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哲学知识读物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定 价:¥52.00

作 者: 杨近平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10196060 出版时间: 2018-09-01 包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该书稿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互动和历史互动思想为基础,合理借鉴不同学科和西方的社会互动理论,从而深刻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年计划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关系。该书稿揭示了新中国五年计划波澜壮阔发展的历史,实际上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波澜壮阔推进的历史,五年计划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作用,构成了新中国发展史上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该书稿以详实的历史事实与扎实的思想理论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年计划的科学制定和实施,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的。在此基础上,该书稿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成为主导制定五年计划的核心内容,成为实施五年计划的方法路径。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现挫折和失误的时候,由于错误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必然出现问题,导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损失。该书稿提炼出了推进五年计划工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启示: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有其自身的规律,遵循这个规律,五年计划就能够有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之,一旦违背这个规律,五年计划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损失不可避免。

作者简介

暂缺《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导论 1
章 新中国成立来五年计划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7
节 以新中国五年计划为视角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分期 17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分期的争鸣 17
二、五年计划视域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阶段及其特征 19
第二节 新中国五年计划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互动 25
一、社会互动理论中的历史互动 25
二、新中国五年计划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互动关系 26
第二章 新中国五年计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30
节 发展理论的贡献 30
一、优先发展、区域平衡发展和统筹发展的思想 30
二、协调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的思想 33
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3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贡献 43
一、对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初步阐释 43
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完善发展 45
第三节 政府管理理论的贡献 48
一、政府计划管理的有益探索 48
二、政府宏观管理的理论成果 50
第三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新中国五年计划的主导作用 54
节 五年计划的主导 54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一五”计划 54
二、《论十大关系》与“二五”计划 57
三、“四个现代化”理论与计划经济时期的五年计划 60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对五年计划的主导 61
一、“三步走”战略思想与五年计划目标 62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与五年计划 63
三、邓小平“南方谈话”与“八五”计划修订 66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五年计划的主导 69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九五”计划 7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十五”计划 71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对五年规划的主导 75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规划要求 75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要求 78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规划要求 82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划要求 84
第四章 新中国五年计划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成就 89
节 经济建设成就辉煌 89
一、“一五”计划时期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 89
二、“二五”至“五五”计划时期国民经济体系的逐渐形成 91
三、“六五”计划至“十二五”规划时期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94
第二节 政治建设渐次推进 98
一、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框架的搭建 98
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拓展深化 99
第三节 文化建设摸索前行 103
一、为人民和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建设 10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05
第四节 社会建设由弱变强 110
一、社会建设的弱势推行 110
二、社会建设的强势发展 111
三、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 114
第五节 生态文明建设从无到有 116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萌芽 116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 117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步前进 120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年计划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 123
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强国之路 123
一、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 123
二、消费主导推进的工业化 127
三、信息化带动发展的新型工业化 128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 130
一、局部改革开放的探索 131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与展开 134
三、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138
第三节 人民生活的改善之路 141
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贯追求 142
二、共同富裕的政策选择 144
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民生要求 148
第六章 推进五年计划工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启示 150
节 新中国五年计划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互动发展的经验教训 150
一、把握世情国情是五年计划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互动发展的基本前提 150
二、吸取集体智慧是五年计划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互动发展的主要途径 159
三、防“左”防右是五年计划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互动发展的重要保障 162
第二节 做好五年规划制定及实施工作的历史启示 166
一、遵循五年规划制定及实施的根本原则 167
二、处理好五年规划制定及实施的重要关系 173
三、健全五年规划制定及实施的评估机制 182
四、坚持党对五年规划制定及实施的正确领导 185
第三节 推进当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示 189
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189
二、在实践基础上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194
三、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 196
结语 203
参考文献 210
后记 213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