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小说世界名著细碎化视角下耕地利用系统空间重组优化理论模式与路径

细碎化视角下耕地利用系统空间重组优化理论模式与路径

细碎化视角下耕地利用系统空间重组优化理论模式与路径

定 价:¥58.00

作 者: 张蚌蚌,孔祥斌 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09279780 出版时间: 2021-0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90 字数: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初期确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障了农民耕地数量和质量均等,但也导致了耕地细碎化。30年来,我国耕地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技术要素等发生了巨大进步,而细碎化已远远不能适应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耕地利用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产量进一步提高。当前,国家推进的农田建设很少开展权属调整来解决细碎化问题,农民地块归并等集中连片措施却又缺乏政策支持。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农民权属调整实践与国家农田建设相结合的理论、模式和路径,以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围绕上述科学问题和实践需求,本书以系统论和人地关系理论为指导,采用自上而下(TOP-DOWN)与自下而上(BOT-TOM-UP)相结合的方法,从耕地细碎化问题出发,构建基于细碎化的耕地利用系统空间重组理论框架;定量刻画全国和一级生态区耕地细碎化空间特征;分析我国耕地细碎化与耕地利用系统要素的时空特征及其耦合协调度演化趋势;提出克服细碎化的耕地利用系统空间重组优化模式,并对各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基于宏观耕地资源禀赋与微观耕地利用特征,提出空间重组模式在全国的推广实现路径。

作者简介

  孔祥斌,男,1969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领军人才,2014年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中欧土地及土壤委员会(SEPLS)委员。2011-2012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14-2015年美国加州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耕地资源利用过程机制、评价体系方法与多功能保护进行理论、技术与案例创新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自然资源管理相关研究课题40多项。先后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7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等教学奖励3项,相关政策建议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10份。累计发表中英文文章150余篇,《中国日报》《中国自然资源报》等新闻报刊述评文章70多篇。其中发表在《Nature》等知名国际刊物20余篇,《中国土地科学》等CSSCI核心期刊130余篇;出版专著7部,教材3部。牵头制定耕地质量评价、监测及产能核算等***行业标准规范3项。

图书目录

自序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理论框架构建
2.1 基本概念界定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 理论框架构建
2.4 小结
第3章 中国耕地细碎化空间分布特征
3.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2 中国耕地细碎化总体特征
3.3 中国12个一级生态区耕地细碎化分布特征
3.4 小结
第4章 细碎化视角下中国耕地利用系统变化及要素耦合协调度
4.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2 全国及典型省份耕地利用系统变化
4.3 全国及典型省份耕地利用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特征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基于空间重组的耕地利用系统优化模式
5.1 研究区概况
5.2 耕地资源紧张丘陵区农民主导型“小块并大块”模式
5.3 耕地资源紧张丘陵区合作社主导型“小块并大块”模式
5.4 耕地资源丰富平原区群众自主型“互换并地”模式
5.5 耕地资源紧张平原区“地块调整”模式
5.6 小结
第6章 耕地利用系统空间重组优化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6.1 评价方法
6.2 农民主导型“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6.3 合作社主导型“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6.4 群众自主型“互换并地”土地整治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6.5 基于“地块调整”的土地整治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6.6 四种耕地利用系统优化模式的实施效果比较
6.7 小结
第7章 四种空间重组模式的耕地利用系统特征及推广路径
7.1 四种空间重组模式的耕地利用系统特征及农民意愿
7.2 四种空间重组优化模式的“实施条件及支点效应”
7.3 耕地利用系统空间重组优化模式的“推广路径”
7.4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讨论
8.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