
一 市场行为主体偏好——强化的激励机制
二 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弱化的约束机制

第三章 上市公司IPO募资变更动因的实证分析
——公司治理机制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 Logistic回归模型
二 本章的研究设计
第二节 研究假设
第三节 变量选择与样本描述
一 变量与样本的选择及描述性统计
二 变量的多重共线性及异方差检验
第四节 检验结果与结论
一 公司治理因素对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总体影响
二 不同公司治理机制对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影响
三 本章研究结论

第四章 上市公司IPO募资变更动因的实证分析
——行为主体偏好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 因子分析法
二 本章的研究设计
第二节 研究假设
第三节 变量选择与样本描述
一 变量与样本的选择
二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三 原始变量因子分析
第四节 检验结果与结论
一 以公共因子为解释变量的回归分析
二 以公共因子为解释变量的分组检验
三 本章研究结论

第五章 上市公司IPO募资变更行为的作用后果
——市场反应
第一节 理论假设
一 对募资投向变更市场反应的预期
二 对募资投向变更市场反应影响因素的假设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 事件研究法
二 本章的研究设计
第三节 变量和样本的选取
一 事件研究时窗的选择
二 募资变更样本的选择
三 多元回归变量的选择
第四节 检验结果与结论
一 募资投向变更公告的市场反应
二 募资投向变更公告市场反应的分组分析
三 募资投向变更公告市场反应的影响因素
四 本章研究结论

第六章 上市公司IPO募资变更行为的作用后果
——公司绩效
第一节 理论假设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 会计研究法
二 本章研究设计
第三节 变量和样本的选取
一 公司绩效评价样本的选择
二 因子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 多元线性回归变量的选择
第四节 检验结果与结论
一 以因子分析法计算的公司绩效综合得分
二 募资投向变更前后公司绩效的均值检验
三 变更投向样本公司绩效的分组均值检验
四 变更投向样本公司绩效的多元回归检验
五 本章研究结论

第七章 结论建议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 关于募资投向变更行为制度诱因的理论解释
二 关于募资投向变更行为非制度诱因的理论解释
三 关于公司治理机制与募资投向变更关系的研究结论
四 关于行为主体偏好与募资投向变更关系的研究结论
五 关于募资投向变更行为市场反应的研究结论
六 关于募资投向变更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 完善募集资金的发行审批制度是规范募资投向
变更行为的远期目标
二 改进上市公司投资决策分析技术是规范募资投向
变更行为的近期目标
三 对募资投向的变更进行跟踪监测是区分善意和
恶意变更的重要工具
四 对恶意变更募资投向行为进行严厉惩戒是规范该行为
必要的手段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