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中国房地产业百年史论(1840-1949第2版)

中国房地产业百年史论(1840-1949第2版)

中国房地产业百年史论(1840-1949第2版)

定 价:¥55.00

作 者: 赵津 著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10060238 出版时间: 2021-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约二十万字,共十章,分为三篇。前三章为第一篇,是对1840年至1949年近代中国房地产业史的纵向回顾,将百年行业史的起始阶段、黄金阶段和衰落阶段进行了尝试性划分。第一章论述了近代房地产业发端的过程,指出这种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进行经营的行业,不是从封建土地制度中自发产生的,而是“舶来品”。鸦片战争后沿海沿江开埠城市的各国租界,是中国近代房地产业的发祥地。第二章分别记述了上海、天津、广州、厦门、汉口、南京六城市房地产业在20世纪初至抗日战争前夕的繁荣历程。在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呈现短暂增长的时代背景下,各大城市房地产业虽然起步时间与条件不尽相同,但均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第三章记述的是近代房地产业的衰落结局。抗日战争的爆发,直接造成房地产业的全面停滞。1949年后,房地产市场逐渐消失了。第四、五、六、七章为第二篇,是对贯穿于整个近代房地产业发展史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的专题论述。第四章侧重研究近代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业已形成并行之有效的几种经营方式。第五章研究房租及租赁关系,从动态考察中证明,房租是土地价格的转换形式,也是调剂市场供需的有力杠杆。第六章揭示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特殊关系,同时指出,除银行之外,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亦不容忽视——它竟支撑了厦门、广州这两个重要城市的近代房地产业,至今仍在沿海侨乡城市发挥着巨大影响——这就是侨汇。第七章阐述了“看得见的手”——政府的作用,说明单纯的市场经济,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政府最有影响力的手段不仅仅在于对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直接投资,也包括立法、税收及其对土地的行政管理。最后三章是本书的第三篇,集中研究了城市土地价格问题。因为只有触及地价问题,才能使本书对房地产业的研究进入更为科学化、定量化的层面。这是对上述中国近代房地产业史及有关问题探讨的深化,也是本书力求突破的重点。第八章综述了全国十一个城市的各个发展时期的地价对比资料,用浩繁的数据论证,一座城市的地价表,不仅是房地产业本身,而是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晴雨表。第九章详尽研究了地价形成及波动过程,分析了影响地价的诸种因素,从而揭示出城市土地价格变动的内在规律。第十章进一步研究了地价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土地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就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正由于价值规律产生的市场机制,地价像一个无形的城市规划师,将城市土地功能区域井然有序地划分成市中心金融商业区、相对安适的住宅区与环境质量较差的工业区,并保持了各区域内的“均质性”。日渐昂贵的市区地价还形成对旧式建筑业的冲击,引起了一场建筑向空间发展、建材向现代化迈进的建筑业变革,从而用钢筋水泥构筑的新式楼宇再塑了城市容貌。

作者简介

  赵津,女,1953年12月生于天津,祖籍山东泰安。1982年1月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系,留系任教:1993年获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教研室主任、南开大学经济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经济史学会近代经济史分会副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史、城市史、企业史。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天津市社科规划及国际合作项目。在《改革》《历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南开学报》《南开经济研究》《中国房地产》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中国城市房地产业史论(1840—1949)》多次获省部级奖励。

图书目录

第—篇 中国房地产业史回溯
第1章 近代房地产业的发端
第1节 租界土地章程的特殊意义
第2节 永租制的“媒体”作用
第3节 “道契”与土地商品化
第4节 租界的扩充与房地产业的初兴
第2章 房地产业的黄金时代
第1节 先期繁荣的上海房地产业
第2节 外资主导的天津房地产业
第3节 华侨投资与广州房地产业
第4节 市政建设先行的厦门房地产业
第5节 华中重镇汉口房地产业
第6节 国都地位与南京房地产业
第7节 外国对中国房地产业投资的宏观估计
第3章 房地产业的衰落
第1节 战争造成严重损毁
第2节 土地投机风气盛行
第3节 恶性通胀租金失控
第4节 质量下降失修失管
第二篇 房地产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第4章 房地产业的经营方式
第1节 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
第2节 道契挂号
第3节 抵押放款
第4节 租地造屋
第5节 代客经租
第6节 自产经营
第7节 承揽建筑设计施工
第8节 依靠专业化经纪人
第5章 住宅租赁
第1节 私宅出租——住宅商品化的起端
第2节 地价、房价与房租
第3节 房租与收入
第4节 历史上的“二房东”现象
第6章 金融业的渗透
第1节 抵押贷款
第2节 自产投资
第3节 侨汇的作用
第7章 看得见的手一政府的干预
第1节 直接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
第2节 间接投资与软环境效益
第3节 城市土地管理
第4节 地价税
第三篇 城市土地价格分析
第8章 地价的区位差与时间差
第1节 地价的类别
第2节 上海地价评介
第3节 天津地价评介
第4节 汉口地价评介
第5节 厦门地价评介
第6节 广州地价评介
第7节 南京、北平地价评介
第8节 杭州、福州地价评介
第9节 重庆、昆明地价评介
第10节 11城市地价比较
第9章 影响地价的主要因素
第1节 人口与地价
第2节 区位与地价
第3节 交通与地价
第4节 社会政治因素
第10章 看不见的手——地价的作用
第1节 均质性与邻里效益
第2节 20世纪初的“建筑革命”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