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军事军事历史/纪实资本逻辑视野中的历史唯物主义:《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哲学探掘

资本逻辑视野中的历史唯物主义:《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哲学探掘

资本逻辑视野中的历史唯物主义:《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哲学探掘

定 价:¥118.00

作 者: 孙要良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348355 出版时间: 2019-11-01 包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以马克思的庞大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为依托文本,以资本逻辑逻辑为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传统概念、范畴、原理,赋予这探索了自然力异化与资本逻辑的关系;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异化与资本逻辑的关系;自由时间的发展、自由时间的异化与资本逻辑的关系;人口生产、生命规训也与自资本逻辑的关系;机器体系与资本逻辑的关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的方法。在每一个问题的分析时,著者都力求指出他们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性倾向,力求实现政治经济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效融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经济学的肥沃土壤中获得充分养料,也使政治经济学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锐器。

作者简介

  孙要良,中央党校哲学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长期研究《资本论》哲学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在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

图书目录

章自然力异化与资本逻辑批判
节资本逻辑与自然力的基本内涵
一资本逻辑及其运行规律
二自然力:一种无须额外劳动和花费的力量
第二节生产逻辑与自然力
一工业发展和人类耕作可以提升土地的土壤肥力
二城市拓展和交通便利可以优化自然力的空间位置
三人类劳动可以避免物质财富免受自然力的侵蚀损坏
四低阶劳动中的人力可以变为高阶劳动材料中的自然力
五人类社会征服利用自然力的过程及其领域差异
第三节资本逻辑与自然力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与自然力状况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自然力的大规模征服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自然力的普遍异化
第四节科学利用自然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一“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哲学内涵
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论逻辑
三“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实践逻辑
第二章科学技术与资本逻辑批判
节作为认识世界的知识系统的科学与作为改造世界的工具系统的技术
第二节资本逻辑与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一资本家对相对剩余价值的贪欲与科学技术创新
二资本家对超额利润的追求与科学技术创新
三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镇压与科学技术创新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积累与科学技术创新
五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分工与科学技术组织的建立
第三节资本逻辑与科学技术的延滞和异化
一资本家拒绝或延迟使用技术成果
二狭隘的生产关系无法容纳革命性的科学技术
三科学技术研究与物质生产活动的过度分离
第四节处理好当代中国资本逻辑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一资本逻辑:极力节制还是充分利用
二科学技术:“单刃剑”还是“双刃剑”
三资本逻辑与科学技术:相互分离还是相互统
第三章生命生产、权力规训与资本逻辑批判
节资本增殖与雇佣工人生命的“商品化”“价值化”
一价值规律与雇佣工人生命的“商品化”“价值化”
二雇佣工人生命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非生产费用”
三资本家的“纯收入”与工人的生命价值
第二节社会再生产与工人阶级的生命生产
一“两种生产”的相适应:人口生产服从物质资料生产
二资本增殖的逻辑与工人阶级的生命生产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工人阶级的生命过剩
四资本主义市场竞争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生命竞争
第三节资本家不变资本的节约与工人阶级生命的浪费
一资本家的“节约”就是将“收入”转化为资本
二劳动时间、活劳动的节约是真正资本主义意义上的节约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节约资本家的不变资本但浪费雇佣工人的生命
第四节资本权力的强制与雇佣工人的生命规训
一可变资本与雇佣工人的“肠胃管理”
二工厂纪律与雇佣工人的行为管理
三科学技术与雇佣工人的能力管理
第五节科学技术、机器体系与雇佣工人生命意义的解构
一工具一机器:人类存在的建构方式
二机器生产的双重效应
三科学技术在机器体系和资本逻辑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第四章自由时间、普遍勤劳与资本逻辑批判
节时间、自由时间与社会闲暇
一时间是人的生命尺度和发展空间
二自由时间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三自由时间与人的发展
四自由时间是真正的社会财富
第二节资本逻辑与自由时间的普遍异化
一资本主义社会“蜂巢”中的“蜂王”“雄峰”与“工蜂”
二资本违背自己意志成为社会自由时间的创造工具
三共产主义与自由时间的真正占有
第三节时间浓缩、普遍勤劳与资本逻辑批判
一劳动时间的两种控制方式:延长和浓缩
二机器化大生产与劳动时间的延长和浓缩
三资本逻辑与社会性的普遍勤劳
第五章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的方法与伦理
节马克思的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方法
一从生产方式这个本质过程来解剖各种社会现象,不能停留于“以学理主义的形式来表达囿于外在表现的意识”
二捍卫经典理论体系的“合理内核”,不能用庸俗化、简单化方式来解决理论难题
三运用科学的抽象方法认识本质规律,不能用怀疑主义将理论争论化为“用语分歧”
四寻找具有特征性和原则性的区别,不能“用想象排除矛盾”或者把对立面的同一变为直接等同
五坚持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不能“直接跳过中间环节”而使具体经验强行归入抽象规律
六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作为“普照的光”来透视社会现象,不能在纷繁杂芜的社会现象中迷失方向
七瞄准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趋势进行科学创新,不能将理论视野局限于特定的社会发展和思想资源
八坚持一般规律与特殊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问题不能流于一般性的、教条主义的考察
九以有所发现推动科学进步和学术发展,不能将科学创新降格为“完美主义的学术重复”或“历史编纂学”
十总结:掌握马克思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的方法,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节马克思的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的伦理
一科学研究的“诚实”和“斯多葛精神”
二科学研究可以“犯错”但不能“犯罪”
三反对把学术变成“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
四反对按照个人好恶偏好任意裁剪科学历史或“在理论上故弄玄虚”
五掌握马克思的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方法,培养高尚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情操
附表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编辑、出版情况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